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Inter Tan系统与PFNA-Ⅱ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4年10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应用Inter Tan系统或PFNA-Ⅱ系统内固定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31例,将采用Inter Tan系统内固定治疗的58例作为Inter Tan组,采用PFNA-Ⅱ系统内固定治疗的73例作为PFNA-Ⅱ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随访情况,并对两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Inter Tan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长于PFNA-Ⅱ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术中出现4例医源性股骨近端外侧壁骨折,而PFNA-Ⅱ组术中仅出现1例。PFNA-Ⅱ组3例因植入困难术中更换成短、细主钉,Inter Tan组无植入困难病例。结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Inter Tan系统与PFNA-Ⅱ系统内固定治疗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PFNA-Ⅱ系统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且并发症少,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2-343
4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5月治疗4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29例;年龄61~82(平均73)岁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系统。EvansⅢA型19例,ⅢB型6例,Ⅳ型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h~13d,平均3.6d。观察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58~92(平均75)min;术中失血量280~570(平均360)ml;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7(平均14.6)个月;42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患者伤后2d患侧股深静脉血栓,给予下腔静脉滤网植入后骨折手术治疗;1例术后3个月钢板折断,经取出内固定、髂骨植骨、单边多功能外固定治疗,3个月愈合;3例于术后12个月并发内科疾病死亡;余39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平均4.2)个月;无髋内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获优19例,良1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7.1%。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微创复位,软组织有限剥离,钢板固定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nter 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应用Inter 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记录手术时间、失血输血量,采用改良Harris髋部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1±18)min,手术平均失血量(291±131)m L,58例术后输血(1.97±0.5)单位红细胞悬液,平均住院时间(14.8±4.5)d,随访6~15个月,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愈合,未出现各类并发症。改良Harris髋部功能评分(75.1±13.4)分。结论:Inter Tan髓内钉具有股骨头颈防旋、加压的生物力学特点,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年龄>85岁),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经12~24个月的随访,其中,25例髋关节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到受伤前,生活可自理;5例日常行走需借助助行器,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远期疗效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5岁以上高龄、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Tronzo-Evans 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术后按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作疗效评定指标.结果 32例中1例死亡,其余31例经6~24个月随访,按Harris评分优良率达96.9%,无1例出现假体松动及下沉.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可作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治疗很好的补充;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输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但其在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髋关节恢复效果不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选择相应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积极行对症治疗,手术采用DHS内固定,术后积极行功能锻炼。结果:采用Kudernam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局部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和步态进行评分,结果优28例,良25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8.33%(53/60)。骨折骨性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1个月。内固定失效骨折畸形愈合髋内翻2例。结论: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相对较少,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9例,Tronzo-Evans分型:Ⅲ型10例,Ⅳ型9例,所有患者都施行了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19例患者都顺利通过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0min。围手术期因肺栓塞死亡1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1例,老年性精神障碍3例。无关节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16例患者获完整随访资料,Harris评分优5例,良8例,优良率81.3%。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早期离床活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和短重建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73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Tronzo和Evans分型分为动力髋螺钉组和短重建髓内钉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髋关节功能等情况.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12.6个月.动力髋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内翻,肢体缩短发生率高于短重建髓内钉组(P<0.05);而短重建髓内钉组术中X线暴露次数多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短重建髓内钉组疗效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选用短重建髓内钉内固定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术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PFNA术治疗,对照组采用LPFP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3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隐性失血量以及术中总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性失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FNA术与LPFP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有较好的效果,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治疗方式,PFNA术患者隐性失血量较多,需格外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内固定手术与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30例,内固定手术)和B组(30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P<0.05)。术后3个月,B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A组(P<0.05)。术后1、2、3个月,两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可更好地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但其手术创伤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失败原因。方法采用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术后随访1~12个月,优21例,良22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占86.0%;差2例,1例螺钉从股骨头外上切割,另1例骨折近端内翻旋转移位。结论 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微创、良好的疗效,但对严重骨质疏松及部分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仍需慎重使用。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序贯康复护理的可行性及实施策略。方法:将69例实施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入院后即开始康复护理干预,实施个体化超早期序贯康复训练护理计划;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后随访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序贯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知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DHS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失败率较高,而PFNA生物力学较稳定,且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求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及具体选择方法。方法:对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不同伤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资料总结,来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牵引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牵引效果可,并发症较多。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疗效良好,尤以加压套筒鹅头钉组明显。结论: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宜选牵引疗法。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宜选择内固定治疗,加压套筒鹅头钉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伴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聊城市人民医院48例高龄伴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3例采用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long-stem hemiarthroplasty,LHA)治疗(LHA组),25例采用...  相似文献   

17.
魏朝阳  赵文  周忠鸿 《华西医学》2012,(7):1061-1062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12月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65~89岁,平均77.2岁。致伤原因:摔伤29例,交通事故伤7例。左侧27例,右侧9例。骨折按AO分型:31-A1型6例,31-A2型22例,31-A3型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平均5 d。结果治疗后3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7~18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2~19周,平均14周。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3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6.7%。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1~2周.结果:随访12~60个月,期间X线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下沉松动,无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股骨粗隆部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关节脱.术后根据Harris评分,优8例,良15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2%.结论:非骨水泥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满意的方法,能有效减轻髋关节疼痛,减少老年人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能存在中晚期并发症,对于较年轻患者的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丕胜  王淼  汪立波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935-1937
【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09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其中DHS内固定30例(DHS组),PFN内固定术28例(PFN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多项相关指标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44(21.2±2.3)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及死亡病例;PFN组与DHS组相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近期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内固定术适合老年患者的骨质特点,较DHS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6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按照Harris标准评分分析效果。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2 min,平均住院17天。随访1~3年,术后14月因突发脑出血死亡1例,其余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按照Harris标准评分优良率为91%。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