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院前急救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成功与否的基础[1],由患者呼救、现场救治、途中转运、安全交接等环节紧凑而有序组成[2]。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患者法律意识的加强,同时受到国内医疗环境的影响,院前急救也成为医疗纠纷的高发环节。现将院前急救过程中纠纷易发因素及其防范总结如下。1院前急救出车时间长,不能给予及时救治引起纠纷1)2009年起,我院成立院前急救站,由秦皇岛市120指挥调度中心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就近派车,而且每辆救护  相似文献   

2.
莫凤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923-592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救护流程,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09-12广西柳州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各急救站急诊出车院前急救3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84.31%;死亡48例,病死率15.69%。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护流程,可提高患者的成活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患者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前组(设为对照组),2012年4~9月收治的患者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后组(设为研究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按常规急救护理管理,研究组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进行急救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出车时间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升高,出车时间较实施前明显缩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对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集328例心脏骤停患者急救临床资料,分别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院前急救相关措施.结果 328例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复苏成功率为67.07%(220/328),失败率为32.93%(108/328).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发病时间、目击者是否施救、临床表现、原发性疾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肺复苏方法、急救中心出车时间等.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患者发病时间、目击者是否施救、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肺复苏方法、急救中心出车时间是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效果受到多重客观因素影响,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时可根据患者发病时间、目击者是否施救、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救中心出车时间等综合因素综合考虑合适的复苏程序,以提高患者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尹玉平  刘健  彭巧君 《护理学报》2012,19(16):29-31
分析2008-2011年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中心受理的102起投诉事件的原因有:不帮助搬抬患者共32起,占投诉总量的31.3%,居投诉首位,其次为急救收费高或对收费有疑问、急救车反应速度慢等;投诉事件所属站点分布中,网络急救站投诉事件最多,其次为直属急救站和急救调度指挥中心;投诉事件发生的民族主要分布于汉族、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建议管理部门健全和落实院前急救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院前急救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网络急救站的监控力度;合理配置资源,对从事院前急救的人员分期进行双语培训,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营造和谐医患关系,从而使院前急救工作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区不同年龄段院前急救出车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院前急救的人群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2年1月到2006年12月所有通过呼叫广州市"120"急救电话并出车急救的病例,将呼叫出车的病人分为8个年龄段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的出车例数、年龄别、出车率、前十位呼车原因及性别比情况。结果:大于70岁年龄组的平均出车例数及每千人口出车率明显多于其他各年龄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1);前十位呼车原因在小于14,14~20,21~30,31~40,41~50和51~60年龄组中,因交通事故需院前急救出车量最高;由于外伤、头晕、昏迷、呼吸困难、活动障碍和发热原因需急救出车在大于70岁年龄组最高;呼叫出车的男/女性别比是1.46/1。结论:老年人是院前急救服务的主要对象;因交通事故受伤而需院前急救服务是主要的呼车原因;呼叫出车的男性数量比女性高。  相似文献   

7.
探讨模拟出车现场对提高急诊护士院前急救能力的应用效果.通过成立院前急救能力培训小组,对急诊护士进行理论授课、急救技能示教、模拟出车现场操作培训,结合临床制订院前急救操作流程,采用模拟出车现场进行操作培训,急诊护士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操作、院前急救能力和医生的配合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596-3598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有救护车出车记录的86例创伤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2012年6月~2013年5月有救护车出车记录的82例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不同的院前急救护理下患者的预后情况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经院前急救后72例成功转入院内救治,其中28例收入本院治疗,44例转上级医院治疗,急救成功率为87.80%(72/82);10例死亡。试验组患者经院前急救后84例成功转入院内救治,其中39例收入本院治疗,45例转上级医院治疗,急救成功率为97.67%(84/86);2例死亡。在对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过程中应争分夺秒,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止血,及时进行抗休克治疗,并注意稳定患者情绪。准确、默契的医护配合有利于确保抢救成功,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最近3年郑州市创伤流行病学现状和不同创伤急救模式对创伤救治的效果。方法统计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郑州市紧急救援中心的急诊流行病学资料和急救车出诊情况,比较自主型模式急救站和通道型模式急救站的创伤救治效果。结果郑州市紧急救援中心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派出的创伤出诊例次分别占当年急诊出诊总例次的45.3%、44.7%和45.8%。26家急救站中自主型模式1个,以内科为主的半自主型模式8个,通道型模式17个。严重多发伤在自主型模式急救站进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明显缩短了受伤到手术的时间和降低死亡率。结论创伤是急诊出车原因的第一位。布局合理的急救站为急诊患者提供了快捷的院前急救,迅速转运严重创伤患者到自主型模式急救站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2006年1月~2008年12月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急救出车次数、呼救原因、院前死亡、日均院前急救次数、急救反应时间,以及空诊率等。认为为了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应从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征出发,根据出车呼叫的高峰时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强院前急救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减少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重伤病员院前急救的组织实施、应急处理的最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9年6月至2009年6月出车院前急救l560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60例危重患者中创伤性急症占65.1%,内科急症占34.9%;出车半径≤10km占83.3%;呼救至到达现场的时间≤15min占62.4%。院前急救的成功率94.4%,5.6%的危重患者在现场或转运途中死亡。【结论】院前急救小组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提高出车反应速度缩短到达现场时间,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完善急救、转运设备是提高危重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王小杰 《妇幼护理》2021,1(2):267-269
目的 观察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在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在我 中心救治的 100 例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一般 急救护理,试验组在一般急救护理基础上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指标、急救护理服务总满意率以及 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的急救反应时间与单次任务完成时长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 2min 出车率显著高于 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急救护理服务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将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在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不仅能够快速做出急救反应,缩短出车时间,从 而缩短急救任务完成时长。并且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本次急救护理服务总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回访120急救住院患者的统计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访急救住院患者,可以为院前急救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依据,加强中心对各急救站的监督和管理,提升调度员的指挥调度能力和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提高120社会知晓率.笔者认为作为中小城市急救中心尤其是指挥型的急救中心,回访120急救住院患者是一举多得的工作举措,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发展需要的一项工作.本文就回访120急救住院患者的目的 和意义以及具体做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程辉  祝传智  李昌山 《临床医学》2009,29(12):74-75
目的分析总结我市院前急救规律,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以2007年至2008年度的20831例院前急救病例和该两年度120出诊日报表为依据,逐时逐日逐月逐年列表统计分析。结果每日出车最少的是凌晨3:00-5:00,8:00~21:00是一日当中呼救出车高峰期,其中最高峰在18:00—19:00时。1个月30d内各日之间未见明显差别。每年出车最多的是1~2月份。结论我市院前急救疾病谱与文献报道有明显不同,外伤患者占重要比例。提高创伤患者的急救水平是我市院前急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院前急救安全护理影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前急救是EMSS(医疗急救体系)的一个子系统,是指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途中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快速、准确、合理的院前救护措施对抢救患者生命,减少伤残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市2006年成立120调度中心,我院作为三级院前急救站,三年来完成院前急救任务7 658次.现将院前急救安全护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层二级医院院前急救疾病的病种及排序特点.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院前出车急救5865例,根据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不同病种求救人数、院前死亡病种、病因分布等问题,探讨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院前急救疾病谱排序前5位依次是:外伤、脑血管急症、心血管急症、消化系统急症、中毒;院前死亡病谱排序依次是:外伤、心脑血管疾病、中毒、猝死、溺水.结论:可根据基层二级医院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012—2013年山东省威海市院前急救疾病谱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威海市120指挥中心威海市立医院急救站受理的急救患者为调查对象,以疾病谱、发病日期、就诊时间、发病季节等作为调查指标,将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3年威海市立医院急救站共有7 843例患者接受院前急救,其中,男性4 103例,女性3 740例;年龄30~50岁的患者占54.35%。疾病谱排序为交通意外伤害、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腹泻)、酒精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晕厥、急性中毒等。结论威海市院前急救有自身的特征,应避免非急诊患者占用急救资源,加强执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急救队伍建设,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120医疗急救"划区"原则的创建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成立统一管理使用城市120急救信息资源的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急救资源,因此,产生划分责任区的急救原则。而“划区”应考虑五大要素:即急救站的地理位置、级别能力、交通状况与河流走向、人口密度与流动量、参加医保人员意愿。“划区”时由120指挥中心提出草案,各急救站参与讨论并修订,然后由卫生局行文公布实施。120指挥中心按“划区”调度,各医院急救站按责任区完成急救任务。120急救“划区”原则的创建与实践证明,“划区”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医疗急救资源,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了院前急救工作。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从成立"120"以来,工作量逐年增加,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出车8972次,救治患者9067例,其中危重患者达2000例,抢救成功率97%.为了更好地提高院前急救工作质量,现将我在现场急救、途中监护各个环节的院前急救工作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以急救中心为代表的院前急救机构是承担院外现场抢救任务为主的医疗机构.急救中心和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等都是院前急救机构的基本组织和组织构成.院前急救机构在称谓上至今没有统一的名称,以致院前急救机构便成为从事院前急救或承担出诊任务的医疗机构的统称.如何规范院前急救机构的名称是一项很重要、很严肃、很有意义的工作,我们认为,名称规范重在精减和统一,其基本组织和组织构成为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站和急救分(站)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