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产科特需病房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产科特需病房全体护士,实施护理层级管理.比较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前、后1年产科特需病房护理终末质量及各级护士满意度.[结果]产科特需病房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后基础护理、特级和1级护理、健康教育质量及病人满意度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长中护士和高年资护士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层级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增强护士职业成就感,提高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患者手术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对该科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2015年7月~2016年6月对该科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对比分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基础护理质量的变化,观察两阶段护理不良事件、患者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实施后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外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降低外科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专科护士在护理层级管理模式中对护理的影响力.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7月产科特需病房全体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特需病房11病区实施护理层级管理模式,特需病房12区实施传统整体护理.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病区护理终末质量、病人满意度、各级护士满意度及专科护士专业地位对各级护士职业成长的影响.结果 产科特需病房11区实施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后与对照病区护理质量比较:基础护理质量(P<0.001)、特Ⅰ级护理质量(P <0.005)、健康教育质量、患者满意度、各级护士满意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专科护士专业地位对各级护士职业成长的影响显著.结论 分层级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专科护士专业地位的确立增强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提高了护士工作满意度,促进护士提高学历并努力向专科护士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8个病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根据护士不同能级设立5个层级:专科护士(N4)、责任组长(N3)、高级责任护士(N2)、初级责任护士(N1)、助理护士(N0),界定各级护士工作职责,并在每个病房配置2名护理员.比较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较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科学合理使用护士人力,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增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对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持续开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护士分层级管理及大包干责任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及大包干责任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1月起本科室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和大包干责任制。比较实施分层级管理和大包干责任制前后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实施分层级管理和大包干责任制后病区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操作技能、健康教育和患者对护理工作评价均较实施前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及大包干责任制在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对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对本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5个病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根据不同能级设立4个层级:护理专家(N4)、责任组长(N3)、高级责任护士(N2)、初级责任护士(N1),界定各级护士工作职责及质量标准,比较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较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科学地设定护理岗位,合理配置护理人力,优化护理队伍结构,实现不同能级护士合理搭配的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也是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依托,对长效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垂直管理下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对促进优质护理的开展和调动护士积极性的影响。方法:在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建立护士层级结构,按核心胜任能力分为3个层级护士,对各层级护士制定岗位职责、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层级动态管理,按不同层级护士分管不同级别的患者。结果:护理垂直管理下的示范病区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提高。结论:护理垂直管理下的分层管理模式优化了护理队伍的结构,激发了护士的主观积极性,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连续性排班结合层级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外科病区实行层级管理联合连续性排班,实行护士长-责任护士层级管理模式,重建各层级各班人员的工作职责,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医生的认可度及护士的自我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士的认同度及护士自我满意度得到很大提高;实施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意外及缺陷发生例次明显降低.结论 实施层级管理联合连续性排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谢卫 《护理研究》2012,26(24):2277-2279
[目的]探讨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对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方法]在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建立护士层级结构,按核心胜任能力分为3个层级护士,成组责任包干病人.对各层级护士制定岗位职责、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层级动态管理,护士的薪酬与层级护士的绩效考核相关的管理模式.[结果]示范病区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质量、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显著提高.[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优化了护理队伍的结构,激发了护士的主观积极性,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士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护士的职称、工作年限、学历、个人能力和临床经验等因素将护士分为N0~N4五级,明确各层级护士的职责,实行分层培训和考核。比较护士层级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护士自我效能感和病区护理质量。结果:护士层级管理后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护士自我效能感和病区护理质量均高于护士层级管理前(P0.05)。结论: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护士自我效能和护理质量,护士层级管理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对神经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52名神经科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组,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分层级管理设为实施后组.比较实施分层级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优良率、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分层级管理后本组护理人员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护理质量优良率(93.8%)、患者护理满意度(95.0%)显著高于实施前(80.8%、86.5%)(P<0.01).结论对神经科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级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水平,增强护理操作技能,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服务、创新管理环节等措施开展工作,比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红灯呼叫次数、时间分布、原因及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日均及白班、中班、夜班、周末班的红灯呼叫次数均较实施前下降(P<0.05);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2%升高至94%(P<0.01);实施优质护理后基础护理质量评分较实施前升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是一项贴近患者、深入民心的良好决策,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的良好措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实施质控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实施质控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本科室开始实施层级管理,护理组长负责质控本组护士的各项工作,比较实施质控前后病区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工作能力。结果实施层级管理护理组长质控后,病区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工作能力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在层级管理中,护理组长的质控起到传、帮、带作用,使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效提高了病区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分析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在改进护理服务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6月成为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的15个科室实行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即每个科室根据床位多少分为2~3组,每组由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组成,采取"扁平化"管理,每人负责5~8例患者,实行8 h在岗、24 h负责制.统计实施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后7项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等,并与实施前(2009年7月~2010年6月)的相应指标作对照分析.结果:实施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试点病区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提高,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下降(P<0.01).结论:实施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可转变护理工作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服务意识,密切护患关系,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  相似文献   

15.
陈勋 《妇幼护理》2023,3(11):2690-2692
目的:探讨内科实施层级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内科实施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管理,筛选内科30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设置2020年6月-2021年5月为分层管理前,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相较于管理前,管理后内科护理质量评分各方面均显著提升(P<0.05);相较于管理前,管理后内科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能够促进内科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认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开放式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学习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实质,改善住院环境,规范服务流程,改革护士排班模式,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夯实基础护理,规范康复治疗,改革护理质量控制等措施创建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前(2010年2~7月)后(2010年7~12月)采用我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比较。结果: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后患者总满意度及对护理服务、护理技术、护士态度、病房环境维度的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护士服务由被动变主动,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能提升护士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护理服务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方法:建立由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科护士长-护士长-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责任护士构成的五级纵向护理质控模式,比较模式实施前、后护士晨晚间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五级纵向护理质控模式实施后,住院患者和出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6.72±1.96)分、(95.33±2.57)分,与实施前的(92.29±2.17)分、(88.65±2.3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晨、晚间护理质量评分从实施前的(60.67±2.88)分提高到实施后的(80.11±1.97)分。结论:实施五级纵向护理质量管理可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目标管理与量化绩效考核在耳鼻喉科专科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自2017年1月起耳鼻喉科专科护士实施目标管理与量化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根据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护理服务、护理培训、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量化绩效考核,根据量化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以2016年全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实施目标管理与量化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前后的专科护理质量目标的情况。结果 实施目标管理与量化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后,耳鼻喉科专科护理质量目标的各项考核内容评分均好于实施前。结论 采用目标管理与量化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耳鼻喉科专科护士的综合素质,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专科护理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感染性疾病科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感染性疾病科34名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比较人性化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护士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人性化管理后护理质量、护士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与人性化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可以提高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内科病房中人性化护理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内科病区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方法与体会。方法通过建立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改进就医环境,树立服务品牌。结果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护士素质、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结论内科病区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