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与优化护理流程在降低急诊患者转运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需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实施标准化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优化护理流程,比较2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优化护理流程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效果。方法抽取2010年1~12月需院内转运的60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对照组,用一般护士平车护送,取适当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管路通畅,注意监测;抽取2011年1~12月需院内转运的60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实验组,在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观察2组的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和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院内转运时间,对照组为(38.6±6)min,实验组为(30.2±3.0)min。实验组转运效率快于对照组(P<0.01);不良事件和医患纠纷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可有效降低转运时间,提高治疗质量,优化医患关系,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临床路径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慧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8):26-27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7月行院内转运急诊危重症患者153例设为对照组,按照常规院内转运方式进行;将2010年8月~2011年1月同类患者142例设为实验组,采取院内安全转运临床路径,比较两组转运途中意外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率和转运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而接收科室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死亡。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临床转运路径不仅能有效降低转运意外发生率和转运病死率,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接收科室满意率,进一步提高院内转运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化分级转运单在急诊监护室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12月急诊监护室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217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至12月急诊监护室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228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转运方法及流程进行院内转运;试验组运用标准化分级转运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安排对应转运医护人员及物资,确定转运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转运至CT室、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以及普通病房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对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标准化分级转运单应用于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能有效缩短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间,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确保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版早期预警评分配合转运流程在急诊综合病房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需进行院内转运的226名急诊综合病房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将3月收治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转运方式),将4月收治的患儿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版早期预警评分配合转运流程),两组均113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交接合格率、家属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交接合格率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版早期预警评分系统配合转运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及交接合格率,减少转运过程中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科急诊分诊标准化问诊流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5月就诊的精神科急诊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问诊流程;选择2019年3-5月就诊的精神科急诊患者104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精神科急诊分诊标准化问诊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镇静药物使用次数、急诊期间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镇静药物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期间自伤、伤害医护人员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急诊分诊标准化问诊流程能够有效缩短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降低镇静药物使用次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情分级管理联合急诊流程图对急诊科患者抢救效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4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病情管理;选取2017年1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5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病情分级管理联合急诊流程图。比较两组抢救效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就诊等待时间、检查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就诊秩序、输液巡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病情分级管理联合急诊流程图应用于急诊患者中,能缩短患者就诊等待时间、检查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降低住院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 53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2009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 4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化转运流程在胸心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将该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采用常规转运流程的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采用标准化分级转运流程的患者54例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院内转运时间、抢救成功率,统计两组与药物、仪器、人员、病情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评测其家属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的院内转运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成功率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与药物、仪器、人员、病情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转运流程顺畅评分、转运人员安置患者评分、转运人员服务专业评分、家属参与转运过程评分、转运人员主动讲解相关事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分级转运流程有助于缩短胸心外科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减少患者的转运不良事件,以及提升其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责任制大包干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578例神经外科患者设为实验组,给予整体护理责任制大包干模式护理;将2008年4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46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各维度(除病房环境、护士美感维度外)得分及总分、护理质量各项目得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整体护理责任制大包干模式能有效提高神经外科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各个科室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安全目标管理模式在产科住院孕产妇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0月~2011年9月360例住院孕产妇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将2011年10月~2012年9月360例住院孕产妇设为试验组,实施安全目标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严重程度和孕产妇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生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孕产妇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孕产妇实施安全目标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明显减少了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了发生程度,提高了孕产妇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并实施危重症患者分级转运模式,评价该模式的实施效果,为急诊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提供安全的转运模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3月从急诊抢救室转运的358例危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7-9月的360例危重症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实验组实施分级转运模式,转运前通过转运评估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分为Ⅰ、Ⅱ、Ⅲ级,转运人员、转运仪器设备和药品根据病情进行分级准备。结果:实施分级转运模式后,实验组转运至CT室、重症监护病房、介入室和手术室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至普通病房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其中,与病情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为2.8%(χ2=6.19,P0.05);与转运人员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为7.2%(χ2=4.94,P0.05);与仪器设备和药品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为3.9%(χ2=5.27,P0.05)。结论:实施分级转运模式减少了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了转运时间,保证了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规范儿科急诊护士的急救护理行为,提高抢救质量,保障患儿安全。方法 :将2016年7-12月在我院儿科急诊实施急救的患儿402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1-6月在我院儿科急诊实施急救的患儿396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制定并应用标准化的急救护理流程,并对急救护理工作进行持续的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患儿的抢救室滞留率、护士的抢救医嘱延迟执行率、护士的急救处置行为正确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的抢救室滞留率、抢救医嘱延迟执行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士急救处置行为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能有效规范护士的急救护理行为,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应用。方法2017年1~6月对急诊科18名护士实施降阶梯思维模式培训,分析培训前后急诊护士护理能力及院内转运危重患者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后急诊护士理论考试评分、应急考试评分、危重病患转运能力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转运时间短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输液管脱落或堵塞、供氧中断、设备故障、患者血压波动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阶梯思维模式能有效提高急诊护士护理技能及危重病患转运能力,从而降低危重病患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在急诊心内科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急诊心内科收治的350例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转运,观察组采取标准化分级转运,比较两组转运成功率、院内转运耗时情况以及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影像检查耗时、专科病房耗时、介入室耗时均短于对照组,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标准化的分级转移方案可以提高院内转移的成功率,缩短转移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标准在急诊气管插管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3-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气管插管院内转运到重症监护室的79例患儿设为对照组,按常规转运方式进行转运;2013年3-8月的83例患儿设为观察组,按JCI标准进行院内转运,比较两组患儿的院内转运时间、转运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院内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患儿,转运成功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JCI标准的应用能缩短急诊气管插管患儿的院内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儿及其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流程在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34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流程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流程干预后,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流程干预, 能显著增强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及技能, 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优化临床护理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 JCI 标准下儿科急诊危重患儿行检查时院内安全转运。[方法]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309例需要院内转运检查的危重患儿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转运方法,2012年1月—2012年12月的390例需要院内转运检查的危重患儿设为观察组,按 JCI 标准进行转运。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JCI 标准下的院内转运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确保儿科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运检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CCM)在ICU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该院ICU 3个病区收治的65例口服百草枯自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再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升(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出院时满意度调查结果提升更显著(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在ICU百草枯中毒患者应用中效果良好,不仅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和治疗依从性,而且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次分诊模式对急诊患者候诊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350例普通候诊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就诊预检分诊模式。选取该院急诊科2018年1~2月收治的1 140例普通候诊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二次分诊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候诊质量(候诊不良事件、漏诊率等),调查两组患者的候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候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候诊环境、人文关怀、候诊服务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二次分诊模式能够提高急诊患者的候诊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