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明廉教授治疗痹证临床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廉教授、主任医师、项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五十年,精于岐黄,学验俱丰,擅治风湿痹证。现就先生治疗痹证临床经验总结如下。痹证,也称“痹”、“痹病”、“风湿”等,是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痰、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出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常见病症。  相似文献   

2.
浅谈“痹有瘀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浅谈“痹有瘀血”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医学院(430080)刘运洪,周启进1痹证发病机理与"痹有瘀血"的提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关节、筋骨发生酸麻重痛以及活动障碍,甚至关节肿大畸形灼热为主要临床表...  相似文献   

3.
廖先仕 《新中医》1994,26(6):61-62
热痹的证治体会廖先仕痹证即闭阻不通之意,乃指气血为病邪阻闭而不通引起的疾病。由于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的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和关节肿大等症为特征,统称为“痹”。有关本病的记载,首先见于《素问·痹论》...  相似文献   

4.
痹者,闭也,气血阻闭不通之谓也。凡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气血运行受阻,引起关节、肌肤酸麻重疼甚至肿胀变形等症,统称痹证。王云彤老中医行医50多年,治疗各种痹证,其经验有四个方面: 首辨寒热痹证的分类,《内经》有行痹、痛痹、着痹及筋、脉、肌、皮、骨五体痹;《金匮要略》有风、湿、血痹、历节等。王老认为:“万变不离其宗”,治痹首辨寒热二纲,然后据证再揆度风、湿、热孰多孰少,因证治之。临床上,寒证多,热证少。热证的辨别要点:寒证以肢体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滑膜炎为基础的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关节肿痛,晚期可引起关节的僵直、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病机主要为机体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济生方·痹》指出“皆因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明确指出了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外邪入侵是发病的外在之因。因此,治疗上采……  相似文献   

6.
风湿病属中医“痹病”范畴,也称“痹“痹证”等。痹证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今所称之“痹证’,是指风、寒、湿等邪混合侵袭人体,闭阻气血所发的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累及脏腑的一类病证。现代医学的治疗仍以消炎镇痛为主,近年来许多医家努力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探讨风湿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以提高临床疗效。张琪认为,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顽痹范畴,中医辨证为病久入络,痰瘀交结,深入骨骱,  相似文献   

7.
陆氏家传秘方隔皮吊痰膏外治痹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中医陆振华五世祖传外科,行医五十余年,他宗家传“痹证多痰”之说,以秘方隔皮吊痰膏外治为主治疗痹证。名曰隔皮吊痰膏,具有搜剔伏痹、除湿化瘀、吊痰通络的作用。兹初步总结182例如下:一、痰湿与痹的关系痹证的病因,陆氏认为除传统的学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外,还应重视“痹证多痰”。1.痹证何以生痰?陆氏认为人身气血津液随经脉流注,无处不达。若虚邪互致,循行受痹,则气血  相似文献   

8.
生地味甘苦而性寒,归心、肝、肾经;功擅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多用于热病伤阴及血热妄行之证。笔者学古参今,重其剂而与它药配对,相互为用或制约,扬长避短,治疗痹证、心悸、大便难、鼻衄等证,薄有心得,兹介绍如下。一、对川乌治痹证痹证乃风、寒、湿、热之邪外浸留滞经络,气血为病邪阻闭所致。治宜蠲痹止痛,而此效最著者当首推川乌,但因其性猛燥烈,有伤阴糟血之弊,故李时珍有“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之诫。为此笔者每使生地与之为伍,一者取其养阴补血以制川乌之害,则刚中有柔,散中有养;二者据《本经》记载有“逐血痹”  相似文献   

9.
痹证是指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痹证的病因,后世多遵《素问·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认为外邪是导致痹证发生的主要病因。痹的本质是指气血的凝滞不行,如明代吴昆曰:“痹,气不流行而凝结也”。对痹证的认识不能仅限于外邪的侵袭,情志因素亦可致痹。  相似文献   

10.
谢洪 《中国中医急症》2003,12(2):186-187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著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说明痹证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筋脉失于濡养,虽有风痹、寒痹、湿痹、寒湿痹、骨痹、肌痹、筋痹、脉痹、皮痹之别,然其病因不外乎风、寒、湿、热痰、瘀等邪乘虚而入,流注于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痹久则邪气壅塞,血运不畅,脉络不通,可出现皮下结节、关节周围结节,甚至僵硬等症。治疗当祛风祛湿、散瘀…  相似文献   

11.
痹证是由于风、寒、潮、热之邪侵犯人体,壅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肢体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经云:“风寒浊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本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硬皮病等。  相似文献   

12.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甚则关节变形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纤维织炎和神经痛等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缠绵难愈的痹证,多邪气入络,留阻血分,笔者在辨证选方时多应用理血(活血、破血、补血、凉血)通络法,治疗以瘀致痹的风湿病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宣发膜原法治疗痹证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痹证几乎包含了现代医学所指的各种关节疾病。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剧烈,缠绵不愈,以致关节畸形废用,故后世医家又称之为“尪痹”,应与一般的痹证相区别。笔者所讨论的痹证将以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主。 宣发膜原法为吴又可所倡治疗温病之大法,虽然痹证与温病相异,但其理相通,异病可以同治。笔者据此对宣发膜原法治疗痹证进行理论探讨。 1 伏邪致痹 从病…  相似文献   

14.
浅谈痹证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是指外邪侵袭于肌表、经络、关节 ,气血运行不畅 ,引起肢体、关节、肌肉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屈伸不利的一类病证。涉及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 ,临床应用辨证施护的方法配合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浅淡体会如下。1 病因病机痹证的发生主要由于正气不足 ,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 ,内因是痹证发生的基础 ,素体虚弱、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①风寒湿外袭。由于正气不足 ,风寒湿三气乘虚内袭 ,气血为之凝滞 ,久而成痹 ,风胜者为行痹 ,寒胜者为痛痹 ,湿胜者为着痹。②邪留化热 …  相似文献   

15.
复合型痹证2例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痹证属于肢体经络病证,临床表现以筋骨、关节、肌肉疼痛,或关节屈伸障碍、肿大、变形为主要症状,辨治多分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肝肾亏虚4大证型,其中风寒湿痹又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分[1]。治疗上以祛邪通络为原则,常治风与养血活血并行,治寒则结合温阳补火,治湿则辅以健脾益气,补肝肾、益气血为治虚之法。现代中医临床对病因单一的痹证疗效已较为肯定,但对风寒湿热夹杂、虚实并存的复合型痹证,  相似文献   

16.
风湿痹证是因风、寒、湿或风湿热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身不利或关节肿大、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的病证。高寒地带息风湿痹证者甚多,现将近年来临床治疗风湿痹证之体会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血瘀证关系探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与“历节”、“顽痹”、“骨痹”等相似 ,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等处病变为主 ,是目前临床上的疑难病。由于本病的病程长 ,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 ,日久入血入络而见瘀血。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痹证有瘀血”。1 血瘀与 RA发病的关系RA病因与发病机理尚未明了 ,中医认为素体虚弱 ,正气不足 ,腠里不密 ,卫外不顾是其内因 ;外因则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 ,阻遏经络、肌肉、关节之间 ,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杂病源流犀烛 .诸痹源流》曰 :“痹者 ,闭也 ,三气杂至 ,…  相似文献   

18.
汗法属中医治病八法中之一法 ,临床多用以治疗表证。痹证乃风、寒、湿邪侵袭肌肤经络 ,客阻于筋脉关节 ,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在痹证之初 ,邪气客表 ,往往多用汗法 ,使邪气随汗而解。但在久痹 ,邪气深入 ,痹着胶结多舍汗法而不用。笔者近年临床中发现 ,不论新痹久痹 ,均可应用汗法 ,但汗之之法 ,则应根据病之不同而有所不同 ,试归纳如下。1 汗可祛邪以汗法祛邪 ,宜在痹证之初 ,方如麻杏薏甘汤、九味羌活汤。此为常法 ,不多赘述。2 汗可以鼓舞气血久痹之证 ,往往气血虚弱 ,邪气久羁 ,痹着胶结 ,缠绵难愈。治宜补益气血 ,舒筋活血 ,方如独…  相似文献   

19.
浅谈《内经》中有关痹证的针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内经》中有关“痹”字的解释有:①痹有疼痛之意,指肢体关节的疼痛,如《素问·痹论》中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寒气胜者为痛痹……痹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灵枢·官针》“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说明了痹即是痛;  相似文献   

20.
杨福盛  范建芳 《新中医》2007,39(5):67-68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病初多以邪实为主,且病位较浅,治疗后易趋康复。若失治、误治,病延日久,病邪深入,则殃及筋骨,久痛人络、久痛多瘀、久痛多虚、久必及肾。故治疗痹证用药,须依据风、寒、湿、热邪气之所偏,夹痰、夹瘀之孰轻孰重,以及疼痛性质、病邪新久、经脉关节受累之轻重,采用相应治法,选择最佳药物。笔者就痹证用药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