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肠道外营养在危重早产儿的治疗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低体重儿由于生活能力低下 ,以及受各种疾病的影响 ,常出现喂养困难 ,致热量不足 ,造成营养不良 ,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营养物质的及时适量补充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预防并发症十分重要。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自 1 998年 1月~ 2 0 0 0年7月 ,采用肠道外营养治疗 42例危重早产儿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均为我院 NICU的危重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 :(1 )完全肠道外营养 (TPN)组 2 0例 ,男 1 6例 ,女 4例 ,胎龄 31 .5± 2 .0周 ,出生体重 1 450± 32 5g;(2 )部分肠道外营养 (PPN)组 2 2例 ,男 1 5例…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外营养在危重早产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创  柯桦 《安徽医学》2004,25(6):483-484
目的 探讨胃肠道外营养对危重早产儿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采用“全合一”营养液的方法 ,对 3 0例危重早产儿应用胃肠道外营养进行观察 ,并监测其电解质、BUN、肝功能。结果  3 0例危重早产儿均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增加 ,全部病例电解质、BUN、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胃肠道外营养可促进危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增加体重 ,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血磷的影响。方法 检测 2 1例早产儿在胃肠道外营养前及胃肠道外营养后血磷的变化并与 2 9例非胃肠道外营养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后血磷 ( 0 6 6± 0 2 5 )mmol/L较胃肠道外营养前 ( 1 5 1± 0 2 6 )mmol/L及对照组 ( 1 5 7± 0 39)mmol/L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胃肠道外营养前血磷与对照组血磷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胃肠道外营养早产儿可引起低磷血症 ,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6 0例早产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用输液泵 2 4小时内均匀静脉输入营养液 ,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结果 :观察组生后 3~ 11天 (平均 7天 )起体重开始增加 ,每天增重 15~ 30g ,平均 (2 2 .91± 7.2 2 )g;对照组生后 12~ 16天 (平均 14天 )体重开始增加 ,每天增重 9~ 18g,平均 (13.4 5± 3.5 7)g。两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5 / 31例 ,对照组为 19/ 2 9例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静脉营养对早产儿可提高生存质量 ,促进生长发育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许继明  张永 《海南医学》2005,16(10):95-96
目的 探讨全胃肠道外营养对危重早产儿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 对66例危重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一组34例采用全胃肠道外营养(TPN)治疗,另一组32例用部分胃肠道外营养(PPN)治疗,并在胃肠外营养时按常规进行监测。结果 34例TPN组平均体重增长明显高于PPN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PPN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组病例电解质、BUN、肝功能、血浆白蛋白及白蛋白等均在正常范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全胃肠道外营养可帮助危重早产儿渡过难关,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外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附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 1 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采用胃肠道外营养治疗 44例危重新生儿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44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 2组 ,一组 2 0例用全静脉营养 (TPN)治疗 ,另一组 2 4例用部分静脉营养 (PPN)治疗。TPN组男 1 2例 ,女 8例 ,胎龄最小 3 1周 ,极低出生体重 2例 ,体重最小 1 1 0 0g。疾病 :早产儿 6例 ,重症肺炎 1例 ,硬肿 3例 ,出血坏死性小肠炎 2例 ,重症窒息或胎粪吸入综合征 3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 ,败血症 3例。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体重、疾病 ,经统计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1…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鼻饲母乳对低体重、极低体重早产儿进行营养支持 ,方法简单 ,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3月 ,符合低体重或极低体重早产儿诊断〔1〕,无消化系统并发症或消化道畸形 ,不能自动吸吮的住院早产儿 82例 ,均于生后 6h内入院。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入鼻饲母乳组 4 0例 (男 2 4例、女16例 ) ,孕龄 31.5± 2 .5周 ,出生体重16 0 5± 2 0 5 g ,Apgar评分≥ 8分 2 7例、4~ 7分 10例、≤ 3分 3例 ;对照组 4 2例(男 2 6例、女 16例 ) ,孕龄 32 .0± 2 .5周 ,出生体重 16 85± 2 12g ,…  相似文献   

8.
为了配合围产期保健 ,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特将我院儿科5年住院早产儿进行临床疾病构成及死亡分析。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病房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3月全院早产儿 85例 ,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病例的 2 7.0 1% ,其中男4 9例 ( 5 7.65 % ) ,女 3 6例 ( 4 2 .3 5 % )。平均胎龄 ( 3 5 .4 4±2 .98) ( 2 5~ 3 6 6 )w ,平均出生体重 ( 2 0 0 0± 0 .4 9) ( 10 0 0~3 3 60 ) g。双胎 16例 ,三胞胎 3例 ,有生机儿 2例 ,极低出生体重儿 16例。治愈、好转 69例 ( 81.18% ) ,未愈 3例 ( 3 .5 3 % ) ,死亡 13例 ( 15 .2 9% )。…  相似文献   

9.
纳络酮和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新生儿科 2 0 0 1年 1~ 12月分别采用纳络酮或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 2 8例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8例住院的出生后 3~ 7d内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 ,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原发性呼吸暂停诊断标准 [1 ] 。除外血糖、血钙及其他电解质紊乱 ,CT除外颅内出血 ,胸片除外肺部疾患。其中男 2 0例、女 8例 ,胎龄最小 3 0周 ,最大 3 4周 ,平均胎龄 (3 2 .1± 1.5 )周 ,平均日龄 (3 .5± 0 .7)d,平均体质量 (15 2 0± 2 3 5 ) g。 2 8例患儿分成两个治疗组 ,两组早产儿出生体质量、胎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唐云丽  周银凤  姜丽 《华夏医学》2001,14(4):491-492
高危早产儿有禁食指征或经口严重摄入不足时需用静脉营养做为支持治疗。现总结我科近 4年高危早产儿静脉营养疗效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997年 6月至 2 0 0 0年 10月在我院 NICU病房收治的 40例高危早产儿 ;男 2 5例 ,女 15例 ,最小胎龄 2 9周 ,最大胎龄 35 + 2 周 ;体重 980~ 10 0 0 g 2例 ,~ 15 0 0 g 7例 ,~2 0 0 0 g2 5例 ,~ 2 5 0 0 g6例。入院日龄小于 2 4h均自然娩出。极低出生体重儿 9例 ,窒息 5例 ,肺透明膜病 5例 ,胎粪吸入综合征 2例 ,颅内出血 10例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 5例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3例 ,脐膨出术…  相似文献   

11.
纳络酮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彤 《广西医学》2002,24(8):1241-1242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早产儿 ,尤其是极低体重儿常见的急危症之一 ,若不及时发现或抢救失当 ,可致脑损伤 ,甚至造成死亡 ,临床医生应对该病有足够的重视。现将我科 NICU于 1 998年 2月~ 2 0 0 1年 6月对 5 6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6例早产儿中男 3 1例 ,女 2 5例 ,胎龄最小 2 6周 ,最大 3 4周 ,平均胎龄 (3 0 .68±1 .3 2 )周 ,开始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平均日龄 (2 .95± 0 .68)天 ,体重 960~ 1 980 g,平均 (1 483± 2 0 5 )g。1 .2 诊断标准 :呼吸停止 2 0秒以上 ,或短于 2 0秒而伴发绀 …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颅内出血是引起死亡或幸存者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据报道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 40 %~5 0 % ,病死率 5 0 % [1] 。为了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 ,现将作者应用苯巴比妥联合立止血的预防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 ,在本院新生儿病区住院 ,资料完整的早产儿 32例。其中男 18例 ,女 14例 ,出生体重 (2 .0± 0 .3)kg ,胎龄 (31± 4)周 ,Apgar评分1min为 (7.3± 1.6 )分 ,5min为 (8.2± 2 .2 )分。对照组 :1998年 2月至 1999年 5月在本院新生儿病区住院 ,资料完…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外静脉营养在危重早产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围产新生儿学的日益发展,胃肠外营养支持已成为危重病儿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早产儿由于出生体重低、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在危重疾病期间,营养物质的及时合理补充对促进疾病治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999年10月~2001年3月采用胃肠道外静脉营养(TPN)治疗高危早产儿,结果提示胃肠道外营养可明显增加高危早产儿体重,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应海燕  付玉童 《吉林医学》2010,(24):4045-4045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营养早产儿总胆汁酸(TBA)的变化。方法:分析52例进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在胃肠道外营养前空腹TBA及胃肠道外营养停止后空腹TBA的变化。结果: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后空腹TBA比胃肠道外营养前空腹TBA明显增高(P<0.01)。结论: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肝胆系统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部分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绮霞  刘慧贤 《广东医学》2003,24(5):511-512
目的 观察部分静脉营养对危重新生儿的疗效。方法 将 72例危重新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 6例 ,观察组采用部分静脉营养支持 ,对照组采用一般营养支持。观察两组平均每天体重增加、平均住院时间和代谢紊乱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平均每天体重增加 ( 15 78± 7 17)g ,平均住院时间 ( 10 66± 3 2 3 )d ,高血糖 2例 ( 5 6% ) ,代谢性酸中毒 3例 ( 8 3 % ) ;而对照组分别为 ( 8 3 7± 6 62 )g、( 14 61± 5 3 2 )d、12例 ( 3 3 3 % )和 14例 ( 3 8 9%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部分静脉营养能保证危重新生儿能量供应 ,促进体重增长和机体康复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所需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1例实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病例进行临床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早产儿的胎龄(X1)、出生体质量(X2)、5minApgar评分(X3)与胃肠道外营养时间(Y)呈负相关,并建立回归方程:Y=-1.987X1-8.423 X2-0.893X3 105.039,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为0.799,确定系数为0.638。【结论】根据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时间的影响因素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初步估计胃肠道外营养时间的长短,为临床胃肠道外营养输液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心脏术后机械通气婴幼儿的营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西京医院 1999 12 / 2 0 0 2 0 2对 35 5例 2岁以内的婴幼儿实施了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 ,术后 6 (男 4 ,女 2 )例 ,年龄 2~ 2 4 (平均 8.3)mo ;体质量 4 .5~ 10 .0 (平均 6 )kg ;患儿病情危重 ,需经鼻插管机械通气 ;经鼻插管时间 6~ 30(平均 16 )d.营养支持 :①术后 2d内以胃肠外营养静脉补液为主 ,每日热能约 2 6 8~ 5 19J·kg-1;②术后 3d胃肠内与胃肠外营养相结合 ,用静脉高营养和胃管鼻饲牛奶 ,总热能4 18~ 5 2 3J·kg-1·d-1,以糖和脂肪为主 ,适量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 ,同时注意三大营养素比例 .静…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晚期代谢性酸中毒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主要为早产儿)常在出生后2~3周出现晚期代谢性酸中毒(LMA),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机体抵抗力,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对此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我院2000年7月至2001年11月共收治132例早产儿,发生LMA26例,发病率为19.70%。其中男15例,女11例,平均胎龄为(31.61±2.75)周。孕25~30周1例,30~35周 19例,35~37周6例。出生体重小于1000g3例,1000~1500g5例,1500~2000g10例,2000~2500g8例,2500~3000g1例。喂养方法:14例生后2~3天起给予力多精早产儿配方奶;10例于生后7天内静脉营养,后渐给予配方奶;2例予2:1牛奶。 诊断标准 26例LMA患儿均符合:①人工喂养,无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营养新生儿总胆汁的(TB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8例进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其中新生儿34例,早产儿24例,在胃肠道外营养前及胃肠外营养停止后TBA变化,比较新生儿与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前、后TBA变化的差别。结果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前TBA与对照组TBA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肠道营养后TBA较胃肠道外营养前TBA明显增高(P<0.01);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后TBA较新生胃肠道外营养后TBA明显增高(P<0.01)。结论目前使用胃肠道外营养方法仍存在着影响新生儿肝胆系统功能的情况,以早产儿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白蛋白作为新生儿营养指标的价值。方法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 1 4 8例足月儿和 4 0例早产儿脐血血清前白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结果 :足月儿 3项蛋白 (前白蛋白 :(1 6 6 .39± 38.5 9)mg·L-1 ;总蛋白 :(6 7.87± 1 1 .37)mg·L-1 ;白蛋白 :(36 .6 6± 6 .76 )mg·L-1 )均高于早产儿 (分别为 (1 2 0 .1 3± 4 6 .74 )mg·L-1 ;(5 4 .2 9± 1 0 .30 )mg·L-1 ;(31 .6 5± 7.1 8)mg·L-1 )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分别 <0 .0 0 1 ;0 .0 0 1 ;0 .0 1。结论 :前白蛋白为新生儿更准确更敏感的营养指标 ,可依据脐血前白蛋白对新生儿进行宫内营养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