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发作期、缓解期支气管哮喘(BA)患儿及正常儿童血清白介素13(IL 13)及IL 18水平进行检测,旨在探讨BA患儿的TH1/TH2失平衡状态以及细胞因子分泌失平衡在该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同时探讨IL 18在哮喘发病中的可能作用。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2 0名(男7名,女13名) ,年龄为4~13(7 8±4 1)岁,均为我院体检健康者。BA发作组30例(男13例,女17例) ,年龄为4 5~14 0 (8 1±3 7)岁,所选病例均为本院1998年以来住院或门诊患儿,均符合1992年我国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且均因哮喘发作而入院,入选患儿1个月内未应用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2.
作者检查了20例年龄3~9岁支气管哮喘患儿(男13例、女7例)血浆前列腺素(PG)F_2a的含量:感染过敏型支气管哮喘为9例;非感染过敏型支气管哮喘为11例;10例为重度哮喘;10例为中度哮喘,在发作期、发作后期与非发作期分别进行测定。按统计学平均资料证实,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血浆PGF_2a含量较高,为1.9±0.13毫微克(ng)/ml,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患儿尿白三烯E4 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尿白三烯E4(LTE4)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 2 8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的尿LTE4水平 ,并与健康组儿童相比较 ;同时对哮喘患儿的尿LTE4与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E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哮喘患儿非急性发作期尿LTE4比急性发作期明显下降 (P <0 0 1) ,但两期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儿童 (均P <0 0 1)。急性发作期尿LTE4和FEV1呈负相关 (r =- 0 6 15 ,P <0 0 1) ,和EC无相关性 (r =0 16 3,P >0 0 5 )。结论 动态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尿中LTE4水平 ,可能为将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 1998年 10月~ 1999年 3月将非诺特罗和溴化异丙托品联合溶液经雾化吸入用于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 ,临床疗效较好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临床诊断为哮喘的住院患儿 81例 ,男 44例 ,女 37例 ;年龄 1~ 14岁 ,平均 5 .3岁。分为两组 :治疗组 46例 (婴幼儿哮喘 16例 ,儿童哮喘 30例 )。对照组 35例 (婴幼儿哮喘 12例 ,儿童哮喘 2 3例 )。哮喘诊断标准参照文献 [1]。方法1.治疗方法 :两组的基础治疗 (抗感染、对症处理、氧疗 )相同。治疗组以 0 .0 2 5 %溴化异丙托品溶液 (爱喘乐 ) ,每次剂量为 <2岁 10滴 ,≥ 3岁 2 0滴 ;0 .5 %非诺特罗…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多项生化系列指标变化 ,我院从 2 0 0 3年 1— 12月共收集了 4 3例哮喘患儿血清标本 ,测定其多项生化指标 ,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变化 ,以便在诊治过程中采取综合措施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入选患儿 4 3例 ,均来自我院儿科哮喘门诊和住院部 ,均为急性发作期患儿 ,符合支气管哮喘、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1] 。男 2 5例 ,女 18例 ;年龄 11个月至 12岁 ,平均 (4 5± 2 0 7)岁 ;其中轻度 15例 ,中度 2 3例 ,重度 5例。对照组 4 0例健康儿童 ,男 2 3例 ,女 17例 ,年龄 1至 12岁。1 2 方法 入院…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3月我们运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 ,检测儿童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外周血白细胞分化抗原(CD) +2 3、CD+1 9、CD+2 3CD+1 9淋巴细胞的表达 ,以探讨其变化及相互关系。对象与方法哮喘儿童 :根据 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修订的标准[1 ] 。哮喘发作组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6 3±2 7)岁。其中中、重度 12例 ,轻度 18例。哮喘缓解组 30例 ,男 14例 ,女 16例 ,年龄 (6 6± 2 8)岁。两组患儿抽血前 1个月内均未用激素治疗 ,发作组在用药物治疗前抽血。且发作期患儿无发热、肺部听诊无固定细湿音、胸…  相似文献   

7.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经过恰当治疗 ,预后较好 ,但若喘息反复发作 ,易成支气管哮喘。为探讨毛支与哮喘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毛支患儿治疗前后测定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Gmp 14 0 )含量 ,并与同期健康儿、支气管肺炎和哮喘患儿对比 ,以提供毛支早期干预的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毛支 30例 ,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3~ 18个月。肺炎患儿35例 ,均符合文献 [1]标准 ,男 2 9例 ,女 6例 ;年龄 6~ 34个月。哮喘发作期患儿 15例 ,按 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修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诊断标准[2 ]…  相似文献   

8.
哮喘患儿垂体-甲状腺功能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象 :选择 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2月武汉和随州两地 4~ 10岁的儿童作为对象。哮喘患儿 70例的诊治根据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 (试行 )标准 ,哮喘的发作程度依据非急性发作期哮喘病情评价标准入选哮喘患儿为未全身用过或 3个月内未全身用过激素者 ,病程 1~ 8年。正常对照组 :随机选择无哮喘病史和激素治疗史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 ,共40例 ,男 2 2例、女 18例 ,年龄 (6 8±2 3)岁 (4~ 9 8岁 )。轻中度哮喘组 :共 32例 ,男 18例、女 14例 ,年龄 (6 2± 2 5 )岁 (4 2~ 9 5岁 )。重度哮喘组 :共 15例 ,男 8例、女 7例 ,年龄 (6…  相似文献   

9.
环磷酸腺苷葡胺治疗哮喘急性发作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解环磷酸腺苷葡胺对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 ,我们对 3 8例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对象一般资料 :本组共 76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 ,男 4 8例 ,女2 8例 ,年龄 2~ 13岁 ;轻度发作 3 1例 ,中度发作 4 2例 ,重度发作 3例 ;将 7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 3 8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基本一致 ,具有可比性 (P >0 0 5 )。方法 :两组常规治疗相同 ,包括吸氧、雾化吸入沙丁胺醇 ,静脉滴注抗生素、氟美松等。治疗组 :环磷酸腺苷葡胺 (由徐州万邦生化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为 0 0 0…  相似文献   

10.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速尿治疗哮喘30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发现吸入速尿能有效地控制哮喘发作 ,我科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速尿治疗哮喘3 0例 ,疗效显著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本文 60例均符合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诊断标准[1] ,两组就诊时均为急性发作期。随机分为对照组3 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7.83± 1.90岁 ;治疗组3 0例 ,男 19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8.0 7± 2 .41岁。对照组轻度 8例 (2 6.7% ) ,中度 17例 (5 6.7% ) ,重度 5例(16.7% ) ;治疗组轻度 7例 (2 3 .3 % ) ,中度 19例 (63 .3 % ) ,重度 4例 (13 .3 % )。两组病情经统计学…  相似文献   

11.
哮喘患儿支气管诱导痰液中P物质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支气管诱导痰液中P物质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法留取研究组及对照组儿童支气管诱导痰液。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组 34例 (3d内无静脉或口服激素史 ) ;哮喘缓解期组 30例 ;健康对照组 2 2例。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各组支气管诱导痰中P物质含量。结果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支气管诱导痰中P物质含量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 ,差异显著 ,P均 <0 0 1。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支气管诱导痰中P物质含量显著增高 ,缓解期降低 ,接近正常水平 ;提示支气管诱导痰中P物质含量与儿童哮喘的发作及缓解关系密切 ,可做为一种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肺部理疗佐治支气管肺炎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3月应用TDP -G2 特定电磁波谱康复器 (TDP)肺部理疗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86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均为本院住院患儿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86例。治疗组男 5 6例 ,女 3 0例 ;对照组男 5 0例 ,女 3 6例。年龄 5个月~ 7.5a。两组均有咳嗽、肺部湿罗音 ,X线胸片提示肺炎 ,治疗组发热 82例 ( 95 .3 %) ,气喘 2 7例( 3 1.3 9%)。对照组发热 78例 ( 90 .1%) ,咳嗽 85例( 98.8%) ,气喘 2 1例 ( 2 4 .4 %)。二、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于入院后d 3~d 4 ,无高热情况下予TDP…  相似文献   

13.
儿童哮喘发作与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Lu JR  Zou YX  Cheng HJ  Liu L  Kang SY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4):294-295
  相似文献   

14.
我们检测了 2 2例急性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 (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4(IL 4)、γ 干扰素(IFN γ)、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sIL 2R)、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含量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 (IgE)浓度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分析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一、对象 选择诊断明确急性发作期过敏性哮喘住院患儿 2 2例 ,均符合 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标准。其中男 13例 ,女 9例。年龄 2~ 13a ,平均年龄 5 .2a。均未进行脱敏治疗 ,2月内未使用激素 …  相似文献   

15.
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25例小儿哮喘的临床和实验室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哮喘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近年认为是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所致。目前治疗原则为类固醇类抗炎症、支气管解痉及抗感染治疗。本文用IVIG治疗25例小儿支气管哮喘,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对血清IgE及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产生IL-4、IFN-γ的影响,以探讨IVIG治疗哮喘的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理。 资料与结果 一、对象 收集50例住院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均符合全国儿科呼吸协作组1993年小儿哮喘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IVIG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0月~11岁;对照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1~10岁。两组患儿病情轻重无明显差异,均在用药前和用药后3~6天采血,即刻分离PBMC培养。血清—20℃冻存待检。  相似文献   

16.
将我科近 3年收治的 4 2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病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 2 2例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甲基强的松龙 2~ 3mg/ (kg·d) ,静滴 3~ 5d。对照组 2 0例不用甲基强的松龙 ,其他治疗措施同治疗组。结果两组哮喘缓解时间 (h) ,治疗组为 16± 3.4 5 ,对照组 2 1± 4 .15。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 (h)治疗组 96± 8.4 2 ,对照组 12 0± 11.35。呼吸衰竭 (治疗组 13例 ,对照组 11例 )纠正时间 (h)治疗组14± 2 .4 6 ,对照组 19± 3.32。三项指标比较 ,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均 <0 .0 1。认为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  相似文献   

17.
睡眠低氧血症和氧自由基与小儿夜间哮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我们对 2 0例有夜间哮喘发作的患儿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及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测定 ,旨在探讨睡眠低氧血症、氧自由基与小儿夜间哮喘的关系。对象选择在本院专科门诊随访有急性夜间哮喘发作的患儿2 0例 ,为夜间哮喘组 ,男 16例 ,女 4例 ,年龄为 (9 0± 3 0 )岁 ,经治疗无夜间哮喘发作患儿 10例 ,为非夜间哮喘组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7 6± 2 3)岁 ,诊断标准根据文献 [1]。入选的夜间哮喘组患儿至少 1个月内白天症状稳定 ,研究前至少12h停用一切药物。选择我院小儿外科行斜疝、包茎择期手…  相似文献   

18.
我科1991年2月~1993年4月用赛庚啶、硝苯啶联合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支)和支气管哮喘(哮喘)5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按婴幼儿喘息临床诊断标准诊断。治疗组50例中喘支40例,哮喘1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岁10例,~2岁13例,~3岁27例,哮喘患儿均为2~3岁。入院前喘支和哮  相似文献   

19.
甲基强的松龙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采用甲基强的松龙 (MPSS)佐治毛支患儿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1999年 9月~ 2 0 0 1年 9月我院住院的91例毛支患儿 ,均符合毛支诊断标准[1] ,入院前病程均不超过 2d ,且未使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 ,年龄为 2~ 18个月。随机分为MPSS治疗组 (A组 ) 31例 ,男 19例 ,女 12例 ;必可酮组 (B组 ) 30例 ,男 17例 ,女 13例 ;氢化可的松组 (C组 ) 30例 ,男 19例 ,女 11例。二、方法  3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法 ,如用干扰素抗病毒 ,吸氧、吸痰、镇静、经…  相似文献   

20.
诱导痰液细胞学分析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拟通过痰液细胞学分析探讨儿童哮喘的临床亚型。方法选择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46例,缓解期哮喘患儿33例。其中轻度至中度哮喘56例,重度哮喘23例。将急性发作期哮喘分为未规则治疗组(33例)和规则治疗组(13例)。健康对照组18例。常规检测肺功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诱导痰液细胞百分比(%),并行皮肤过敏原试验。结果1.以痰液EOS%≥2%为准将哮喘患儿分为嗜酸细胞性哮喘(EA)和非嗜酸细胞性哮喘(NEA)2个亚型,79例患儿中EA和NEA分别为40例(50.63%)和39例(49.37%)。2.EOS%≥2%在急性发作期未规则治疗组和急性发作期规则治疗组分别为21例(63.6%)、9例(69.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缓解期[10例(30.3%)](Pa<0.05)。3.轻度发作未规则治疗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61%、EOS%≥2%、NEU%<61%+EOS%<2%的例数分别为7例(38.9%)、10例(55.6%)、4例(22.2%),轻度发作期规则治疗组分别为2例(22.2%)、6例(66.6%)、3例(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