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血清中肌钙蛋白与蒽环类药物累积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中肌钙蛋白(cTnT)与蒽环类药物累积量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后的肿瘤患者41例,统计患者所用蒽环类药物的累积量,检测患者血清中cTnT的值,分析血清中cTnT与蒽环类药物累积量的相关性。结果 蒽环类药物累积量0~180mg,血清中cTnT 0~1.36μg/L,蒽环类药物累积量与血清中cTnT并无线性相关(P〉0.05)。结论 不能推荐使用血清中cTnT来检测葸环类药物心毒性累积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蒽环类药物急性心脏毒性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彦芝  姜达  刘凤玲  田薇  李清华  李莉 《河北医药》2011,33(12):1824-1825
目的 观察综合心电图、血浆肌钙蛋白I(cTnI)、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多种方法监测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化疗前、第1周期化疗后、及化疗总疗程结束后1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检查心电图,检测cTnI、BNP水平及LVEF,分别比较不同时间点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蒽环类药物治疗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cTnI、BNP升高,LVEF下降,化疗早期心电图、BNP发生改变(P〈0.05),多疗程化疗后可出现cTnI、LVEF的改变(P〈0.05)。结论心电图、cTnI、BNP、LVEF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不同时间综合监测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肌损害,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智  张义成 《中国药师》2014,(2):252-254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联合环磷腺苷治疗对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蒽环类药物多疗程化疗所致心脏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腺苷组、右丙亚胺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予蒽环类药物单纯化疗;环磷腺苷组每次化疗开始予环磷腺苷注射液20ml·d-1,疗程1周;右丙亚胺组化疗前30min予右丙亚胺(与多柔比星剂量比为10:1)快速静滴;联合用药组化疗前30min予右丙亚胺(与多柔比星剂量比为10:1)快速静滴,同时在每次化疗开始予环磷腺苷20ml·d-1疗程1周。4组患者均按要求完成4个化疗周期,观察化疗前后4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右丙亚胺组、联合用药组心电图异常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环磷腺苷组(P〈0.0083);4组治疗前后LVEF与BNP水平差值比较,各给药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环磷腺苷组和右丙亚胺组(P〈0.05)。结论:血液系统肿瘤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多疗程化疗同时配伍使用环磷腺苷及右丙亚胺,可降低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且两药联用疗效最佳,而右丙亚胺单用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好于环磷腺苷单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乳腺癌患者在术后使用蒽环类药物进行化疗会导致心脏损伤,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究磷酸肌酸对这种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6例使用蒽环类药物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查阅,患者用药情况不同,根据这种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98例)以及对照组(98例),观察组的患者在化疗期间均同步使用磷酸肌酸钠,对照组患者不使用,在化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化疗后对患者的观察,主要对以下的几个指标进行分析:心功能、血清肌酸激酶以及同工酶还有脑钠肽,经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以上几个指标的状况都要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在乳腺癌患者在术后使用蒽环类药物进行化疗导致心脏损伤的预防上,磷酸肌酸的预防保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中亲环素A(CyPA)和脑利钠肽(BN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64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证实健康的58例老年人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CyPA和BNP的水平,分析其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中CyPA和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中CyPA和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yPA和BNP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48,P=0.0214)。结论 CyPA和BNP的联合检测对判断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病变程度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了解2015~2018年杭州市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其用药特点和趋势。方法:对2015~2018年杭州市12家医院蒽环类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及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8年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的销售总金额呈下降趋势,相比2015年,2018年销售金额下降52.6%;销售金额及用药频率最高的是表柔比星,其次是多柔比星脂质体,多柔比星的DDC、用药金额及DDDs均最低;4种蒽环类药物的DUI在0.80~1.06之间。结论:杭州市12家医院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基本合理,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低的蒽环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反应性充血指数(RHI)对蒽环类药物相关心脏毒性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9月江西省肿瘤医院采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15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化疗结束后均完成1年随访,根据1年内心脏毒性发生状况分为发生心脏毒性组(n=10)和未发生心脏毒性组(n=145);查阅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蒽环类药物化疗乳腺癌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重点分析RHI对蒽环类药物相关的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HI是影响蒽环类药物化疗乳腺癌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HI低是导致蒽环类药物化疗乳腺癌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RHI预测蒽环类药物相关的心脏毒性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预测价值较理想。结论 RHI对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相关的心脏毒性发生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急性心脏毒性,即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淋巴瘤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按是否出现心电图异常分为心电图正常组(44例)和心电图异常组(70例),收集患者住院电子病历信息。分析心电图异常的类型及发生率;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蒽环类药物类型及累积剂量、是否使用心脏保护药物等相关指标有无差异,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可能引起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1) 70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窦性心动过速17例,窦性心动过缓9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早期复极化5例,室性早搏3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ST-T改变67例,QTc间期延长(即QTc>460ms) 21例;(2)心电图异常组中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及合并高脂血症、蒽环类药物平均累计剂量所占比例均高于心电图正常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17,95%CI:0.984~1.051,P=0.003)是心电图异常的独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脉隆注射液预防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合临床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应用蒽环类药物进行常规化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加用心脉隆注射液。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以及心电图异常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舒张早期与晚期充盈速度比值、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12.5%,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预防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实际价值显著,可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导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该院采用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69例,观察其心脏毒性发生情况,分为心脏毒性组与非心脏毒性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分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联合放疗和蒽环类药物种类等因素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后乳腺癌患者出现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结果:169例采用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发生心脏毒性患者57例,心脏毒性发生率为33.73%。心脏毒性组与非心脏毒性组患者在高脂血症史、联合放疗和蒽环类药物种类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无高脂血症的患者,高脂血症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增加(OR=5.068,95%CI=2.209~11.628);相对于无联合放疗的患者,左胸放疗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增加(OR=3.734,95%CI=1.448~9.628);相对于使用表柔比星治疗的患者,使用吡柔比星治疗的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更小(OR=...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o study the longitudinal variations of plasma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with reference to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during and after chemotherapy with cardiotoxic drugs.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prospectively measured plasma BNP using an immunoradiometric assay in 12 anthracycline-treat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 monitored for a mean time of 880+/-293 days (pilot group). Prior to each cycle and throughout the following year, LVEF and cardiac output were measured by radionuclide ventriculography. Anthracycline pharmacokinetics was studied during the first cyc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rial observations were analysed with the general 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 Identical methods were subsequently applied to a test group of 67 anthracycline or trastuzumab-treated patients. RESULTS: Five out of 70 (6.33%) patients developed anthracycline-induced heart failure. BNP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anthracycline cumulative dose and negatively to LVEF values. Variables entering the mixed models were cumulative anthracycline dose, time and cardiac output. CONCLUSION: An infra-clinical cardiotoxicity of anthracyclines as defined by BNP elevation is frequent but reversible. Patients who developed heart failure showed a continuous BNP increase and concentrations over 100 ng/ml.  相似文献   

12.
血浆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分级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分级和预后情况。方法:采用惠普5500型号的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血浆BNP的指数进行测定。结果:HF组之间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YHAⅡ级与Ⅲ级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YHAⅡ级、Ⅲ级分别与NYHAⅣ级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BNP水平高的死亡率较高,相反血浆BNP水平低的死亡率较低。结论:血浆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在老年人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36例老年呼吸困难患者,入院后2h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BNP浓度。将136例患者根据原发病分为3组,A组:单纯CHF组(43例);B组:肺病组(40例);C组:CHF+肺病组(53例)。A、C组中存在CHF者83例,诊断参照Framingham标准。NYHA心功能Ⅱ级28例,Ⅲ级30例,Ⅳ级25例。分别对各组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BNP水平为(714±311)ng/L;B组为(68±31)ng/L;C组为(501±312)ng/L。各组间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3例CHF患者BNP水平分别为NYHA心功能Ⅱ级(374±221)ng/L、Ⅲ级(634±336)ng/L、Ⅳ级(964±321)ng/L,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测定对老年性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快速鉴别诊断具有较重要的意义。BNP测定是反映心功能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代大顺  曾垂义 《中国药房》2011,(28):2610-2612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脑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螺内酯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20 mg,qd,6个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测血清RAAS活性、BNP、血K+及血清醛固酮(ALD)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螺内酯组治疗后血浆肾素(PR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无显著变化,而ALD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螺内酯组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K+水平升高(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通过拮抗ALD和降低BNP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挥作用,有效控制患者RAAS和BNP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科收治的ACS患者43例(ACS组)和健康查体者46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CRP、BNP和cTNⅠ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BNP及cTNⅠ水平有无差异及其在ACS组患者中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血浆hs-CRP、BNP和cTNⅠ分别为(6.88±2.11) mg/L,(311.6±88.9) pg/ml和(17.4±9.1) pg/ml;对照组分另别为(2.67±1.12) mg/L,(21.8±8.9) pg/ml和(0.14±0.10) pg/ml,ACS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血浆hs-CRP、BNP与cTNⅠ之间存在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P< 0.05)和0.47(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hs-CRP、BNP和cTNⅠ显著升高,且三者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ACS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张捷  陈本发  兰军  邓涛 《北方药学》2012,9(4):68-69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电复律治疗对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84例作为心房颤动组,分别检测其入院时、电复律后24h血浆BNP水平,同时选择65例无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并检测其入院时的血浆BNP水平。结果:心房颤动组入院时的BN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心房颤动组电复律前BNP水平高于电复律后24h的血浆BNP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不仅是反映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而且和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相关,检测血浆BNP水平有助于评估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升高的血清护骨素水平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2012年我院心内科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观察组,健康人群40名为对照组。对2组血清护骨素水平以及脑利钠肽水平进行比较。不同心力衰竭亚组间行血清护骨素水平比较,心力衰竭组血清护骨素与脑利钠肽水平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清护骨素水平(2.05±1.57)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98±0.20)ng/ml(P<0.01),各心力衰竭组间血清护骨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力衰竭组间血清护骨素水平与脑利钠肽水平呈正相关(r=0.871,P<0.05)。结论血清护骨素水平与心力衰竭密切相关,心力衰竭越严重,护骨素水平越高。血清护骨素可作为心力衰竭风险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田志  梅霞  王骄  谢英 《中国药房》2010,(36):3379-3381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对冠心病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137例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曲美他嗪组、美托洛尔组、联合组(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分别在入选和治疗12个月后检测心绞痛症状、心脏超声、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联合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93.33%)较另2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心室舒张功能均明显改善(P<0.01);BNP显著减少(P<0.01);炎症因子CRPI、L-6、TNF-α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曲美他嗪和美托洛尔长期治疗后都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左室舒张功能;未发现2种药物对炎症因子有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树森 《中国药房》2010,(44):4155-4156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多项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缬沙坦组)59例和观察组(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组)59例,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人脑钠素(BNP)、一氧化氮(NO)、内毒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BNP、ET、MDA的水平低于对照组,NO、SOD、CGRP的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佳,并且可以改善多项血清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