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置入心脏起搏器后的患者,采用可吸收线连续褥式内缝合,分析其伤口愈合情况。227例常规置入心脏起搏器(双、单腔,三腔)后固定起搏器,逐层缝至皮下组织时对好皮肤,然后采用可吸收线,一针一线,一次连续褥式内缝。结果:227皮肤愈合良好,无1例感染,仅1例缝合处内侧表皮拉开,外固定一针。结论:起搏器置入术后行可吸收线连续褥式内缝合皮肤外观及愈合均好.  相似文献   

2.
对置入心脏起搏器后的患者,采用可吸收线连续褥式内缝合,分析其伤口愈合情况。227例常规置入心脏起搏器(双、单腔,三腔)后固定起搏器,逐层缝至皮下组织时对好皮肤,然后采用可吸收线,一针一线,一次连续褥式内缝。结果:227皮肤愈合良好,无1例感染,仅1例缝合处内侧表皮拉开,外固定一针。结论:起搏器置入术后行可吸收线连续褥式内缝合皮肤外观及愈合均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肤裂伤伤口处理的理想方法。方法 2009-07~2011-07将140例皮肤裂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实验组施行清创粘合术,对照组施行清创缝合术。术后第1、3、7天对伤口愈合情况及愈后外观满意程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的愈合外观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创粘合术治疗皮肤裂伤的手术时间短,术后伤口愈合,尤其是患者满意度方面效果较好。合理应用清创粘合术是治疗皮肤裂伤,改善伤口愈合外观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皮肤粘合与皮内缝合的手术时间及切口愈合效果。方法 A组:皮肤粘合法,190例采用间断贯穿缝合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后,使用输液贴粘贴皮肤。B组:皮内缝合法,120例采用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后,使用4/0可吸收线行皮内连续缝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7天后切口愈合效果及90天后随访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5.9±1.0minvs12.7±1.8min,P0.001),缩短时间54%。1周后均Ⅰ期愈合,皮缘红肿发生率,A组低于B组(2.1%vs7.5%,P0.05)。术后90天随访,A组未见皮肤线头外露,B组4例外露(3.3%),P0.05。结论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使用皮肤粘合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无需换药及拆线、安全、愈合良好美观的特点,可作为常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皮血管缝合器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估病人拔鞘管后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的安全性和疗效的比较。主要观察终点包括术后可下床走动时间与血管并发症。方法  10 5例病人 (男、80例 ;女 2 5例 ,平均年龄 65 .7± 12 .3岁 )在行心导管术后 ,随机分为人工压迫组 ( 组 ,5 3例 )和股动脉穿刺点经皮血管缝合器组 ( 组 ,5 2例 ) ,在术后即刻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和依病人抗凝水平行人工压迫止血 ,观察止血时间、下床走动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组与人工压迫组止血时间 ( 7.5± 3.0和 19.5± 6.5分 ,P<0 .0 0 1)与下床走动时间 ( 4.5± 2 .0和 16.5± 5 .0小时 ,P<0 .0 0 1)有显著缩短 ,血管并发症 (有 6人伤口渗血和血肿 >4cm, 组 7.5 % ( 4/ 5 3) , 组 3.8% ( 2 / 5 2 ) ,两组无显著差异。有 4例病人首次应用缝合器止血失效 ,因为病人的缝合血管周围病变及皮肤组织凹陷 ,有一例缝合管拆除时缝合线断接 ,首次成功率达 94% ( 48/ 5 2 ) ,失败两例再用缝合器缝合获得成功 ,总成功率达 96% ( 5 0 /5 2 )。在 组有 1例病人在血管成形术 3天后出现再次急性心肌梗死 ,给予静脉 (尿激酶 )溶栓后于穿刺伤口再出血而需压迫止血 1小时。结论 表明经皮血管缝合器应用的安全性优于人工压迫组 ,缩短了止血与下床走动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自身头发缝合面部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72例面部手术病人应用自身头发缝合伤口,按手术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头发缝合伤口皮肤层,对照组使用1~5个0号丝线缝合皮肤层.结果 观察组术后观察伤口无线结反应、组织反应性肿胀,疼痛反应轻、无硬结,且拆线无痛、伤口愈合后疤痕不明显.对照组术后有24例发生硬结,有12例产生蜈蚣足样疤痕,伤口愈合后的质量明显差于自体头发缝合组(P<0.05).结论 采用自身头发缝合面部伤口可明显提高伤口愈合的质量,美容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1992年以来,我们用自行设制的简易负压引流器(下称引流器)治疗36例颌面部继发出血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8~65岁。其中下颌骨骨折继发出血7例,颧骨骨折出血2例,口底及颈部损伤出血5例,颌面部软组织伤并血肿8例,腮腺手术后出血1例,颈部淋巴结清除术后出血3例,颌下腺手术后出血4例,下颌骨手术后出血3例,皮肤软组织扩张术3例。 引流器制作:引流器由负压瓶和引流管组成。负压瓶为带完整橡皮盖的250ml无菌玻璃盐水瓶;引流管为一次性输液器,针头端小塑料细管用眼科剪间隔1cm剪3~5个小孔,并剪去针头形成吸引管,输液管另端插入负压瓶橡皮盖内。 使用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确定伤口内出血部位及出血点后,清除瘀血块,直接放入带有小孔的吸引管。缝合伤口并结扎固定吸引管,纱布敷盖伤口,同时用50ml玻璃空针将负压瓶抽成负压,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erclose血管缝合器在经股动脉特殊穿刺部位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80例冠脉造影(CAG)和/或介入治疗(PCI)术后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止血,其中20例穿刺部位在股动脉分叉处或距分叉5mm以内(特殊穿刺部位),术前1~3天、术后3天用彩色多普勒B超测量穿刺部位及附近3cm内股动脉或股浅动脉或股深动脉最小内径(D,mm)、收缩期血流峰速度(V,cm/s)、股动脉有无血栓,术后2-6个月电话、门诊随访:有无穿刺部位疼痛、肿块及下肢活动障碍。结果:20例特殊穿刺部位患者术前、术后D、V均无显著变化(P>0.05),均未见血栓;术后随访,均无穿刺部位疼痛、肿块及下肢活动障碍。结论:Perclose血管缝合器可应用于穿刺部位在股动脉分叉及其附近者。  相似文献   

9.
改良支气管残端闭合法对支气管胸膜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改良肺切除支气管残端处理方法,减少支气管胸膜瘘(BPF)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我科完成各种肺叶或全肺切除患者239例,分为实验组(163例),采用缝合器+连续往返交叉缝合改良技术,对照组(76例),采用间断缝合,或直线缝合器缝合,或者腔外双重结扎的传统方法,比较两组BPF、脓胸、早期刺激性咳嗽、咳血、术后早期漏气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163例,发生BPF仅1例(0.61%),对照组76例,发生BPF3例(3.9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效果明显,简单易行,费用低廉,特别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陆军  王毅敏 《山东医药》2011,51(30):87-88
目的观察精细整形缝合技术在颜面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86例颜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精细整形缝合术。术后早期给予抗瘢痕治疗。结果 286例中,278例伤口愈合良好,8例伤口轻度感染,及时换药后愈合。随访6~12个月,颜面部瘢痕较轻,局部皮肤平坦,外形满意,美学效果优良。结论精细整形缝合技术是治疗颜面部软组织损伤的理想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自1998年1月至2001年2月我中心门诊部收治的43例肺外结核男性16例女性27例年龄6-64岁平均30岁全部病例均由综合医院及市结核病控制中心术前及术后由病理学及细菌学证实.其中胸壁结核6例(术后伤口不愈),锁骨结核2例(未手术),外阴结核2例(未手术),附睾结核3例(未手术),肛周结核4例(手术后伤口不愈),肌肉结核4例(手术后伤口不愈),膝关节结核2例(手术后伤口不愈),皮肤结核14例,腹壁结核4例(手术后伤口不愈),右手指结核2例.  相似文献   

12.
我们应用西安化工研究所生产的快速医用粘合剂—ZT胶,治疗急性皮肤创伤186例,5例伤口深达皮下脂肪,余为皮肤切割伤、撕裂伤,收到良好效果。方法:常规消毒局部,用无菌棉球拭干,将破裂的皮肤对齐,滴上ZT胶,1厘米长的创口一般滴1滴,按压数秒钟后即可粘合,用敷料包扎。3天后复查,未完全愈合者可重复一次。如为手术患者,可在皮下缝合后,将皮肤对齐,滴上ZT胶,不必缝合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手术致脑脊液漏的处理经验。方法选择颈椎前路手术致脑脊液漏患者7例,均为术中发现。3例后纵韧带合并硬膜囊骨化患者在切除骨化块后发现硬膜缺损,术中取肌肉筋膜片缝合;2例撕裂相对较长,术中直接缝合;2例破损较小,未予缝合;均予漏口表面填塞明胶海绵,切口放置引流管,分层严密缝合。术后予局部引流、卧床休息、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5例术中缝合修补缺损者,术后脑脊液漏引流量明显减少;1例未予缝合者,术后出现伤口及椎管内感染,予伤口清创、硬脊膜破裂缝合修补、腰穿引流、鞘内给药及有效抗生素抗感染等治疗后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患者均无神经症状加重,均未发现脑脊液囊肿形成。结论对于颈椎前路手术致硬脊膜破损者,应尽量术中缝合,可有效防止脑脊液漏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管缝合器Angio-seal缝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股动脉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PCI病人61 例,平均年龄(67.4±11.5)岁,随机分为应用血管缝合器组30例,手法压迫组(人工压迫、绷带加压包扎)31例。比较两 组病人的平均止血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局部血管的并发症。结果:血管缝合器组与手法压迫组平均止血时间分 别为(5.7±3.4)min,(24.9±5.6)min;平均卧床时间分别为(4.3±1.0)h,(23.8±2.1)h(P均<0.01);平均住院 天数分别为(10±3)d.(15±4)d(P<0.05);穿刺部位并发症例数分别为1例(3.3%),7例(22.6%),P<0.01。结 论:血管缝合器缝合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全身肝素化的血管穿刺部位,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比较病人拔鞘管后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的安全性和疗效。 1 2 5例病人 (男 86例、女 39例 ,年龄 65 .7± 1 2 .3岁 ) ,在行心导管术后 ,分为人工压迫组 [Ⅰ组 ,63例 ,其中分为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 (CAG)组35例 (IA) ,冠脉介入治疗术组 2 8例 (IB) ]和股动脉穿刺点经皮血管缝合组 [Ⅱ组 ,62例 ,CAG组 35例 (ⅡA) ,冠脉介入治疗术组 2 7例 (ⅡB) ]。在术后即刻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和依病人抗凝水平行人工压迫止血 ,观察止血时间 ,平卧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与人工压迫止血组时间比较 ,经皮血管缝合组止血时间和平卧时间有显著缩短。有 4例病人首次应用缝合器止血失效 ,首次成功率达 91 % ( 5 8/62 ) ;失败 2例 ,再用缝合器缝合获得成功 ,总成功率达96% ( 60 /62 )。在ⅠB组有 1例病人在血管成形术 3天后出现再次急性心肌梗死 ,给予静脉 (尿激酶 )溶栓后于穿刺伤口再出血而需压迫止血 1h。结论 :经皮血管缝合器应用的安全性优于人工压迫组 ,缩短了止血与下床走动时间  相似文献   

16.
抽线式缝合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93年2月以来,对200例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随机对其中100例(抽线组)采用不缝合腹膜、腹壁全层立“8”字缝合(简称抽线缝合);另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分层式缝合。对两种缝合方法的感染率进行了统计。 抽线缝合方法:阑尾切除后,腹膜不缝合,第1针用7号丝线从切口一侧进针,穿过皮肤、皮下脂肪、腹外斜肌腱膜出针,再“U”形缝合腹横肌及腹内斜肌,最后从切口另一侧的腹外斜肌腱膜进针至皮肤出针。第2针用4号线在皮肤、皮下及腹外斜肌腱膜做立“8”字缝合。如需放腹腔引流,应于右下腹另戮孔引出。术后7天抽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微信平台进行延续护理对门诊缝合器包皮环切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22例在该院门诊手术室行缝合器包皮环切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1例,对照组采用门诊包皮环切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全天候微信平台的方式,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给患者予心理安抚、答疑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对医护嘱的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脱钉(愈合)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远程微信随访护理指导1个月,观察组阴茎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脱钉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茎伤口裂开出血及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微信平台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门诊缝合器包皮环切术后患者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降低水肿的发生率,缩短脱钉时间。  相似文献   

18.
<正>负压伤口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具有引流充分、能减轻组织水肿、促进伤口愈合等优点,适用于治疗压力性损伤[1-2](pressure injury, PI)。因骶尾部解剖位置距肛周及会阴部较近,如负压治疗期间病人存在失禁,则排泄物极易污染周围皮肤及负压治疗装置,引起负压治疗装置漏气失效,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76~1987年采用闭合腱鞘切开术治疗板机指183例(205指),效果较好,现予报道。一、手术方法(以拇指为例):左手将拇指固定在过伸位,碘酒和酒精消毒皮肤,1%普鲁卡因2~3毫升硬结处局部浸润麻醉,右手持三角刀直刺入硬结处,刀尖在深处作钟摆式划切腱鞘3~4次,嘱患者伸屈拇指,如果弹响消失,伸屈自如,即为成功。否则,刀尖向远近两端切割残存的鞘管,使之松解,直到弹响消失,拇指伸屈自如为止。伤口不缝合,剪除切口处脂肪,75%酒精棉球压迫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糜蛋白酶对肛肠术后伤口愈合和营养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01/2014-02在嵊州市人民医院外三科接受肛肠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糜蛋白酶治疗(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伤口愈合率、平均愈合时间及营养状态.结果:治疗组60例,显效36例(60.00%),有效22例(36.67%),无效2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组60例,显效13例(21.67%),有效28例(46.67%),无效19例(31.67%),总有效率为6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2 w k、1 m o的伤口愈合率分别为22.37%±2.54%、83.56%±5.78%、95.72%±4.19%,平均愈合时间为16.27 d±3.24 d;对照组术后1、2 wk、1 mo的伤口愈合率分别为13.96%±1.73%、42.36%±4.91%、61.55%±3.82%,平均愈合时间为22.56 d±2.73 d.两组伤口愈合率及平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两组总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及白蛋白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wk,治疗组总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及白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处于正常水平.结论:糜蛋白酶能够促进肛肠术后伤口愈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