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视动匀角加减速度诱发眼震电图参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30名平均年龄(23.8±4.5)岁的健康人为受试者,观察其匀角加减速度视动模式诱发眼震电图参数特征。结果 慢相速度(SPV)、快相速度(FPV)、眼震次数(NB)和优势对称比(DP%),按(?)±2s统计,其数值分别为(35.2±10.6)°/s、(226.3±103.8)°/s、(64±8.2)次/30 s和5.1%±6.0%。结论 以匀角加、减速度视动模式诱发眼震电图参数较为具体,可为临床正确评定病人的前庭功能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国产VTS-Ⅲ型前庭功能检查系统,测定飞行人员正弦摆动视、前庭眼震参数的正常值,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38名24岁~35岁男性健康飞行人员和15例梅尼埃病患者为受试者。视动性眼震试验(OKN),垂直光条以峰速60°/s的角速度顺、逆时针方向交替运行,角加速度频率0.05 Hz,每个周期持续30 s。前庭性眼震试验(VOR),转椅正弦摆动5个周期,频率为0.05 Hz,峰速为60°/s。所得数据采用(?)±2 s表示,单位ms。结果 OKN正弦参数特征是最大慢相速度(SPV)59.88±22.36,最大快相速度(FPV)312.28±189.92,左右优势比(DP%)<10,增益0.84±4.40。VOR正弦参数特征是SPV 60.03±30.52,FPV 292.51±202.40,DP%<15,增益0.84±4.40。梅尼埃病患者,其眼震参数特征主要表现为OKN基本正常,VOR的FPV基本正常,而VOR的SPV和增益对称性明显降低。结论 对飞行人员或其它人员进行前庭功能检查时应有实验室的正常值。前庭中枢异常主要表现在OKN异常和VOR的FPV异常;前庭外周功能异常主要表现在VOR的SPV、增益及DP%。而其它指标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多种疾病的眼震电图表现,为临床诊断和军事医学体检提供检查和诊断依据.方法:总结了1300例眼震电图资料.结果:讨论了中枢性病变(脑瘤、脑梗塞、桥小脑角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和对周围性病变(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前庭神经元炎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论:提出颅内占位等器质性病变的“快动向”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慢动向”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多种疾病的眼震电图表现,为临床诊断和军事医学体检提供检查和诊断依据.方法:总结了1300例眼震电图资料.结果:讨论了中枢性病变(脑瘤、脑梗塞、桥小脑角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和对周围性病变(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前庭神经元炎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论:提出颅内占位等器质性病变的“快动向”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慢动向”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晕船与不晕船者旋转后眼震电图(ENG)的差别,探求将前庭功能检查应用于潜艇晕船敏感者的筛选。 方法 对晕船、不晕船现役潜艇人员各30名做ENG检查。 结果 晕船组前庭性眼震的慢相角速度均值及总值都比不晕船组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晕船组的后相眼震发生率高、发生次数多,与不晕船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晕船组后相眼震的慢相角速度总值高、持续时间长,与不晕船 相似文献
6.
7.
眼震电图和视频眼震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震电图(Electronystagmograph,ENG)和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VNG)是耳鼻喉科诊断眩晕性疾病的最客观的检查设备之一,它对眩晕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前庭神经元炎患者的眼震电图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旨在探讨一侧急性前庭损伤后眼震电图(ENG)各检测结果在前庭功能损伤、代偿、恢复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 方法 对61例前庭神经元炎患者进行了冷热水试验、阻尼摆动(DTST)、摇头眼震(HSN)、视动眼震(OKN)和自发性眼震(SN)检查,并对其中2例进行了ENG动态观察。 结果 认为在一侧急性前庭损伤的早期,功能代偿未建立,ENG各项结果能够正确指示前庭损伤侧别,表现为患侧冷热反应减 相似文献
9.
10.
11.
总结多种疾病的眼震电图表现,为临床诊断和军事医学体检提供检查和诊断依据。方法,总结了1500例眼震电图资料。结果:讨论了中枢性病变和对周围性病变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晕船与不晕船者旋转后眼震电图(ENG)的差别,探求将前庭功能检查应用于潜艇晕船敏感者的筛选。方法对晕船、不晕船现役潜艇人员各30名做ENG检查。结果晕船组前庭性眼震的慢相角速度均值及总值都比不晕船组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晕船组的后相眼震发生率高、发生次数多,与不晕船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晕船组后相眼震的慢相角速度总值高、持续时间长,与不晕船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将该项检查实际应用于筛选潜艇人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30名军校学员,男性,在两种指导语(请集中注意力向前看;请注视正前方的红灯)下,经受了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s)。用磁带机记录被试的视动性服震信号,同时记录被试报告的视动性错觉。视动性服震信号在7T17信号分析仪上进行脱机采样处理,错觉用模糊集途径进行量化。结果如下:①视动性眼震快相速度、慢相速度在刺激速度为5~60°/s内随刺激速度增加而增大,在60~120°/s内达到最大值并基本维持稳定,而视动性错觉在刺激速度为5~120°/s内随刺激速度增加呈直线上升;②在5~40°/s视动刺激下,当视动性眼震被抑制时,视动性错觉量明显增大。结果提示,机动性眼震与机动性错觉无因果关系,各自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低速度视动刺激下,机动性眼震减轻了视动性错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探讨一侧急性前庭损伤后眼震电图(ENG)各检测结果在前庭功能损伤、代偿、恢复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对61例前庭神经元炎患者进行了冷热水试验、阻尼摆动(DTST)、摇头眼震(HSN)、视动眼震(OKN)和自发性眼震(SN)检查,并对其中2例进行了ENG动态观测。结果认为在一侧急性前庭损伤的早期,功能代偿未建立,ENG各项结果能够正确指示前庭损伤侧别,表现为患侧冷热反应减退或消失,出现指向健侧的SN和减退型HSN、DTST和OKN向患侧方向的眼震减弱,在后期(2周以后)SN转向患侧,DTST转变为向健侧方向的眼震减弱,HSN变为恢复或双相型,这些改变可以作为前庭功能恢复的标志,此时冷热水试验也可恢复正常。结论综合分析ENG各项结果特征,不仅能判断前庭损伤侧别,还能有效监测前庭损伤后的病情发展和转归 相似文献
15.
31例前庭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眼震电图李志光曹武臣张海川关键词(KEYWORDS)前庭疾病(Vestibulardiseases)神经炎(Neuritis)眼震电流描记术(Electronystagmography)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64...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豚鼠单侧内淋巴囊破坏后前庭功能损伤、中枢代偿及代偿的稳定性等特点。方法将30只健康豚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正弦角加速度试验评估前庭功能。硫喷妥钠腹腔注射诱导前庭失代偿,观察注射后静态姿势、紧张性眼位移及自发性眼震,同步记录眼震电图。结果①内淋巴囊破坏后第8周正弦摆动性前庭眼震的慢相速度有明显失对称。②硫喷妥钠可诱导前庭失代偿现象,损伤越重,代偿愈不稳定,越易诱发失代偿。以紧张性眼位移最常见,自发性眼震最少。③病理切片示内淋巴囊破坏后第8周蜗管有明显积水。结论内淋巴囊破坏后可引起前庭功能损害,由于中枢代偿而不表现出明显的前庭功能紊乱症状,但这种代偿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前庭功能系列化检查项目包括:人体重心平衡检查、伪随机码视跟踪试验、凝视试验、位置和变位试验、转颈试验、视动性眼震、旋转后眼震和温度性眼震。用自行研制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从上述检查中提取了五类参数:元素、过程、对称、相关和模型参数,为临床诊断的需要。从四个水平上建立了评定前庭功能的逐步判别模型系统。经248名健康人和198名前庭功能不同水平异常的病人验证表明:判别前庭功能是否异常的A模型,识别正确率为94.7%;判别是中枢性的,还是外周性的前庭功能异常B模型,识别正确率为82.1%;判别前庭功能外周性异常属哪一侧的C模型,识别正确率为89.5%;判别是否是晕机病易感者的D模型,识别正确率为88.7%。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判断一组招飞学员视频眼震信号样本的分布,去除眼震图中由于眨眼、主观扫视等异常眼动引起的严重偏离值和干扰值,建立眼震波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法.方法 采集200例男性招飞学生的眼震数据,采用直方图和Q-Q概率图鉴别样本的分布是否近似于某种类型的分布;通过分析样本的中位数、极差和四分位极差等数字特征,计算数据的上、下截断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