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亚临床排斥反应对移植肾的长期影响。方法 选择术后3 个月内经过亚临床排斥反应后发生排斥反应的患者30例(排斥组),以临床症状、肾功能和移植肾彩超为诊断依据;无临床症状、肾功能正常的发生过亚临床排斥反应的患者30例(亚排组),以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逆转排斥反应, 随访观察两组人/肾存活率和肾功能正常率。结果 经过3 年的随访, 两组患者的人/肾存活率均为100%,亚排组肾功能正常率高于排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移植肾亚临床排斥反应, 能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和肾功能正常率。  相似文献   

2.
曾碧丹  邱少东  熊丽金 《广东医学》2006,27(8):1183-118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早期移植肾急性排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3例肾移植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移植肾二维超声图像、彩色血流图、及肾主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Vp)等参数特点,将其分为基本正常组和早期急性排斥组(EAR)进行比较。结果①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组二维超声图像无明显改变,与基本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②EAR组彩色血流分布面积减少,肾动脉血流速度加快且PI、RI增高,与基本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移植肾极早期急性排斥,可早于临床观察到病情变化并指导治疗,提高移植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穿刺活检和彩色多普勒诊断移植肾亚临床排斥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穿刺活检和彩色多普勒对术后移植肾亚临床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术后 3个月无临床症状、肾功能正常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 96例 (男 5 4例 ,女 4 2例 ) ,平均年龄为 37 5岁 (17~ 5 8岁 ) ,先做移植肾彩色多普勒检查 ,然后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活检。结果 移植肾组织病理按Banff97分类法分型发现 ,30 2 % (2 9/96 )出现亚临床排斥反应。彩色多普勒以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 >0 76 ,动脉搏动指数PI>1 71为诊断的阳性标准 ,RI和PI诊断移植肾亚临床排斥的敏感性分别为 86 2 %、82 7% ,特异性分别为 88 1%、91 1%。结论 穿刺活检病理是诊断亚临床排斥反应的金标准 ,同时是简单、安全诊断方法 ;彩色多普勒对移植肾亚临床排斥反应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且属无创、快速、经济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超声检查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5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移植肾功能正常75例,急性排斥反应2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8例),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移植肾的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 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在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时,其声像图有特征性改变,72.7%(16/22)病例移植肾呈球形增大(148.8±30.6 mm3),72.7%(16/22)病例肾实质呈现回声减低、肾锥体增大、皮髓质界线不清、肾窦回声紊乱及减少等改变;急性排斥反应组均有肾皮质部RI升高(0.67±0.18),50%病例主肾动脉血流速度加快(50.77±10.07)cm•s-1,并且这些特征性影像改变在亚临床型急性排斥反应时即可检测到,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及时地为临床提供急性排斥反应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可以作为动态监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期恢复(DGF)伴亚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3月,行尸体肾脏移植41例,其中3例病人术后出现DGF,术后1周行移植。肾穿刺活检,1例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另2例术后1周活检接近边界值,但始终无临床排斥反应的临床症状,行血液透析,2~3周后,再次行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为急性排斥反应。结果1例急性肾小管坏死病人经血液透析2~3周后,肾功能恢复。另2例2~3周后,经再次行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为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FK506治疗后,。肾功恢复。结论肾移植术后DGF其病因较为复杂,尤其伴亚临床急性排斥反应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因此,我们推荐早期行移植肾穿刺活检对于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显像及多普勒能量图对于检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肾移植受者术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多普勒能量图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将32例患者分为两组,移植肾正常组(26例)、急性排斥组(6例),并与超声引导下肾组织穿刺病理活检进行对比。结果6例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移植肾动脉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均高于移植肾正常组;急性排斥组肾脏的长径及肾皮质厚度明显大于移植肾正常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能量图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33例发生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肾移植病人分为两组,A组16例(OKT3 5 mg/d);B组17例(OKT3 2.5mg/d).观察排斥反应逆转情况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A组13例(81.25%)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2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B组15例(88.24%)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1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两组排斥反应逆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合并感染43.75%,B组5.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血流阻力数据分析在肾移植急性排斥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对96例肾移植术后3d-52mo内行彩超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参照生化检查对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及阻力指数(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彩色多普勒移植肾弓形动脉的阻力指数RI0.51-0.60为正常移植肾,〉0.75为移植肾急性肾排斥为标准,早期肾排斥正确诊断率可达8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早期肾排斥并监测其功能恢复,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优点,可提早发现病情变化并指导治疗,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治疗患者腹膜形态的变化及其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进行肾移植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8例为移植组,术前患者均采用腹膜透析1年以上,另选取同期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0例为对照组,同期进行腹膜活检的健康志愿者10例为健康组.观察腹膜活检标本的形态,以健康组腹膜形态为正常标准,分析移植组腹膜形态正常率和异常率.采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随访3年期间的人/肾生存率,并比较移植组不同腹膜形态患者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术后1、3年人/肾存活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治疗患者腹膜形态与其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患者均无腹膜形态的明显变化,移植组58例(85.29%)患者存在腹膜形态异常.移植组中,与术前腹膜形态正常患者比较,术前腹膜形态异常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升高,术后1、3年人/肾存活率则均降低(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治疗患者腹膜形态异常与其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的相关性(r=0.342,P<0.05),与其术后1、3年人/肾存活率则呈负相关(r=-0.752、-0.783,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膜形态为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治疗患者术后1年和术后3年人/肾存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治疗前采用腹膜透析常可导致腹膜形态的改变,而其腹膜形态可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这可能与腹膜透析破坏对腹腔内环境维持具有重要作用的间皮细胞而移植肾的存活受腹腔内环境影响较大有关.因此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术前应尽量减少腹膜透析,改用血液透析或其他维持治疗方法,防止腹膜形态异常及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李国斌 《中外医疗》2013,32(6):58-59
目的研究探讨经静脉声学造影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移植肾的患者按照临床诊断的结果和病理分成轻度急性排斥、重度急性排斥和正常状况3组进行移植肾超声造影研究,并对造影结果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组与轻度急性排斥组的PI值差异不明显,正常组与重度急性排斥反应组的PI值差异显著;急性排斥反应组与正常组的PI值相比较无明显差异,AUC参数数据差异明显。结论经静脉声学造影的血流灌注参数与肾脏的血流密度呈正相关的关系,观测指标准确、客观,是临床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由急性排斥导致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并经动脉造影证实为移植肾动脉狭窄并同时经移植肾穿刺病理证实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3例肾移植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 3例患者造影证实移植肾动脉狭窄未予球囊扩张或支架治疗,给予抗排斥治疗,3例患者治疗均取得成功,患者血压和肌酐均较前明显下降,随访B超无狭窄表现.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筛查和治疗后随访,移植肾动脉造影是其诊断的金标准,急性排斥是引起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原因之一,明确动脉狭窄原因为急性排斥后抗排斥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完全逆转的急性排斥对移植肾长期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回顾性分析 946例肾移植患者急性排斥发生的时间、次数、治疗效果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通过lifetable分别计算和比较无排斥组、一次排斥组、二次以上排斥组、早期排斥 (肾移植术后 90d内 )组、后期排斥 (术后 90d以后 )以及完全逆转组、部分逆转组患者肾生存率 ,并通过Cox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排斥患者 ( 172例 )移植肾生存率要明显低于无急性排斥患者 ( 774例 ) ,5年和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70 9%、2 9 8%和 93 3 %、83 3 % (P <0 0 0 0 1)。发生 2次以上急性排斥患者的肾长期生存率比无排斥和 1次排斥组要低得多 (P <0 0 0 0 1和P =0 0 0 3)。完全逆转组和部分逆转组患者的 5年、8年肾生存率分别为 93 9%、89 2和 6 3 1%、41 4% (P <0 0 0 0 1) ,前者和无排斥组患者肾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P =0 96 )。排斥发生时间并不是影响移植肾生存的因素。结论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有较差的移植肾长期生存率 ,发生 1次且抗排斥治疗能完全逆转的患者其移植肾长期生存率与无排斥患者的肾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老年患者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分析自1990年6月至1997年6月期间10例60y以上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7例。4例死亡,分别死于肺部感染、脑出血、脑梗死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1、3、5a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0%/90%、80%/80%、60%/60%。认为年龄已不再是老年尿毒症患者选择手术的障碍,老年患者同样可以安全地接受肾移植并获得满意的疗效。并发症所致的患者带肾死亡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移植前原发疾病和合并症的积极治疗,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的积极防治对提高老年肾移植的长期存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OKT3治疗尸肾移植难治性排斥反应1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对肾移植难治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5例肾移植术后难治性排斥反应(其中加速排斥反应1例,急性排斥反应14例)应用OKT3治疗。结果1例加速排斥反应及14例急性排斥反应逆转,总逆转率为100%。应用OKT3后出现副作用:发热5例,寒战2例,呼吸困难2例,头痛4例,腹泻5例,白细胞下降3例。肺部感染5例,其中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结论难治性排斥反应使用OKT3治疗效果显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OKT3治疗的主要副作用,巨细胞病毒感染是OKT3治疗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肾移植临床经验,减少并发症,提高远期人、肾存活率。方法随访161例肾移植受者术后3-7年人、肾存活情况及并发症,分析术前、术中、术后并发症对移植受者人、肾存活率的影响。结果人、肾存活率88.75%和86.8%,主要并发症为高脂血症、高血压、慢性移植肾肾病、感染、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结论良好术前准备、娴熟的手术技术、严格的术后管理,是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外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所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诊断、治疗方案及效果,对远期人/肾存活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4月~2003年4月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所致DGF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例。结果24例术后无尿,11例术后2~5d出现少尿、无尿。经临床、彩超、移植肾穿刺活检诊断为排斥反应。所有患者接受ATG加FK506加MMF加Pred免疫抑制方案,定期透析。治疗后平均来尿时间为25d(10~98d),6个月内32例肾功能恢复正常,3年人存活率97.14%(34/35),移植肾存活率94.29%(33/35)。32例有功能肾患者的平均尿量为(1 986.4±869.7)ml/d,血肌酐(101.5±57.3)μmol/L,尿素氮(7.9±2.76)mmol/L。结论早期排斥反应所致DGF应尽早采用ATG加FK506加MMF加Pred免疫抑制方案,绝大多数都能恢复,远期人/肾存活良好。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steroid or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withdrawal from tacrolimus-based immunosuppressant regimen in renal allograft recipients.
Methods A cohort of 45 patients following cadaveric renal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based on the regimen of combination of tacrolimus, steroid, and MMF: triple therapy group, steroid withdrawal group, and MMF withdrawal group. During 2 years, survival of patients and allografts, clinical acute rejection, adverse events, hepatic and renal allograft function, and blood lipids were monitor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steroid or MMF withdrawal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During two-year observation, steroid or MMF was successfully withdrawn from immunosuppressant regimen based on tacrolimus without any clinical acute rejection renal allografts kept excellent function. Some adverse events among groups. Patient and graft survival rates were 100% and all the occurred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Withdrawal of steroid or MMF in low-immunological-risk renal allografts treated with tacrolimus-based immunosuppressant regimen can be achieved with no increased risk of acute rejection.  相似文献   

18.
Liu ZH  Shen B  Tan JM  Ding YD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8):1978-1980
目的 评价肾移植术后特异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抗体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18例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特异性HLA—Ⅱ类抗体水平,随访观察抗体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 (1)生存分析提示HLA-Ⅱ类抗体阳性组第3、第4年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低于抗体阴性组(第3年:78.6%vs84.4%,第4年:71.4%vs80.0%,P=0.002);排除受者死亡因素后,HLA—Ⅱ类抗体阳性组移植肾存活率仍然低于抗体阴性组(第3年:85.7%vs92.2%,第4年:82.1%vs90.0%,P=0.003)。(2)HLA-Ⅱ类抗体阳性组患者第3、第4年移植肾功能下降的比例高于抗体阴性组(第3年:39.3%vs33.3%,第4年:46.4%vs38.9%,P=0.001)。(3)HLA-Ⅱ类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晚期急性排斥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vs13.3%,P〉0.05)。结论 术后特异性HLA-Ⅱ类抗体可能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的重要因素之一,移植后HLA-Ⅱ类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移植肾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移植肾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iNOS抑制药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和免疫抑制药他克莫司(FK506)对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同基因移植组(5只,供、受鼠均为SD大鼠)和异基因移植组,后者又分为急性排斥组、AG治疗组和他克莫司治疗组(各组大鼠均为5只,供鼠为SD大鼠,受鼠为Wistar大鼠)。术后第7 d取移植物进行病理检查,观察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并运用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移植肾组织中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排斥组iNOS表达呈强阳性,与AG治疗组、他克莫司治疗组、同基因移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G治疗组、他克莫司治疗组、同基因移植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大鼠原位肾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iNOS表达明显增高,增高程度与排斥反应的强度移植物损伤有明显关系。应用AG和他克莫司可抑制iNOS的表达,从而减轻移植肾组织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