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实验性癫痫发作大鼠海马结构内一氧化氮(NO)环磷酸鸟苷(cGMP)信使机制及其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4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红藻氨酸(KA)10、30、60分钟组(每组6只)和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KA10、30、60分钟组(每组6只)。用放射免疫法测定KA诱导性癫痫发作中各时点海马结构内cGMP含量及LNAME的干预效应。结果KA注射引起大鼠海马结构内cGMP浓度升高,并加重大鼠癫痫发作(湿狗样摇动提早出现和发生次数增多);KA注射前30分钟给予LNAME可明显抑制KA10、30分钟组cGMP浓度的升高,但LNAME对KA60分钟组cGMP的抑制作用不显著。结论在KA发作早期,cGMP浓度升高与内源性NO有关;NO的抗发作效应可能与cGMP信使机制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2.
海人酸致痫动物模型脑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及NOS抑制剂的作用。方法采用海人酸致痫大鼠模型并应用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分别在致痫后30分钟、60分钟取海马组织,匀浆后测定NO及NOS水平。结果致痫30分钟后海马NO含量显著升高,至60分钟恢复正常;NOS活性水平增高>50%;L-NAME明显抑制大鼠的痫性发作,应用NOS抑制剂组大鼠海马NO、NOS含量明显下降。结论癫痫发作后脑内NO、NOS活性增强,NOS抑制剂通过抑制酶活性使NO生成降低,并完全抑制痫性发作。NOS活性受抑制>48%即可产生明显效果。提示NO可能有内源性致痫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系统一氧化氮对大鼠的痛觉调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的电流强度(mA)作为痛反应指标,采用侧脑室微量注射L-精氨酸(L-Arg)、亚甲基蓝(MB)等,大鼠痛阈的变化,分析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中一氧化氮(NO)对大鼠痛觉的调制作用,结果显示:大鼠侧脑室微量注射NO前体及供体物质L-Arg和硝普钠(SNP)均引起明显的痛敏效应。微量注射MB和L-NAME后大鼠痛阈升高非常显著。侧脑室微量注射MB和L-Arg混合液后,大鼠痛阈较单纯注  相似文献   

4.
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神经元型NO合酶(nNOS)是否参与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栓红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观察脑组织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对再灌注期两者的影响。结果缺血30分种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升高,缺血3小进两者下降;再灌注30分种NOT和NOS再次升高,而再灌注3小时两者又下降。7-N  相似文献   

5.
了解活性介质一氧化氮(NO)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用比色法检测红藻氨酸(KA)诱导BALB/c小鼠癫痫发作后,不同时点脑匀浆上清液中亚硝酸根(NO2-)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物的含量。结果NO2-浓度与TBA反应物含量的多少与KA诱导的癫痫发作时程有关。在发作初期,NO2-随发作持续而增多,但发作后期又迅速减少。NO2-浓度的升高与减低受L-精氨酸(L-Arg)及其硝基衍生物NG位硝基左型精氨酸(L-NNA)的影响。同时对NO2-检测标本做TBA反应物检测,发现NO2-的减少与TBA反应物增多相关,在癫痫发作初期TBA反应物含量较低,但随着发作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多,TBA含量的变化同样可受L-Arg与L-NNA的影响。结论L-Arg-NO途径可能参与了癫痫发作的起动、传播和继发性脑损害的全过程,在发作后期,过量生成的NO可能有神经兴奋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ip40mg.kg^-1戊四氮30min前注射25mg.kg^-1的N^G-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连续22d,观察两组的行为改变及点燃率,同时对3组动物海马,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输入图像扫描仪,对其胞体平均灰度值进行比较。结果:L-NNA可明显抑制戊四氮点燃模型;戊四氮点燃大鼠模型海马,大脑皮质神经元的NOS活性显著增高。结论:NO参与了戊四氮点燃模型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癫癎 发病中的作用.方法:ip 40mg·kg-1·d-1戊四氮 30min前注射 25mg·kg-1的 NG-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连续 22d,观察两组的行为改变及点燃串,同时对 3组动物海马,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输入图像扫描仪,对其胞体平均灰度值进行比较。结果:L-NNA可明显抑制戊四氮点燃模型;戊四氮点燃大鼠模型海马,大脑皮质神经元的NOS活性显著增高.结论:NO参与了戊四氮点燃模型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肯定了一氧化氮(NO)参与脑缺血的损伤过程,选择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的ω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并采用不同剂量,观察其对脑缺血时脑区NO生成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 雄性SD大鼠(每组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10min组、脑缺血10min+L-NNA(0.5mg/kg)组、脑缺血10min+L-NNA(1mg/kg)组和脑缺血10min+L-NNA(5mg/kg)组,实验当日所用的L-NNA按需溶于1mL生理盐水(pH7.0),于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假手术组用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组成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红藻氨酸(KA)诱导癫痫发作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cNOS及iNOS的变化;Nissl染色显示神经元的损害。结果KA30分钟cNOS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随后下降至正常水平;KA诱导2小时iNOS明显升高,以CA1区为著,至KA6小时达高峰,然后在高水平缓慢下降;Nissl染色神经元变性坏死CA3=齿状回>CA1。结论KA诱导癫痫发作导致海马cNOS及iNOS表达增多,神经元的坏死与NOS表达增多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NO代谢变化对缺血性脑组织内皮素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型局灶脑缺血前后分别应用外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L-NNA和NO合成底物L-arginine,观察缺血4小时后脑组织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L-NNA组较缺血对照组脑组织ET含量明显增多(1262.9±387.6vs789.3±188.4pg/mg·pro,P值<0.01),脑水肿显著;而L-arginine用药组脑组织ET含量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0.05),且脑水肿减轻。本研究提示NO能抑制缺血脑组织ET的产生。NO对脑缺血影响可能与此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1.
L-THP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NO含量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NO含量的变化及左旋四氢巴马汀(L-tetrabydropalmatine,L-THP)的影响.从而探讨L-THP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缺血3h及48h脑组织 NO含量的变化及L-THP对NO含量的影响。结果:缺血3h及48h脑组 织 NO含量明显升高,且48h缺血组NO含量高于3h缺血组。缺血前30min应用L-THP20mg/kg可明显降低3h及 48h脑缺血组织中NO含量。结论:L-THP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脑组织中NO的含量。其脑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NO介 导的神经毒性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红景天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脑细胞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研究红景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4VO法复制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放免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乙酰胆碱(Ach)、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细胞培养观察红景天对神经细胞的作用。结果(1)缺血再灌注组(IR)Ach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SAM),药物预防后缺血再灌注组(R+IR)及缺血再灌注后药物治疗组(IR+R)较IR组显著升高。(2)IR组NO含量显著高于SAM组,R+IR组及IR+R组NO含量显著降低。(3)IR组ET含量显著高于SAM组而R+IR组显著降低。(4)红景天甙培养组细胞存活率及LDH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NMDA损伤+红景天甙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NMDA损伤组,LDH含量却明显降低。结论红景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脑冷冻伤后脑组织NOS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脑组织冷冻伤后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液氮杯硬膜外冷冻大鼠顶叶脑组织复制冷冻伤模型,测定大鼠脑冷冻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NOS活性。结果大鼠冷冻伤后30min局部脑组织NOS活性增加(P<0.05),60min达较高水平(P<0.01),2h有所下降(P<0.05),6h左右再次升高,直至12h仍维持高水平(P<0.01)。结论表明大鼠脑组织冷冻伤后NOS活性增高,NO是导致大鼠冷冻伤脑水肿的一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氯喹,SOD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氯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用4血管阻断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30min后再恢复双侧颈总动脉血流30min,此时大鼠脑组织磷脂酶A(PLA)活性和内皮素(ET)、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显著增高,而SOD活性和维生素E(VitE)含量明显降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和血脑屏障明显损害。预防用氯喹或SOD治疗,部分抑制了LPO、ET含量的增高和SOD活性下降,明显减轻脑神经细胞和血脑屏障损伤程度;但对VitE含量都无明显影响。氯喹、SOD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NADPH-d 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烫伤后脑内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和阳性反应面积的变化及NGF对其影响。结果显示:大鼠体表烫伤后3 天,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染色呈强阳性,阳性反应面积增加。海马的NOS阳性神经元数变化不明显,仅见阳性反应面积增加,NGF可降低纹状体的NOS阳性神经元数目、阳性反应面积,NOS阳性神经元着色较淡;海马的NOS阳性反应面积减少,NGF的作用与L-NAME抑制NOS的作用相似。这些结果提示,NGF可能通过降低NOS活性,从而减轻烫伤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 在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神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用比色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及免疫组化法检测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MPTP)和7硝基吲唑(7NI)对C57BL小鼠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NOS) 活性,多巴胺(DA)、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 水平和酪氨酸羟化酶(TH) 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影响。结果 注射MPTP后C57BL小鼠纹状体NOS活性增加,7NI能明显抑制MPTP引起的NOS活性的升高( 分别为0 .93 ±0.24 和0.54 ±0.16,nmol·min-1·g-1 组织,P<0.01) 。7NI能明显减轻MPTP引起的C57BL小鼠纹状体DA( 分别为0 .8 ±0 .2 和6.8±0.5,μg/g 组织,P<0.01) 、DPOAC( 分别为0.3 ±0.1 和0 .9 ±0 .3 ,μg/g 组织,P< 0 .01)、HVA(分别为0.4±0.2 和0.9 ±0 .2,μg/g 湿组织,P< 0.01) 的降低及TH 阳性神经纤维损害。结论神经元来源的NO 参与了MPTP的毒性机制,神经元型NOS抑制剂可能有益于PD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E—选择素对局灶缺血性脑皮质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选择素对局灶缺血性脑皮质血流的影响。方法用E-selectinLectinDo-main(以下E-选择素)N-末端23-30氨基酸残基合成的寡肽(Oligopeptide)10mg/kg,或伪E-selectin或等量生理盐水,在SHR(自发高血压性大鼠)MCA/CCA(大脑中动脉/颈总动脉)闭塞2h后CCA再灌注的模型中,静脉内缓慢注入,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从SHR缺血前10min起至MCA/CCA闭塞2h、CCA再灌注后30min止,在大脑皮质背侧测定脑血流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伪E-选择素和E-选择素组的局部脑血流分别是23%、29%和5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选择素能够有效地增加SHR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的血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四血管关闭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借助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了大鼠脑缺血后10min、30min、60min三个时程点皮层(COr)、下丘脑(Hyp)和纹状体(Str)内的亮脑啡肽(LEK)、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_(1~13)(DynA_(1~13))等三种内源性阿片肽含量的改变,结果发现大鼠脑缺血后三种阿片肽含量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提示它们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可能有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非选择性NOS抑制剂L-NAME和选择性iNOS抑制剂AG治疗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对脑梗死体积,rCBF和白细胞浸润程度的观察,研究探讨不同类型NOS抑制剂治疗脑梗死的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不同缺血及再灌注时间测定脑梗死体积,rCBF,缺血脑组织MPO酶活性,结果 应用L-NAME(15mg/kg,ip)不但障碍再灌注后rCBF的恢复,也增加缺  相似文献   

20.
蓝斑参与刺激下丘脑视上核引起的加强电针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应用核团灌流液的放射免疫测定(RIA),高压液相(HPLC)以及核团内注射拮抗剂,观察了蓝斑(LC)在刺激下丘脑视上核(SON0引起的加强电针(EA)镇痛效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化学检测SON后电针期间和停针后30,60min蓝斑灌流液内OT的含量明显升高,刺激SON后电针期间灌流液内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明显升高,停针后AVP的含量虽高于对照组及注射前的水平,但无统计学意义,LC灌流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