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梗塞患者周围血细胞因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26名健康对照者及34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示: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塞患者PBMCIL-1、IL-6活性及血清TNF水平较对照者明显增高,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又较恢复期脑梗塞患者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高的程度与梗塞灶大小密切相关。提示:脑梗塞后早期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的产生在脑缺血和(或)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患者血与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了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与脑脊液(CSF)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发现: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血浆与CSFTN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NF水平与梗塞灶的大小明显相关。提示TNF参与了急性脑缺血的炎性反应过程,抑制炎性反应的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减轻小鼠短暂性脑缺血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后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明显增加。本研究将中和性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注入脑室内,以观察阻断内源性肿瘤坏死因子过度表达对小鼠短暂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组,每组8只。脑缺血和再灌流均通过监测脑血流证实。将中和性单克隆Hamster抗小鼠肿瘤坏死因子抗体或对照载体在恢复再灌时立即注入脑室。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流23h断头取脑。脑梗塞体积测定用常规HE染色和计算机图象分析。以血管外内源性白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脑屏障的损伤。对照组和肿瘤坏死因子抗体治疗组在脑缺血和再灌后脑血流无显著差异(P>0.05)。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组脑梗塞体积和血脑屏障损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阻断内源性肿瘤坏死因子能显著减少小鼠暂时性脑缺血脑梗塞体积和血脑屏障损伤体积(P<0.05)。脑梗塞体积的减小和血脑屏障损伤体积的减小相对应。提示内源性肿瘤坏死因子能加重暂时性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4.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时免疫作用机制。方法对7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同46名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急性脑梗塞和TIA患者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塞和TIA两组间比较IL-1、TNF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各指标水平与梗塞部位无关。神经功能重度受损者的IL-1、TNF明显高于轻度神经功能受损者(P<0.01、P<0.05)。动态观察到在发病第1天与第4、7天的IL-1、TNF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中有免疫机制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肿瘤坏死因子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的变化罗南萍杨道理于金萍孙文杰陈世敏肿瘤坏死因子(TNF)是由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细胞因子。TNF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VBC),导致血管损伤和血栓的形成[1]。TNF对免疫应答的多种调节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引起...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重度狭窄导致的脑梗死Hs-CRP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塞hs-CRP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75例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脑梗塞患者和对照组30名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分析hs-CRP水平与脑梗塞、脑梗塞局部解剖模式、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梗塞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梗塞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斑块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大梗塞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中、小梗塞组,梗塞灶体积越大,血清hs-CRP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P(0.01);hs-CRP水平与脑梗塞局部解剖模式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塞关系密切,血清hs-CRP是脑梗塞的致病因子、是脑梗塞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子及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增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并与3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及2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TNF水平明显增高,脑梗塞组TNF为7.19±1.67ng/ml,脑动脉硬化组为2.30±1.06ng/ml,正常对照组为1.41±0.23ng/ml。脑梗塞组与脑动脉硬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重型脑梗塞患者血清TNF含量亦较轻型患者显著增高。重型TNF含量为11.32±1.43ng/ml,轻型为6.90±1.50ng/ml(P<0.05)。提示TNF参与脑梗塞的发生、发展全过程,脑梗塞患者血清TNF含量测定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治疗及预后的一项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中风患者载脂蛋白A—1.B100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中风患者150例:皮层动脉脑梗塞50例,穿通动脉脑梗塞50例,脑出血50例,并选用正常对照50例,对其载脂蛋白APOA—1,B100进行了测定及统计学处理,发现脑皮层支梗塞与穿通支梗塞其ApoA—1,ApoB100变化值不一致,提示二者发病机理不同,ApoA-1/ApoB100比值异常可能是提示皮层支脑梗塞风险度指标之一,血清ApoB100值可能为反映中风患者As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脑梗塞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对不同部位、不同面积的外伤性脑梗塞进行有区别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灶状梗塞病人给予内科综合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大血管区梗塞者,行手术清除血肿、颞肌下减压及内科药物治疗。结果灶状梗塞组中,儿童患者14~28天症状全部消失,青壮年组(22例)治愈14例,轻瘫6例,失语2例。大血管区梗塞组(11例)死亡6例,中到重度残3例,植物生存1例,良好1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预后主要取决于梗塞灶内残存脑血流量。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大血管区梗塞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梗塞者,且致残率较高,治疗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并与20名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发现患者组血清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在脑梗塞发病过程中存在TNFα介导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62例脑梗塞和53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发现,两患者组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提示在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发病过程中,都存在着TNF-α介导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2.
脑再梗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脑梗塞再发的原因、危险因素。方法对45例脑再梗塞者及114例初次脑梗塞者的伴发疾病及血脂类、凝血、纤溶系统和抗心磷脂抗体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脑再梗塞者伴高血压者明显多于初次脑梗塞者,且其血PAI-1活性和纤维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初次脑梗塞者。结论高血压、血浆PAI-1活性升高及高水平纤维蛋白原是脑梗塞再发的危险因素,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应以降血压、降血纤维蛋白原及改善血纤溶系统活性为主  相似文献   

13.
脑梗塞病人血液中脂蛋白(a)的变化及其与脑梗塞类型的关系赵玉武,郭述苏,赵焕蒂,周翠玲本文观察了68例脑梗塞病人血LP(a)的变化,重点分析了LP(a)与梗塞类型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脑梗塞病人68例,发病后1~10天,经头颅CT扫描。其中皮层梗塞30...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后抑郁与梗塞部位的关系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脑梗塞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与梗塞部位及数量的关系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及HAMD抑郁量表筛查后统计发生率并用统计法对梗塞部位和数量进行分析,观察帕罗西汀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效果。结果:总发生率为35.7%,多发性梗塞、前部脑梗塞及皮质部脑梗塞的患者抑郁发病率高。帕罗西汀可显著改善或治愈脑梗塞后抑郁,总有效率为62.2%。结论:梗塞后抑郁发病率高,抑郁发生和梗塞部位及数量相关。帕罗西汀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正常对照和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急性脑梗塞组血清TN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TNF水平变化与脑梗塞容积大小密切相关,恢复期血清TNF水平显著降低。结果提示,TNF参与了脑梗塞发生后病理变化过程,检测血清TNF对判定脑梗塞容积大小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癫痫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4例未经抗癫痫治疗的原发性癫痫患者和15名正常人血清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患者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一氧化氮增高可能是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的调节作用,也可能是机体为终止癫痫发作的自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分水岭梗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水岭梗塞的研究进展王耀南(综述)安治华(审校)分水岭梗塞(WatershedInfarction,简称WI),又称边缘带梗塞、终端带梗塞、低血流梗塞、非区域梗塞等[1~4、10]。是指相邻两条动脉供血区边缘带局限性缺血造成的梗塞。约占全部脑梗塞的1...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中皮层动脉与深穿支动脉的病理基础不一,前者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后者则以透明脂质变性和/或纤维蛋白样坏死为主,有人发现三酸甘油脂、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对皮层梗塞的危险较深部梗塞的大,高血压对两者的危险则相反。我们测定了这两类梗塞急性期患者的血小板和红细胞4项参数,以探讨血小板、红细胞与大脑皮层梗塞和深部梗塞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不同部位脑梗塞的血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部位脑梗塞的血流变学研究米振洲,元小冬,安心脑梗塞准确定位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康复、预防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将急性脑梗塞病人应用CT定位分类,同时测定有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梗塞部位与血流变学改变关系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本组1...  相似文献   

20.
出汗异常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本文报道5例脑梗塞伴对侧躯体出汗异常患者。3例为大脑中动脉区梗塞、2例为脑岛皮层区梗塞。出汗部位以额和前臂明显,持续1~4天,未发现其它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本文就5例患者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其预防、临床特征、发病机理及临床意义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