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了116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和血小板表面GMP-140的变化。发现脑动脉硬化组、脑梗塞组和脑出血组血浆和血小板表面GMP-14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脑梗塞与脑出血急性期明显升高,恢复期降至脑动脉硬化组水平。血小板表面与血浆内GMP-140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表明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血小板活性增高,血浆和血小板表面GMP-140浓度可作为判断血小板活化和破坏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浆GMP-140在实验性急性兔脑缺血时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性脑缺血时血小板醣化蛋白(GMP-140)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随缺血时间延长,GMP-140呈渐进性升高,至缺血24h有显著下降,但TXB2仍然呈升高趋势;缺血急性期的神经元及微血管循环障碍的病理变化与GMP-140的演变过程有相关性,随水肿及循环障碍改善,GMP-140显著下降,而TXB224h后仍然呈增高改变。结果表明急性脑缺血时GMP-140的升高原因仅可能与血小板激活后的分解有关。它的动态变化趋势与急性循环损害的相关性表明GMP-140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障碍中有一定的意义,而TXB2则受血小板在内的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特异的单抗观察了4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GMP-140和TXB2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缺血性中风组血浆GMP-140和TXB2值急性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后迅速下降,但至第3周末仍高于正常,梗塞面积越大,血浆GMP-140值越高,重症和死亡恶化患者血浆GMP-140值也明显高于轻症和治愈患者,临床上可作为估计病情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血浆GMP—140在实验性急性兔脑缺血时的变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实验性脑缺血对血小板醣化蛋白(GMP-140)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随缺血时间延长,GMP-140呈渐进性升高,至缺血24h,有显著下降,但TXB2仍然呈升高趋势,缺血急性期的神经元及微血管循环障碍的病理变化与GMP-140的演变过程有相关性,随水肿及循环障碍改善,GMP-140显著下降,而TXB224h后仍然呈增高改变结果表明急性脑缺血时GMP-140的升高原因仅可能与血小板激活后的分解有关。它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特异的单抗观察了4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因浆GMP-140和TXB2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缺血性中风组血浆GMP-140和TXB2值急性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后迅速下降,但第3周末仍高于正常,梗塞面积越大,血浆GMP-140值越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45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及血小板膜表面的GMP-140进行测定。发现病人组血浆中GMP-14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塞及脑出血急性期组血浆及血小板膜表面的GMP-140均高于脑动脉硬化症组(P<0.01)。恢复期上述数据逐渐下降,接近脑动脉硬化症组水平。结果提示GMP-140的检测可作为脑血管病发病、病情监测及疗效观察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G)后血小板膜糖蛋白-140(GMP-140)和血全烷B2(TXB2)的变化规律。方法 经颅骨钻孔-注入自家血方法建立大鼠SAH的动物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对SAH后不同时间内大鼠血GMP-140、TXB@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GMP-140在实验后36小时~7天间有上升,以3天最为显著,TXB2在实验后12~36小时呈节段性升高。结论 GMP-140增高是SAH发生后脑缺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一氧化氮及相关因素测定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测定脑梗塞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前列环素(PGI2)及血栓素A2(TXA2)的含量,结果示脑梗塞急性期组血浆NO、ET、TXA2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组及对照组,血浆PGI2含量急性期组明显低于恢复期组及对照组,血浆NO与ET呈显著正相关,与PGI2呈显著负相关。由此探讨脑梗塞时NO及其它参与血管舒缩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45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及血小板膜表面的GMP-140进行测定。发现病人组血浆中GMP-14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脑梗塞及脑出血急性期组血浆及血小板膜表面的GMP-140均高于脑动脉硬化症组。恢复期上述数据逐渐下降,接近脑动脉硬化症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脑梗塞患者血浆中内皮素和P物质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动态观察30例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P物质(SP)含量,其结果表明:(1)急性期血浆ET-1、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急性期血浆ET-1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SP含量显著低于恢复期。(3)急性期血浆ET-1含量与SP含量呈正相关。结果提示ET-1、SP共同参与和影响脑梗塞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ET-1、SP含量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梗塞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GMP—140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GMP-140含量的变化。方法测定3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病后3d内血浆中GMP-140、SOD和MDA的含量,其中25例患者于病程第10~14d再次抽血复查。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动脉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动脉硬化组比较,脑血栓患者急性期血浆中GMP-140和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至稳定期,脑血栓患者血浆中GMP-140、MDA和SOD含量与脑动脉硬化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形成时GMP-140含量增高与脑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法对7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表面及血浆GMP-140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血栓形成(CI)急性期、恢复期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表面和血浆GMP-140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TIA伴有梗塞灶者无论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还是血小板表面和血浆GMP-140含量均显著高于无梗塞灶者(P<0.05,P<0.001,P<0.05)。结果提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体内血液凝固性增强和血小板活化亢进。不仅对进一步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对于观察病情演变、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酶联免疫法(ELLSA法)测定30例老年脑梗塞血浆内血小板α颗粒胰蛋白140(GMP-140),同时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显示:老年组血浆GMP-140含量,急性期明显高于中年组,随后均明显下降,但恢复期老年组仍高于中年组;血小板聚集在急性期和恢复期两组均明显增高;正常人,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与年龄呈正相关,提示年龄是影响体内血小板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恢复期血浆GMP-140含量老年组仍高于中年组,主要与老年组患者合并症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FCM检测脑梗塞患者(16例腔梗,18例大面积梗塞)颈内静脉(A)和肘静脉(B)的血小板GMP-140,GP53和GPⅡb/Ⅲa。结果:脑梗塞组A和B血中三种GP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非脑血管疾病(CVD)组和健康组B血(P<0.01~0.001);脑梗塞组A血明显高于同组B血(P<0.05~0.005),A/B比值为1.24~2.52,而非CVD组A与B血之间阳性率无显著差异,A/B比值≤1.06;大面积梗塞组A血阳性率高于腔梗组A血(P<0.05),但两组B血无显著差异。提示脑梗塞急性期血小板主要在脑循环中活化,测定A血指标较测定B血更能敏感地反映脑梗塞时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和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5.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法对7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表面及血浆GMP-140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恢复期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表面和血浆GMP-140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在脑缺血损害中的作用及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6例急性脑膜塞患者发病后6h内,24h,第3天,第7天,第14天血浆内GMP-140的水平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 发病后2周的血浆GMP-140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发病后6小时内即见血浆GMP-140水平增高,至第3天达最高水平,以后逐渐降低,第3天GMP-140水平梗塞灶最大直径呈显著正  相似文献   

17.
用放射免疫法对112例脑梗塞患者于病后3~14天检测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发现,脑梗塞患者TXB2和.6-K-PGF1α含量明显增高。TXB2和6-Keto-PGF1α增高是促发脑梗塞的因素之一,也是脑梗塞的结果。6—Keto—PGF1α的增高与阻塞血管再通和再灌注有关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与血清,血步板镁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与血清、血小板镁浓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采用抗人活化型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小板活化状态,采用火焰原子上法测定血清镁、血小板镁浓度。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表现GMP-140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镁、血小板镁水平均低于对照(P〈0.  相似文献   

19.
脑梗塞患者周围血细胞因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26名健康对照者及34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示: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塞患者PBMCIL-1、IL-6活性及血清TNF水平较对照者明显增高,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又较恢复期脑梗塞患者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高的程度与梗塞灶大小密切相关。提示:脑梗塞后早期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的产生在脑缺血和(或)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在脑梗塞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30例脑梗塞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ET和AⅡ含量。结果脑梗塞急性期血浆ET和AⅡ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且中-重度脑梗塞组两者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均<0.01)。急性期血浆ET与AⅡ呈显著正相关(r=0.7033,P<0.01),恢复期(r=0.2465,P>0.05)和正常对照组(r=0.1837,P>0.05)无显著相关。结论脑梗塞时血浆ET和AⅡ增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内源性ET与AⅡ具有正反馈调节关系,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在脑梗塞发病和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