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原发于淋巴结,而原发于乳腺的极少见,文献报告其发病率占原发性乳腺恶性肿瘤的0.12%~0.5%,占全部乳腺肉瘤的10%。现将我院收治的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刘建民  付刚  封琳  刘卫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52-2853
目的: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1例胃恶性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并分析其临床病理表现。结果:21例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均为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1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MALT淋巴瘤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结论: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MALT淋巴瘤多见,并可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  相似文献   

4.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为一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来源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属结外型非何杰金淋巴瘤,包括低恶性B细胞淋巴瘤、伴或不伴低恶性成分的高恶性B细胞淋巴瘤^[1]。国内近年关于MALT的报告日益增多,我院自1992年以来经乒术或内窥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证实MALT共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TL)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4%,不足结外淋巴瘤的2%[1]。由于PTL患病率低,临床及影像学无特异性表现,术前误诊率较高,术后病理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PL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吴月霞  郑光明 《贵州医药》1995,19(4):224-225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是指原发于胃部而起源于粘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非癌性胃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类型,术前诊断困难,为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我们回顾了自1989年以来收治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本文收集18例全部符合Dou-son1961年提出诊断标准(1)。1.2性别与年龄:本组18例病人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13~67岁,平均年龄42.2岁,50岁以上8例,占44.4%。1.3治疗前病程:1月~8年,平均病程19个月。3个月内6例,3~12个月5例,12个月以上7例。1.4临床表现;腹痛17例,占94.4%,消…  相似文献   

7.
睾丸恶性淋巴瘤少见,占全部睾丸恶性肿瘤的2.6%~7%.睾丸恶性淋巴瘤可以是原发,也可是全身性恶性淋巴瘤累及的部位之一.国内对于本病报道的病例较少.本文报道在我院诊治的3例睾丸原发恶性淋巴瘤和1例外院会诊的睾丸原发恶性淋巴瘤,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表达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韦达  陈环球 《江苏医药》2005,31(12):899-900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6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情况。结果 ⅠE期17例,ⅡE期26例,ⅢE期3例,Ⅳ期10例。术前X线确诊率45%,胃镜确诊率30%。ⅠE期、ⅡE期、ⅢE期和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84.0%、33.3%和11.1%。结论 重视PGML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特点,胃镜检查时多部位深取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手术切除应为首选治疗,辅以放、化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总结临床诊断、治疗经验,提高其诊断和治愈率。方法对我地区4所医院收治的11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11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2.5岁,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界限清楚、质地中等、表面光滑、与皮肤或胸肌无粘连;针吸细胞学及术前冰冻病理学检查常不能明确诊断,11例手术标本经病理切片检查,光镜下均确诊为乳腺恶性淋巴瘤。结论本病易误诊,病理学提示本病来源于乳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病理切片常发现淋巴上皮损害,免疫组化检查可确定诊断,经手术加化疗或(和)放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L)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临床表现以上腹痛多见。16例行胃镜检查,有3例被误诊为胃癌或胃溃疡;14例行X线钡餐检查。仅4例诊断为PGL;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11例,在获得随访的14例中有3例存活超过5年。结论:胃镜检查时多部位深取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PGL应以联合治疗为主,而外科手术是联合治疗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PGML)临床少见 ,起病隐匿 ,无特异表现 ,内镜加粘膜活检也易误诊。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和我院自 1982年 6月至 2 0 0 1年 3月 ,经胃镜、手术及病理确诊为PGML 2 0例 (其中西南医院 18例 ,我院 2例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9例 ,男、女之比为 1.2 2∶1,年龄 3 0~ 70 ( 4 6.4± 12 .7)岁 ,其中 40岁以下 8例 ,60岁以上 5例 ,就诊前病程 2~ 14 0月 ,平均 17.4月。全部病例均符合Dawson关于PGML的诊断标准。另有 6例胃镜活检病理难以与低分化腺癌区分 ,因未接受手术而未能确诊 …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OL)较步见,约占胃恶性肿瘤的1%~4%.我院自1970年6月~1995年6月共收治32例,占同期胃恶性肿瘤的1.25%.因POL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误诊率可高达90%。本结合献,重点分析讨论PGL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8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此疾病的病理特点及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通过对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患者随访分析,治疗后的1年生存率为77.68%,3年生存率为61.11%,5年生存率为21.13%。结论只有充分掌握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分型,同时有针对性地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从根本上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苟昭映  李胜  苟鲜  唐敬  张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704-3705
目的:分析大肠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大肠淋巴瘤患者的病史资料及组织切片进行分析.结果:1 036例大肠恶性肿瘤中26例为恶性淋巴瘤占2.51%,男女之比为2.1:1,平均病程4.8个月,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腹痛、体质量下降以及血便、腹胀为主要特点,本病少见,临床易误诊为癌.肿瘤位于回盲部15例,升结肠5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3例,直肠1例.病理类型属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霍奇金病4例.治疗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诊断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内窥镜检查结果,确诊依靠病理检验,治疗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光镜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临床上以颅内压高为主要症状,组织学特征:瘤细胞单一、异型、围绕血管呈套袖样排列,无滤泡形成;免疫组化:LCA、CD20或CD43阳性,CK、GFAP阴性,提示多为B细胞性。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需与其他颅内小圆形细胞肿瘤鉴别,光镜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患者38例,通过石蜡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对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36例患者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0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4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2例;另2例患者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对于该病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诊治的认识。方法分析15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内镜表现、病理结果及治疗结果和预后。结果本组病例中,12例出现中上腹痛,患者中只有2例经胃镜确诊;肿瘤位于胃小弯侧9例;溃疡型8例;全部病理结果均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是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在胃小弯侧多见,病理类型主要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18.
胃淋巴瘤的新认识呼吸改变传统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淋巴瘤的传统治疗常采用胃大部甚至全胃切除术治疗或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近10余年来,随着对胃淋巴瘤的病因、病理、免疫学表型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全面认识,对淋巴组织肿瘤提出了新的分类,并对传统的治疗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采用胃保留性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根治性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化疗和局部放疗,在治疗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以及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病理类型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整个NHL的4%~20%,其中胃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半数以上,也可见于小肠、结肠、直肠.由于其组织学异质性,临床表现与胃肠道癌难以鉴别,治疗和预后与结内NHL和胃肠道癌有很大不同.因此治疗前确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总结通过手术及病理确诊的49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资料以及病理所见。结果原发性消化道恶性淋巴瘤病变部位较多的是胃及小肠,术前病理活检确诊率达62%。结论内镜检查进行活检时多部位、多次活检及黏膜下取材并加以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对低度恶性并且无转移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以根除HP作为首选,然后加以化疗或放疗。对其它类型的消化道恶性淋巴瘤,必须结合手术、化疗或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