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溶血病,也称胎儿红细胞增多症(HDFN),是指当母亲产生的IgG分子通过胎盘时,胎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前后发生的同种异体免疫疾病.其中一些抗体攻击胎儿循环中红细胞表面抗原,并破坏红细胞导致溶血.HDFN病情可从轻微发展到严重,并且可能发生因心力衰竭而导致的胎儿死亡.当疾病发展至中度或重度时,胎儿血液中会出现大量未成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出现溶血病的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为准确诊断新生儿溶血病(HDN)提供有效依据。方法114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通过采集新生儿血液,鉴定血型,并给予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以及抗体释放试验,对其试验进行分析,对比指标。结果所有患儿血型均为Rh阳性,1例母亲血型为Rh阴性;其中,54例A型,42例B型,18例0型。经血型血清学检测证明,79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由于血性抗原不合导致,阳性率为69.3%,79例患儿中,78例患儿为ABO-HDN,1例患儿为Rh-HDN。结论新生儿溶血病血型不合主要表现为ABO血型,与其他试验相比,抗体释放试验的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防治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O血型不合是孕妇与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该病对孕妇无危害性,且无临床症状,但可引起流产、死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脑损害、死亡或终身智力障碍。笔者对在我院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孕妇(抗体效价≥1:128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抗体效价变化情况及A、B、AB型血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抗体效价及新生儿高胆素血症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及外院送检的200例疑似新生儿溶血病血液样本,母亲血型为O型或Rh阴性,对其血型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查,患儿进行直抗实验、游离实验,以及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母亲进行ABO以外抗体检测。结果 200例疑似新生儿溶血病血液样本中,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117例是母婴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58.5%),其中ABO-HDN116例(99.2%)、Rh-HDN1例(0.8%)。结论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病中,以ABO-HDN多见,母亲血型为O型,新生儿血型为B型。  相似文献   

5.
由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溶血病是新生儿常见病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将引起贫血,心力衰竭,胆红素脑病,导致永久性听力障碍及残疾而造成严重的后果[1]。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极为重要。通过对廊坊市母婴的血型不合所导致的ABO溶血病的筛查,为廊坊市ABO溶血病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需早期筛查、早期治疗,同时也提醒基层医务工作者及患儿家长对本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溶血病(HDN)从广义上是指由母婴血型不合、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乏、地中海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引起的溶血症,临床上因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最为常见。怀孕期或分娩时可有数量不等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体受到胎儿红细胞上父源性抗原的刺激后发生同种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溶血病(HDN)从广义上是指由母婴血型不合、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乏、地中海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引起的溶血症,临床上因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最为常见.怀孕期或分娩时可有数量不等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体受到胎儿红细胞上父源性抗原的刺激后发生同种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该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红细胞相应抗原结合,结合抗体的红细胞在分娩前后加速破坏发生溶血,造成胎儿发生溶血为主要损害的被动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芮毅 《北方药学》2012,9(7):61-61
目的:探讨母儿血型不合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03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出生并治疗的ABO溶血病新生儿94例根据有无合并症分为Ⅰ组66例(无任何合并症)和Ⅱ组28例(有合并症),对两组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黄疸持续时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中度及重度贫血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预测可避免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新生儿溶血病患儿85例,全部患儿均接受实验室检测,包括ABO、Rh血型鉴定、放散液抗体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游离液体检测。患儿母体接受免疫球蛋白G抗A(B)抗体效价检测,比较各项指标。结果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为58.82%(50/85),其中包括49例(57.65%)ABO-HDN患儿和1例(1.18%)Rh-HDN患儿,无其他血型系统抗体所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ABO-HDN患儿中包括20例(23.53%)A型患儿和29例(34.12%)B型患儿;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上,相较于低效价组,高效价组患儿的明显更高(P<0.05)。结论 ABO新生儿溶血病为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类型,临床上需尽早诊断并开展治疗,从而使疾病预后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9岁,住院号6420。妊娠36周,因胎动减弱,胎儿宫内窘迫而于1991年11月2日入院。查体:体温36℃,脉博76次/min,血压21/16kPa。呼吸平稳,无贫血外观。心肺无著变,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浮肿(?).腹围102cm,宫高33cm,胎动ROA,左枕前位,胎心168次/min,羊水中等量,头先露,宫颈尚存,胎膜未破。既往史4孕3产,曾足月分娩3次。第1胎和第2胎胎  相似文献   

11.
Rh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新生儿早期严重黄疽的病因之一,其发病早、进展快、发生贫血、心衰、核黄疸的比例高,若不及时诊治、预后较差,我院自1983年1月~1995年1月共收治Rh血型不合溶血症1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6例,女5例,入院日龄:~12小时9例,~24小时2例。胎龄:除1例早产儿、1例过期产儿外,余均为足月儿。出生体重在2500~2980克之间,均无产伤窒息史。胎次:第1胎1例(母产前无受血史),第2~5胎10例。发病天数:出生后12小时以内6例,~24小时3例,~48…  相似文献   

12.
13.
新生儿溶血病一般特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胎儿或新生儿发生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HDN).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破坏,是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其中以ABO系统多见,但Rh系统引起的HDN较重.ABO系统溶血病是母子ABO血型不合引发的HDN,主要由于胎儿红细胞A/B抗原与来自母体的抗体反应的结果.O型人具有Ig抗-A(B)抗体的人数比A型或B型人的IgG抗体的人数多,所以ABO溶血病以母亲为“O”型,子女为A型或B型的发病率最高[1].HDN仅发生在胎儿和新生儿早期,为便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本院儿科送检的128例疑似HDN患儿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正>新生儿溶血病(Ha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疾病,其中以ABO血型系统最常见,由于母婴ABO血型不合,母体相应的抗A(或B)的IgG抗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从而破坏胎儿红细胞并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应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可检测出婴儿体内是否有来自母体的与婴儿相对应的抗A(或B)的IgG抗体,可对ABO-HDN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6.
<正>新生儿溶血病(HDN)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种免疫性溶血,常见ABO血型不合,其次为Rh血型不合[1]。临床表现为黄疸、贫血、肝脾肿大,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期常见病之一。其病症轻重一般取决于母体IgG-A(B)效价高低的程度、抗体与红细胞结合程度、胎儿代偿性造血能力及免疫功能等诸多因素。笔者对2006年11月—2013年06月来所在医院妇产科门诊保健查体的孕妇480例,进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是母子血型不合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两者如能在孕期作出诊断,将可提高新生儿溶血病抢救的成功率。我院自1963年开始对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进行诊治和抢救,并在1978年着手于产前诊断,现将2例罕见的新生儿溶血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洁玲  刘晓雯  邓健 《河北医药》2012,34(11):1644-1645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72 h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并比较2组患儿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的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24 h、治疗后72 h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明显较短(P<0.05).结论 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茵陈蒿汤合六味地黄汤预防ABO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2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茵陈蒿汤合六味地黄汤预防ABO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疗效.方法 29例ABO母婴血型不合孕妇均服用茵陈蒿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每日1剂,服用1月后,如抗体效价下降,则改为隔日1剂,直至分娩.结果 显效7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3.1 %.结论 茵陈蒿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可有效地预防ABO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陈曦  沈维增 《中国当代医药》2016,(6):109-111,114
目的 探讨栀黄汤治疗母婴血型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117例母婴血型不合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及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静脉注射,500 ml/次,1次/d,维生素E口服,1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栀黄汤治疗,100 ml/次,2次/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抗体效价变化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75.44%(43/57),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58,P=0.001)。两组患者均未见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等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口干4例(6.67%),对照组为1例(1.75%),均自行缓解,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24,P=0.198)。治疗前,两组患者抗体效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抗体效价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胎现象,新生儿均无先天畸形发生,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00%(3/60),与对照组的14.04%(8/57)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01,P=0.047)。结论 栀黄汤治疗母婴血型不合,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能显著降低其抗体效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