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列报告 患者、38岁,已婚。间歇性下腹部胀痛伴血便1年,每月1次,持续数天可自行缓解。3年前因功能性子宫出血行子宫全切术。直肠指诊距肛缘8cm处直肠前壁有-3.0×3.0cm扁平隆起,质硬、结节状。直肠镜检查:直肠表面粘膜轻度充血糜烂。活检报告为粘膜慢性炎症。临床诊断为直肠癌。剖腹探查见腹膜反折处下方直肠前壁有-约3.0cm×3.0cm扁平肿块、色灰白,与阴道后壁有粘连。行直肠中段切除,采用吻合器对端吻合。病理报告为直肠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恢复顺利。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可分为腹膜型、卵巢型、阴道直肠型和特殊部位型4大类,其中阴道直肠型占5%~10%,国外有些学者认为内异症在这个部位的发生率大于所有的资料报道。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月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45例 ,其中保守治疗9例 ,经手术治疗36例。36例手术治疗者均有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现对36例手术治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 1一般情况 :36例中已产妇34例 (其中包括宫内节育器、有人工流产史、有剖宫产史者 )。年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分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即肌腺病 )及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 ,声像图缺乏典型特征 ,尤其是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相近的人 ,极易误诊。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 ,我们对 7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术前B超诊断结果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 18~ 5 5岁 ,平均 42岁 ;临床症状有继发性痛经 ,并进行性加重 ,经前及经期下腹胀痛、腰痛、肛门下坠 ,大多数经观察发现病例经血量增多 ;少数有下腹部包块或周期性血尿。2 结果腺肌瘤 45例。其中合并子宫肌瘤 ,腺肌瘤 2…  相似文献   

5.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5岁。因间断咯血3月于2002年9月15日入院。患者于3月按正常月经周期来潮,经量不多,无痛经,无明显诱因感胸闷,阵发性咳嗽,咯出鲜红色血液两口,约10ml,未混有痰液,无胸痛,体温正常,无夜间盗汗等。饮食睡眠可,体力正常,无乏力不适。每天咳嗽约3~4次,每次咯血约5~10ml。就诊时,X线胸片检查示:左肺纹理粗乱,肋膈角清晰。行CT检查示:左肺纹理粗乱,左肺门可见柱状扩张,右肺未见异常。痰查TB菌检查阴性。根据辅助检查考虑支气管扩张。给予抗炎及止血药物治疗3天后,咯血停止。以后每至经期,上述  相似文献   

6.
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自2000年5月—2007年8月收治的26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至直肠阴道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年龄平均36岁,临床表现为性交痛、下腹痛、肛门坠胀感,三合诊触及病灶位于直肠阴道隔内,CA125可作为动态监测指标,术前给予药物治疗6个月停药后立即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为: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定期随诊未见复发。结论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确诊必须行三合诊检查,直肠超声有辅助诊断价值。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时。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的,但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等恶性行为,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异位子宫内膜可以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其中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及卵巢最常见。2008年3月本院妇科对1例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了子宫直肠间隙内膜异位灶清除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7岁,G2P1L1.发现腹壁肿物近2年,并逐渐增大来院就诊.3年前因残角子宫妊娠行残角子宫切除术,术后1年无意中发现腹壁刀口中段有一"花生米"大小肿物,月经来潮时轻微疼痛,近1年来腹壁肿物逐渐增至"核桃"大小,且疼痛加重.查体:T36.7℃,P80/min,BP16/10kPa.  相似文献   

9.
病例女,32岁,因反复尿频、尿急、尿尿痛10月余入院。患者既往院外多次行抗炎治疗无效,入院后临床诊断为慢性膀胱炎,拟行培养后抗感染治疗。但入院后B超检查发现膀胱后壁有占位病变。行膀胱镜检,膀胱内无明显突出及粘膜异常。仅在膀胱后壁见局部稍隆起,遂于可  相似文献   

10.
谢洪  汪利群 《江西医药》2010,45(1):44-46
目的评价通过腹腔镜诊治子宫直肠陷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5年4月-2008年4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侵犯子宫直肠陷凹患者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是(32.0±5.8)岁(26~48岁),手术指征都是盆腔疼痛,包括痛经(15/16),性交痛(7/16),慢性盆腔痛(8/16),其中6例患者合并不育,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诊时间(22.0±8.4)个月(12—36个月)。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行活检及电凝。手术治疗的有效性通过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和症状改善的主观感觉(显著改善.满意改善和没有改善)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后痛经的VAS评分明显下降(6.4±2.1比0.7±1.5)(P〈0.001)。15例痛经患者中疼痛症状显著改善的占33.3%(4/121,满意改善的占66.7%(8/12)。7例性交痛患者中,5例症状得以显著改善,2例症状得以满意改善。3例慢性盆腔痛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手术后6例(42.9%)不孕患者中,3例妊娠。16例患者均无症状和体征的复发。结论腹腔镜下活检及电凝子宫直肠陷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手术应由有经验的医生完成,治疗的安全性和远期有效性的评价仍需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的临床诊断标准对于判别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功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实为盆腔炎性疾病患者27例,作为实验组,在同期选取87例未出现误诊情况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诊断指标的差异,探究其所起的作用。结果在实验组中,月经初次来潮年龄为14岁以上的患者在慢性腹痛的发病概率高于对照组,但是在继发性痛经、性交疼痛的发生概率上较于对照组稍高(P<0.05)。采用平行和系列实验,将各项指标相结合,可见诊断盆腔炎疾病的敏感度有明显提高,且准确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组合多项指标能够有效降低子盆腔炎性疾病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2.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可分为腹膜型、卵巢型、阴道直肠型和特殊部位型4大类[1],其中阴道直肠型占5%-10%,国外有些学者认为内异症在这个部位的发生率大于所有的资料报道。阴道直肠内异症和慢性盆腔疼痛有关,是一种侵袭性能致使患者功能不全的疾病,在严重的病例中直肠子宫陷凹完全或部分消失,甚至肠道阻塞,肾功能丧失和不育,症状的周期性变化非常明显,医生在诊断中常意识不到这种疾病,并且不同的检查方法对诊断有限,至少50%的患者没得到正确诊断而就行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3.
重度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少重度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切除直肠前壁异位病灶时出血多、肠吻合口狭窄及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的新术式。方法:新术式组82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采用直肠前壁病灶切除,直肠后壁剔除黏膜层,保留完整直肠后壁肌层,将直肠后壁肌层行1~2个折叠缝合,使肠管两断端拉近,最后将直肠端一端吻合。传统术式组54例采用直肠切除及直肠套式吻合术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新术式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保留肠系膜、直肠上动脉及直肠后壁肌层,保证了肠吻合口血运;保留的直肠后壁肌层折叠缝合,加固了肠吻合口后壁,防止肠吻合口瘘的发生。术后随访两组均无肠吻合口瘘发生,新术式组无直肠狭窄发生,传统术式有3例发生轻度直肠狭窄。结论:新术式切除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病变,操作简单,病灶清除广泛、彻底,降低了复发率。杜绝了肠管狭窄及肠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内异症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浸润破坏、复发、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其发病机  相似文献   

16.
患者,24岁,主因原发性痛经11年,加重3余年入院。11年前初潮时痛经较轻,持续1d自行缓解,3余年前剖宫产术后痛经加重,持续整个月经期,疼痛较前明显加重,每次服用止痛药稍能缓解,半年前使用止痛药疼痛缓解不满意,现痛经无法  相似文献   

17.
患者,24岁,主因原发性痛经11年,加重3余年入院.11年前初潮时痛经较轻,持续1d自行缓解,3余年前剖宫产术后痛经加重,持续整个月经期,疼痛较前明显加重,每次服用止痛药稍能缓解,半年前使用止痛药疼痛缓解不满意,现痛经无法忍受,就诊于省级三甲医院,妇科B型超声示:子宫畸形(介于纵隔子宫及双角子宫之间),左侧宫腔积液,左侧盆块(包裹性积液).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3岁,已婚,月经正常,无痛经史,末次月经2007年6月8日。生育史:2—0—0—2顺产。曾行绝育术及阑尾切除术。因右下腹反复发作疼痛2月余。于2007年6月15日入院,无发热,无呕吐,大小便正常。曾先后在他院住院2次,怀疑肠粘连、不完全肠梗阻,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给予抗炎、解痉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停治疗后5天,症状复发。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轻度贫血。  相似文献   

19.
20.
庞丽华 《黑龙江医药》2002,15(5):418-419
我院自从1997年至2000年,共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71例,均经手术治疗,现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1947年至2000年因诊断为“子宫肌瘤”收住院39例,其中合并卵巢囊肿23例,功能性子宫出血5例,子宫腺肌病2例,盆腔炎性包块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其中2例异位于会阴。术后全部送病理检查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率为54.9%。经B超检查18例,1例诊为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