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绝经后妇女身高的变化情况与骨密度关系,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46例自然绝经妇女测量身高、体重。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前后位L1~L4;右侧髋部骨密度。结果 随增龄,身高、骨密度(BMD)均下降。身高在50~60岁下降最为明显,60~65岁略缓慢,75~80岁再次明显下降。以绝经年限划分,在5~10年下降最为显著,以后渐趋缓,其中20~25年下降最慢。BMD在L2~4髋部各部位,在50~60岁下降显著,65~70岁缓慢下降期或趋平稳,70岁后均大幅度下降。在绝经后,前10年下降显著,10年后BMD处在相对慢速下降期,在15年后又处于快速下降期。BMD与身高相关性分析,R值0.395~0.265,P=0.000,具显著相关性。依诊断Ⅰ型OP标准,分为BMD达到诊断OP标准组与未达到组,用t检验比较两组的身高,P=0.002,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绝经后,妇女BMD与身高随增龄而下降,各部位骨丢失速率存在差异,下降的BMD与身高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韩宁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4):1432-1433
为了解采用怎样的喂养方式更有效地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现将佛山市禅城区石湾、江湾、城南街道办事处辖区内2003年1月1日~2003年12月30日出生的436例婴儿42天保健检查记录卡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吕波 《中国医药》2014,9(11):1661-166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握力和体重指数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天津市红桥医院检查治疗973名女性志愿者,所有志愿者均接受足跟部骨密度测量(T指数)、握力测试和体重指数测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单变量分析中,握力和体重指数与T指数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201、0.115,P=0.001、0.009),年龄与T指数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358,P=0.001).骨质疏松发病率18.7%(182/973).有骨质疏松和无骨质疏松绝经年龄、握力比较[绝经年龄(48±6)岁比(49±5)岁,P=0.020;握力(23±6)kg比(24±6) kg,P=0.001].结论 体重指数和握力二者均与骨密度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预示骨疾病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血脂七项指标(TC、TG、HDL、LDL、VLDL、Apo-A、Apo-B)与身高、体重的相关关系。方法 通过检测53例7-15岁健康少年儿童的血脂,采用SYNCHRON C550型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当身高值低时,HDL-C值显著下降(P<0.01),Apo-A值也降低(P<0.05)。当身高值高时HDL-C、Apo-A值均增高(P<0.05)。当体重值高时HDL-C、Apo-A值均降低(P<0.05),TC、Apo-B值增高(P<0.05)。当体重值低时HDL-C、Apo-A值增高(P<0.05)。其他血脂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儿童身高是衡量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解南京地区儿童身高的现状 ,我们于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对 4个月~13岁的南京市 82 4名儿童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82 4名儿童中 ,男 4 18名 ,女 4 0 6名 ,分为4个年龄组 ,A组 :4个月的儿保门诊体检婴儿 2 4 0名 ;B组 :5岁的幼儿园幼儿 14 7名 ;C组 :9岁的小学学生2 4 9名 ;D组 :13岁的中学学生 188名。1 2 方法 采用整体抽样方法 ,统一测量身高体重。设计书面问卷 ,统一按要求填写 ,资料填写不全者不予统计 ,对照WHO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低出生体重儿患常见营养性疾病对体重、身高增长速度的影响.方法利用1998~2002年系统观察门诊资料,将低出生体重儿分成贫血组、营养不良组、佝偻病组分别与未患营养性疾病组(即未患病组)比较体重、身高增长速度变化趋势.结果低出生体重儿体重、身高增长速度:患佝偻病组与未患病组基本一致;患贫血组体重仅4个月、12个月与未患病组有显著差异,身高12个月起与未患病组接近,患营养不良组始终低于未患病组.结论低出生体重儿患营养不良对体重、身高增长速度影响最大,患贫血其次,患佝偻病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96年7月对我县部分城乡1~7岁儿童健康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 .1对象 :为15个乡镇散居儿童和县城内幼儿园1~7岁健康儿童 ,年龄组划分“以公历为标准” ,检查人数880例。其中各年龄组人数均等 ,男女比例各半。1 .2方法 :测量身高体重方法按《1995年9市0~7岁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方案》 ,查前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统一计量器具及身高仪等标准。2调查结果2 .1结果 :见表1 :从本县1~7岁儿童身高体重均值的情况看 ,与1985年9省市小儿调查资料中的西安市郊县发育指标相比各年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女产前身高、体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806例足月单胎头位初孕妇,回顾性调查其产前身高、体重情况,计算体重指数,分析其与妊娠结局关系。结果:新生儿体重随孕妇产前体重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呈直线相关。低体重指数组、正常体重指数组、高体重指数组二组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显著;与正常体重指数孕妇相比,高体重指数组的妊高征发生率、手术产率显著增加,且差异显著。结论:通过妇女产前身高体重可以预测影响新生儿体重:妇女产前身高体重还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婚前妊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婚前妊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高的影响。方法:应用配对研究的方法,对101例婚前妊娠母亲所生新生儿进行观察,101例同性别同孕产次婚后妊娠母亲所生新生儿作对照,了解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高情况。结果:未婚妊娠母亲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高均较低(P<0.05)。结论:婚前妊娠明显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和身高。  相似文献   

10.
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对跟骨定量超声测定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对跟骨超声测定值的影响。方法:用AchillesExpress2000型跟骨定量超声仪对675例年龄20-85岁(男173例,女502例)右跟骨定量超声参数测量,同时测身高、体重并计算出体重指数。结果:正常体重组和超体重组跟骨定量超声参数均显著高于低体重组;体重对跟骨超声测定值影响更大;不同体重组中身高对跟骨超声测量定值无明显影响,低体重组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和超体重组。结论:低体重者跟骨定量超声测定值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及超体重组,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1.
体重指数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反映体重的指标体重指数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6例高血压病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病1、2、3级组,并将6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体重指数。通过高血压病患者间及与正常人群的对比,获得不同分组高血压病患者体重指数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高血压病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高血压病1、2、3级组间体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1、3级组患者体重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级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体重与血压关系密切;②超重与肥胖可能与高血压病的发病及较高水平血压的维持,尤其是顽固性高血压的形成相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③体重指数作为临床评价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指标是否与胎儿发育降低和母亲孕期营养不良有联系。方法 对62 7名平均 45岁的男女性进行追访 ,测量其血压、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及血清胆固醇浓度。研究对象以母亲孕期体重指数、出生体重及成年期体重指数作为分析的主要解释变量。结果 控制性别和目前的体重指数后 ,低出生体重与血浆葡萄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水平和血压升高密切相关。出生体重每升高 1kg ,收缩压降低2 9mmHg (95 %CI:0 3~ 5 4mmHg) ,2h血浆葡萄糖水平降低 5 1 % (95 %CI:0 7%~ 9 3 % )。母亲孕早、晚期体重指数降低与子女成年期血浆葡萄糖、胰岛素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与子女成年期血压水平没有联系。结论 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可能部分产生于母亲孕前低体重指数和随后的胎儿营养不良 ,这一危险性产生的过程独立于成年期发生的肥胖。提高贫困地区女童和年轻妇女的营养状况 ,将对后代的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孕妇体重指数与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孕期体重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及其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12月份和2008年1~8月份在天津市东丽区中医医院管理的产妇392例,其中早孕期肥胖,即体重指数(BMI)≥24有80例,分娩时肥胖者(BMI)≥27有236例,观察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体重的关系,及体重指数与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在排除了早产和双胎后,392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341.94±403.04g。早孕期肥胖者(BMI≥24)分娩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444.75±450.18g,与早孕期体重正常者比较,其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孕晚期肥胖者(BMI≥27)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409.22±430.54g,与对照组比较,其巨大儿发生率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孕妇肥胖导致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高,剖宫产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与部分免疫指标的相关关系,为防治RA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RA住院患者25例,记录患者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等基本情况,用GE Lunar Prodigy型双能骨密度仪检查腰椎与髋部骨密度,抽血查IgA、IgG、IgM、C3、C4、CRP、RF、ESR等实验室指标,用EpiData3.1录入数据,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用Pearson方法分析观察指标之间的直线相关关系。结果RA患者腰椎和髋部BMD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576,P=0.003;r=-0.632,P=0.001);腰椎BMD与RF呈显著负相关(r=-0.571,P=0.033);髋部BMD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547,P=0.006),与ESR呈负相关(r=-0.565,P=0.008)。结论RA患者腰椎和髋部BMD有着不同的影响因素;降低RF和ESR、增加BMI有利于增加RA患者腰椎和髋部BMD;RA患者应尽早预防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5.
张艳 《哈尔滨医药》2012,32(6):482-483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模式的改变,孕妇体重指数异常、孕期体重增长异常的人越来越多,产妇在孕期的体重由于受到生活水平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控制越来越呈现不良的趋势[1-2]。由于妇女在妊娠后普遍得到社会和家庭的关照,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并大量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致使孕期体重大幅增长,在这些超重和肥胖的孕妇中,出现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和巨大儿的机率也明显提高[3],严重威胁了母婴的健康。因此,对准备怀孕的妇女和孕妇进行合理的营养指导,加强健康教育,控制孕期体重正常增长,不仅能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帮助生产顺利,减少生产对母婴的伤害,而且对于新生儿的不良影响也较小[4],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弋花妮  李娟  王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1967-1968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指数增长对母婴的影响,比较二者在评价孕期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方法:对858名在我院检查及分娩孕妇进行调查。专人询问孕妇孕前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分娩前测量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整个孕期体重指数增加值。结果:孕前体重指数≥24kg/m^2孕妇孕期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机率高于BMI〈24kg/m^2孕妇;发生巨大儿机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孕期BMI增幅〉6孕妇发生巨大儿机率高于BMI增幅〈6孕妇;而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机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在评价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糖尿病方面优于体重指数增长,孕期体重指数增长在评价巨大儿方面孕前体重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17.
李霞  于湄  穆玉霞  崔改英 《河北医药》2011,33(10):1545-154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孕期能量一直备受关注,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加及产后体重滞留现象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合理膳食成为近年来讨论的焦点,我院对166例产后42 d女性进行体质康复情况进行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正常男性体重指数(BMI)与睾酮(T)、雌二醇(E2)的关系。方法收集因不孕症就诊的夫妻中男性正常者43例,检测其BMI和血清T、E2水平。结果 43例男性的平均BMI29.6kg/m2。有生育史的男性的BMI(26.7±6.1)kg/m2明显低于无生育史的男性的BMI(31.7±5.3)kg/m2(P〈0.01)。有生育史的男性的血清T水平(19.1±4.1)nmol/L明显高于无生育史的男性的血清T水平(16.7±3.1)nmol/L(P〈0.05)。有生育史的男性的血清E2水平(79.2±24.2)pmol/L明显低于无生育史的男性的血清E2水平(105.3±24.7)pmol/L(P〈0.01)。BMI与血清T水平成负相关(r=-0.807,P〈0.001),与血清E2水平成正相关(r=0.684,P〈0.001)。结论 BMI的增加是男性生育力下降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与脂肪肝、血脂的关系.方法 我们对工作单位1 53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超声检查,同时进行甘油三酯和BMI测定,以研究三者关系.结果 发现脂肪肝205例、肝内脂质沉积165例、甘油三酯增高者362例.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中的脂肪肝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血脂人群;随BMI增大,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病率,脂肪肝的发病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986,t=8.49,P<0.02).结论 很好地控制BMI、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可有效降低脂肪肝发病率,同时超声检查可作为随访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