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3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屈光状态及其变化规律,确定最佳配镜时间。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4例(41只眼)行3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3个月和第6个月行视力及显然验光检查。记录患者的视力、球镜、柱镜和散光轴,分别对结果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术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3个月和第6个月的裸眼及矫正视力。球镜、柱镜度数及其散光轴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3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周屈光状态趋于稳定,即可配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8例79眼,全部实施透明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3d;1wk;1mo视力及角膜散光情况。结果:术后1mo视力提高明显且趋于稳定。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后1mo较1wk明显减少,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稳定时间短,是理想的白内障手术切口方法。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超声乳化两种透明角膜切口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大小两种透明角膜切口术后视力及散光度数的差异。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160例160眼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5.5mm透明角膜切口(A组)与3.2mm透明角膜切口(B组)植入术后1wk;1,3,6mo进行视力及散光度数比较。结果:术后1wk裸眼视力A组明显低于B组,术后1,3,6mo裸眼视力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wk;1mo角膜散光度数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术后3,6mo角膜散光度数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基层医院面向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开展5.5mm透明角膜切口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上方3.2mm阶梯状透明角膜切口,对101例123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人工晶体植人。术后观察手术反应,角膜散光,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术后第一天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占79.68%;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占87.00%,91.87%和95.12%。术后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与术前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常见的炎症反应主要与核的硬度,超声乳化的时间及能量的大小有关。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角膜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术后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变化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Xie L  Zhu G  Wang X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2):108-110
目的 评价透明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 将62例(78只眼)白内障患者,按照切口位置位于颞上方及鼻上方或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轴位分为A、B两组,行透明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情况。结果 A、B两组术后3个月平均手术性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83±0.65)D和(0.72±0.55)D,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角膜散光度分别较术前减少0.11D和0.39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以透明角膜小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角膜散光度小;结合散光轴位选择切口位置,术后可明显减小角膜散光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2.6mm与3.0mm两种透明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将69例(69只眼)白内障患者,按照2.6mm与3.0mm两种不同大小透明角膜切口随机分为A、B两组,行透明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手术性角膜散光的情况.结果 A组(3.0mm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平均手术性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6347±0.57773)D、(0.6029±0.52986)D和(0.6471±0.51902)D;B组(2.6mm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平均手术性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7286±0.62241)D、(0.6286±0.45927)D和(0.5714±0.4947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2.6mm透明角膜切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位置的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的影响。方法:将白内障患者44例(64眼)分成两组,A组患者采用上方10∶00~11∶00方位透明角膜切口,B组根据角膜最大屈光度子午线轴向方位透明角膜切口,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后1wk;1,3mo随访患者,检查裸眼视力及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B组患者术后1wk;1,3mo视力好于A组。B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及术源性散光度在术后1wk;1,3mo时均小于A组。结论:根据角膜最大屈光度子午线轴向方位做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术后对角膜散光影响小,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术前已存在的角膜散光,能够使患者在术后更快、更好地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沿角膜散光陡峭轴方向做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散光和视力的变化。方法:根据IOL-Master检测结果选择角膜最大屈光力轴行3.0mm透明角膜切口做白内障超声乳化术42眼作为观察组(A组),常规颞上(右眼)、鼻上(左眼)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68眼作为对照组(B组)。检测术前、术后1d;1wk;1,3mo角膜散光和视力变化。结果:A组术前、术后1d;1wk;1,3mo视力分别为0.2±0.24,0.73±0.37,0.78±0.38,0.94±0.36,0.76±0.13;B组为0.17±0.2,0.82±0.3,0.84±0.2,0.77±0.26,0.8±0.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1d;1wk;1,3mo角膜散光度分别为1.01±0.10D,1.33±0.13D,1.15±0.14D,0.90±0.13D,0.89±0.12D;B组为0.95±0.13D,1.25±0.15D,1.07±0.13D,0.87±0.12D,0.82±0.11D。术后1d;1wk;1mo与术前相比散光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mo散光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mo裸眼视力≥0.8者分别为21眼(50%)和32眼(47%),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沿陡轴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助于患者视力提高及减少术后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9.
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下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方法各种类型白内障364例(364只眼)在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10~12点钟作切口2.8~3.2mm,在3点或9点角膜缘作0.3~0.6 mm辅助切口,超声乳化吸除皮质及核,植入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视力、切口、前房、人工晶状体位置、眼底。结果术后随访1天、7天、1个月和3个月,矫正视力≥0.8者分别为259只眼 (71.20%)、275只眼(75.43%)、279只眼(76.52%)、285只眼(78.34%)。结论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36例(162只眼)老年性白内障,采用角膜隧道切口长3.2mm,隧道长1.75mm切口的方法,行超声乳化注入器法白内障吸除术,同时植入硅胶类三片式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後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126(77.8%)、131(80.9%)、135(83.3%)、143(88.3%),并对115只眼手术前与手术後1个月、3个月散光情况进行t检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後反应轻,裸眼视力恢复快,屈光状态稳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计算并比较不同位置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源性散光(surgery induced astigmatism,SIA)的度数,分析切口对角膜曲率的影响。方法:将88例100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做颞侧(9∶00或者3∶00方位)透明角膜3.2mm斜形切口,B组做上方12∶00方位透明角膜斜形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测量术前和术后3mo的角膜曲率,用矢量分析法计算SIA度数,比较两组SIA度数的差异,同时分别比较切口所在子午线、与切口垂直子午线术前和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结果:两组平均SIA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83),切口所在子午线术前和术后角膜曲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6),而与切口垂直子午线的术前和术后角膜曲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84)。结论:3.2mm透明角膜切口SIA的度数与切口位置无明显关系,切口对所在子午线角膜曲率有松解作用,对与切口垂直子午线角膜曲率无明显影响,矢量公式法计算所得的SIA值在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手术切口与屈光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目的 研究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不同切口与屈光的关系。方法 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30眼(A组),非超声乳化5.5~6.0mm小切口囊外摘出术30眼(B组),对照组白内障常规囊外摘出术12mm切口30眼(C组),共90例,90眼。病人均于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月,分别作视力、屈光、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及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比检查,并在术后1周及1月分别作出评价。结果 术后1周和1月的视力A组和B组均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反眉形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8例(88眼)白内障患者进行透明角膜反眉形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伞部病例均采用表面麻醉及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手术反应、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第1wk的裸眼视力在0.5以上者有80眼,占91%,术后1mo的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为85眼(96%).术后患者无1例出现超过1.00D的角膜散光者.结论:在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反眉形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手术具有安全、前房形成好、切口不易渗漏、恢复快、散光度数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2.8 mm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e W  Lü P  Zhang X  Li J  Xu J  He X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4):282-284
探讨2.8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附折叠式人工晶状植入手术效果。方法对105例(126只眼)行上述手术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角膜状态,前房反应、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后1d、3d、1周、2或3个月裸眼视力在0.5以上的眼数分别为102只眼(81.0%),108只眼(85.7%)、112只眼(88.9%)及112只眼(88.9%);术后3d、1周、1个月、3个月平均散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0/2016-10我院眼科接诊的白内障患者95例107眼,均行3.2mm透明角膜切口Phaco联合IOL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前房深度等情况。

结果:术后3d,1wk,1mo本组患者裸眼视力(0.16±0.06、0.15±0.05、0.14±0.04)明显优于术前(0.48±0.15),前房深度(3.86±1.09、3.69±1.04、3.84±1.07mm)明显高于术前(2.71±0.88mm)(均P<0.05),但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无明显差异,且术后各时间点手术源性散光度无差异(均P>0.05)。

结论:3.2mm透明角膜切口Phaco联合IOL植入术可有效改善视力,减小角膜散光,是治疗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切口无缝线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状态,评价手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8例(67眼),行上方3.0 mm巩膜隧道式无缝线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有所提高,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提高显著,角膜地形图中180°径线和90°径线角膜屈光力、角膜散光度等在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轴位有所改变,逆规性散光较术前增加,循规性散光减少.结论 上方3.0 mm无缝线巩膜隧道式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影响较小,术后第1天视力即可达到稳定状态.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地形图进行对照分析,可以评价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屈光度的影响(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374-376)  相似文献   

17.
Shi WY  Zeng QY  Li SW  Xie LX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1):678-682
目的 探讨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KP)后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疗效 ,并分析手术时机和手术切口的选择。方法 对 2 5例 (2 6只眼 )高危PKP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 (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前进行相应的围手术期处理 ,根据角膜植床、植片和眼内情况确定手术时机 ,并选择手术切口。比较手术前、后术眼的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 (CEC)密度 ,观察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 3~ 33个月。结果 术后 3个月裸眼视力≥ 0 5者 2 7% (7/ 2 6 ) ,最佳矫正视力≥ 0 5者 4 6 % (12 / 2 6 ) ,屈光度数在± 2 0 0D之内者 5 4 % (14 / 2 6 ) ;平均角膜散光度数术前为 (5 70± 3 90 )D ,术后 3个月为 (4 70± 3 0 0 )D ,差异无显著意义 (t=1 4 71,P =0 15 4 ) ;平均CEC密度术前为 (1883± 6 2 5 )个 /mm2 ,术后 3个月为 (176 0± 6 2 9)个 /mm2 ,差异无显著意义(t=1 934,P =0 0 6 5 ) ,平均CEC损失率为 6 5 % ;术中无出现并发症者 ,术后 7个月 1只眼 (4% )出现慢性免疫排斥反应 ,2 5只眼 (96 % )角膜植片保持透明。结论 对于高危PKP术后白内障患者 ,只要根据角膜移植术式、植床及瞳孔等情况 ,注意围手术期治疗 ,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切口 ,注意术中操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