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法令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抗凝剂 ,广泛应用于人工心脏瓣膜、心房纤颤、动静脉栓塞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抗凝。然而过度抗凝有引起严重出血的危险 ,包括致命性脑出血。维生素K1 可以纠正华法令抗凝 ,但是如果盲目过份纠正抗凝又可能招致栓子形成[1]。近2年来我们控索采用量化肌肉注射维生素K1 部分纠正华法令抗凝的方法取得了成功经验。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病例来源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对住院的人工心脏瓣膜、心房纤颤、深静脉栓塞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采用华法令抗凝治疗。因国际比率(INR)大于3 …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4岁。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7 d,腰痛3 d于2005年8月19日上午入院。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史。入院前4个月,在我院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口服华法令2·5 mg/d,抗凝治疗未间断,凝血酶原时间(PTs)控制在20 s。入院前7 d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呈全程性,有  相似文献   

3.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术后患者口服抗凝剂华法令后抗凝指导,观察术后康复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1年收治的9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口服抗凝剂华法令的健康宣教,主要包括具体药物用法、用药期间的饮食、对出院患者相应的愈后康复指导等。结果 98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出院后,1例患者发生脑出血,经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型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8例19支复杂型冠状动脉血管病交行球囊预扩张后,植入25枚支架,其中前降支9枚,回旋支6枚,右冠脉10枚。结果 术后经冠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血流TIMI Ⅲ级,支架置入的成功率100%,1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无其他并发症,随诊1~18个月,1例术后2个月再发心绞痛。结论 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复杂型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完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临床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2月需要华法令进行抗凝治疗的15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采用不同的华法令治疗起始剂量,根据研究结果,找出适合患者的检测方法,并在治疗过程中总结经验。结果:通过统计全部患者华法令维持量可以看出,维持量在2.5~3.5mg的最多,其次是2.5mg、3.5mg。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无出血,统计患者达标时间发现到第六次复查,已经有98%的患者达到了正常水平,两组患者在第二次复查时均没有达到正常水平。在第三次复查时治疗二组有12例达到正常,但后来均因国际标准化比值超标而减少华法令。治疗一组的达标时间集中在13d左右,平均达标时间(14.01±1.02)d、治疗二组的达标时间集中在16d左右,平均达标时间(17.23±2.09)d,两组达标时间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28;P=0.000)。结论:在使用华法令进行治疗时,应该严格控制治疗剂量,随时关注国际化标准比值,防止出血,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治疗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6.
7.
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中凝血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口服华法令抗凝 (OWAT)不同阶段凝血状态的改变 ,尤其注意uFPA在判断OWAT效果中的价值。方法 :换瓣术后 14d(换瓣 14d组 )和术后 0 .5~ 2年 (术后随访组 )病人各 2 0例 ,要求INR(国际正常比值 )值在 1.8~ 2 .8,正常组为 10例健康志愿者。取静脉血 7ml,留尿液 5ml,测定蛋白C(PC)、6 酮 前列腺 1α(6 K F1α)、血小斑颗粒膜蛋白 140 (GMP 140 )和D 二聚体 (D 2 Dimer)及抗凝血酶Ⅲ (ATⅢ )、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 (t PA)和尿液纤维蛋白肽A(FPA)。结果 :换瓣 14d组uFPA显著低于正常正常组 ,D2D却显著高于正常组。术后随访组病人的uFPA比术后 14d更低 ,且与PT相关性好、其值稳定于较小的变化范围 (1.0~ 3.2 μg·g- 1Cr) ;D2D比换瓣 14d组有所降低 ,但二者无显著差异。ATⅢ在换瓣 14d组低于正常组 ,但在术后随访组却显著高于正常组 ;PC在换瓣 14d组低于正常组 ,在术后随访组却进一步降低 ;t PA和 6 K F1α在OWAT期间高于正常组 ,换瓣 14d组和随访之间无差异。结论 :OWAT早期凝血系统的变化十分复杂 ,分析其并发症原因应考虑机体凝血系统包括纤溶等的整体状态 ;以 μFPA判断OWAT中病人凝血过程的激活水平比PT更为准确、敏感 ,在纤溶系统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能判断OWAT的整体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8.
慢性房颤58例服用华法令抗凝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心房纤颤的抗凝治疗,近年来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华法令是慢性心房纤颤抗凝治疗最常用的药物,熟悉和了解华法令在慢性心房纤颤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本文对比观察两组共58例慢性房颤患者使用与不使用华法令抗凝结果,旨在探讨华法令对慢性房颤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皮丰元  聂建平 《江西医药》2009,44(5):466-467
目的总结华法令预防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疗效。方法对56例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者均使用华法令口服,治疗剂量个体化,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维持2~3。服药后随访1年超声心动图和(或)头颅CT观察血栓形成情况。结果55例10年内无血栓形成,1例出现脑梗塞并发症;48例未见出血情况,6例出现出血情况(其中上消化道出血3例,牙龈出血2例,脑基底节出血1例)。结论华法令预防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40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痛1年,加重2月入院。自2000-02始,患者在快速行走、骑自行车上坡以及情绪变化等情况下感觉心前区痛,每次发作持续3~5min,休息后可缓解。入院前2月平路常速行走100~200m即感心前区闷痛,平均每日疼痛发作5~7次,曾住当地医院,口服“消心痛”、“阿替洛尔”、“阿斯匹林”,静脉应用“复方丹参”、“硝酸甘油”、“肝素”等治疗,但15d后征象仍未缓解,故转入我院。入院后心电图检查示Ⅱ导联呈qrS型,Ⅲ、avF导联QS型,V1、V2导联呈rS型且rV1>rV2,V3、V4导联呈qR…  相似文献   

11.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晔  唐燕华 《江西医药》2006,41(6):348-350
目的探讨低标准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在国人接受心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随访140例心脏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低强度抗凝药物治疗条件下的近远期临床结果,分析各种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由于机械瓣膜的材料和工艺的不断改进,华法令抗凝强度有所下降,以INR值1.5~3.O为标准。证明低强度抗凝是可行的。结论由于国人的生理及药代动力学特点,低强度抗凝药物治疗具有可靠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7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体会武警福建总队医院戴庆悦,黄木元,段民新,汪志伟,吕文光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若治疗不当可导致血栓栓塞或出血等并发症,危及病人的生命。现就我院1986年4用至1993年5月,对70例心脏...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我国首项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在全国13个省、14个自然人群中抽样29079人,发现中国人房颤患病率约为0.77%,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5%。房颤对患者最重要的危害为缺血性脑卒中,对伴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应用华法令抗凝治疗已达成共识。但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14.
21例心房颤动患者口服华法令并发出血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彩梅 《海峡药学》2009,21(10):196-197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心内科心房颤动(AF)患者长期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过程中并发出血的21例病例,分析出血原因,找出问题,制定对策,控制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以达到既有抗凝疗效,又不并发出血的用药目的。  相似文献   

15.
1例41岁男性患者于5年前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服用华法林3 mg,1次/d。近日突发左下肢疼痛。就诊于外院,凝血功能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PT)>12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20 s、国际标准化比值8.5、D-二聚体0.58 mg/L,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右旋糖酐40并继续口服华法林。3 d后,患者出现左腹部剧痛和腹部膨隆。本院腹部CT检查提示腹膜后血肿形成。诊断为自发性腹膜后出血。给予维生素K1和新鲜冰冻血浆等保守治疗疗效欠佳。第2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示左侧第三腰动脉出血,予明胶海绵栓塞止血。患者腹痛缓解,出血停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应用价值。方法 对7例经内科常规芗治疗不能缓解的不稳定心绞痛(UAP)行冠脉造影术,5例为双枝或多枝复杂病变,2例为单枝严重狭窄。对“罪犯”血管施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有残留狭窄而植入冠脉内支架。结果 7例全部成功,术后重复造影“罪犯”血管开通无残留狭窄。随3-4个月无心绞痛发作,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结论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应用抗凝药物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一共有178例,对178例患者采取抗凝药物治疗以及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对其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 178例患者当中170例患者没有发生出血征象和并发症,另外8例患者出现不同部位的出血,其中消化道出血一共有1例,肉眼血尿一共有1例,牙龈出血一共有2例,穿刺点出血一共有4例,马上停止使用抗凝药物和扩张血管药物,通过止血以及补液等相关治疗以后,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应用抗凝药物治疗过程当中,出血的风险较大,因此,应该给予密切观察以及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华法林为香豆素类抗凝药,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发挥抗凝作用.许多药物可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导致抗凝不足或过量出血.本文报道1例患者因合用氟康唑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等药物致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强引起出血的病例,为临床药师开展相关药学监护提供参考.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4岁,身高164cm,体质量70kg,因“反复咳嗽、咳痰伴气喘6年,加重1周余”于2013年2月24日入院。  相似文献   

19.
动脉栓塞是心房颤动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一定的致死性与致残性。研究表明,房颤患者栓塞事件的危险性是窦性心律的5~17倍[1],国外临床研究表明[2]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栓塞的危险。近年来,我科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华法令)抗凝溶栓治疗房颤,在治疗期间取得满意的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牛青英 《临床医药实践》2004,13(10):763-763
随着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人数的增多,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亦在增加,它是肺梗死的潜在原因之一,同时也影响下肢的活动,应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