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锌指转录因子Snai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胃癌组织中Snai1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普外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5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邻近的正常胃黏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nai1和E-cadherin的表达.体外培养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不含靶向作用于Snai1的siRNA的空质粒,转染组转染靶向作用于Snai1的siRNA.转染结束后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3组细胞Snai1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Snai1表达阳性率较正常胃黏膜组织明显增高(58.5%比0.0%,P<0.001),而E-cadherin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43.1%比100.0%,P<0.001).Snai1阳性和阴性的胃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8.9% (11/38)、63.0%(17/27).Snai1阳性的胃癌患者较Snai1阴性的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78.9%比40.7%,P<0.001).体外细胞实验显示,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nai1和E-cadher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组Snai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而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结论 Snai1可通过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胃癌发生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mimicry,VM)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在人卵巢上皮癌(epithelialovariancancer,EO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80例EOC标本和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和组织化学法检测EOC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VM和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在EOC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VM和E-ca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0%和48.7%、75.0%,差异均显著(P<0.05或P<0.01);VM及E-cad的表达与EOC的组织学分级、腹腔脏器及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PTNM分期有关(P<0.05);VM与E-cad在EO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78,P<0.01)。多因素分析:PTNM分期、腹腔脏器及淋巴结转移、VM和E-cad的表达是影响EO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VM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3%和88.2%,E-cad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1.8%和9.8%,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具有VM的EOC组织分化低,患者临床预后差;VM与E-cad的表达水平与EOC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E-钙黏蛋白基因(E-cadherin gene,CDH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207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和256名健康对照的CDH1基因启动子区-160C/A、-347G/GA和3′UTR+54C/T3个SNP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携带3′UTR+54C/T SNP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卵巢癌患者癌组织CDH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CDH1基因-160C/A和-347G/GA 2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UTR+54C/T SNP 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中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65.2%,89.1%)明显高于对照组(52.7%,64.5%)(P<0.01);CC基因型可能显著增加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比值比为1.85,95%可信区间为1.27~2.69);且免疫组化研究表明CC基因型患者癌组织CDH1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T等位基因(CT+TT)携带者(P<0.05).采用2LD软件分析显示-160C/A、-347G/GA两位点间存在连锁不平衡(D′=0.999 582),-160A/-347GA单倍型仅在患者组中检测到(5.1%),-160C/-347GA单倍型可能明显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比值比为0.66,95%可信区间为0.45~0.96).结论 CDH1基因-160C/A、-347G/GA SNP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无关,但两位点的单倍型可能改变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3′UTR+54C/T多态CC基因型可能成为上皮性卵巢癌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胃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近些年肠型胃癌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弥漫型胃癌发病率不降反升。已知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 E-cd)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关。E-cd胚系突变是遗传性弥漫型胃癌发病的遗传学基础,散发性弥漫型胃癌中常见其表达下调,但其下调的临床病理意义尤其是预后意义仍无定论。本文对E-cd在散发性弥漫型胃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下调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fin)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人胃腺癌中的表达和在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取60例胃腺癌组织样本和30例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E—Cad和β-Cat在人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胃腺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结果:60例胃腺癌组织中,E—Cad和β—Cat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β-Cat的异常在这两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Podoplanin只表达淋巴管,癌组织中的LMVD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癌周边缘区的LMVD高于肿瘤中心组织(P〈0.01)。LMVD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ad和β—Cat异常表达在胃腺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淋巴转移过程中使肿瘤细胞进入淋巴导管起了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53,Ki-67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TNBC和52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NTNBC)组织中p53,Ki-67及E-cadherin表达情况,观察3个指标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组织中p53,Ki-67及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80.8%,26.9%;而在NTNBC组织中为44.2%,61.5%,48.1%(均P<0.05).在TNBC组织中,p53表达阳性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5);Ki-67表达阳性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E-cadherin表达阳性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在TNBC患者中,p53,Ki-67及E-cadherin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多因素显示:淋巴结转移、p53、Ki-67及E-cadherin表达是影响TNBC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TNBC组织中,p53、Ki-67高表达,其表达阳性者预后差,E-cadherin低表达,其表达阳性者预后良好.联合检测p53、Ki-67及E-cadherin表达可为TNBC患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背景:细胞黏附的丧失及E-钙黏蛋白表达下降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动态及该病理过程中E-钙黏蛋白、整合素连接激酶蛋白的表达,探讨E-钙黏蛋白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摸球法均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对照组仅进行假手术;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造模后第1,3,7,14天分批处死大鼠,检测梗阻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损伤程度并检测肾脏组织中E-钙黏蛋白、整合素连接激酶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梗阻时间越长,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越重,纤维化越明显。造模后3 d大鼠肾脏组织E-钙黏蛋白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即出现下调,第14天最低,整合素连接激酶蛋白表达则显著增加,与同期正常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E-钙黏蛋白的表达减少促进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而整合素连接激酶蛋白的表达增加在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中可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D-limonene(右旋柠烯)对大鼠结直肠癌的生长和E-cad(E-钙黏蛋白,E-cadherin)、β-cat(β-连环素,β-catenin)表达的影响,从分子学角度探讨其抗肿瘤的机制。方法皮下注射致癌剂二甲基肼(dimethylhydrazine,DMH)构建大鼠原发肠癌模型,中期后给予D-limonene干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癌组织E-cad、β-cat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和β-cat在两组均有异常表达,治疗组异常表达率低;β-cat对照组异位表达增加。结论D-limonene降低了E-cad、β-cat异常表达率,可能抑制了肿瘤的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MRP在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多药耐药性的产生是导致临床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观测了胃癌阿霉素耐药细胞SGC7901/Adr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MRP)的表达,以了解其在胃癌细胞耐药中的作用。1材料和方法1.1药物与试剂阿霉素(adriamycin,ADR)(FarmitaliacarloErba),RPMI1640(Gibco),QCRL1杂交瘤上清(加拿大Cole教授惠赠[1])。1.2细胞培养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系SGC7901(军事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胃癌SGC7901/DDP细胞microRNA表达谱及其耐药特性,研究筛选出的microRNA-200c对SGC7901/DDP细胞耐药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应用microRNA芯片进行表达谱分析;运用生物信息学对筛选出的microRNA进行靶点预测和生物学进程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icroRNA-200c的表达;采用细胞转染分析microRNA-200c对SGC7901/DDP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SGC7901/DDP细胞对顺铂、阿霉素、5-氟脲嘧啶及紫杉醇的IC50均显著高于SGC7901细胞(P<0.05)。与SGC7901细胞相比,SGC7901/DDP细胞中表达上调和下调超过2倍的microRNA分别有5和14个。microRNA高低表达组预测的靶点均广泛参与信号传导、细胞周期、分化、凋亡、增殖等生物学进程。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证实microRNA-200c在SGC7901/DDP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microRNA-200c能够显著降低SGC7901/DDP细胞对顺铂、阿霉素、5-氟脲嘧啶及紫杉醇的IC50(P<0.05)。结论:SGC7901/DDP细胞的多药耐药特性可能与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有关,其耐药表型的逆转可能与microRNA-200c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PTPN13在人胃癌组织中及胃癌SGC-7901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106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周正常组织标本。常规培养SGC-7901细胞并分为pc DNA3.1-PTPN13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的PTPN13表达;分析PTPN13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转移的关系;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PTPN13表达患者生存率的差异;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试验分析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Snail及MMP9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的PTPN13阳性率低于癌周正常胃组织(31%vs 83%,P0.05);PTPN13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和远隔器官转移情况有关(P0.05);PTPN13阴性的胃癌患者2生存率较低;PTPN13过表达可以降低SGC-7901细胞的增殖率(P0.05),同时降低其侵袭能力(P0.05);上调PTPN13后SGC-7901细胞上皮化标志物E-cadherin表达增加,而间质化标志物Snail和MMP9表达减少。结论 PTPN13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具有肿瘤抑制作用,较低的PTPN13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PTPN13具有成为胃癌的治疗诊断或治疗靶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基因过表达对胆囊癌细胞系(GBC-SD)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乙酰肝素酶过表达质粒载体,通过脂质体法转染至胆囊癌细胞系GBC-SD中。用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果。CCK-8法、流式细胞计量术、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Western blot检测syndecan-1、FGF-2、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GBC-SD细胞经转染后乙酰肝素酶mRNA(P<0. 01)和蛋白(P<0. 0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乙酰肝素酶显著上调GBC-SD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P<0. 05),下调凋亡水平(P<0. 01),FGF-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 05),而syndecan-1(P<0. 01)和E-cadherin(P<0. 05)蛋白表达降低。结论乙酰肝素酶过表达促进胆囊癌细胞系GBC-SD的增殖与迁移,其机制可能与FGF-2调节E-cadherin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Fas基因转导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 1/VCR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Fas基因转导和对照胃癌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分布 ;用MTT实验检查癌细胞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 ;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细胞P 糖蛋白 (P gp)和拓扑异构酶II(TopoII)的表达。结果 与胃癌细胞SGC790 1和pBK SGC790 1/VCR相比较 ,Fas SGC790 1/VCR在G2期减少 ,S期增多 ,并出现明显的凋亡峰 ;Fas SGC790 1/VCR对DDP ,MMC和 5 Fu的敏感性增加 ,但对VCR和DOX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 ;SGC790 1,pBK SGC790 1/VCR和Fas SGC790 1/VCRTopoII的表达无明显差别 ;Fas SGC790 1/VCRP gp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 pBK SGC790 1/VCR ,仅显示弱阳性。 结论 Fas基因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 1/VCR的多药耐药性 (MDR) ,其涉及的相关机制可能是增强细胞对凋亡诱导剂的敏感性 ,以及降低细胞P gp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槲皮苷是否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方法:选取SGC7901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槲皮苷对SGC7901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测定IC50值。实验分为对照组(不加药处理)、槲皮苷组(采用200μmol/L槲皮苷处理)、PI3K/AKT通路激动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组(采用100μg/L IGF-1处理)和槲皮苷+IGF-1组(采用200μmol/L槲皮苷+100μg/L IGF-1共处理)。处理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p-AKT(Ser473)、AKT、p-PI3K(Tyr508)和PI3K的蛋白水平。结果:从100μmol/L开始,随着槲皮苷处理浓度的逐渐升高,SGC7901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 0. 05),槲皮苷作用48 h的IC50值为275. 40μmol/L。200μmol/L槲皮苷作用SGC7901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上升(P 0. 05),p-AKT和p-PI3K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 0. 05),然而IGF-1与槲皮苷共同作用时,IGF-1可逆转槲皮苷对SGC7901细胞的作用效果。结论:槲皮苷能够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抗肿瘤新药地西他滨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抗凋亡基因BCL2L10启动子甲基化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5、10 μmol/L的地西他滨处理胃癌细胞SGC7901,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BCL2L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应用免疫印迹检测BCL2L10蛋白表达,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siRNA干扰BCL2L10表达以探讨地西他滨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SGC7901细胞中BCL2L10基因以启动子甲基化方式失活,地西他滨呈剂量依赖方式逆转其甲基化程度,恢复基因表达,同时可见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比例增加,而干扰BCL2L10可对抗地西他滨的抗肿瘤效应.结论:地西他滨可通过逆转胃癌SGC7901细胞系BCL2L10启动子甲基化而恢复其表达,表现出抗肿瘤活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通过调控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基因表达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TP组(100 nm/L TP处理细胞)、CXCR4+TP组(转染质粒及TP处理细胞)和NC+TP组(转染空载质粒及TP处理细胞)。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XCR4表达以及转染效果;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雷公藤甲素能够抑制A549细胞中CXC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 05)。雷公藤甲素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P<0. 05)。转染pc DNA-CXCR4能够上调CXC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 05)。上调CXCR4的表达能够部分逆转雷公藤甲素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P<0. 05)。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下调CXCR4的表达抑制A54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Nucleostemin基因在姜黄素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S基因在姜黄素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株增殖和诱导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株,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RT-PCR法检测姜黄素作用前后NS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姜黄素能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株增殖,并呈量效和时效关系;流式细胞术显示G0/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检出亚二倍体凋亡峰;RT-PCR显示NS基因表达量下降。结论姜黄素显著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株增殖,并促进凋亡,其发生可能与NS基因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9.
Chun-Sheng Ye Dong-Ni Zhou Qing-Qing Yang Yan-Fei D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2014,7(3):914-922
Special AT 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 1 (SATB1)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cancers, but the role of SATB1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is still not full understand.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showed that SATB1 was mainly localized in the nuclei in CNE-2 cell. After successful down-regulation of SABT1 in NPC cell line CNE-2 by shRNA, compared to parental CNE-2 and control shRNA group, the capacity of the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invas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CNE-2 cell was reduced, which indicated that SATB1 may be involved in NPC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SATB1 may be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target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