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发症发生的机制及防治效果,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2004年3月至2006年8月,我们对7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血管腔内成型和支架置入术。结果70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可逆性脑卒中,3例血管痉挛,24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2例出现术后高灌综合症;2例其它部位的出血;经积极处理,均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提高术者的操作技巧和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患者术后并发症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对并发症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0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分类,分析每种不同生活习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生活方式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关系,同时针对不同的并发症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吸烟≥10根/d、每日饮酒以及运动时间〈3 h/周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吸烟〈10根/d、不饮酒或极少饮酒以及运动时间〉3 h/周的患者(P〈0.05);每日均摄入肥肉和以动物油为主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每日摄入肥肉和以植物油为主的患者(P〈0.05)。吸烟、饮酒、每日摄入肥肉和摄入动物油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摄入水果以及每日运动则是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戒烟、戒酒、低脂饮食并配合适当的运动是可减少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S)作为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CAS)的新方法,与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剥离术相比较,具有易操作、创伤小、并发症低等优点,作者就CS的现状、操作方法及并发症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卒中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我国占人口死亡的第一位。现代医学证实,1/3的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栓子脱落所致。颈动脉狭窄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粥样硬化斑块钙化致动脉狭窄或脱落后栓塞脑血管而引起临床症状。随着神经介入影像学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病变的新技术和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预防脑缺血发作,降低脑血管的致死率和致残率。2002年6月-2006年9月,我院介入科应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13例,疗效满意,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8例,均行CAS治疗;分析CAS的相关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残余狭窄率〈10%;术中发生高灌注综合征5例,颈动脉窦综合征2例,血管痉挛2例,栓子脱落1例,经积极治疗均好转。2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发现轻度再狭窄。结论掌握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并予以正确的处理,可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3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3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实施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和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及周密细致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约有1/3的患者可发展为脑梗死。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该法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见效快、并发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0月~ 2012年2月共收治的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月.结果 8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8±11)%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6±3)%.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发现3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32%但无症状.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总结了本科2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成型及支架植入术(PTCAS)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做好护理配合,术后全面、连续、动态观察神经系统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能有效地保证手术的完整度和效果。结论:认为科学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系统化整体护理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挑选我院2016年10月—2019年10月的102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按随机平行原则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人数均为51例.试验组采取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和参照组比较,具...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颈动脉支架内置术是近年来治疗颈动脉病变的新技术,可有效地预防恼缺血发作及因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引起的恼梗塞。然而,此种治疗方法可发生某些并发症,重者危及病人生命。我科自2003年1月以来,采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27例后发牛11例并发症,现就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的价值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对8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及并发症防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全部获得成功。成功率100%。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疗效确切,见效快,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5.
影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安全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制及防治效果,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2003年4月至2004年9月间,7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72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可逆性小卒中,3例出现术中球囊扩张时对侧肢体局灶性癫痫发作;3例血管痉挛;25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5例其他部位的出血。经积极处理后,均未留下严重后果。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术者操作技巧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颈动脉狭窄大于70%的病人卒中率可高达13%。颈动脉狭窄既会因为狭窄血管供血区域的缺血导致血液动力学脑梗塞,也可因狭窄部位血栓形成,栓子的脱落导致远端脑组织梗塞引起,临床可予药物抗凝、抗血小板、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等治疗。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放射治疗后或根治术后,常发生食管狭窄或吻合狭窄,临床常用食管扩张术及食管内支架置入术,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特点及正确处理方法。方法51例经DSA检查确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置入颈动脉支架,观察术后并发症特点并给予积极的相应治疗。结果术后并发症中血压下降44.7%(21/47)、心动过缓31.9%(15/47)、心动过速10.6%(5/47)、高灌注综合征6.4%(3/47)、脑栓塞4.3%(2/47)和消化道出血2.1%(1/47)。不同支架组血压下降发生率分别为47.6%(10/21)3、8.1%(8/21)和14.3%(3/21),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为61.0%(9/15)、26.7%(4/15)和13.3%(2/15),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均未留下严重后果。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支架置入不同数目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并发症可以成功救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可能的并发症,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注重并加强术前及术后护理。结果:146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共植入支架172枚,均手术成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明显改善。146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穿刺局部皮下血肿,4例出现术后颈动脉窦反应,4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12例血尿,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其余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对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和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 我院1999年6月~2000年6月采用扩张与钛镍记忆合金支架治疗68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食管癌狭窄。避免因吞咽困难而造成营养不良和严重衰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于该方法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加强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