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1岁7个月,因发现双小腿弯曲内翻畸形5个月,体格检查发现身材相对于同龄儿童矮小,四肢粗短,下肢弯曲,手指自然分开;智力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X线检查表现双侧肱骨、桡骨、股骨、胫腓骨骨骺对称性变扁、变小,骨骺边缘不规则,干骺端增宽向两侧突出,骺线稍变窄,双侧胫骨对称性增粗变短、弯曲,内侧骨皮质增厚,远侧骨骺呈楔形改变;腓骨下段增长、向内侧弯曲,双踝关节呈内翻畸形改变;手指自然分开,呈"三叉手"畸形改变(图1~4);诊断为多发性骨骺软骨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4岁。双大腿变粗、变短 3年。患儿 1周岁时学走路 ,喜好蹲踞 ,以后行走亦呈蹲踞蹒跚步态。患儿系孪生兄弟 ,第一胎、顺产 ,父母体健 ,非近亲结婚 ,其胞弟无异常。查体 :头颅、五官正常 ,智力正常 ,双侧大腿粗短 ,双小腿相对较细 ,但双小腿的长度及大小与正常年龄儿童等同。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双侧大腿X线摄片检查 :正位见双侧股骨明显变短、增粗 ,略弯曲 ,内侧骨皮质增厚 ,骨小梁略粗糙 ,以左侧为甚 ;双侧股骨颈干角变小 ,左侧约 10 3° ,右侧约 110°,呈髋内翻表现 ;双髋臼无明显变浅 ,双侧股骨头骨骺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骨骺…  相似文献   

3.
叶晓蔚 《放射学实践》2007,22(3):233-233
病例资料患儿,男,5个月.家长发现患儿左小腿弯曲5个月就诊.其母诉患儿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100 g.体检:神志清,发育正常,左小腿外侧皮肤有2条小靥,左小腿向外侧弯曲,不能拉直. X线检查:右下肢胫腓骨骨干形态正常,左下肢胫腓骨下1/3段骨干向前外侧弯曲,其凹面的骨皮质向内侧增厚,髓腔变窄,弯曲凸面的骨皮质变薄(图1).双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骺形态均正常(图2).  相似文献   

4.
胫骨的缺血坏死或Blount′s病是指胫骨近侧承受内翻成角的压力,造成相关的内侧干骺端受压短缩、退变和进一步的变化。目前,儿童胚骨的Blount′s病的病因尚不明。作者观察了27例肾性骨病患者,其中11例因膝外翻就诊。11例中8例患者X线表现类似Blount′s病,均发生在胚骨近端外侧骨骺和干骺端。男5例,女3例,年龄11~20岁。典型X线表现为胫骨近侧干骺端外侧骨骺变扁伴相关的囊性变、延迟骨化和增宽。而Blount′s病胚骨近侧骨骺变化包括内侧骨骺呈鸟嘴状,相应干骺端的不规则骨化,骨骺进行性骨化甚至被受压短缩的干骺端替代,变扁宽的骺板延迟闭合,并伴受  相似文献   

5.
对称性长骨扩展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5岁,双下肢畸影伴无力10年,无家族发病史。体检:营养,发育中等,五官对称,双膝外翻呈“X”形腿,身高1.75m,智力正常。X线检查:双侧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呈喇叭样扩张增宽,似“烧瓶”样改变,局部骨质密度减低,皮质变薄。胫骨上段向外弯曲,呈膝外翻改变。双手掌,指骨普遍性增粗,骨小梁稀疏,模糊,皮质变薄。  相似文献   

6.
病例资料 患者 ,男 ,1 9岁 ,左小腿上段发现肿块伴疼痛半月余 ,无明确外伤史。体检 :左胫骨上段内侧偏前方触及骨性包块 ,局部皮肤色泽正常 ,无表浅静脉怒张。左胫骨定位摄片时同时发现右侧胫骨近段及股骨远段有病变。即行双侧胫骨及右股骨远段正侧位片 ,发现左胫骨近段偏内侧多发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 ,周边有硬化 ,内侧骨皮质变薄 ,其中有不规则骨嵴 ,无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 ;右胫骨近段及右股骨远段内侧沿骨皮质向髓腔呈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 ,边界清楚 ,有硬化缘 (图 1 )。CT扫描示左胫骨近段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 ,边界清楚 ,内侧皮质变薄…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5例发生于胫骨上端胫内侧引起骨胫内翻的局限性纤维软骨发育不良症,其中3例畸形自行矫正,2例行手术治疗。本症是1985年Bell等所命名,其特点是:(1)幼儿发病(9~28月);(2)病变位于胫骨上干骺端内侧,右侧较多;(3)胫骨呈内翻畸形;(4)X线表现为骨皮质呈“V”形缺损;(5)组织学表现为骨质缺损区由纤维软骨和腱样胶原纤维代替;(6)病变消失时间为2~4年;(7)手术治疗的并发症为胫骨外翻和神经疾患。作者认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6岁。右膝关节疼痛、僵硬、跛行 1年。体检 :身高 98cm ,体重 19kg ,摇摆步态 ,双膝内翻畸形 ,双膝关节略大于同龄儿童 ,智力正常。其他物理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既往及家族史无特殊 ,居住区无地方病。X线表现 :两膝关节组成骨对称性骨骺及干骺端不规则 ,发育不良。骨骺内薄外厚 ,其内外两侧呈分节状和斑点状碎裂 ,胫骨干骺端呈斜坡状并向外突出 ,股骨髁及胫骨髁成角。髁间凹变浅 ,髌骨呈斑点状。干骺端及骨骺无骨增生硬化现图 1、2 两膝关节组成骨对称性骨骺及干骺端不规则 ,发育不良。股骨骨骺内外两侧呈分节状和…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隐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而且构造最复杂的关节,损伤最多,是由股骨髁、胫骨髁及髌骨、腓骨构成的活动关节,股骨髁及胫骨髁为松质骨,表面覆盖软骨,关节内有呈“C”形的内侧半月板和“O”形的外侧半月板以及前后交叉韧带。膝关节的骨髓腔由富含水分的造血细胞及脂肪组成。当膝关节外伤时,这些结构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膝关节外伤造成的影像学表现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赵欣  黄进  郭炜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2):1567-1567
患者男,13岁,右膝关节疼痛并活动障碍4月。查体:右膝关节屈伸受限(屈曲120°,伸直170°),右股骨下段内侧略肿胀,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叩击痛( )。外院曾按“右膝关节炎”治疗效果不明显。X线片:右股骨下端骨骺可见一大小约1.3 cm×1.5 cm类圆形骨质破坏区,密度不均匀,周围可见环状骨质硬化,其内可见点状钙化(图1),行体层摄影见病变内有不规则分格状骨棘及点状钙化,硬化边内缘毛糙,周围未见软组织肿块,骨皮质连续(图2)。X线诊断:右股骨骨骺端良性病变,骨骺结核不除外。MR扫描:右股骨远端髁间见类圆形骨质破坏区,呈等T1、长T2信号影,病变边界…  相似文献   

11.
半肢骨骺发育异常是一种很少见的肿瘤样骨发育异常,通常好发于下肢,尤其是股骨、胫骨远端骨骺和距骨。本文报告3例,其中2例分别位于髋臼骨骺和胫骨近端前结节骨骺,实属罕见;另1例,虽见于好发部位(胫骨远端),但同时患有纤维性骨缺损,亦未见有报告。本病的诊断主要靠X线检查。其特征性的X线表现是:一侧骨骺软骨的内或外半侧过度增生和骨化中心的早出现,并且常呈多中心性骨化或钙化,最终多融合为一体而形成骨骺的偏侧肥大。主要临床表现是关节附近的无痛性肿块和轻微的膝(或踝)外(内)翻畸形。还讨论了纤维性骨缺损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报告患者女,3岁。出生后发现左小腿畸形并左足内翻及多趾畸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下肢呈单侧短肢跛行步态,左小腿短小并中下段向前向内成角畸形,左足内翻,左足趾与多趾一并向内翻畸形,无自主活动度。双上肢、双下肢各主要关节活动功能均正常。X线检查:左侧胫骨弯曲变形,其中下1/3交界处局部骨质膨大,向前内侧弯畸形,骨皮质增厚,骨髓腔纤维化,凹侧有骨质硬化及肥厚,髓腔内未见明显囊性改变,上下胫腓关节脱位(图1);左足内翻并趾末节趾骨多趾畸形(图2)。X线诊断:左侧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并左足内翻及多趾畸形。2讨论(1)病因:目前,胫骨先天性不连接及形成假关节的病因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是胎儿在子宫内外伤及全身代谢障碍或血管畸形所致;有学者则认为,本病与神经纤维瘤有密切关系,但是出生时很少发现咖啡色斑及神经纤维瘤结节。(2)临床及X线表现:本病很少在出生时即发现,多在出生后1~2年出现胫骨弯曲,部分患儿因骨折产生疼痛而被发现,部分则是因为发现皮肤色斑或皮下结节、患肢短缩而就诊,有的患者可合并足内翻、并趾、腓骨缺如等畸形。X线检查:骨折和假关节形成前可见骨干部纤维变性形成的局部透亮区,骨折后无正常的骨痂形成,骨折不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同退变程度膝骨关节炎患者不同负重位点软骨下骨的微灌注情况。方法:选取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行直立位膝关节X线检查。并按照Outerbridge分级对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分级,Ⅰ~Ⅱ级30例为轻度膝骨关节炎组(A组),Ⅲ~Ⅳ级30例为重度膝骨关节炎组(B组);选取20例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3组均行1.5 T MRI检查,冠状、矢状、轴位均采取饱和脂肪抑制质子相平扫;行矢状面MRI增强扫描,选取内侧、外侧胫骨平台中心和内侧、外侧股骨髁最低点为中心的4个相近的软骨下矩形ROI,测量分析ROI的基础信号强度、强化率、最大斜率。结果:3组在膝关节软骨下骨内侧胫骨平台、外侧胫骨平台、内侧股骨远端、外侧股骨远端的基础信号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内侧胫骨平台强化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内侧胫骨平台、内侧股骨远端强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3组外侧胫骨平台、外侧股骨远端强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对照组内侧胫骨平台、内侧股骨远端强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内侧胫骨平台、内侧股骨远端最大斜率显著高于A组和对照组(均P0.05);3组外侧胫骨平台、外侧股骨远端最大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对照组膝关节软骨下骨内侧胫骨平台、内侧股骨远端的最大斜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病情加重时,膝关节软骨下骨的微灌注更高,主要表现为内侧胫骨平台和股骨远端的强化率和最大斜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病人,女,6岁,诉右膝关节疼痛、僵硬、跛行、行走速度慢于同龄儿童1年。体检:身高98cm,体重19kg,摇摆步态,双膝内翻畸形,双膝关节略大,智力正常。其它物理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居住区无地方病。1 X线表现两膝关节组成骨对称性骨骺及干骺端不规则,发育不良。骨骺内薄外厚,其内外两侧呈分节状和斑点状碎裂,胫骨干骺端呈斜坡状并向外突出,股骨髁及胫骨髁成角见方。髁间凹变浅,髌骨呈斑点状。干骺端及骨骺无骨增生硬化现象。双侧髋臼、股骨近侧干骺端及大粗隆骨骺粗糙不齐、股骨颈变短。双侧肱骨滑车、肱骨小头…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9岁,无诱因左膝部疼痛8个月。查体:于左股骨远端背侧触及一硬性突起,局部无红肿。血相正常。X线检查:左膝正位片示左侧股骨远端骨骺干骺端内一不规则形致密影,边缘模糊,骨小梁结构消失。侧位片示肿物向背侧突出于骨皮质之外,表面见放射状骨针,骨皮质层状增生(图1)。X线诊断:左股骨成骨肉瘤。CT检查:瘤体呈分叶状,边缘毛糙,内部呈高及较高密度,中央有低密度腔,骨皮质不规则增厚,局部皮质不连续,突出部分表面不规整(图2)。CT诊断:左股骨成骨肉瘤。病理诊断:股骨骨样骨瘤。2 讨论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矫正膝内翻术后胫骨轴向旋转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CT扫描数据建立胫腓骨近端的三维几何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几何操作,模拟以内侧撑开方式进行胫骨高位截骨矫正膝关节内翻,分析截骨矫正过程中合页轴的方向及内翻矫正程度与术后胫骨轴向旋转之间的关系。结果:以矢状位前后方向作为参考,与此相比,当合页轴的方向指向前外侧时会导致术后胫骨内旋增大;同时,需要矫正的内翻角度越大,术后胫骨内旋增加越多。结论: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轴向旋转的变化与截骨矫正过程中合页轴的方向及内翻矫正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病例报告:男3岁。左侧大腿肿胀、疼痛数月,最近加重。曾有外伤史。查体,行走跛行,左下肢稍短,皮肤颜色无明显改变,其他发育正常,行x线检查:骨盆正位和左股骨正侧位片,骨盆骨质未见异常,左股骨干较对侧增粗,骨皮质增厚,左股骨粗隆间见一纵形稍低密度区,边缘稍模糊,股骨下端呈膨胀性分房的多个低密度区,边界不规则,骨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胫骨端骨骺未受影响。后实验室检查: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均在正常范围。由此考虑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后经病理组织活检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矫正膝内翻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胫骨近端模型,并以此模拟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术,分析截骨矫正过程中合页轴的方向及内翻矫正程度与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标准矢状位前后方向相比,合页轴的方向指向前外侧方向会导致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加;同时较大内翻矫正角度也导致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加较多。结论: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变化与截骨矫正过程中合页轴的方向及内翻矫正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膝关节损伤磁共振成像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临床工作中,外伤致膝关节损伤很常见,传统的影像学方法难以做出十分准确的诊断,而磁共振成像(MRI)因其能够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及无创伤性等特点,在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显示出巨大优势,已成为膝关节损伤理想的检查方法。本文就膝关节的半月板损伤、韧带撕裂、骨挫伤及骨、软骨骨折的MRI诊断和临床价值综述如下。1膝关节的正常解剖及MR表现1.1半月板半月板为位于胫骨平台和股骨内外髁透明软骨之间的半月状纤维软骨盘,外缘肥厚,与关节囊相连,内缘薄而锐利,游离于关节腔。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外侧半月较小呈“O”形。通常将…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 ,3岁。出生后发现右小腿中下部向前外方凸出。 1岁开始走路时 ,发现有轻度跛行。体检 :右小腿中下部向前外方凸出 ,皮肤无红、肿、热、痛 ,无静脉曲张 ,足背动脉搏动可。患肢缩短不明显。全身其他骨骼未发现畸形。患者无外伤及家族畸形病史。实验室检查 :血、尿中钙、磷、碱性磷酸酶均未见异常。X线检查 :右胫骨中下段呈弓形向前、外侧弯曲 ,凹侧骨皮质增厚 ,凸侧骨皮质变薄 ,骨髓腔硬化、变窄 ,无骨膜反应。弯曲约 30°。干骺端及骨骺形态正常 ,腓骨亦有轻度弯曲 (图 1)。X线诊断 :先天性长骨弯曲症。先天性长骨弯曲症一例@孙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