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的交换是在肺进行的.中医也认为肺是生气之源,司呼吸,其主要机能是统全身之气.从中医对"肺"的功能认识上来看,确系以"肺"代表整个呼吸系统的功能,然而,从中医对"肺"的解剖位置及形态的描述上来看,中医之"肺",实际上就是指现代解剖学的肺脏器官而言.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中医认为肺为生气之源,司呼吸,其主要功能是统帅全身之气,中医的"肺"更代表呼吸系统.本文从大量中医古籍文献中摘录了较多对肺的位置、形态和生理功能的论述,结合现代人体解剖及生理所见,两者基本相符,从而认为中医所论之"肺",即指现代解剖所见之"肺".当然,中医所谓之"肺"较之现代解剖所见的"肺"器官有更为广泛的含义,几乎代表了整个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相似文献   

2.
“呼吸由肺肾共司”析中医认为,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但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以保持肺的呼吸达到一定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的说法。呼吸之所以由肺肾共司的机理,笔者认为主要...  相似文献   

3.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等)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中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而现代医学认为呼吸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完成气体交换。所以说,中医肺的功能在主气、司呼吸方面与现代医学呼吸系统的功能是有些相通的,但中医肺尚有主行水、主治节、主肃降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了……|了{居于胸腔华盖一位置录高厂主要生理功能…/‘||了、les|、左右各一娇脏一不耐邪侵(肺如钟,挂则鸣)与情志和其他组织器官白勺联系厂1.|﹄!!l!…又主气,司呼吸主宣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辅佐血液运行肺上通喉咙外合皮毛在志为忧在液为涕与大肠相表里生理功能:呼吸之气”肺的节律呼吸,吸清(O:),呼浊(CO:) ‘实现气体交换。气吸主呼肺司 …一…宗气的生成,‘呼吸之气(在肺交换)i笼}聚t水谷之气(由肺气宣发)声于胸中子上出喉咙,司呼吸贯心脉,以行血气矛l之l|1.|||r.肺的生理功能调节全身气机~肺的节律呼吸, 升降出入。调节全身之气…  相似文献   

5.
古人通过解剖观察,发现并认识了肺。认为“肺为分叶性器官,肺的重心在右”、“肺气通于天”、“肺朝百脉”等,这些与“肺主气,司呼吸”、“肺主表”、“肺辅心行血”等相关理论的建构有密切的联系。有些与现代解剖学的认识极为相似,认为现代解剖学对中医肺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医肺脏实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肺脏形体及其与理论的关系,建立肺脏形体医理新学说。应用古今比较、中西医比较的方法,求证肺脏形体及其与理论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医对肺脏的位置、重量、颜色、质地,相关组织器官均有较详细的记载,且与现代人体解剖学内容基本相同。中医肺脏的主气、司呼吸等功能的认识基于肺脏形体,与现代医学一致,作者认为:中医肺与人体解剖学的肺同名同脏,其理论与肺脏形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万毅刚 《陕西中医》1998,19(4):162-162
<正> 肺系即指呼吸系统。“肺为华盖,以覆诸脏”。肺是肺系生理功能的主宰。肺主气,司呼吸,“人身之气,命于肺。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肺气浊,则周身之气易致横逆而犯上”。  相似文献   

8.
“肃降”,主要指清肃和下降。清肃是金的属性之一,肺在五行中属金,故有“金气清肃”之说。肺位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位置至高,其气以下降为顺。与宣发运动一样,肃降运动亦体现在肺的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等各项功能中。  相似文献   

9.
二、肺上火 (一)中医“肺”的概念 中医认为肺的功能是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和肃降,主通调水道。我们可以把这4个功能分为两大类,一是肺对气的主持与管理,二是肺对水液的主持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认为本证主要病变部位在于肺。病机最基本的环节是痰蕴气闭,临床见证以邪实表现为主,根据肺“主气、司呼吸”,“主肃降”和“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的生理病理.治宜温益肺气,豁痰平喘,用红砒半夏散调膏外贴肺俞穴。  相似文献   

11.
中医养生,极重补肺。清代名医江笔花有句名言:“肺气之衰旺,关乎寿命之短长。”《黄帝内经》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注重肺部养生,实为却病延年之关键。 人的衰老为何与肺相关呢?中医学认为,肺为人体十二经脉之始,主气司呼吸,宣发气机以行清浊之气交换。如果肺气虚衰,功能下降,必然导致气机宣降失常,影响呼吸,不仅使人气短喘促,而且  相似文献   

12.
古人通过解剖观察,发现并认识了肺。认为“肺为分叶性器官,肺的重心在右”、“肺气通于天”、“肺朝百脉”等,这些与“肺主气,司呼吸”、“肺主表”、“肺辅心行血”等相关理论的建构有密切的联系。有些与现代解剖学的认识极为相似,认为现代解剖学对中医肺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桂廷从肺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萍  刘桂廷 《陕西中医》2002,23(8):720-720
刘桂廷老院长乃地方名医 ,中医内科临症 50余载 ,经验丰富。特别对冠心病心绞痛辨证施治有独到见解 ,从肺论治 ,屡屡得验 ,简介如下。   1 理论依据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学属胸痹范畴 ,刘老从肺论治 ,有其理论依据 ,心与肺之间息息有关 ,密不可分 ,生理上相互为用 ,病理互相影响。1 .1生理方面 :肺与心位于胸腔内 ,同居上焦 ,在脏腑之中 ,肺的位置最高 ,为脏之长 ,心之盖 ,故又称“华盖”。心不仅在位置上与肺相邻 ,而且功能上紧密相关 ,心主血脉 ,全身血脉皆由心所主司 ,而血液的运行又依赖于气的推动 ,随着气的运动而运行全身。由于肺主…  相似文献   

14.
吴孝恺辨治肺胀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吴孝恺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教学工作三十余年 ,在临床诊病过程中常以独特的思想指导处方用药 ,每获良效。笔者有幸随师学习 ,受益匪浅。今试将其对肺胀病机、治疗的独特观点整理如下。1 肺与血的关系中医学认为肺主气 ,司呼吸。肺的生理功能表面上是气的功能 ,是气自始至终在参与 ,在职司 ,在支持 ;实质上 ,无时无刻不有血在其中 ,亦就是说肺主气的生理无不与血有关 ,肺是气肺 ,同时也是血脏。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完成 ,最后是通过“肺朝百脉”这一生理去实现的。因为在脉之血都要会聚于肺 ,并通过肺血的定向流动 ,把气带到人体的五脏…  相似文献   

15.
肺主气,司呼吸,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器官,与外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肺主宣发和肃降,肺为气之主,在五行属金,为"相傅之官".肺病是由于肺之气机宣降失常所致的病证,在临床用药上应顺应肺的生理特性,选择既能归肺经助肺宣降又不伤肺的药物,以恢复肺之宣降功能。  相似文献   

16.
肺属金,肾属水,据五行学说,肺金和肾水是母子关系,故又称金水相生。两者在生理上互相滋生,在病理上互相影响。从水液代谢而言,肾脉上连于肺,肺为水之上源,上靠肺的通调,中靠脾的运化,下靠肾的开合。如一脏失职,即生水液代谢障碍。从呼吸功能而言,肺为气之本,肾为气之根,肺司呼吸,肾主纳气。肺气虚呼吸难司则见喘促。肾气虚不能纳气刚见气短。  相似文献   

17.
肺之化源欲绝是指肺不主气,生气之源衰竭的病理变化。肺吸纳天气,复与水谷精气结合,积于胸中,即为宗气。其上出喉咙以司呼吸,通过心脉而布散全身。百脉皆取气于肺,脏腑、经络、形体均受其荣华。故《中藏经》云:“肺者,魄之舍,生气之源,乃五脏之华盖也,外养皮毛,内荣肠胃,与大肠为表里,  相似文献   

18.
怎样理解“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包括两方面作用,一则主呼吸之气,二则主一身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说肺有司呼吸作用,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吸清吐浊犹如吐故纳新,使体内气体不断得到更新,《医宗必读》云:“……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龠。”肺主一身之气是指与人体其他部位功能有关的气,是由于肺与宗气的生成密切相关。因为,宗气是水谷之精气与肺所吸入之气相结合而成,  相似文献   

19.
不少人把“左肝右肺”视为中医在解剖上的错误,其实不然。中医对肝和肺大致位置并非不知。元·滑伯仁在《十四经发挥》中说:“肝之为脏……在右胁右肾之前,并胃着脊之第九椎”。明·赵献可谓:“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这些描述,基本正确。那么,为什么中医学上一直说“左肝右肺”呢?我认为这主要是指肝和肺的功能作用而言,而不是指脏器的解剖位置。  相似文献   

20.
从肺主气失司论中风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滨  沈承玲 《北京中医》2007,26(8):489-490
肺主气,首见于《内经》,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其中,肺主一身之气是通过肺主呼吸之气来实现的,即通过肺有节律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如此不断地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促进宗气乃至一身之气的生成,并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见,若肺主气失司,势必影响机体气的生成或气的运动——气机,导致气虚或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中医学认为中风病病位在脑,在脑之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