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IL-10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肝功能、病毒裁量及肝纤维化程度,研究HBeAg阴性和阳性CHB患者细胞因子作用,总结HBeAg阴性CHB病情特点.方法 HBeAg阴性CHB患者33例与HBeAg阳性CHB患者41例,分别检测其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定量,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G-Ⅲ)、Ⅳ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等肝纤维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以及血清IL-12、IL-10及IFN-γ水平.结果 HBeAg阴性CHB患者病程较HBeAg阳性CHB患者长,(6.8±6.2)年vs(3.8±4.0)年(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和PTA在轻、中、重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定量水平低于HBeAg阳性CHB患者,(5.1±1.4)vs(6.2±1.5)(P<0.05),IL-12、IFN-γ水平高于HBeAg阳性CHB患者,分别为(71.3±32.0)ng/L vs(57.7±23.1)ng/L、(16.1±4.8)ng/L vs(13.4±3.3)ng/L(P<0.05),两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LN重于HBeAg阳性CHB患者,(123.6±61.3)μg/L vs(91.6±45.6)μg/L(P<0.05).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病程较长,与HBeAg阳性CHB患者肝功能损害轻、中、重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复制水平低于HBeAg阳性CHB患者,IL-12、IFN-γ对HBeAg阴性CHB患者病情变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重于HBeAg阳性CHB患者,提示HBeAg阴性CHB患者较HBeAg阳性CHB患者更易向肝硬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特点和血清HBV-DNA检测的意义。方法:对520例CHB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HBeAg(-)和HBeAg( )CHB患者HBV-DNA定量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HBeAg(-)CHB 166例,占31.92%;HBeAg( )CHB 354例,占68.08%。HBeAg( )组HBV-DNA总体上高于HBeAg(-)组;不同病程HBeAg(-)CHB比例轻度组为12.8%,中度组为13.2%,重度组为19.2%,重型组为31.4%,肝硬化组为47.5%。结论:目前我国CHB病例以HBeAg( )者占多数,HBeAg( )组HBV-DNA总体上高于HBeAg(-)组,随着病程进展HBeAg(-)CHB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铁蛋白、透明质酸酶(HA)和IV型胶原肽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HBeAg阳性组HBV DNA 含量、ALT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P<0.01),而HBeAg阳性组的AST、TBIL、ALB、SF、HA、IV型胶原肽水平与HBeAg阴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与HBeAg阳性的患者无明显差异,应定期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eAg状态及ALT和AFP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状态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慢性肝病发展和预后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患者血清HBeAg状态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检测HBeAg阳性和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硬化(LC)患者血清ALT和AFP水平。结果 CHB和LC患者的HBeAg阴性率分别占38.94%和57.87%。CHB的HBeAg阴性组和阳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38.1岁和29.5岁,差异显著(P<0.01);LC的HBeAg阴性组和阳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1.8岁和49.1岁,差异无显著性(P>0.05)。HBeAg阴性和阳性的CHB患者ALT≥40 IU/L分别占46.91%和86.61%,差异显著(P=0.05);LC患者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的ALT≥40 IU/L分别占44.74%和51.81%,差异无显著性(P>0.05)。HBeAg阳性组慢性肝病AFP阳性率均高于HBeAg阴性组(P<0.05),且LC患者AFP阳性率高于CHB患者(P<0.01)。结论 HBeAg阴性慢性肝病具有与HBeAg阳性不同的临床特征,HBeAg阴性可能与乙型肝炎慢性化和LC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肝功能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401例患者的HBV-DNA、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对HBVDNA与HBeAg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患者的HBV-DNA、HBeAg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ALT、AST水平差异。结果 (1)HBV-DNA与HBeAg的阳性率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0.671(P0.01);(2)HBV-DNA载量达105 copies/mL时,血清ALT、AST较HBV-DNA阴性组及低载量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HBV-DNA载量相当时,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ALT、AS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HBeAg与HBV-DNA具有相关性;(2)HBV-DNA载量较高的患者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3)HBeAg的存在情况与肝功能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大样本横断面回顾性调查,了解临床肝硬化患者病原组成及临床所见HBeAg(-)和HBeAg(+)两类肝硬化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 方法 对599例肝硬化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肝硬化患者病因构成及占主要病因的乙肝肝硬化中的HBeAg(-)和HBeAg(+)肝硬化组年龄、ALT、HBV DNA定量、CTP评分、PLT等指标的组内和组间差异。 结果 在肝硬化病因中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常见,有557例,占93.0%,其中又以乙肝肝硬化居多。在乙肝肝硬化中HBeAg (-)乙肝肝硬化306例,占62.3%;HBeAg(+)肝硬化185例,占37.7%。HBeAg(+)组ALT、HBV DNA总体上均高于HBeAg(-)组。HBeAg(-)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HBeAg(+)组。两组之间Child-Pugh,(CTP)积分无明显差异。 结论 目前我国临床所见肝硬化病例以病毒性肝炎感染后所致占绝大多数,乙肝肝硬化中又以HBeAg(-)者占多数。HBeAg(-) 与HBeAg(+)肝硬化患者在病情轻重方面无明显差异,无论HBeAg是否阳性,病毒载量高时,抗病毒治疗及控制肝脏炎症能减轻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2种病原学状态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的变化.方法 对76例HBeAg阳性和95例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采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 DNA,按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血清HBV DNA水平的分布.结果 76例HBeAg阳性和95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度≥G2者分别为71例(93.42%)和86例(90.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脏炎症程度为G4者,分别为20例(26.32%)和4例(4.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组织纤维化病变程度上,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度炎症发生率高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HBeAg阴性(HBV DNA水平≥10(5)copies·mL(-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严重度高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与HBeAg阴性(HBV DNA水平<10(5)copies·mL(-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度炎症发生率较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HBeAg阴性(HBV DNA水平)10(5)copies·mL(-1))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度纤维化或肝硬变发生率较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HBV DNA水平<10(5)copies·mL(-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病毒(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23例HBsAg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标本,分别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HBeAg、HBsAg,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BV-DNA。结果 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60.9%;HBe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37.1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1,P<0.01)。不同浓度组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36.67,P<0.01)。不同载量HBV-DNA组HBeAg含量相差显著,HBV-DNA载量高,HBeAg含量也高,但HBsAg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Ag的浓度对乙肝的诊断治疗价值,HBeAg仍是反映乙肝复制活跃的一个可靠的指标,但是HBeAg阴性组HBV-DNA的阳性率为37.19%,说明仅检测HBeAg还是不够的,同时检测HBeAg、HBV-DNA对乙肝患者的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与乙肝病毒DNA (HBV-DNA)对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252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HBeAg血清学转换组(83例)与未转换组(169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与阴性预测值(NPV)。结果12周与24周HBeAg分别以90 S/CO与25 S/CO为临界值时,其预测治疗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分别为0.852,0.639,0.680,0.828与0.899,0.663,0.763,0.845,24周的HBV-DNA载量与较基线下降幅度也具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度。结论HBeAg血清定量值为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学转换最佳预测指标,此外,治疗24周HBV-DNA载量与较基线下降幅度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不同时期外周血HBeAg滴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与HBeAg血清转换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2例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随访2年,分别于抗病毒治疗的基线、12周、24周、48周和96周收集患者的血清,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HBeA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水平.结果 抗病毒治疗2年后,7例患者发生HBeAg血清转换,15例患者HBeAg仍为阳性.两组在基线状态下HBV DNA、HBsAg和HBeAg定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患者12周HBV DNA和12周、24周、48周HBeAg滴度的下降率均高于未转换的患者(P<0.05).12周达到HBV-DNA阴转的患者在后期仍有36.4%的概率不发生HBeAg的血清学转换.12周、24周和48周HBeAg水平小于0.976、1.059和0.369(log10 S/CO)以及12周HBeAg较基线下降大于45.3%、48周较基线下降大于82.1%,均可预测2年后e抗原的血清转换,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33,0.859,0.962,0.872和0.910(P<0.05),敏感性均为83.3%,特异性分别为92.3%,92.3%,100%,92.3%和100%.结论 HBeAg阳性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eAg定量的快速下降,可作为预测后期HBeAg血清转换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载量与乙肝两对半之间的关系.方法 891例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LightCylcer检测血清HBV-DNA载量.结果 共检出11种血清学模式,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和阴性组的病毒载量分别为106.63 copy/ml和103.13 copy/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HBeAg( )模式组HBV-DNA阳性率最高(100%),平均病毒载量达107.05 copy/ml,其次为HBsAg( )、HBeAg( )、抗-HBc( )模式组,阳性率为97.0%,平均病毒载量为106.14 copy/ml.结论 HBeAg阳性模式HBV载量高于HBeAg阴性模式,HBeAg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病毒的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状态与HBV-DNA载量及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速率法对258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血清HBV-DNA定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以ALT水平对肝脏损伤程度进行分型,对不同HBeAg状态、病毒载量、肝损伤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HBeAg阴性组年龄大于HBeAg阳性组,其血清HBV-DNA载量低于HBeAg阳性组(P0.01),肝损伤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组随血清HBV-DNA载量增加,肝损伤程度明显升高(P0.05),HBeAg阳性组则无相关性。结论 HBeAg阳性是判断HBV复制的良好指标,HBeAg阳性CHB患者体内DNA载量与肝内炎症损伤无关。而HBeAg阴性CHB患者体内HBVDNA与肝脏损伤相关,应重视对HBeAg阴性患者的随访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V宫内垂直传播与母体、胎儿HBeAg的关系及胎盘CD35表达。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HBsAg阳性的产妇共12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脐血HBeAg结果分为HBeAg阳性组(58例)以及HBeAg阴性组(63例),另选择HBsAg阴性孕妇50例为对照组。统计发生宫内垂直传播发生率。分析孕妇HBeAg阳性、新生儿脐血HBeAg阳性、孕妇HBV DNA阳性宫内感染率。比较三组脐血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孕妇HBeAg阳性与新生儿HBeAg阳性的关系。检测胎盘CD35表达。结果 16例发生宫内垂直传播,感染率13.2%。孕妇HBeAg阳性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阴性,新生儿HBeAg阳性者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阴性者,孕妇HBV DNA阳性者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新生儿脐血IL-2、INF-γ水平显著下降,IL-4及IL-6显著升高,与HBeAg阴性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eAg阳性与新生儿HBeAg阳性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791)。CD35主要表达在绒毛膜毛细血管的红细胞膜,人胎盘滋养层、间质细胞中无CD35表达。结论母体HBeAg阳性与新生儿HBeAg阳性有显著的相关性;母体HBeAg阳性与宫内垂直传播有关;HBeAg阳性新生儿体内免疫失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e抗原(HBeAg)、e抗体(HBeAb)之间的相关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血清进行HBV-DNA、Pre-S1、HBeAg和HBeAb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检出HBV-DNA阳性200例,Pre-S1阳性182例,HBeAg阳性76例。HBV-DNA阳性患者Pre-S1与HBeAg,阳性率分别为70.00%和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BVe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中,仅HBeAg阴性而HBeAb阳性组Pre-S1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拷贝数<106时,Pre-S1阳性率高于HBeAg(P<0.05)。结论: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增加,Pre-S1和HBeAg的阳性率也增加;Pre-S1检测可作为HBV复制、传染性及肝细胞损伤程度评估,以及对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诊疗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HBeAg定量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量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定量检测164例HBsAg阳性标本的HBeAg,应用荧光PCR(FQ-PCR)法定量检测相同标本的HBV-DNA。结果 HBeAg阴性组(COI1.0)的HBV-DNA定量明显小于HBeAg阳性组(COI1.0)(P0.05);当HBV-DNA在105~108copies/mL时,HBeAg与HBV-DNA呈正相关(r=0.896)。结论 HBeAg定量监测可为乙型肝炎的传染性识别、病毒复制水平判断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黎莉  贺超奇  刘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7):779-780,782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与HBeAg定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对CHB患者诊断、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化学发光法(CLIA)及酶法分别测定1 288例CHB患者血清HBV DNA、HBeAg含量及ALT水平.结果 1 288例HBV患者中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75.3%和24.8%;不同载量HBV DNA组,HBeAg量相差显著,HBV DNA载量高,HBeAg量也高;ALT异常率在HBeAg阳性组的不同HBVDNA载量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eAg阴性组中随HBV DNA载量级增大而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 DNA载量与HBeAg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HBeAg阳性组的HBV DNA阳性率及含量进一步证实了HBeAg确实是反映HBV复制活跃的一个可靠指标,HBeAg阴性时大多病毒复制减弱,但有少数HBV DNA载量为高拷贝时,其肝损伤程度与HBV DNA呈正相关.同时检测HBV DNA、HBeAg量及ALT水平对乙肝患者HBV感染、复制、传染性的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在正常情况下能否通过胎盘屏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及荧光定量PCR法对189例HBsAg阳性孕妇进行乙型肝炎标志物测定、HBVDNA载量检测,新生儿取脐动脉血检测HBVDNA、HBsAg、HBeAg。结果155例HBVDNA阴性的脐血HBsAg均为阴性,其中34例HBeAg阳性的孕妇中有22例脐血HBeAg阳性,阳性率为64.7%。孕妇血清与脐血HBeAg含量经统计学分析,相关系数为0.9629,呈正相关。脐血中HBeAg的浓度均低于孕妇血清中HBeAg的含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eAg可以通过胎盘屏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g、HBV-DNA、ALT定量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HBe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化学速率法检测ALT。结果 HBeAg阳性组ALT血清浓度、ALT异常率均高于HBeAg阴性组(P0.05),但HBsAg浓度低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组组内结果分析:HBeAg血清浓度与HBV-DNA在免疫耐受期成正相关(r=0.54),HBsAg与HBeAg、HBV-DNA成负相关(r=-0.521 2、-0.462 7),HBsAg、HBV-DNA、HBeAg与ALT之间均无相关性(r=0.008、0.02、0.000 6)。HBeAg阴性组组内结果分析:HBV-DNA与HBsAg无相关性(r=-0.05),HBV-DNA与ALT成正相关(r=0.39),HBsAg与ALT无相关性(r=0.008)。结论 HBV-DNA、HBsAg定量、HBeAg定量检测虽然可以反映HBV复制状态,但并不能代表乙肝患者的病情演变,只有定期长时间的监测才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管理和早期发现病毒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e抗原(HBeAg)转换与外周血γδT、白细胞介素(IL)-17、γ干扰素(IFN-γ)等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然后在研究组内根据HBeAg表达与否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HBeAg+/Ab-组(n=30)、HBeAg+/Ab+组(n=30)、HBeAg-/Ab+组(n=30)。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的γδT细胞、IL-17+γδT细胞、IFN-γ+γδT细胞、IL-17+CD8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比例,对比上述指标在研究组及对照组间、以及乙型肝炎患者HBeAg/Ab不同表达组内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乙型肝炎患者HBeAg/Ab不同表达组及不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下,血清内HBV-DNA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IFN-γ+γδT细胞、γδT细胞水平、IL-17+CD8细胞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HBeAg+/Ab-组和HBeAg+/Ab+组患者PBMCs内总γδT细胞水平要显著高于HBeAg-/Ab+组(P<0.05);HBeAg+/Ab+组乙型肝炎患者IL-17+CD8细胞明显高于HBeAg+/Ab-组和HBeAg-/Ab b组(P<0.05)。HBeAg+/Ab-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HBV-DNA水平要明显高于HBeAg+/Ab+组和HBeAg-/Ab+组(P<0.05)。结论γδT细胞在HBeAg/Ab血清转换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IL-17+CD8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良性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对于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可能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硬化(LC)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分析152例CHB患者和53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结果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结果 CHB患者和LC患者在年龄方面存在差异(P<0.05); HBeAg阳性的LC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ALT升高例数、AST升高例数均高于HBeAg阴性的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高于HBeAg阴性的CH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CHB患者和LC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与HBeAg变化呈正相关性(γ=0.9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