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对就诊的有宫颈疾患的妇女483例,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进行高危型DNA的检测,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高危型HPV检测阳性180例,阳性率37.23%,各种病理类型的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宫颈鳞癌13.89%,宫颈腺癌12.56%,CINⅢ32.77%,CINⅡ56.3%,CINⅠ44.58%,宫颈扁平湿疣86.69%,慢性宫颈炎79.59%。单一型别感染率为38.89%多型感染中2种型别感染比例最多57.86%。从正常组织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的不同病变中,多重感染的比例随病变级别上升逐渐增加,与正常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CINⅢ和宫颈癌中,多重感染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明显高于正常者。HPV联合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与单纯TCT检测比较,两者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4.17%和0.78%,癌为0.56%和0.2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结合HPV检测可提高TCT检测的敏感性,多重HPV感染及型别与宫颈病变级别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镇江地区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女性子宫颈病变情况及 HPV 基因型别分布特点。方法:选择在19种 HPV 基因型感染筛查中 HPV 结果阳性的女性978名,进行阴道镜检查并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金标准。结果:978名女性中无 CIN 病变、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为89.26%(873/978)、5.42%(53/978)、4.91%(48/978)和0.41%(4/978), 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组的 HPV 基因型别分布有差异,随宫颈病变程度增高,16和18型的 HPV 检出比例增加,宫颈高度病变患病高峰为36~40岁年龄段。978名妇女检出19种基因型 HPV 共1240频次,其中高危型931例(75.08%),以 HPV52、58、16、51、18和39型多见,低危型97例(7.82%),以 HPV43型多见,中国人常见亚型共212例(17.10%),以 HPV53、CP8304型多见;HPV 单一型别感染为80.16%(784/978),多重型别混合感染为19.84%(194/978),多重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不同等级宫颈病变间的 HPV 多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镇江地区生殖道有 HPV 感染的女性子宫颈病变多处于发病早期,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与 HPV 多重感染无关,而与不同基因型 HPV 感染有关,HPV16/18型与宫颈病变进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昆明地区妇女宫颈HPV感染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了解昆明地区高危型HPV感染的情况。方法应用HPV-DNA PCR反向点分子杂交基因芯片分型系统对1917例妇女的宫颈细胞进行HPV-DNA检测;细胞学检测LPT结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和/或HPV—DNA检测阳性的患者,均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917例妇女HPV感染率为16.9%,其中高危型HPV(HR-HPV)感染占84.9%,以HPV16、33、58和18型最为常见;HPV感染率随宫颈癌癌前病变级别升高均呈趋势性增加,CINI、CINⅡ、CINⅢ及宫颈浸润癌的HPV-DNA感染率分别为36.8%、71.4%、83.3%及85.7%与正常+炎症组相比,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II组)的优势比(OR)和归因危险度比率(ARP)为26.4(11.5~60.5)和88.O%;而低度病变(CINI组)的OR和ARP为3.4(2.0~5.6)和79.O%。HPV感染的多重性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级别升高有关联性(Somers'd=0.645.Kendall's tau-b=0.645,P〈0.01)。结论高危型HPV是诱发宫颈癌的重要病因学因素,控制HPV感染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昆明地区妇女HPV感染率为16.9%,以HPVl6、33、58和18型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本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分型检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宫颈癌筛查的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宫颈癌高危患者1080例,采用PCR技术对所有被检人群宫颈脱落细胞学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型和采用TCT技术对HPV阳性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测,分析HPV感染的主要型别分布特点,并对TCT检查阳性者进行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080例标本中HPV阳性315例,总感染率为29.17%。共检测出20种基因亚型,高危基因组HPV基因亚型感染显著高于低危基因组,高危基因组以HPV16和HPV58感染为主要基因型别,少见的HPV33在本地区感染偏高。HPV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44岁以下,共253例(80.3%),其中以35-44岁162例(51.4%)最为显著。HPV基因型别单项阳性237例(21.94%),两项阳性57例(5.28%),三项阳性20例(1.85%),四项以上阳性1例(0.09%)。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93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35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8例,鳞状细胞癌(SCC)2例,不典型腺细胞(AGC-US)8例。所有细胞学阳性病例行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5例,癌变5例;所有CIN和癌变患者组织学标本全部HPV感染,并且以HPV16(26例)和HPV58(12例)基因型别为主。结论本地区HPV感染以单项基因为主,感染的基因亚型主要是HPV16和HPV58。发生CIN和癌变者与HPV16、HPV58感染密切相关。HPV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44岁以下,以35~44岁最为显著。HPV联合TCT筛查,并结合阴道镜下定位活检是早期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四川省东北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基因型感染、多重感染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 PCR 和基于反向膜杂交的基因芯片技术对213例女性 HPV 感染者进行 HPV 分型检测,同时检查其宫颈病变程度。结果213例 HPV 感染宫颈病变者按病理结果分为慢性炎症(1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21例)、CIN Ⅱ(26例)、CIN Ⅲ(28例)和宫颈癌(28例)5组;高危型 HPV 感染以 HPV16、58、33、18为主,低危型 HPV 感染以 HPV11、6为主;宫颈慢性炎症、CINⅠ、CIN Ⅱ、CIN Ⅲ、宫颈癌各组中分别以 HPV11/6/16、HPV16/33、HPV16/6、HPV16/58、HPV16/18感染最常见。单纯高危型HPV 感染组与高低危型混合 HPV 感染组在不同宫颈病变程度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1,P<0.01),HPV 单一和混合基因型感染对感染者的宫颈病变程度无影响(χ2=5.74,P>0.05)。结论四川省东北地区女性 HPV16、58、33、18是主要的高危感染型别,HPV16与病变程度明显相关;多重 HPV 感染并不会促进宫颈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57例宫颈尖锐湿疣,7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3例宫颈尖锐湿疣合并CIN,13例宫颈癌的HPV感染情况.结果 本组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率92.72%,单一型HPV感染率89.52%,高危型HPV感染率98.25%;宫颈尖锐湿疣以HPV52感染为主(41.18%);CIN以HPV16感染为主(41.67%);尖锐湿疣合并CIN感染HPV58者占25.00%,感染HPV16和HPV52的各占15.00%; 60.00%宫颈癌感染HPV16;多重型HPV感染以HPV亚型双重感染为主.结论 HPV检测对于宫颈病变的筛查及临床分流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162例子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组织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2003年11月~2005年9月在我院行LEEP治疗的162例住院患者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并与病理诊断和分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宫颈病变患者.其中慢性宫颈炎32例。CINⅠ42例,CINⅡ54例。CINⅢ34例。其高危型HPV感染率则分别为18.8%、61.9%、83.3%和85.3%。高度CIN的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度CIN和慢性宫颈炎(P〈0.05和0.001)。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并随病变程度的加重,感染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CIN)的关系。方法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筛查与病理学诊断相结合,对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病变一级及其以上(≥CIN1)病例各200例进行HPV16/18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宫颈病变≥CIN1组阳性病例69例,阳性率34.5%;宫颈炎对照组阳性.病例16例,阳性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8例门诊就诊患者的资料,同时做宫颈组织活检及杂交捕获二代实验检测高危型HPV,以宫颈组织活检结果为标准,分析高危型HPV的检测结果。结果宫颈组织活检结果分别为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及浸润癌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20.9%、57.6%、90.6%、96.5%和100%;CINⅡ级以上病变患者高危型HPV平均感染率为94.3%,与宫颈炎感染率20.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IN病变程度越严重,高危型HPV感染率越高;高危型HPV感染在宫颈癌早期病变的筛查中具有风险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宫颈疾病组织标本中感染HPV病毒型别的分布与患者疾病病程和年龄的关联性。方法:分别提取425例西北地区宫颈疾病组织DNA,GP5+/GP6+非对称扩增荧光偏振检测方法检测每例宫颈疾病标本组织DNA的15种HPV型别,统计分析HPV型别检测结果。结果:425例CIN及宫颈癌组织标本中,417例检测出HPV感染,感染率为98%。其中HPV16型感染101例,HPV11型感染69例,HPV6型感染56例,HPV18型感染51例,多重HPV型别感染39例。CIN I级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27.3%,CIN II级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65.1%,CIN III级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65%;宫颈癌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高达70%。CIN III级中,多重HPV感染阳性率为16.8%;宫颈癌中,多重HPV感染阳性率达16%。不同年龄组,低危型HPV检测阳性率差异较大。结论:本研究中,宫颈疾病标本中HPV感染率为98%,其中,高危型和多重感染在高CIN级别、宫颈癌及60岁以上组中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提示HPV感染型别与病程和年龄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型别及多重感染与女性宫颈病变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行HPV分型检查以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的6 000份检测样品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通过TCT检查对样本进行筛查,然后分析样本的HPV感染型别及多重感染情况。采用宫颈组织病理活检方法确定病人的宫颈病变情况,分析不同HPV感染型别病人的宫颈病变情况,观察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女性的宫颈病变情况,分析HPV感染型别及多重感染与女性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6 000份HPV检测样本中,1 034份为HPV阳性,阳性率为17.23%;HPV感染病人中检测出21个基因亚型,其中高危型感染的前三位是HPV16、HPV52和HPV56,低危型感染最多的是HPV6。HPV阳性病人中慢性炎症疾病634份(61.32%),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208份(20.12%),CINⅡ~Ⅲ级128份(12.38%),宫颈癌64份(6.1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16和HPV18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具有密切关联(P<0.01和P<0.05)。HPV阳性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余地区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对新余地区2273例女性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TCT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及宫颈组织病理活检。结果:2273例女性中检出HPV阳性711例,阳性率31.3%,阳性感染者中,单一性感染最多,为609例,占85.7%,混合感染者102例,占14.3%。排在前十位的亚型分别是HPV52(24.1%)、HPV16(15.3%)、HPV58(13.2%)、HPV81(10.1%)、HPV6(8.3%)、HPV68(8.1%)、HPV53(7.7%)、HPV56(6.5%)、HPV51(6.3%)、HPV39(6.2%)。在各年龄组中,小于20岁女性感染率最高,为72.2%,各年龄组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妇女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现患率分别为3.43%、2.02%、1.58%、0.62%,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呈趋势性增加。结论:新余地区女性有相当高比例的HPV感染,HPV52、16、58、81亚型是最主要的感染亚型,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新余地区妇女宫颈癌发病率高,防癌重点在于采用HPV病毒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早期发现与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重庆市农村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2016年1-4月选取重庆市万州区、永川区、巴南区、潼南区共20000例农村妇女,以HPV基因分型检测对其进行宫颈癌的初筛.对HPV16、18型(+)者或其余12种HPV高危型(+)阴道镜检查异常者进行阴道镜定点活检.结果 重庆市农村妇女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9.66%,不同年龄组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及不同高危型别HPV感染阳性率均有差异.高危型HPV感染阳性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发生率为2.33%,CIN2、CIN3及AIS发生率为1.35%,宫颈癌发生率为0.31%,不同年龄组各级别宫颈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高危型别HPV感染者中,HPV16阳性者各级别宫颈病变发生率均最高,而其余12型HPV高危型别阳性者各级别宫颈病变发生率均最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基因分型检测可提高宫颈癌的筛查效率,更适合在大规模人群中普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南京鼓楼医院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 CINⅠ)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的分型情况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至2012年在南京鼓楼医院确诊的CINⅠ患者,采用凯普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HPV进行分型。定期随诊(每半年1次,持续2年),随诊项目包括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HC-II)检测HPV(人乳头瘤病毒)。结果①CINⅠ患者以HPV单一高危型感染为主,150例CINⅠ患者,HPV阳性的患者134例(89.33%),HPV检测阴性16例(10.67%)。单一高危型别感染86例(57.33%),多重感染46例(30.67%),单一低危型别感染2例(1.33%)。②CINⅠ中HPV阳性的患者134例,其中单一感染者88例(65.67%),双重感染30例(22.39%),三重感染10例(7.46%),四重感染6例(4.48%);③HPV52、58、16感染率最高,分别占HPV阳性患者中的27.61%、17.16%、15.67%。④随访过程中,150例CINⅠ患者1年转阴率达62.00%,2年转阴率达80.00%,病程持续2年及病理升级的占20.00%,其中病理升级者占所有患者的12.67%。结论HPV以单一高危型感染为主,其中以HPV52、58、16亚型感染率最高。但在病变持续及进展病例中,以HPV16及18亚型感染率最高。 HPV多重感染可能会导致病毒清除时间的延长,是否增加病理升级的风险,需待大样本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妇科就诊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分型感染情况,分析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筛查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妇科因各类原因就诊、自愿接受HPV分型检测病例的检测结果,统计分析HPV不同型别感染情况;其中504例因有临床症状或HPV阳性完成了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诊断为宫颈病变诊断的“金标准”分析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HPV分型检测的病例中,HPV总感染率为23.66%(2 998/12 670),其中84.09%(2 521/2 998)感染高危型HPV;高危型HPV总体感染率为19.90%(2 521/12 670),低危型HPV总体感染率为3.76%(477/12 670).HPV感染者中,单一亚型感染率为71.21%(2 135/2 998),双重感染率为16.94 %(508/2 998),其余为2种以上型别感染.低危型HPV感染在各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危型HPV感染呈低年龄段人群感染率较高的现象(P<0.01).高危型HPV感染中,感染率最高的5种亚型依次为HPV52、16、53、58、51型,低危型感染中前3位感染型别为HPV81、43、42型.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升级,高危型HPV感染率呈升高趋势.HPV分型检测筛查宫颈疾病较TCT更灵敏,阴性预测值更高,其阴性结果对于排除宫颈癌意义较大.宫颈癌病例HPV感染为16、18和52型.结论 HPV分型检测准确性高并能明确基因类型,联合TCT和组织学检查更能有效地筛查宫颈病变细胞,为临床防治宫颈癌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HPV分型检测筛查宫颈病变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初次宫颈癌筛查时,HPV分型检测可以替代TCT单独检测或联合T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TCT)联合高危型乳头瘤病毒定性检测(HPV-DNA)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TCT联合HPV-DNA检测患者1876例,对TCT阳性、HPV阳性病例及临床高度怀疑者626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上升;随着病理诊断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感染率上升,低危型HPV感染多见于CINI及其以下病变。结论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为一种准确、简便的宫颈病变的细胞学检查方法,结合HPV-DNA检测,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先进筛查方法;异常者行阴道镜下活检,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杜利君  邢晏  张兵  李欣  赵佳  杜娟  杜静 《西部医学》2018,30(11):1686-1690
目的 通过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基因分型与宫颈病变关系的回顾性分析,为HPV感染和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3月期间在南充地区经宫颈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宫颈疾病的334例患者,其中宫颈炎组16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I组30例,CIN II组26例,CIN III组50例,宫颈癌组66例。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15种hrHPV DNA(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66、82),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宫颈疾病患者hrHPV感染率为539%。其中,CIN II组、CIN III组、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分别为92.3%、92.0%和97.0%,显著高于宫颈炎组(235%)和CIN I组(26.7%),各级别病变中hrHP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33, P<0.01);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增加,hrHPV感染率明显升高(趋势性(=148.2, P<0.01)。在180例hrHPV阳性患者中,CIN组、宫颈癌组HPV单一感染率分别为746%和781%,显著高于宫颈炎组(368%);各级别病变中hrHPV单一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4, P<005),单一感染率随病变严重程度呈升高趋势,多重感染比例逐渐下降。HPV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在前5位的型别为16型(309%)、58型(154%)、52型(118%)、18型(81%)、33型(5.1%);排在前5位的hrHPV16、58、52、18、33各型别感染率存在差异(=90.1, P<0.01); CIN组、宫颈癌组的16型、18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宫颈病变患者中,30~40、41~50和>50岁年龄段的hrHPV感染率分别为65.4%、47.3%和67.6%,显著高于<30岁年龄段的感染率(333%),不同年龄段hr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8,P<0.05);30岁以上年龄段HPV感染率呈现“U”字型特点,即30~40和>50岁年龄段HPV感染率处在两个高峰,而41~50岁年龄段有一定程度地降低。结论 HPV感染率随宫颈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明显升高,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可能是HPV单一感染,而并非多重感染。因此,对伴有持续性高致癌型别HPV感染的30岁以上高发年龄段女性要高度重视,做到及时诊断与治疗,以减少宫颈高级别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潍坊地区宫颈病变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并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方法,检测227例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炎48例,CINⅠ47例,CINⅡ45例,CINⅢ46例,宫颈癌41例)宫颈分泌物中HPV感染率及分型,并与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HPV总感染率68.7%,单一感染率53.2%,多重感染率46.8%.低危型感染以HPV11,HPV6为主,高危型以HPV16感染率最高,其次为HPV68型.HPV感染在不同宫颈病变中亚型分布不同,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加重而依次递增,分别为18.7%,36.2%,62.2%,78.3%,100%.结论 潍坊地区宫颈病变中高危型以HPV16感染为主,其次为HPV68,58,52等.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与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418例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分别行高危型HPV筛查、TcT检查及阴道镜下病理活检,以阴道镜下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对高危型HPV筛查、TCT联检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418例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为42.8%,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检出率升高;418例TCT检查结果:不典型鳞状细胞(ASC)以上病变检出率为51.4%,其中ASC106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7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I。)34例,鳞状细胞癌(SCC)5例;两种方法联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以上病变的筛查相对于单独检查,灵敏度(92.3%)、约登指数(0.77)及阴性预测值(90.7%)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高危型HPV检查及TCT联检对宫颈癌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上海市闵行区116 441例普查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分析HPV基因分型及其在宫颈病变病人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14种高危型HPV和2种低危型HPV。结果:成功检测115 463例,HPV感染率11.18%,高危型HPV感染率10.93%。≤ 25岁组HPV感染率(15.90%)最高,多重感染以>60岁老年妇女为主。普通人群感染率前5位的为HPV52、58、16、68、18型;多重感染占21.02%,感染型别最多六重。宫颈癌和癌前病变208例,97.60% HPV感染,CINⅢ和宫颈癌病人都有高危型HPV感染,HPV感染率前5位的为HPV16、52、58、18、31型,HPV16居首位,且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而升高。结论:HPV16、52、58、18型持续性感染是闵行区女性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原因,HPV16型的致癌性最强。普查后需严密随访和管理HPV16、52、58、18型感染者,尤需关注合并HPV16型多重感染的老年妇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