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仲景以悲天悯人的思想感情与继承发扬的大无畏精神,“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然而《伤寒杂病论》问世不久即散失不全,幸赖晋太医令王叔和搜集遗失之论而撰次之,乃传于世。“张经王传”,叔和功劳与日月同辉,若无叔和撰次整理,则旷世巨著早已湮没无闻矣。经叔和撰次仲景之书,魏、晋学者及医家皇甫谧亲见之。《针灸甲乙经·序》云:“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自皇甫谧至金成无己凡八百余年,其间医家…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仲景自序,历代学者,意见分歧。崇《内经》者,因序中有“撰用素问九卷”等语,以便用《内经》六经、十二经络来解释《伤寒论》,多说自序是真的,是仲景所作。元·吴澄曰:“序中所引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书,质之于论中,未尝有一本于此者。又所谓五行,经络之说,三部九候、明堂、阙庭之诊,论中未尝说,序乃说之,何其说之矛盾乎?况仲景建宁人,而标曰建安,身在东汉,而题曰后汉之类,  相似文献   

3.
<正> 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写道:“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对其中“胎胪药录”的注释,目前笔者所见到的有两种:一种认为是最早的药物方面的著作;一种认为是古代关于妇儿科方面的书。笔者认为:“胎胪”释为最早的妇科专书,“药录”释为最早的药物学著作,似较妥当。其一,(1)“胎”,《说文》:‘妇孕三月也”。《增韵》:“凡孕而未生皆曰胎”。此是本义。又《尔雅释诂》:“胎,始也”,则是引申义,是所谓“胚胎未成亦物之始也”。“胪”《说文》:“皮也”。《广韵》:“腹前曰胪”。胪,作腹皮  相似文献   

4.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这是医圣张仲景在其巨著《〈伤寒杂病论〉自序》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5.
自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以来 ,古今医家无不折腰称颂 ,推崇备至 ,尊仲景为医圣 ,崇其书为经典 ,赞其法为宗本 ,誉其方为众方之祖 ,颂其语为字字玑珠。唯对厥阴篇医家多感头痛 ,各持已见 ,争执千载 ,众说纷纭 ,终难统一 ,尚无定见 ,兹就厥阴篇之死证 ,略陈愚之管见。1 从厥阴病死证条文多于少阴病看 ,厥阴病篇理应在少阴之后对于厥阴和少阴的排列顺序古往今来亦有争执 ,中医院校二版教材《伤寒论释义》就曾明言 :“少阴病为伤寒六经…  相似文献   

6.
“平脉辨证”一语出自《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原序。“乎脉”两字的涵义,《医宗金鉴》谓其“平人不病之脉”,而周学海则说:“平,读如骈,即辨脉也。……仲景选用古书,于是取之辨脉者即名辨脉,取之平脉者即名平脉,从其目,所以存古也,或谓无病之平脉者非。”目前对“平脉辨证”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平”是“辨”的通借字,即“辨”(切)脉辨证。”或把“平”作“平时”解,把“平脉辨证”理解为“平时诊脉辨证的经验”。而近代医学对“平脉辨证”尚有新释,认为“平”是“凭”的通借字,“平脉辨证”可理解成“凭借脉象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以六经为纲,以“平脉辨证”为总的辨证法则,辨证注重“观其脉证”,故平脉是其辨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伤寒论》辨证论治的法则,平  相似文献   

8.
仲景论广《伊尹汤液》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皇甫谧《甲乙经序》 :“伊尹以元圣之才 ,撰用《神农本草》 ,以为《汤液》。”又云 :“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 ,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 ,皆可施用。”林亿《伤寒论序》云 :“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 ,诸家莫其伦拟 ,故晋皇甫谧序《甲乙经》云 :伊尹以元圣之才 ,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 ,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 ,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 ,伊尹本神农之经 ,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 ?”是皇甫谧、林忆诸前贤大德皆谓《伤寒杂病论》在《伊尹汤…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专书。仲景在原序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搏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由此可知《伤寒论》是在《内经》《难经》的理论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以及作者的临床经验而写成的。实践证明,它对中医临床各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因成书于东汉末年,文词古奥,体例不同,语法特殊,这给后人的学  相似文献   

10.
络病学说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吴以岭 《疑难病杂志》2004,3(3):149-151
东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在充分吸收《内经》、《难经》等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撰《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学临床证治的奠基之作。该书将经络学说、脏腑理论等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首创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并建立了  相似文献   

11.
甘温除热法是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秉《黄帝内经》及《伤寒论》等经典著作所创立的。它是针对该年代某些发热病证过用寒凉治法的时弊而设立的,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温之”之训,以“补中益气场”为代表的一类方剂,治疗中气不足或气虚血亏而导致的内伤热证及虚人外感发热。1中医对炎症的认识:《素问·五行大论》曰:“其变炎烁。”《索问·金匮真言论》曰:“其类火”。王冰注:性炎上而燔灼,引申指火。概括炎症为火热症候群。《内经》病机十九条中皆属于热、皆属于火的七个条文,也反映了临床常见的内科炎症。从辨证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被后世医家奉为中医学的经典。在《内经》中建立了以五脏阴阳为核心的医学理论,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根基,后世历代医家虽各有创见,流派纷呈,而究其本源,莫不由此。东汉年间,伤寒大疫流行,医学家张仲景以悲天悯人之心、济危扶厄之志,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一十六卷,该书在流传中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伤寒论》中仲景运用了三阴三阳的辨证方法,创立了理法方药兼备的辨证论治体系,即后世所称“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体系是仲景先师在五脏阴…  相似文献   

13.
吐法在中医内科急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者,涌吐上焦之邪也。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其在高者,引而越之”就是吐法很早的应用。历代医家运用吐法者甚多。例如: 后汉·张机《伤寒论》云:“宿食在上脘者,当  相似文献   

14.
眩晕病;内伤为主,多系本虚标实,其病变以肝、脾、肾为重点。三者中以肝为主。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亦可单独出现。1历代沿革眩晕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如《灵枢大惑论》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人于脑则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念则目眩以转矣”;吸枢》海论篇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口问篇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统上所述《内经)}认为其病在肝在脑,病机属民,属虚,外邪乘虚而入所致。历代医家在…  相似文献   

15.
《伤寒杂病论》是伟大医学家张仲景(150~219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参考《内》、《难》、和《药录》,集汉以前医学之大成,结合自己和民间经验撰就的传世之著和宏篇巨制。经林亿等校正后,始分作治外感为主的《伤寒论》和治杂病为主的《金匮要略》。自金聊摄人成无己穷五十年精力,博采《内经》诸说,阐释论中辨证施治道理,著《注解伤寒论》十卷,卓然成为注解《伤寒论》大家。至斯始,《伤寒论》道乃大行,注家蜂起,迄今不下五百家。古今中外,对本论的研究,大量临床实践使医界为之倾倒。可以说,本论名传遐迩,为祖国赢得了崇高声誉。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 ,指出《注解伤寒论》的学术特色为据经释论 ,以《内经》、《难经》理论为指导思想。首提“半表半里证”;首提太阳府病说 ;首次详析伤寒方药之治则 ,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等理论将《伤寒论》之治则及配伍方法作了理论性的概括 ;阐释病机 ,在应用六经辨证法的同时 ,亦结合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方法 ,是虽无八纲辨证之说 ,然已有八纲辨证之实 ,进一步揭示和丰富了《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为后世誉为众法之宗,方书之祖,是治疗杂病的典范。其所论妇人三篇,则是最早的妇科文献,对妇科学的形成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本文就此略陈如下。一、承前启后,妇科鼻祖在《金匱》之先,无专论妇科文献可查,《内经》散有片段,仲景序文中《胎胪药录》亦仅载其名。《胎胪药录》等虽无可查,但从其序文“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胎胪药录》,并平脉辩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源于《汤液经法》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开美《仲景全书》所收《伤寒论》对该书作者题曰“汉&#183;张仲景述”,此五字为北宋校正医书局孙奇林亿所题。“述”者,谓遵循旧说而不别立新义。张仲景为时之大医,必有治验与医案融于《伤寒杂病论》中,然著作主体仍为循先贤之旧轨、录大医之成方而为书。文章引经据典说明张仲景以《汤液经法》为依凭,撰写《伤寒论》一部。并对原载于《汤液经法》却在《伤寒论》中或有名无方,或名方皆亡的13首方剂逐一著录。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书渊源于《内经》、《难经》。仲景自序曰:“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医集中有很多类似于现代类风湿关节炎的论述,如《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183;逆调论篇》中曰:“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素问&#183;气穴论篇》中曰:“饥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