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64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包括慢性残表性胃炎23例,萎缩性胃炎5例,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14例及胃癌12例)的血浆生长抑索(SS)、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及血清胃泌素(Gas)的研究表明,血浆SS水平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组及胃癌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浆VIP浓度在胃溃疡时升高最明显,与正常组及各疾病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组的血浆MTL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Gas水平在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2.
作者复习了1940年1月~1963年12月闻因消化性溃疡或其他良性疾病而作胃部分切除的5,115例与1940年以来诊断为胃癌的1,473例。胃癌组中36例以往曾作胃部分切除术。5,115例胃部分切除组中,在余胃发生胃癌占28例(0.65%)。此28例原来的病理学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3例(11%),胃溃疡22例(78%),胃和十二指肠溃疡1例(3.5%),其余2例(7.5%)。可见胃溃疡施行胃部分切除术后,余胃发生胃癌较十二指肠溃疡者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我同湖北汉族人群IL-10及TNF的基因多态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财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605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包括196例慢性胃炎、18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及220例胃癌患者)和624例健康对照者中IL-10基因启动子区3个位点(IL-10-1082/-819/-592)的等位基因型和TNFα-308、LTα(淋巴毒素α,亦称TNFβ)Nco Ⅰ、AspH Ⅰ双等位基因型分布;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p-IgG及cagA-IgG抗体水平.结果 (1)IL-10-1082 AG+GG基因型在胃癌组、慢性胃炎组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组(非胃癌组)、健康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20.0%、7.5%、6.0%和5.0%,IL-10-1082 AG+GG基因型分布在非胃痛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癌组高于非胃癌组(P<0.05)及健康对照组(P<0.0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胃癌组中IL-10-592及-819两个位点与非胃癌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819位点与IL-10-592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一致.(2)胃癌组与其余3组比较,IL-10-1082 AG+GG基因型且Hp阳性的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Tα Nco Ⅰ AG基因型在Hp阳性胃癌患者中(66.7%)高于Hp阳性的健康对照组(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基因型与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尤相关性.TNFα-308、LTα AspH Ⅰ与Hp感染及胃十二指肠疾病亦无相关性.结论 (1)IL-10-1082 AG+GG基因型与湖北地区汉族人群胃癌发生有相关性.(2)IL-10-1082 AG+GG基因型和LTα Nco Ⅰ AG基因型与湖北汉族人群Hp阳性胃癌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胃反流(DGR)系指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和胰液)反流入胃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在健康人中存在DGR。适量的DGR有助于控制胃内酸度,但过量的DGR时,就会造成胃粘膜损害。近年研究发现DGR与上消化道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胆系疾患以及食管癌、残胃癌等发病有关,特别是术后胃DGR与残胃癌发生关系密切。现就有关DGR与胃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方面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1987-1993年行胃空肠同步吻合术(以下简称同部组)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30例,并设对照组进行随访对比观察,现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①同步组:男27例,女3例。年龄19-71岁,平均42.5岁。急诊手术11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膜炎4例,出血休克2例。胃溃疡出血休克3例,胃十二指  相似文献   

6.
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涉及胃内pH升高、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以及胃十二指肠返流.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癌前期病变,但迄今未能明确其与胃癌发病的关系,胃十二指肠返流能否引起前述胃粘膜改变,目前亦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上消化道病患者的胃内总胆汁酸(TBA)和游离胆汁酸(FBA)含量,并与胃粘膜组织学变化相比较,观察两者间是否有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手术后胃344例,Billroth Ⅰ式手术147例,Billroth Ⅱ式手术197例。手术原发病中胃溃疡97例(28.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34例(68%),复合溃疡12例(3.5%),胃息肉1例。手术后胃在随诊中发生吻合口溃疡25例,残胃溃疡3例。残胃癌发生率为5.23%,原发病为胃溃汤时发生残胃癌占11.34%,球溃疡时占2.99%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大部分残胃癌发生于胃切除后10年以上(66.7%),平均14年,残胃癌的预后没有特殊不利之处,其效果取决于癌的定位和分期。早期发现残胃癌有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与术后生(?)率。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外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旻  冯志松  陈颖萍 《山东医药》2008,48(41):112-113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胃内成功地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之后,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之间的关系就受到了消化学家及微生物学家的极大关注.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Hp不但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胃癌的主要致病因子,而且还与某些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血管性疾病、皮肤病、糖尿病等多种胃十二指肠外疾病相关.现将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病     
0978 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附13例报告) 陈玉琥江苏医药7(3):14,1981苏州市第二医院1973~197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13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仅赖于病理切片。13例中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2例、胃十二指肠穿孔1例。胃窦炎3例、溃疡病4例、胃癌3例。病理检查除见相应病变外均见有虫卵沉积。虫卵沉积部位在胃小弯2例,胃窦部3例,  相似文献   

10.
残胃并发症的临床研究(附15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科手术是治疗胃癌及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重要方法。为了提高对胃部手术的认识 ,了解胃部手术后残胃的变化 ,评价目前常用的胃部手术方法。我院收集了我市近3年来胃镜检查的残胃150例 ,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120例 ,女30例 ,年龄28~74岁 ,其中40~69岁119例 ,占79.5 %。手术病因 :溃疡病106例 ,其中十二指肠溃疡58例 ,胃溃疡33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1例 ,溃疡病 (未区分 )4例 ;胃癌40例 ,其中胃窦部及胃角部癌24例 ,贲门及胃体高位癌16例 ;胃窦炎2例 ;十二指肠球部憩室及胃息肉各1例。…  相似文献   

11.
代远斌  任为  向志  郭红 《中华消化杂志》2001,21(12):757-760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密切相关。我们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染色、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 ,联合检测重庆地区 13 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中Hp感染 ,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以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疾病与Hp感染的相互关系。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患者 13 6例 ,男 112例 ,女 2 4例 ,年龄为 2 0~ 78岁 ;毕Ⅰ式残胃 4 1例 ,毕Ⅱ式 95例 ;术后时间为 0 .5~ 3 0年 ;手术原因为溃疡病出血、穿孔或胃癌等。二、试剂快速尿素酶试剂盒和组织银染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意义。方法用原位凋亡细胞观察Hp对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在Hp(+)胃十二指肠疾病,除胃癌外均比Hp(-)的细胞凋亡率高,其顺序是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还可见到梯状DNA现象。结论Hp可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失衡程度和水平的不同,有可能是导致不同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从组织形态学角度评价幽门螺杆菌(HP)对胃酸分泌的影响,以231例胃体、胃窦及十二指肠粘膜活检病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十二指肠胃化生(GM)与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感染部位、炎症活动度及萎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HP在胃窦感染为主时十二指肠GM的发生增加;在冒体感染为主时则相反.十二指肠GM的程度与胃窦炎的活动度成正相关,与胃体炎活动度成负相关;胃窦粘膜萎缩时HP感染可减少十二指肠GM的发生.本文结果提示:HP在胃窦感染时能促进胃酸的分泌,而在胃体感染或胃窦粘膜萎缩时则可抑制胃酸分泌.  相似文献   

14.
胃良、恶性活检组织中胃泌素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内镜活检胃正常及良、恶性组织中胃泌素样细胞进行了观察和对照研究,并探讨了其临床意义。 方法 消化性溃疡47例,其中胃溃疡28例,十二指肠溃疡19例,胃癌25例及其癌旁非癌粘膜组织经内镜活检获取,胃泌素样细胞的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结果 ①十二指肠溃疡患者G细胞计数为120.7±18.4/mm~2,高于正常(P<0.01),胃溃疡G细胞计数为69.4±6.2/mm~2,与正常相似,(P>0.05)。②癌旁非癌粘膜G细胞计数增高;③28%(7/25)胃癌组织中存在胃泌素样细胞。 结论 ①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可能与G细胞增多有关。②胃癌组织中存在胃泌素样细胞的分化。③癌旁G细胞增生可能是胃癌的一种高危征象。  相似文献   

15.
1984年11月至1996年10月,我院对80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其中54例用改良Henley法重建消化道,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52例、女2例,年龄55~74岁。胃癌部位为胃体癌(M区超过1个分区)28例,胃上部癌(C.M区)12例,胃窦癌(AM区)14例。改良方法:取屈氏韧带下20~25cm处一段空肠(30~40cm)带血管蒂(Henley氏法取20cm),插入食管、十二指肠之间行端端或端侧(吻合器法)吻合,将插入之空肠行“S”形折叠,折叠长度为3~4cm,移置插入之空肠肛侧将空肠套入十二指肠0.5~0.8cm形成人工幽门。疗效:54例患者均近期治愈出院,无死亡。术后分别于3个月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ag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中的检出率及其与H.pylori相关性疾病的关系.方法:H.pylori菌株分离自107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其中慢性胃炎67例,消化性溃疡34例,胃癌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7株H.pylori菌株cagⅡ中的597 bp片段进行扩增.结果:107株H.pylori菌株的cagⅡ阳性检出率为69.2%(74/107),慢性胃炎(64.2%)、消化性溃疡(79.4%)和胃癌(4/6)组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agⅡ在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感染的H.pylori中均有检出,其分布与不同H.pylori相关性疾病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cag Ⅱ在H.pylori致病中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胃十二指肠疾病幽门螺杆菌检出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致病的关系。方法:因胃十二指肠疾病而做胃镜的患者,采取胃粘膜进行组织快速检菌,一分钟尿素酶(1min UT)试验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菌分析。结果:对5000例胃及十二指肠疾病Hp的组织检出率为88.1%。1min UT阳性率为62.9%,两种检菌法有显著差异(P<0.01)。十二指肠溃疡Hp检出为96.0%,胃癌和萎缩性胃炎Hp感染率为50.0%和59.2%,而1min UT只有41.5%阳性率。结论:胃癌和萎缩性胃炎均有粘膜层萎缩,腺体减少、粘液分泌功能降低,Hp茵不能适应强酸环境下生存。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多伴引起幽门口水肿和幽门变型,胃排空减缓。是导致Hp茵高检出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我们1992-03/1995-05采用胃大部切除鲁空肠R0ux.Y吻合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21例,术后通过随访观察,发现该术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可以减少十二指肠残端假的发生;保证残胃在无张力下的吻合;避免碱性十二指肠液的反流,预防残胃癌的发生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疗效满意,报道如下:回对象和方法回.回对象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30岁~62岁,平均43岁,病程2a~20a,平均5.5a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例,鲁十二指肠复合溃疡3例,胃溃疡2例,胃癌5例回.Z方法术中根据需要,先做胃大部切除,胃癌则做根治性切除,闭合残胃小弯侧及…  相似文献   

19.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无力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往往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梗阻,甚至被误行手术探查。我院自1983~1992年共诊治本症14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4例;年龄23~73岁。其中胃癌6例、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胰头癌3例。手术方式:胃大部切除或胃癌根治术、BillorthⅠ式吻合3例;BillorthⅡ式吻合6例;“Y”式吻合2例;  相似文献   

20.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不伴有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症,我们诊治1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8例,女3例;年龄25~71岁。其中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5例,胃肠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