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判断24h动态心电图在老年人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重大意义.方法 针对78例确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发作性ST段压低次数及自觉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者74例(排除干扰等假阳性),占总数的94%,其中有症状者15例,占19%,无症状者63例占81%.ST段压低幅度为5~35 mm,ST段压低共217次,有症状者52阵,占24%,无症状者165阵,占76%,后者发作次数远高于前者.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无症状发作性ST段改变十分普遍,动态心电图对其检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已经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统计分析其ST段压低的阵数、当时是否存在自觉症状及存在的持续时间。结果 92例为缺血型ST段改变,占92%。其中,34例为自觉症状者,占34%,66例为无症状者,占66%。共发现300阵的ST段压低,其中,有症状为92阵,占30.67%,无症状为208阵,占69.33%。结论在冠心病诊断时,无症状性的心肌缺血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对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后的评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艾司洛尔辅助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心内科的136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按奇偶数分组法分为A组和B组各68例,A组予以卡维地洛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予以艾司洛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指标、心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2个月后,B组的临床疗效优于A组(P0.05);ST段压低持续时间短于A组,ST段压低发生次数、心肌缺血总负荷低于A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心率、RPP低于A组,射血分数高于A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用于辅助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可改善其心电图指标和心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5 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患者同时书写完整的动态心电图生活日志.记录缺血型ST 段压低阵数及当时有无心绞痛症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5 例冠心病患者中,112 例发生ST 段压低425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350阵次(82.4%);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75阵次(17.6%),发作时间高峰在6:00~12:00.结论 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 ,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6月-2013年4月该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118例,其中绞痛42例,无心肌缺血患者3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41例。观察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缺血性 ST 段压低程度和持续时间。结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ST 段压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特异性强,敏感性比其他机器高、更精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为现在最先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冠心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情况以及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发生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其年龄分别分为A、B、C三个组,并对所有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69例冠心病患者中,有39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占56.6%,22例患者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占31.9%,在24h内共发生261阵次缺血性ST段下移每人平均3.78阵次,其中215阵次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占82.4%,46次为有症状心肌缺血,占17.6%。三种患者发生心肌缺血例数分别为3、14、22,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例数分别为2、7、13。在心肌缺血发生时候,ST段压低幅度为0.1~0.4MV,平均为(0.169±0.003)MV,平均心率为78次/min,ST段压低时候为92次/min。结论动态心电图作为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患者病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莹  贾连旺 《海峡药学》2008,20(11):69-72
目的 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7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2组,其中35例在常规药物阿司匹林、普伐他汀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为美托洛尔缓释片(A)组,其余35例应用阿司匹林、普伐他汀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为硝酸酯(B)组.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缺血及HRV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8周后,有症状的ST段压低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无症状的ST段压低及其持续时间,A与B两组均有明显减少及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0.05),2组间疗效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P<0.01).同时,A组HRV指标(SDNN、SDANN、SDNNindex)亦明显改善(P均<0.01),但B组治疗前后HRV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期间,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美托洛尔缓释片不仅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有显著疗效,且能改善HRV.  相似文献   

8.
本文60例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对有症状与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规律、以及判定病情及预后有价值。病例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冠心病患者共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50-78岁。方法采用美国产32400型动态心电仪,选择CM1、CM5导联全信息连续记录24h心电资料,经动态心电图监测符合以下条件:①ST段呈水平型或斜下型压低≥1mm、(J点后80ms);②ST段水平型或斜下型压低持续时间≥1min;③有2次以上ST段压低间隔时间≥1min。诊断为心肌缺血患者中,在受检者ST-T改变同时有明显的心绞痛发作为有症状组,反之为无症状组。结果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的检测意义及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215例冠心病患者,观察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频率及程度、心率变异性、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移位,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321次心肌缺血,夜间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等给予足够重视,DCG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监测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同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分别使用美托洛尔和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统计观察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为(4.2±1.5)次,持续时间为(825±122)s,对照组发作次数为(8.2±1.7)次,持续时间为(1 358±233)s,观察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T段压低次数、持续时间和下移减少值分别为(149±13)次、(257±25)min、(0.076±0.029)mV,对照组ST段压低次数、持续时间和下移减少值分别为(73±12)次、(108±21)min、(0.043±0.028)mV,对照组3项指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可显著降低ST段压低次数、持续时间和下移值,较硝苯地平临床疗效显著,可推荐作为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首选药物,临床推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杨文珍  郑剑峰 《哈尔滨医药》2011,31(6):409+411-409,41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用DCG记录96例冠心病患者ST段下移阵次数、ST段下移持续时间、当时有无症状、发作昼夜时间规律及发作前后心率的变化。结果缺血性ST段下移336阵次,其中无症状发作246阵次,有症状发作90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5.4~12)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14~24.6)min/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G是临床上诊断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都较高,大大提高了SMI的检出率,为目前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在临床上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48例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将动态心电图的记录结合患者的生活日志进行详细诊断,最后得出相应诊断结果。结果对患者持续进行24h的动态心电图检测后,发现缺血性ST-T发生改变的有35例,占72.9%。缺血性ST-T发生改变为98阵次,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75阵次,占76.5%,有症状心肌缺血为23阵次,占23.5%。无症状心肌缺血与有症状心肌缺血在发生率方面相比,无症状心肌缺血明显较高(P<0.05),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心肌缺血时患者心率方面,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平均心率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肌缺血这一病症来说,动态心电图检测是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其对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东方  董晶  白黎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671-3672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0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的资料.结果: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肌缺血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多发生于日间;心率变异性降低与心肌缺血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动态心电图早期检出SMI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曲美他嗪改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TMZ)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4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2组,其中TMZ组32例,采用TMZ治疗;对照组32例,内服辅酶Q10胶囊。同时2组均服用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普伐他汀钠,治疗8周。治疗前后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观察缺血及其相关指标。结果治疗8周后,2组动态心电图示ST段压低伴有症状的次数、持续时间及无症状的ST段压低的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与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TMZ的疗效更为显著(P<0.05)。同时,TMZ组用药后伴随的室性早搏亦显著减少(P<0.01);对照组室性早搏计数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见TMZ明显不良反应。结论TMZ治疗冠心病SMI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5.
关素清  王娅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357-335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对165例糖尿病患者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测,选出有心肌缺血76例进行分析。结果:76例中共检出心肌缺血705阵次,其中无症状发作671阵次(92.2%),有症状发作34阵次(4.8%)。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病高峰在上午06~12点,00~06点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阃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较高,其起病隐袭,如不积极防治,病情可突然恶化,甚至导致猝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4例临床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中,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肌缺血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多发生于6:00~11:00心率变异性降低与心肌缺血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对早期检出SMI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英  郝玉明  王娜 《河北医药》2010,32(19):2643-2645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改变与脑梗死、心肌缺血的关系;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包括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合并心肌缺血组103例(A组),无心肌缺血组53例(B组),患者均行颅脑CT和检测CTNI值并行动态心电图。结果 A组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尤其是合并糖尿病者(P〈0.05);糖尿病与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为脑梗死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合并冠心病发生率高,且无症状心肌缺血占比例较大。cTnI做为心肌损伤的特异敏感指标,在脑梗死时出现阳性提示存在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8.
张昆 《中国医药科学》2014,(4):60-61,71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我院共收治了11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式,对这112例患者的病例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79例患者符合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发作的要求,约占总例数的70.5%。在这79例患者中,共发生缺血性ST-T改变362阵次,其中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SMI发生率,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过程中,使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查,可以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是比较好的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与治疗冠心病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Patients with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have similar prognosis but fewer primary care and emergency care visits than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pain threshold because of an increased endogenous opioid receptor activity. In this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we tested whether patients with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would have less sensitivity to the ischemic pain messenger adenosine compared with angina pectoris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In addition, we tested whether this effect might be due to an increased opioid receptor activity.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rteen male patients with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mean age 58 +/- 10 years with BMI 25 +/- 3) were compared with 10 male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mean age 57 +/- 9 years with BMI 29 +/- 5). Healthy volunteers (mean age 52 +/- 7 years with BMI 25 +/- 3, n = 10), acted as controls. Increasing doses of adenosine were injected rapidly into an antebrachial vein in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order. Central chest pain was provoked and quantified using psychophysical methods. The procedure was repeated after an injection of 0.4 mg of the non-selective opioid antagonist, naloxone. RESULTS: Patients with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exhibited higher pain threshold than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and healthy volunteers. After naloxone, healthy volunteers and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tended to have more pain than patients with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CONCLUSION: In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had a decreased sensitivity to adenosine-provoked chest pain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The decreased pain sensitivity was not related to opioid receptor activity.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运动平板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ECG testing,TET)对CohnⅠ型无症状心肌缺血(sli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拟诊的145例CohnⅠ型SMI进行TE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观察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TET诊断CohnⅠ型SMI的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67.2%,准确性为80.0%,阳性预测值为78.9%,阴性预测值为82.0%;多支冠状动脉病变TET阳性率与单支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有≥2个危险因素组TET检查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无/1个危险因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TET假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ET对CohnⅠ型SMI的特异性较低,但敏感性较高,与SMI的危险因素相结合,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