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和完善建立肝后隧道的方法及双绕肝提拉在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胆道探条代替血管钳建立肝后隧道,并预置2根绕肝带.施行双绕肝提拉前入路法行半肝切除术38例患者为提拉组,用传统方法行半肝切除的8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双绕肝提拉法与传统方法的不同. 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安置双绕肝带,双绕肝提拉切肝时断面无明显出血,断面管道系统显示清晰,肝后下腔静脉与肝脏之间拉开1~2 cm的间隙,以减少肝后下腔静脉及肝静脉、肝短静脉的损伤.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双绕肝提拉法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t=4.112,P<0.05),术后肝功能恢复快(x2=11.14,P<0.05),且胆汁瘘发生率低(P<0.05),术后3个月内肿瘤肝内扩散、腹腔种植少(x2=4.239,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7,P>0.05).结论 采用改良后的方法建立肝后隧道成功率高.双绕肝提拉前人路半肝切除术具有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降低胆汁瘘发生率及肿瘤肝内扩散和腹腔种植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证实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在难切右半肝切除中的安全性及该技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自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拟行右半肝切除肝癌病人中选择难切病例40例,配对分成常规肝切除组和前入路绕肝提拉法肝切除组.结果 20例成功安放绕肝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难切的右半肝切除时前入路绕肝提拉法既安全又快捷.  相似文献   

3.
绕肝提拉法在正中裂劈开肝脏切除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Peng SY  Qian HR  Li JT  Feng XD  Liu YB  Wang JW  Xu B  Du JJ  Cao LP  Fang HQ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9):1239-1242
目的探讨在肝后下腔静脉和肝脏之间建立隧道、放置绕肝带的可行性以及绕肝提拉法在经正中裂劈开断肝中对于下腔静脉的保护和肝内管道显露的作用。方法对47例肝脏切除患者钝性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的间隙,建立肝后隧道并且预置绕肝带。必要时放置止血板。切肝时提拉绕肝带使肝脏与下腔静脉之间产生距离,从而有效保护下腔静脉,并且使手术视野暴露更佳。结果47例患者成功建立了肝后隧道并预置绕肝带,未出现与本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1例因为渗血较多中止建立肝后隧道。结论肝后隧道的建立和绕肝带的放置在解剖和技术上是可行的;绕肝提拉法对于下腔静脉的保护和肝切除术中肝内管道的显露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绕肝提拉法在肝脏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0例在肝切除术中应用绕肝提拉法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有8例成功建立了肝后隧道,并放置绕肝带,未出现与绕肝提拉法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因为肿瘤侵犯肝后下腔静脉而中止建立肝后隧道2例,改行常规手术。结论绕肝提拉法的出现,大大增加了肝切除的安全性,操作安全简便,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5.
肝提拉技术在肝切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肝脏切除手术中,由于肝脏本身体积较大、且内部及周围存在众多的管道系统,深部术野显露困难,因此,术中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及下腔静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Belghiti等于2001年首先报道了肝提拉技术(liver hanging maneuver,LHM),利用肝后下腔静脉前面的间隙建立隧道并留置弹力带,在未游离肝脏情况下通过前入路成功实施右半肝切除,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下腔静脉。彭淑牖等率先在国内开展这一技术,将其命名为“绕肝提拉法”,并对一些重要步骤进行改进,扩大了手术应用范畴。现在LHM已成为许多复杂肝脏手术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陈氏绕肝提拉法在右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右肝巨大肿瘤行右半肝切除时,采取陈氏绕肝提拉法经下腔静脉右侧放置提肝带,离断肝实质的过程中通过牵拉提肝带辅助肝切除.结果 全组共32例右肝巨大肿瘤患者行右半肝切除术,其中前入路肝切除15例,经典入路17例.术中均成功放置提肝带,放置和牵拉过程中无肝短静脉撕裂和大出血等相关并发症.32例肝切除术的肝实质离断时间约25~45 min,肝门阻断时间约20~32 min,术中出血量300~1 300ml.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陈氏绕肝提拉法有助于右半肝切除术中手术野的显露,缩短肝实质离断时间,减少肝实质离断过程中的出血;且其操作简单、使用安全、适用范围广泛.  相似文献   

7.
绕肝提拉法最早由Belghiti提出,在行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时采用止血钳插入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建立肝后隧道并留悬吊带提拉肝脏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难点是建立肝后隧道,其严重并发症是损伤血管引起出血.本文对肝后隧道建立的解剖学基础、手术技巧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医师在肝切除、肝移植及肝外伤等肝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绕肝提拉法提供参考,旨在降低采用该方法行手术治疗的并发症,提高其应用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绕肝提拉法(liver hanging maneuver)半肝切除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4例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改良式绕肝提拉法半肝切除组12例,Pringle's阻断法半肝切除组12例.比较两种半肝切除方法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平均失血量,改良组为(160±40)ml,Pringle's组为(560±1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天和第7天肝功能(ALT、AST、TB)测试数据,改良半肝切除组优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改良半肝切除组的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均少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组,其中腹腔引流量统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式绕肝提拉法半肝切除是安全实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右半肝阻断技术结合陈氏绕肝双悬吊法在右后叶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37例解剖性肝脏右后叶切除术中应用持续右半肝及陈氏绕肝双悬吊法辅助肝切除.右后叶肝肿瘤行右后叶切除时,采取持续右半肝阻断技术并结合陈氏绕肝双悬吊法经下腔静脉右侧放置2根提肝带,离断肝实质的过程中通过牵拉提肝带辅助肝切除.结果 全组共37例肝右后叶肿瘤病人行肝右后叶肿瘤切除术.术中均成功分离出右半肝肝蒂和右后叶肝蒂,游离右肝后均成功放置绕肝提拉带,断肝时行右半肝持续肝门阻断,术中无胆管损伤、肝短静脉、肝右静脉撕裂和大出血等相关操作并发症.肝实质离断时间17~28 min,阻断时间约20~30min,术中出血量60~330 ml.术后第1天丙氨酸转氨酶(ALT) 183~352 U/L,生化指标均在1周内恢复正常,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右半肝持续阻断结合陈氏绕肝双悬吊法有助于减少右后叶肝切除术中出血量以及改善手术野,缩短肝实质离断时间,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操作简单、使用安全、适用范围广泛.  相似文献   

10.
绕肝提拉法肝后隧道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解剖学的研究,探讨绕肝提拉法手术的临床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解剖教学的21例成人尸体的肝后下腔静脉,从腔内观察尸肝组汇入肝后下腔静脉的肝短静脉开口情况,按不同绕肝提拉法的路径和不同肝后隧道宽度(10mm、6mm)统计可能遇到的肝短静脉数。结果绕肝提拉法在肝后隧道宽度6mm时标准路径遇到肝短静脉0~3(中位数=1)支,标准右上方路径(EM路径,肝后下腔静脉右缘距肝下缘1cm)遇到肝短静脉0~2(中位数=0)支,后者小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绕肝提拉法手术建立肝后隧道是可行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后下腔静脉隧道绕肝带提拉法行半肝切除安全性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06年6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在传统经典半肝切除术的基础上加用肝后下腔静脉隧道绕肝提拉法行半肝切除的19例资料。结果 19例均成功放置绕肝带,未发生与该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半肝切除时肝正中裂界面内管道显露清楚,处理起来方便、安全可靠,绕肝带具有指示保护肝后下腔静脉的作用。结论 半肝切除时采用肝后下腔静脉隧道绕肝带提拉法,可进一步提高半肝切除的安全性,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断肝能在最薄、最小的界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Belghiti等于2001年首次提出肝脏悬吊法经前入路行右半肝切除术,但由于其在肝后下腔静脉前方盲目建立隧道过程中,易撕裂肝短静脉和肝实质引起出血,难以推广。此后陈孝平等建立一种新的肝脏悬吊技术,即沿腔静脉右侧肝后间隙经肝裸区做隧道置悬吊技术。该方法简单、安全,能充分显露深部肝断面,便于止血,尤其是可有效控制来自肝静脉分支的出血。本文介绍我们应用经裸区肝脏悬吊法行右肝巨大肿瘤右半肝切除的经验,并就其相关的解剖学要点,操作要领以及术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indications of the liver hanging maneuver for major hepatectomy. SUMMARY BACKGROUND DATA: The liver hanging maneuver, which is a technique of passing a tape along the retrohepatic avascular space and suspending the liver during parenchymal transection, facilitates anterior approach of major hepatectomy. However, the feasibility and limits of this maneuver have never been established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linical backgrounds. METHODS: Medical records of 242 consecutive patients considered for major hepatectomy using the hanging maneuver were reviewed. RESULTS: Among 242 patients, 14 patients (6%) were considered to have contraindication for this maneuver preoperatively because of tumor infiltration to anterior surface of retrohepatic inferior vena cava (IVC). It was successful in 201 patients with overall feasibility of 88%. The feasibil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recent years as compared with the initial years (94% in 2003-2005 vs. 76% in 2000-2002, P < 0.0001). Bleeding during the retrohepatic dissection occurred in 5 patients (2%), which was minor due to injury of hepatic capsule in 3 (1%) and major due to injury of short hepatic vein in 2 (1%). In all cases, bleeding stopped spontaneously. The maneuver was abandoned in 27 patients, including 15 related to severe adhesion between liver and IVC.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dhesion between IVC and liver was the only significant negative predictor affecting the feasibility. Cirrhosis, large tumor, preoperative radiologic treatments did not influence on the feasibility. CONCLUSIONS: The liver hanging maneuver has 94% feasibility in recent years. Absolute contraindication is tumor infiltration to the retrohepatic avascular space. Adhesion between the IVC and liver has a negative impact of the feasibility. According to this indication, the hanging maneuver is easily achievable without risk of the major bleeding during the retrohepatic dissec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半肝切除在肝硬化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08年1月—2011年6月间笔者从拟行半肝切除的肝硬化患者中选择45例,随机分成前入路组和常规组。前入路组22例,使用前入路绕肝提拉法行半肝切除;常规组23例,使用常规法半肝切除。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例数、住院时间、并发症等以及围手术期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治疗。前入路组行右半肝切除17例,左半肝切除5例,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后隧道;常规组行右半肝切除19例,左半肝切除4例。与常规组比较,前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例数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恢复较快(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总胆红素(TBIL)变化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在肝硬化患者中施行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半肝切除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肝功能恢复,临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后隧道及手术高危区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解剖20具成人尸体肝脏标本,收集经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右半肝切除术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汇入肝后下腔静脉和肝后隧道路径上肝短静脉总数。结果:解剖研究中发现,肝短静脉主要从左右两侧汇入肝后下腔静脉,且较多集中于中、下1/3段;在肝后隧道路径上,汇入肝后下腔静脉的肝短静脉主要集中在下1/3段前方,平均(2.90±1.07)支,上1/3段仅有1例出现1支肝短静脉,中1/3段20例中仅4例出现1支肝短静脉;肝右后下静脉多出现在肝后下腔静脉的中、下1/3段,出现率达85.0%(17/20)。临床手术中发现,在肝后隧道路径上,汇入肝后下腔静脉肝短静脉主要集中在下1/3段,平均(3.21±1.67)支,多数病例此区域上下距离约3~4 cm,同时此区域中肝右后下静脉出现率达85.2%(23/27);27例中仅1例有1支肝短静脉汇入中段肝后下腔静脉前方。结论:肝后隧道手术高危区位于肝后下腔静脉下段前方3~4 cm区域,有较多肝短静脉伴随肝右后下静脉汇入。准确把握此区域的解剖特点并进行解剖分离是成功建立肝后隧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