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灸调控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7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艾灸组,以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建立HCC模型。艾灸治疗选用“足三里”麦粒灸,3壮/穴,0.5mg/壮,1次/日,连续16星期,观测体重、肝、胸腺重量的变化;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γ-GT、GST酶学指标变化;采用免疫组化等检测方法观察相关凋亡基因C-myc、N-ras、突变型P53变化趋势及对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yclinD1、CDK4、p16等的影响。结果:艾灸能较明显降低γ-GT和GST在血中的活性:能较为明显减少相关凋亡基因C-myc、N-ras、突变型p53的蛋白表达:能较为明显抑制相关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yclinD1、CDK4过度表达和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16的突变。结论:艾灸可能对减缓HCC癌前病变有一定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部分凋亡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moxibustion in regulating cellular apoptosis in rat’s precancerous lesion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Seventy-four ra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normal group, model group and moxibustion group, and the diethylic nitrosamine (DEN) was used to establish HCC model. Moxibustion with moxa cone which is as big as a grain of wheat was performed on acupoint Zusanli (ST 36), 3 cones for each acupoint and 0.5 mg for each cone, the treatment was given once a day, totally 16 weeks. Then the changes in the body weight, liver weight and thymus weight, a morphological change in the liver tissue and changes in γ-GT and GST were observe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method was adopted to observe the tendency of changes in relevant apoptosis genes such as C-myc, N-ras and mutant type P53, and the influence of moxibustion on cell cycle modulation genes such as cyclinD1, CDK4 and p16. Results: Moxibustion could reduce the activities of γ-GT and GST in the blood, obviously decrease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relevant apoptosis genes such as C-myc, N-ras and mutant type P53 and markedly inhibit the over-expression of relevant cell cycle modulation genes such as cyclinD1 and CDK4 and the mutation of cell cycle modulation gene p16. Conclusion: Moxibustion might play a certain role in relieving HCC precancerous lesion and its action mechanism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regulation on partial apoptosis genes.   相似文献   

3.
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中Ki67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中Ki67的表达,探讨莪术油治疗乳腺癌前病变的机理。方法:2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康莱特组及莪术油小、中、大剂量组。采用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干预治疗4周,第8~14周分4批处死动物,进行病理学及Ki67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各试验组不同类型乳腺组织中Ki67表达阳性率及阳性细胞阳性率呈递增趋势。非典型增生乳腺组织中,各干预组Ki67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P〈0.05)。各干预组的Ki67阳性细胞阳性率均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P〈0.05),莪术油组低于康莱特和三苯氧胺组(P〈0.05)。对于Ki67表达阳性的非典型增生标本,莪术油大剂量组Ki67阳性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莪术油能够降低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中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可能是其阻断乳腺癌发生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灸调控大鼠HCC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7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以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建立HCC模型。艾灸治疗选用“足三里”麦粒灸,3壮/穴,0.5mg/壮,1次/13,连续16星期,观测体重、肝、胸腺重量的变化;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γ—GT、GST酶学指标变化;采用免疫组化等检测方法观察相关凋亡基因C-myc、N—raS、突变型P53变化趋势及对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yclinD1、cdk4、p16等的影响。结果艾灸能较明显降低γ-GT和GST在血中的活性;能较为明显减少相关凋亡基因C—myc、N—ras、突变型p53的蛋白表达;能较为明显抑制相关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yclinDl、cdk4过度表达和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16的突变。结论艾灸可能对减缓HCC癌前病变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部分凋亡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5.
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应用广泛,通过热效应、光效应、艾烟及药物作用4种起效机制发挥治疗作用,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集中在调节内分泌激素、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相关因素、改善子宫微循环等方面,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仍存在问题和不足,应当加强艾灸起效机制研究,重视灸法光效应之中的光谱范围及波峰治疗痛经的机制探索,完善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原发性肝癌的致死率逐渐升高,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现已成为中国肝病的新研究方向。目前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的诊治体系尚未完善,现代医学存在诊断不明确、治疗方式单一及介入时机难把握等问题。随着大量临床疗效观察的日益深入,中医药在防治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多数医家本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从整体观念出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求能够更加客观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纵观近十年国内外关于本病的研究文献,西医缺少对于本病在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系统论述,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及控制癌变等方面背后的现代药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限制了临床应用和推广,此外,中医药是否可以抑制本病核心问题肝异型增生结节的产生,还需要深入探索研究。本文通过全面检索相关文献,从中医及西医两方面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实验研究、临床疗效等诸多方面进行梳理、概括、分析,内容丰富,囊括了国内外各医家及科研团队对于本病公认的及最新的认识及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本病的风险评估参考指标以及分析了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及其理论支持,探讨本病的中西医研究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不足,以期为读者提供对于本病较为全面的认识以及为本病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艾灸联合钙尔奇D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诊疗的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艾灸组,对照组采用钙尔奇D治疗,艾灸组在同等剂量钙尔奇D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艾灸治疗,治疗周期为6个月。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VAS)、骨密度(BMD)、25羟基维生素D3、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甲状旁腺激素(PTH)指标变化和治疗有效率等方面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艾灸组能明显缓解骨质疏松症状、骨性疼痛,影像提示艾灸组更有效改善患者的BMD,骨代谢相关的3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各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艾灸联合钙尔奇D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后,症状缓解,疗效提升,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沙蟾毒精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M,rr法观察沙蟾毒精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观察沙蟾毒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和Westernblot分析沙蟾毒精对Bcl-2、Bax、p53和p21等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沙蟾毒精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4h半数抑制剂量(IC50)为0.415μg/mL。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人肝癌SMMC-7721细胞经不同浓度的沙蟾毒精处理后,G/M期细胞数量增加,而Go/G,期细胞数明显减少。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人肝癌SMMC-7721细胞经沙蟾毒精处理后,Bax的表达升高,而bcl-2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沙蟾毒精可能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学认为,灸法具有较好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癥瘕积聚"类肿瘤疾病有独特的优势。该文从艾灸防治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两方面,就近年来有关文献进行总结。通过分析灸法在抑制肿瘤生长,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放化疗不良反应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发现应用灸法防治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建议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提高临床研究质量,加强系统化研究以明确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2月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平台(VIP)及Pubmed数据库中,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与实验机制研究文献。以“艾灸”或“灸法”或“moxibustion”“溃疡性结肠炎”或“炎症性肠病”或“ulcerative colitis”为检索词,纳入临床或实验机制研究文献,排除综述类文献、个案、病例报告等,最终筛选出46篇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此总结近10年艾灸治疗UC临床及实验机制。从调节患者免疫平衡、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细胞凋亡进行分析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提出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艾灸对DM性ED大鼠阴茎勃起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艾灸对糖尿病(DM)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阴茎勃起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DM大鼠模型后再用阿朴吗啡(APO)阴茎勃起实验筛选DM性ED大鼠.以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并将发生ED者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模灸组.模灸组给予“肾俞”“三阴交”麦粒灸治疗2个疗程后,处死6组大鼠,取其阴茎勃起组织,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腿和Bcl -2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灸组大鼠阴茎勃起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和Bax基因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而其Bcl-2基因的表达却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同时,其Bcl - 2/Bax的值较模型组增高且比值大于1.结论 艾灸能改善DM性ED大鼠阴茎勃起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DM性ED大鼠阴茎勃起组织中B缸基因的表达,增加Bcl -2基因的表达,并提高Bcl-2与Bax的比值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薛莹  穆韵浓  王昊  赵百孝 《世界中医药》2023,(15):2178-2184
目的:评价艾灸与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21年4月10日艾灸对比药物干预治疗P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评分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估。通过Rev Man5.4和Stata 1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RCT文献,文献在盲法的实施上存在高风险,随机化分配与隐藏方案不详。Meta分析结果显示,艾灸组总有效率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5,95%CI为1.19~1.31,P<0.000 01)。漏斗图左右不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艾灸组治愈率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45,95%CI为2.00~3.01,Z=8.56,P<0.000 01)。2组在痛经症状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改善方面存在异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齿苋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G-2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马齿苋提取物对肝癌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马齿苋提取物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马齿苋对HepG-2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马齿苋提取物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可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多数细胞阻滞于S期,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马齿苋提取物可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分布,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4.
易受乡  彭艳  常小荣  彭娜  严洁  林亚平 《针刺研究》2006,31(5):259-263,271,F0002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等穴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分析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HSP70 mRNA)与上述效应的关系,探讨艾灸促进胃粘膜损伤修复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束缚对照组、模型组、艾灸“足三里”-“梁门”穴组和艾灸非穴对照点组。束缚水浸应激法制备胃溃疡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胃粘膜转化生长因子(TGFα-)的含量,RT-PCR法测定HSP70 mR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束缚水浸应激法造模后可致胃粘膜损伤指数升高,胃粘膜TGFα-含量下降,PCNA下降,细胞凋亡指数、HSP70 mRNA增加(P<0.05或P<0.01)。艾灸“足三里”“梁门”可降低胃粘膜损伤指数,增加胃粘膜TGFα-含量,促进HSP70 mRNA和PCNA的表达,降低胃粘膜细胞凋亡指数,与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艾灸“足三里”“梁门”对应激性胃溃疡的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促进了TGFα-合成,刺激胃粘膜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而这一过程可能与艾灸诱导HSP7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生存素和nm23-H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生存素(Survivin.)和nm23-H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HCC及26例癌旁肝组织中Survivin和nm23-H1的表达。结果①Survivin、nm23-H1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23/40)、42.5%(17/40),两者阳性表达率明显分别高于、低于癌旁肝组织(P<0.01);②Survivin的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转移、癌栓有关(P<0.05),而与HCC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原发肿块大小无关(P>0.05);③nm23-H1的表达与HCC的转移、癌栓有关(P<0.05),而与HCC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原发肿块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④在HCC中,Survivin与nm23-H1间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25,P>0.05)。结论Suvivin和nm23-H1可作为反映HCC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联合顺铂(DDP)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DDP,2 mg·kg-1,ip),黄芪-莪术高、中、低剂量(H,M,L,12,6,3 g·kg-1·d-1,ig)组,黄芪-莪术高剂量+顺铂组(H+DDP),黄芪-莪术中剂量+顺铂组(M+DDP),黄芪-莪术低剂量+顺铂组(L+DDP),每组8只。采用Td Tmediated d 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观察黄芪-莪术联合顺铂对人肝癌细胞Hep G2的原位诱导凋亡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对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观察人肝癌裸鼠肿瘤组织中microRNA(miR)-122a,miR-221,miR-151的表达。结果:H,H+DDP,M+DDP,L+DDP组均有肿瘤细胞凋亡,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核内呈棕黄色,核高度凝聚,部分细胞脱落,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的凋亡现象发生(P0.05,P0.01),以H+DDP组诱导凋亡作用最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H,M,H+DDP,M+DDP,L+DDP组血清中Bcl-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以H+DDP组降低最为显著。与DDP组比较,H,M,L,H+DDP,M+DDP,L+DDP均能显著上调miR-122a的表达(P0.01),H+DDP对miR-221,miR-151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黄芪-莪术能显著诱导人肝癌细胞Hep G2凋亡,且诱导凋亡作用与剂量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显著下调Bcl-2表达,上调miR-122a,下调miR-221,miR-151的表达有关,与DDP合用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浓度四味肝泰软胶囊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和Annexin V-EGFP/PI双染法研究不同浓度四味肝泰软胶囊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后细胞周期DNA含量变化及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各浓度四味肝泰软胶囊均可以调节G1/S转换,使肿瘤细胞发生S期阻滞,造成S期细胞堆积,阻断细胞的DNA合成和复制,阻滞肿瘤细胞进入G2/M期,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且这种诱导效应具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四味肝泰软胶囊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隔药灸神阙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经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隔药灸神阙穴治疗寒凝型及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组和西药组各43例,隔药灸组隔药灸神阙穴,西药组采用西药治疗,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隔药灸组43例,治愈15例,显效18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西药组43例,治愈6例,显效9例,好转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7%;经比较两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且远期疗效隔药灸组亦优于西药组(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显示:隔药灸组治疗后血浆黏度、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明显降低;红细胞最大变形能力增强,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药灸神阙穴治疗寒凝型及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疗效优于西药;寒凝型及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理与血液的高"浓、黏、凝、集"状态有关,针灸可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子宫微循环,从而使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19.
艾灸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艾灸在提高宫颈癌放疗患者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用琼脂扩散法测定36例放疗加艾灸和30例单纯放疗病人治疗前后的IgG、IgA、IgM。结果 艾灸组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尤其IgG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艾灸能提高宫颈癌放疗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析参桃软肝丸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收集组方药物的活性成分及靶点,与Genecards网站收集的HCC靶点取交集后,筛选出参桃软肝丸治疗HCC的潜在靶点,进而绘制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并分析其关键成分,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并分析其关键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分子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探讨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结果 参桃软肝丸治疗HCC的关键成分或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关键靶点或为蛋白激酶B、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Jun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V-MYC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其作用机制或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癌症中微小RNA、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和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检查点途径、细胞凋亡、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叉头框转录因子O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表明AKT1蛋白与木犀草素结合能力最强。结论 本文表明参桃软肝丸治疗HCC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可为今后阐明参桃软肝丸治疗HCC的具体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