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儿后对脑功能恢复的研究。方法分析该院在2008—2011年期间接收的28例儿童脑积水患儿,都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治疗方法,分流管以分流管以P.S.、9003、B.C.E.三种为优。对接受治疗的患儿进行手术前后的头颅CT/MRI、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以及术后对患儿在追踪随访,测定患儿的智能(DQ),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这28例儿童脑积水患儿中,其中有5例先天性脑积水,5例为颅内损伤患儿(其中3例为产伤,2例为摔伤),脑室端阻塞8例,腹腔端阻塞2例,并发细菌性感染6例,分流管进入阴囊2例,通过治疗有20例预后效果良好,4例无明显变化,2例因感染死亡。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小儿交通性脑积水及阻塞性脑积水迄今为止最优的方法,越早治疗对治疗效果越好,在手术期对患儿精心照顾,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从而达到患儿脑功能的快速恢复,使小儿基本上可以获得正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7,(7):1040-1043
目的通过对疗效及并发症的分析,评估脑室-腹腔分流术在小儿脑积水治疗中的作用并为并发症应对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方法复习本组136例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先天性脑积水及颅内出血、神经系统感染和颅脑外伤所致的继发性脑积水病例资料,对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136例患儿均在术后1~12个月内经CT或MRI扫描完成首次复查,此后定期复查至随诊截止,侧脑室均较术前明显缩小甚至恢复正常大小,且侧脑室角均较术前锐利。共3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23.53%),其中细菌性感染12例(8.82%),脑室端(近端)阻塞7例(5.15%),腹腔端(远端)阻塞5例(3.68%),分流阀阻塞3例(2.21%),硬膜下积液1例(0.74%),分流管远端退出腹腔2例(1.47%),分流管脱出体表1例(0.74%),脑脊液漏1例(0.74%),无术后死亡病例。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小儿先天性及继发性脑积水的成熟可靠的方法,疗效显著,脑积水情况术后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须正确施行手术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积极预防及处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杨枫  是德海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32-233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180例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脑室-腹腔分流,观察两组疗效,并对比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Kamofsky评分、术后分流管梗阻、腹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双侧脑室额角、颞角宽度均不同程度缩小;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流管梗阻及腹腔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积水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金东辉  马杰  刘国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423-4425
目的:探讨脑室镜下三脑室造瘘治疗小儿梗阻性脑积水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梗阻性脑积水患儿13例,年龄2.5岁~7岁,平均3.5岁.均临床诊断为梗阻性脑积水,脑室镜下行第三脑室造瘘术.全部患儿于术后3天、7天、30天行头部CT复查,并进行3.0 ~36个月时间不等的随访.结果:3个月复查结果显示,改善11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18个月复查时,有4例复发,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脑室镜下的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对治疗小儿梗阻性脑积水是一种安全、有效、容易被接受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侧脑经腹腔暂时性外引流治疗脑积水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脑积水患者8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6)和对照组(n=43),实验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侧脑室经腹腔暂时性外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常规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比较两组患者腹腔置管手术时间、颅内高压症缓解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的腹腔置管手术时间、颅内高压症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实验组分流管腹腔端梗阻和腹腔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4、8、16、24 h的疼痛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低(P0.01),但术后48 h和72 h的疼痛评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侧脑室经腹腔暂时性外引流治疗脑积水可促进颅内高压的缓解,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V-P分流术)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经典手术,已被广大神经外科医师所采用。我院1989年11月~2005年11月,采用V-P分流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积水38例,其中有2例并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2岁和16岁,术前分别确诊为梗阻性脑积水和交通性脑积水。2例均采用美国Medtrionic生产的中压分流装置,全麻下进行V-P分流术,采用右侧脑室枕角穿刺,腹部均采取剑突下腹直肌切口,腹腔内管长30 cm左右,不做固定。二、结果2例患者住院期间按压贮液囊无阻塞,弹性良好。根据Salmos的脑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成人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成人脑积水患者使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成人脑积水的临床疗效。结果60例成人脑积水患者经过治疗,恢复良好的患者占25例,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的患者占32例,手术失败的患者占3例,临床控制率为95.0%。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成人脑积水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创伤性小,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术后发生急性腹痛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9年3月行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术后发生急性腹痛14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4例患者中原发性脑积水11例,继发性脑积水3例.年龄>50岁和年龄<13岁患者占病例总数的78.6%(11/14);疼痛性质:锐痛、绞痛、隐痛、胀痛或不能描述的疼痛.均排除颅内感染及腹腔器质性疾病;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后11例症状完全消失,3例症状无缓解行手术结扎分流管治愈.结论 行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术后腹痛原因为脑脊液中特殊蛋白成分对腹腔产生免疫刺激所致.腹痛特点为症状重,体征轻,压痛部位多变、不明确;腹膜刺激征多不肯定;疼痛性质不典型,多样化.治疗上给予积极有效的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治疗,多数患者预后理想.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5,(7):70-71
目的探讨应用"腰-腹腔脑脊液分流系统"行脊髓蛛网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6例应用脊髓蛛网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慢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结果。总结"腰-腹腔脑脊液分流系统"在该类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经验。结果 36例患者随访3~16个月,34例脑积水均得到控制,复查CT脑室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好转,2例出现阻塞,需再次手术调整,1例出现低颅压反应;无1例出现感染,无1例出现腰痛不适。结论此分流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慢性性脑积水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效果良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对于顽固性腹水的治疗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自1973~1976年间LeVeen等成功地应用了腹腔-颈静脉转流管以来,曾被誉为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一、腹腔-颈静脉转流术:腹腔-颈静脉转流术是根据胸腹腔压力差的原理,利用灵敏的单向阀把腹水转流入静脉系的一种简便手术. (一)、应用范围:1.肝硬变腹水;2.Budd-Chiari综合征;3.乳糜腹水;4.手术后腹水;5.癌性腹水;6.肾性腹水;7.心源性腹水;8.胰原性腹水;9.营养性腹水;10.淀粉样变性腹水等. (二)手术适应证:1.急诊期:(1)肝肾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新型隐球茵性脑膜炎所继发脑积水是造成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探讨其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本院神经外科自1980~2002年收治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26例,11例患者接受脑室外引流术,1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二者对脑积水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差别,但脑室腹腔分流术具有迅速安全,持续有效优点。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能安全有效减轻积水,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结核性脑积水患者经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12例患者中11例术后脑积水症状均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2个月死亡。结论: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手术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51例脑外伤手术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早期分流同期颅骨修补组)24例及对照组(早期分流后延期颅骨修补组)27例。观察比较两组颅脑损伤手术后12个月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治疗组分流过度及术后硬膜下积液/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避免严重并发症,且能极大地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经验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100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者86例,好转者9例,无改善者5例。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分流管阻塞4例,术后感染2例,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痊愈出院。结论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疗效显著,严格控制手术指征、严格无菌操作及减少术中创伤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5年6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脑积水患者42例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积极处理、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所有患者平均住院(15.43±2.53d,均获得痊愈出院。出院1~2周复查头颅CT提示脑室均明显缩小。结论全面的护理在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围手术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advent of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ing and improved medical therapies, patients with hydrocephalus are living longer and presenting with unrelated medical problems. It can be disconcerting to discover that the patient who needs a routine laparoscopic procedure also has a ventriculoperitoneal (VP) shunt. Although the literature is limited there is a small body of evidence indicating that it is safe to perform laparoscopic surgery on these patients with routine anesthetic monitoring. The authors report the case of a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a patient with a VP shu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5年6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脑积水患者42例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积极处理、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所有患者平均住院(15.43±2.53d,均获得痊愈出院。出院1~2周复查头颅CT提示脑室均明显缩小。结论全面的护理在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围手术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脑室-腹腔分流(V-P)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PTH)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PTH行V-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效果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患者年龄、颅内压(ICP)等的关系.结果 33例V-P术前GOS 2分和3分患者术后6个月22例COS有进步,18例术前GOS4分患者术后6个月只有6例有进步.V-P术前的GOS与手术效果明显相关.GOS 3分及以下患者的预后较GOS 4分患者的预后好(P<0.05).COS提高患者与未提高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ICP对手术效果无影响(P>0.05).结论 V-P术可以改善PTH患者的预后,术前的COS可以作为V-P术效果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脑室镜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50例脑积水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实验组行脑室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照组行常规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实验组术后感染1例(4%),分流管阻塞1例(4%)。对照组术后感染3例(12%),分流管阻塞4例(16%),脑室损伤1例(4%)。结论脑室镜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治疗措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A patient with adenocarcinoma of the kidney metastatic to the quadrigeminal plate of the midbrain presented with acute 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 and early tonsillar herniation. Because the majority of these carcinomas are resistant to radiation therapy, only limited treatment choices were available. Initially, a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relieved the hydrocephalus and neurologic symptoms. After a short course of improvement, with decompressed ventricles demonstrated by postoper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the patient developed additional neurologic signs, leading to the decision to excise the metastatic tumor. Convalescence was complicated but the patient survived for six months, succumbing to respiratory failure presumably caused by lung metast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