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解放军总医院(100853)朱盛修四肢创伤并发周围神经伤,传统的修复术只有20%~50%的疗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后优良率可达90%。显微外科修复术包括神经松解术、束膜切开术、神经缝合术、神经移位术及神经植入术等。首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2.
《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2):878-878
《周围神经外科学》于20014年4月由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目的是进一步普及周围神经方面的知识,介绍周围神经研究的最新进展,以临床为中心,结合解剖、病理生理、电生理等基础知识进行论述。全书分20章,介绍了周围神经损伤的相关内容,对每条神经从解剖、临床表现、检查、电生理改变、诊断、治疗、麻醉、结果评价、康复及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本书是骨科、显微外科、手外科医生必备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围神经损伤平时、战时均常见。尽管周围神经修复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包括显微外科技术、外膜或束膜无张力缝合、采用组织化学或免疫组化进行运动和感觉功能束的定位等 ,但是即使是新鲜、清洁的周围神经断裂伤 ,能及时采用先进的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 ,通常也不可能获得完全再生 ,功能也往往不能完全恢复 ;而感觉或运动的缺失持续时间过长将继发肌肉萎缩 ,造成许多神经伤患者的残疾。因此 ,如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 ,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 ,一直是困扰外科学家的难题。一、神经再生微环境及其营养因子周围神经再生的微环境指神经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周围神经鞘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2010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周围神经鞘瘤16例。结果本组16例均取得良好疗效,其中1例术后2周内部分手指感觉麻木,短时间内恢复。随访1~4年,无1例复发。结论周围神经鞘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完整切除肿瘤,保护神经的连续性,最大程度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神经外膜束组膜缝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神经外膜束组膜缝合修复周围神经横断手术后随访到62条神经,功能恢复达到估级31条神经,良级16条神经,优良率为75.8%。应该强调修复时保存神经断端血运、束组对合及无张力缝合,并提倡急诊为周围神经行一期显微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的组织床选择。方法:经过周围神经移植选择组织床的实验研究,临床采用放置修复神经于健康的肌间隙中,神经血管束内。用带蒂筋膜或肌膜,腱膜修复组织床等方法。结果:修复周围神经74例,82条。经术后9个月~7年随访,优良率为86.58%。结论: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后,选择合适的组织床对神经的修复和再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显微外科技术用于周围神经的修复 ,其优越性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肯定。我院自 1 988年~ 1 997年 ,采用神经束膜缝合法和神经外膜缝合法分别对1 39例腕部正中神经损伤行急诊一期修复。临床对比观察 ,神经束膜缝合法的疗效优于神经外膜缝合法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相似文献   

8.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周围神经纤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道周围神经纤维瘤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切除周围神经纤维瘤11例,其中尺神经纤维瘤3例,正中神经纤维瘤3例,胫神经纤维瘤2例,坐骨神经纤维瘤1例,腓总神经纤维瘤1例,马尾神经纤维瘤1例。结果 11例肿瘤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术后经长期随访(平均2年5个月)无1 复发,受累神经支配区的功能均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手术,术中注意保护神经干的分支和血运及合理地选择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胸腔镜下取膈神经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臂丛神经损伤是由交通事故、工伤意外或产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周围神经损伤。由于生理解剖的特点,臂丛神经损伤后治疗较困难,疗效也不甚理想,受伤后患者上肢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遗留终身遗憾。因此,正确的临床诊断及不断发展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全面护理,科学的功能锻炼,都将对患者术后手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0月20-22日,第三届全国周围神经外科大会在浙江省温州市红太阳宾馆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周围神经外科学组及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周围神经学组(筹)主办,浙江省手外科学会、浙江省显微外科学会承办,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外科协办.大会同期举办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显微外科基本技能及手外科内窥镜技术培训班》[编号:2010 -04 -06 -004(国)].20日晚召开了周围神经学组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周围神经学组筹备会.  相似文献   

11.
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重的周围神经损伤,常有大段神经缺损,修复大段神经缺损是骨科、显微外科的一大难题.自1932年Balane首次采用神经移植以来,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大进展,有些方法已在临床应用[1~4].70年代以来各国生理解剖及临床外科学者研究周围神经日益增加.特别对轴突再生、神经血循环、血管渗透性束膜屏障作用、神经本身的弹性、吻合口张力、电生理以及神经再生等方面都进行大量研究,特别是80年代以来对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揭示了神经轴突再生自我完善的生物反馈规律,显露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臂丛及周围神经鞘瘤的治疗要点和疗效。[方法]1999~2007年共收治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神经鞘瘤38例,其中副神经1例,颈丛皮神经2例,臂丛神经6例,膜丛神经2例,上肢神经17例,下肢神经10例。其中37例均在显微镜下获得肿瘤切除,术中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1例将肿瘤切除后,同时行神经移植术。术前复杂部位均行MRI检查,术后所有肿瘤均经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结果]本组38例中,36例术后神经功能未受影响,随访6个月~7年,平均4.5年,无复发。1例尺神经鞘瘤切除后出现手内肌功能部分障碍,10d后恢复。L4神经鞘瘤行肿瘤切除神经移植术后,股四头肌肌力下降为2级减,神经移植后疗效正在随访中。[结论](1)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显微镜下操作,并采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减少复发,并保留正常神经功能。(2)对于颈部、臂从、膜丛等复杂部位的神经鞘瘤术前尽可能行MRI检查。(3)术后所有神经鞘瘤均应经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3.
显微外科技术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中的优越性及术后护理体会. 方法 对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和未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经腹股沟途径,不用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时间分别为(35±5.7)min、(33±8.6)min;经腹膜后途径,不用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时间分别为(25±5.7)min、(23±7.0)min.经腹股沟途径,不用和应用手术显微镜每侧结扎主支静脉平均分别为4±1.2支、7±3.2支;经腹膜后途径,不用和应用手术显微镜每侧结扎主支静脉平均分别为(2±0.2)支、(2±O.7)支.经腹股沟途径,不用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发现并结扎动脉周围细小静脉率分别为4.8%、92.6%;经腹膜后途径,不用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发现并结扎动脉周围细小静脉分别为16.0%、93.6%.经腹股沟途径,不用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每侧发现淋巴管平均分别为(O.5±0.2)支、(2.7±1.2)支;经腹膜后途径,不用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每侧发现淋巴管平均分别为(0.2±0.1)支、(1.6±0.2)支.在术后随访中,经腹股沟途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未见复发和出现鞘膜积液;不用显微外科技术,复发占:19.0%.出线睾丸鞘膜积液占9.5%.经腹膜后途径,用显微外科技术未见复发和出现鞘膜积液;不用显微外科技术复发占8.0%.出现睾丸鞘膜积液占4.0%.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优势明显,辅以相应的术后康复护理措施,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外科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质量,近30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神经营养因子、施万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层黏蛋白等物质在周围神经再生作用的了解,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法已由单一的显微外科方法发展到现在的神经移植、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同时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将目前神经修复方法做一个回顾.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探讨保存的硬脊膜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本文报道两组大鼠10mm坐骨神经缺损,分别用同种和异种硬脊膜桥接修复,术后2、4个月的光镜、电镜、电生理、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指标显示,两种硬脊膜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意义,异种硬脊膜早期炎症反应稍重,新形成的神经外膜较厚。  相似文献   

16.
显微外科手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65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自1986年6月-1994年6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扣作65例共68条神经,随访时间6个月-8年,优良率达88.2%。对急诊创伤,应争取1期修复神经损伤;对闭合性损伤,观察时间宜在6周之内,应及早手术探查并作相应的手术;对神经外膜缝合及外膜与束膜联合缝合方法进行了比较,其疗效并无明显的差别。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严格显微外科无创伤操作技术及神经修复无张力的原则,注意神经缝合的质量,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修复外周神经损伤中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及措施。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300例345条神经,手术方法包括神经外膜缝合术、外膜束膜缝合术、束膜缝合术、神经移植术和神经松解术。结果:术后随访6~72个月,平均优良率74.8%。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损伤神经的精确对合和及早修复能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84例,其中56例获得长期随访,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显微外科切除周围神经鞘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显微外科切除周围神经鞘瘤许忠凤,李宝林,唐征宇我院自84年3月至94年1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锐性切除周围神经鞘瘤1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6~52岁,平均38岁,其中坐骨神经鞘瘤3例,正中神经鞘瘤4...  相似文献   

20.
周围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目的: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从1988年3月至1995年6月,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68例共78条神经,手术方法包括神经松解术、神经直接缝合术和神经移植术等。结果:经术后9个月~7年随访,优良率为85.89%。结论:临床资料证明:显微外科技术在神经损伤修复中有很大的优越性,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