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颈段鞘内药物输注治疗颈肩部难治性癌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2017年8月收治的1例右侧颈肩部及右上肢难治性癌痛患者临床资料,经L2~L3椎间隙穿刺植入鞘内导管至C6椎体水平,经鞘内导管持续输注低浓度布比卡因和吗啡混合液,观察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鞘内镇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持续鞘内吗啡镇痛对于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32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体内植入鞘内导管外接电子PCA 泵实施持续鞘内吗啡镇痛,记录镇痛前后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及QLQ-C30生活质量评分,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32例患者使用鞘内镇痛后,经1周的剂量调整后,VAS评分为3.12±1.12,低于使用前的8.01±0.81(P<0.05),QLQ-C30生活质量评分为45.52±3.34,较使用前的29.45±2.50显著提高(P<0.05)。不良反应包括轻度皮肤瘙痒、便秘、头痛和尿潴留,全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和鞘内感染。结论 持续鞘内吗啡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费用低廉,操作方便,为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王昆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18):1141-1144
肿瘤患者疼痛的发生率较高,是临床尚未解决的难题。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鞘内输注镇痛药物是缓解癌痛的有效方法。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在有效镇痛的同时,使不良反应最低。鞘内镇痛治疗使用越早患者受益越大。在给予体内植入鞘内给药装置前首先需要测试镇痛效果,恰当的实施测试时段极为重要,且有效维持时间决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植入鞘内镇痛系统。本文对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的治疗依据、患者选择、测试、植入操作技术问题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瑞吉(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毒副作用,评价多瑞吉在癌症三阶梯止痛中的地位。方法64例具有中重度癌痛的患者使用多瑞吉治疗,初治患者最初剂量为25μg/h,以前曾用过强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根据用药情况进行多瑞吉剂量转换。用药后观察24h,疼痛缓解欠佳时进行剂量滴定,按照25μg/h增加剂量,直至疼痛缓解。治疗医师严密观察药物剂量、疗效、副作用、药物依赖性等,填写标准疼痛观察表。结果全组患者总缓解率95.3%(61/64),其中完全缓解率为79.7%(51/64),中度和明显缓解率为15.6%(10/64)。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便秘、头晕、恶心、嗜睡、皮肤瘙痒等,发生率很低。全组无呼吸抑制、成瘾发生。结论多瑞吉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确切,副作用轻微,可作为口服强阿片类药物外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5.
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影响生活质量。阿片类镇痛药物是治疗癌痛的主要药物,镇痛效果确切,其剂量滴定可提高疼痛缓解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对阿片类药物的耐受性。本文就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机制、阿片类药物剂量滴定及阿片类药物与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王仲  袁娟 《现代肿瘤医学》2015,23(4):537-539
目的:探讨硫酸吗啡缓释片对中重度癌痛维持治疗的效果,包括疗效、不良反应、费用、患者的依从性。方法:中重度癌痛患者,入院后数字评估法(NRS)动态疼痛评分,先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即释片滴定,患者阿片类药物耐受、疼痛评分3分以下及剂量相对稳定后,等剂量换算为硫酸吗啡缓释片口服,继续动态疼痛评分及药物剂量滴定。结果:等剂量硫酸吗啡缓释片对中重度癌痛维持治疗患者止痛效果更好,费用更低,患者依从性更好。结论:硫酸吗啡缓释片对于中重度癌痛的维持治疗能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美施康定治疗癌性疼痛1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大剂量美施康定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1例宫颈癌患者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特点、美施康定的应用情况和疗效。结果:大剂量美施康定治疗重度癌性疼痛达到无疼痛或轻度疼痛,毒副作用少。结论:大剂量美施康定用于重度癌性疼痛患者具有安全、有效、方便、副作用少的特点,可作为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诊癌性疼痛患者强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改善癌性疼痛药物治疗的规范性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镇痛门诊首次就诊并符合下述入组条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门诊治疗患者;NRS评分≥4分;治疗周期≥1个月且耐受阿片类药物治疗;有病理结果确诊依据,肿瘤分期为Ⅲ期~Ⅳ期,不再进行根治性治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及《NCCN成人癌性疼痛临床实践指南》要求使用阿片类药物,并对药物剂量、使用效果、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40例患者,患者疼痛缓解后吗啡日剂量为40~600 mg。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混合性疼痛患者吗啡日均用量较内脏痛和躯体痛患者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片类药物对所有癌性疼痛均有效,但对躯体痛疗效最明显。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有:便秘(57.5%)、恶心呕吐(15.0%)、排尿困难(7.5%)和头晕(5.0%)等。结论癌性疼痛是一种总疼痛,多模式干预为最佳治疗策略,强阿片药物治疗癌性内脏痛效果明显,药物滴定及动态评估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另外,门诊癌痛患者定期随访不可或缺,要充分体现全程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宋莉  卢帆  刘慧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8):339-343
目的:评估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用于顽固性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1 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7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4 例。对顽固性癌痛患者实施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外接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观察并记录鞘内镇痛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s,VAS )评分、吗啡用量和各项生活质量的评分,同时观察鞘内镇痛的不良反应。结果:17例患者实施鞘内镇痛后的VAS 为(2.9 ± 1.8)分,显著低于鞘内镇痛前VAS(7.2 ± 2.5)分(P < 0.001);常规途径使用的阿片类药物(相当于吗啡的镇痛剂量)为(42.1 ±7.5)mg/d ,与鞘内镇痛前(282.9 ± 95.5)mg/d 相比,显著降低(P = 0.004);鞘内镇痛后患者日常生活、情绪和睡眠的生活质量评分较鞘内镇痛前均显著降低(P < 0.05);患者镇痛满意度则较鞘内镇痛前显著增加(P < 0.001)。 鞘内镇痛的不良反应包括戒断症状、低颅压性头痛、尿潴留和颅内感染。结论: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外接PCA 可安全有效的用于常规途径阿片类药物镇痛无效的顽固性癌痛患者。   相似文献   

10.
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癌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应用三阶梯镇痛疗法有10%~15%患者仍得不到满意的镇痛治疗,且长期大剂量服用药物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增加医疗费用.近年来,文献报道对疗效不佳的患者采用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PCIA)[1,2],收到了良好效果,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对阿片类药物产生耐药,治疗效果渐差,加大剂量后副作用增多.我们观察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现在许多晚期癌痛患者依靠肌注大量杜冷丁、曲马多、吗啡来解决疼痛问题,镇痛效果差,副作用多,患者难以接受或坚持。我们在WHO设计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基础上,对那些经不规范癌痛治疗后产生药物依赖或止痛效果不佳的晚期癌痛患者,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剂量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痛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方法:使用大剂量芬太尼透皮贴剂(剂量≥300μg/h)治疗晚期癌痛5例,观察其止痛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例患者疼痛得到较好控制。出现便秘3例,1例患者出现头晕,1例患者出现嗜睡,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未出现呼吸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大剂量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痛疗效满意,合理用药是安全有效的,其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日剂量超过160 mg)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10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在达到大剂量前1天、大剂量治疗当日等5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患者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大剂量盐酸羟考酮完全缓解率(无痛患者比例)随治疗时间逐渐提高,治疗1周可达到6.54%。有效缓解率(疼痛评分≤3分患者比例)在治疗当日达到近50%,治疗1周可达到90%。患者治疗1周的盐酸羟考酮平均日剂量为228.88 mg。与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前相比,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当日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为10.28%,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减低。结论大剂量盐酸羟考酮可有效缓解中重度疼痛,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在中重度癌痛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多瑞吉治疗48例晚期癌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对癌痛的治疗制定了三阶梯止痛方案,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药物治疗癌痛的方法已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但长期使用吗啡类药物所产生的便秘及呼吸抑制等副作用,一直困扰着医师和患者.  相似文献   

15.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副作用。[方法]54例中重度癌痛患者,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在皮肤贴敷,滴定初始剂量,根据疼痛变化情况每60~72小时调整剂量.直至疼痛级别转为轻度疼痛,维持剂量为25μg/h~250μg/h,出现暴发痛者给予即释吗啡肌注。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变化,以食欲、睡眠、精神状态、日常活动、与人交往5项指标评价生活质量.对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VAS评分法,疼痛完全缓解率为22.2%(12/54),止痛有效率为96.3%(52/54)。胃肠道反应、头晕、便秘、局部皮肤红肿的发生率分别为29.6%、13.0%、5.6%、5.6%.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提高。[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可有效地治疗中重度癌痛,使用方便,副作用轻,能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口服美沙酮治疗重度癌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美沙酮治疗重度癌痛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方法 120例重度癌痛患者分为3组,采用美沙酮直接给药、口服吗啡片滴定后转换为美沙酮、美沙酮联合其他强阿片类药物三种给药方法,分别记录药物使用剂量、疼痛缓解度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120例疼痛总缓解率为92.5%,对骨转移痛有较好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3组治疗效果基本一致,但美沙酮直接给药时,剂量增加范围较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美沙酮可有效控制重度癌痛,安全性较好,在其他强阿片类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可考虑美沙酮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转换成美沙酮治疗重度癌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价格。方法 25例口服奥施康定治疗重度癌痛患者按不同比例转换成美沙酮口服治疗,分别记录药物使用剂量、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药物费用、药物优势等。结果25例口服奥施康定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88.0%,转换为口服美沙酮后,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96.0%。美沙酮的周用量药物价格中位数为180.4元,明显低于奥施康定中位数501.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P<0.01)。奥施康定治疗时,患者的恶心、呕吐和便秘更多见,与美沙酮治疗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美沙酮治疗时头,患者的晕和嗜睡更多见,与奥施康定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0、12.8,P<0.01);药物优势评定显示更多患者喜欢使用美沙酮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沙酮和奥施康定均可有效控制重度癌痛,安全性好。在奥施康定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剂量大时可考虑转换美沙酮治疗,而且美沙酮剂量小、经济,不良反应也较少,更多患者愿用美沙酮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癌痛患者疼痛门诊镇痛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疼痛门诊癌痛患者诊治情况每月汇总,分析引起癌痛的疾病种类,癌痛原因、分类、程度,药物治疗种类,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   疼痛门诊收治患者787例。镇痛药物用药途径以口服为主680例(86.4%)。使用单一药物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30例(54.6%),日剂量20~90 mg/d为疼痛控制。632例(80.3%)患者以阿片类药物单一治疗为主,少数患者联合2~3种药物治疗。规范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中重度疼痛患者比较明显减少(31.5% vs. 55.5%),无痛患者增多。不良反应方面,254例(32.3%)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易引起便秘,轻度恶心呕吐、头晕、嗜睡、食欲减退、尿潴留、口干、腹胀、幻觉症状均可耐受,少数患者需干预处理预防或对症治疗。  结论   在医院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项目中疼痛门诊作用不容忽视,规范管理意义重大。疼痛门诊的设立使癌痛规范化治疗成为示范病房的延续。   相似文献   

19.
吉元松  张旭  张大政 《癌症进展》2016,14(11):1159-1161
目的 探讨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在癌性骨痛中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86例癌性骨痛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鞘内连续注射吗啡治疗,观察组予以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水平、疼痛、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GRP、PGE2及β-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性骨痛患者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的效果确切,能够通过降低CGRP、PGE2、β-EP水平,减轻患者中枢神经痛觉敏化,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1995年1~7月对105例伴有中-重度疼痛的晚期癌症患者应用硫酸吗啡控释片(MST)控制癌性疼痛。MST30mg,po.q12h,给药时间为5~197天,平均21.2天。平均初次剂量及最大剂量分别为59.4mg/天和65.6mg/天,其中92例(87%)患者不需增加初次剂量,11例(11%)患者需要增加剂量,范围在50%~200%之间。结果疼痛缓解率为92%(97/105)。对各种类型疼痛均有效,其中内脏痛缓解率和骨痛缓解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副作用主要是便秘21%和恶心11%,其中72例(69%)患者未出现任何明显副作用。作者强调剂量个体化,对慢性癌性疼痛应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