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介入导管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 根据临床介入导管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介入导管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存在于几方面,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结论 介入导管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较多,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职业防护,将介入导管室护士执业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唐应丽 《中外医疗》2012,31(25):136-137
介入放射治疗技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操作安全等特点。作为介入诊疗的重要场所,介入导管室在医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介入导管室的护士经常接触污染物品,长期处于X射线的照射下,存在巨大的职业压力和危害。对此,应了解介入导管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因素,并做好防护措施。该文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论述了介入导管室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层外科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锐器伤、物理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等,其中锐器伤(包括针刺伤、刀片伤等)是护士最常见、最危险的职业危害因素。通过职业接触感染HIV、HBV等,一直是威胁护理人员健康的严重问题。本文介绍基层外科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原则、具体防护措施以及损伤后处理等,重点介绍锐器伤的防护及处理。笔者认为提高防护意识、完善防护制度能有效降低职业危害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4.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等),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而急诊科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病人及病原微生物接触密切,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可使护士因工作而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在急救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栽损伤,严重威胁着护士的身心健康,为增强急诊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了解自我防护状况,通过对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问卷调查,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范红 《微创医学》2006,1(4):339-340
作为一名导管室的专科护士,必须明确职业危害的严重后果,提高防范意识,进行合理正规的操作,把从事介入事业所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点。现就导管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介入放射治疗属于微创手术,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痛苦少、操作安全等特点[1-2],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介入治疗中的各种危害因素,如放射线、化学物质和传染病危害等严重影响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为了减少介入导管室护士的职业危害,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本文对介入手术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玉惺  刘敏 《四川医学》2007,28(2):224-226
手术室环境特殊,潜在的危险性大,手术护士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之中,例如锐器损伤、血源性传染病的感染以及挥发性化学消毒剂,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手术间的噪音、放射线的危害和用电安全等;由于工作特殊需要,手术室护士连续工作在密闭环境中,且长时间保持颈椎屈位站立,注意力高度集中,进食不规律,使从事手术室专业护士成为高危群体。因此,若不注意自身防护,很容易引起职业性损害(occupational injuries,OI)。本文针对手术室护士身心危害因素及自身防护问题进行探讨,以加强手术室护士防护意识,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于明霞 《吉林医学》2011,32(14):2891-2892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程度,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对5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锐器伤经历及相关问题的回顾性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对化学性、生物性危害认知程度高,对物理性危害及对生理、心理的影响认知程度低,操作中防护用具的使用率较低,自我防护意识淡漠、知识缺乏。结论: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并完善防护措施,是增强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孙丽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1):2823-2824
随着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介入诊疗技术已用于遍及全身系统的多种疾病和病变,介入导管室也已经在县级以上医院普及。专职导管室护士数量不断增加,应加强导管室护士职业危害防范,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决定着导管室护士必然要面对更多的职业危害如肿瘤药物对身体的直接危害;血液、体液传染疾病;挥发性消毒剂危害;电离辐射及心理危害等,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琼丽 《医学文选》2005,24(1):148-151
手术室环境特殊,潜在危险性大。手术室护士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之中,例如锐器损伤、血源性传染病的感染以及挥发性化学消毒剂、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手术间的噪音、放射线的危害和用电安全等;另外,由于手术室工作繁重、紧张、无规律等特点,使护士身心健康也受到影响。因此,若不注意进行防护,很容易引起职业性疾病。近年来,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危害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对有关手术室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措施要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如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社会--心理性因素)时刻威胁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因此,如何搞好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减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发生,是当前护理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分析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因素,并探讨其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了解去污区的职业危害让防护做的更好 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认识到去污区的工作人员长期在受各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等危害的环境中,采取了避免生物污染、化学污染、防止噪声损害、防止锐器伤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结果 提高去污区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健康.结论 减少或清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做好防护是保护去污区工作人员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运动功能性危害及心理社会性危害。探讨综合医院儿科护士的现存的和潜在的危害因素,对护士职业性危害因素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提供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主观因素和生理因素等方面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罗钰 《中外健康文摘》2012,(32):405-406
总结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职业危害常见的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认为通过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护理工作行为、采用各种有效防护措施,可明显降低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加强产科医生的职业危害防范.方法 对产科医生工作环境、生物、理化、社会、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和分析.结果 通过观察分析认为,生物性、理化性、社会性、心理精神性危害成为常见的产科医生职业危害因素.结论 对各种危害因素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有效保护了产科医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尹巧雅 《吉林医学》2004,25(4):31-33
目的:探讨手术室环境对护士的身心危害及对策.方法:复习文献并分析环境存在的诸多有害因素,如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环境性危害等,提出了重在防护的相应对策.结果:手术室内多种有害因素均可通过相应的防护,避免或减少对护士身心造成危害.结论:手术室护士的健康安全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积极的对因防护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护士在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探讨其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法对我院120名护士进行了锐器损伤等危害因素的调查.结果 120名护士中,主要伤害因素为注射针头和头皮针刺伤,占90%;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占45%;化学消毒剂损伤和辐射、噪音分别占35%和16.7%.结论 护士职业危害因素普遍存在于临床各科室,护士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9.
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经常接触危害因素,如血源性、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损伤.因此,了解危害因素的常识,加强自身防护,与预防为主非常重要.发生意外紧急处理,也是每个检验工作者掌握的.  相似文献   

20.
危害护士执业安全的因素有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心理性,工作环境 [1]本文从心理社会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等方面分析肿瘤科护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