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根据产后是否出血将540例多产产妇分为观察组(280例)与对照组(26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探讨护理策略。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高龄、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剖宫产分娩、宫缩乏力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剖宫产分娩、宫缩乏力为引起多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多产产妇,临床需了解引起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3 614例产妇产后出血(>500 mL)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率(8.8%)明显高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0.7%)。剖宫产产后出血率以第二胎产妇最高,其次为有人流及刮宫史,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切开裂开等均可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结论产后出血以剖宫产发生率最高。应积极识别剖宫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采取及时、有效的综合措施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宫腔球囊填塞用于预防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在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前置胎盘产妇中选出80例为对象,随机分入两组,对照组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子宫下段补丁缝合,观察组剖宫产术中使用宫腔球囊填塞,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和24 h出血量比较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输血率、产褥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球囊填塞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中有利于预防产后出血发生,减少产后出血量,促进产妇产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中央性前置胎盘70例,分为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1000ml的35例作为大出血组,同期手术中及术后出At<1000ml的35例作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出血组的孕次和产次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大出血组有刮宫史和剖宫产史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0.05).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显著多于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患者(X2=7.041,P<0.01);产后出血>500mL者胎盘面积显著大于出≤500mL者(t=4.723,P<0.01);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者出血量明显多于附着于后壁及侧壁者(t:28.041,P<0.001);流产次数≥2次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流产次数<2次者(t=27.633,P<0.001);产后出血量与年龄无关)r=0.131,t=0.217,P=0.829).结论:剖宫产史、刮宫史(尤其>3次)及前壁胎盘是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16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定为产后出血.结果:5166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54例,发生率2.98%,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经产妇高于初产妇(P<0.01);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P<0.01);多胎妊娠高于单胎妊娠(P<0.01);有产前高危因素的占产后出血的83.17%.产后出血原因排位为:宫缩乏力占66.23%,胎盘因素占24.03%,软产道损伤占9.74%.结论: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96例产后出血产妇为观察组,2598例非产后出血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分娩方式、产次、新生儿体质量、中重度贫血、妊娠高血压、脐带异常、是否使用镇痛药、宫缩乏力及临产前肝肾功能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产检次数、分娩方式、产次、使用分娩镇痛药及新生儿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中重度贫血、妊高症、脐带异常、宫缩乏力及肝肾异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二元Logistic分析表明,中重度贫血、妊高症、脐带异常、宫缩乏力及临产前肝肾功能异常是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性因素。结论:本地区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有中重度贫血、妊高症、脐带异常、宫缩乏力及肝肾功能异常,加强孕期产检、产妇围产期保护工作,积极防治中重度贫血、妊高症是减少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时间以及治疗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0月~2010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4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产妇。其中,26例产妇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20例产妇手术后转入我院。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子宫切口溃疡、感染(39.1%),蜕膜、胎盘残留(15.2%),以及子宫复旧不良(21.7%)、子宫内膜炎(8.7%),子宫肌瘤(4.4%)、绒癌(4.4%),以及宫内假性动脉瘤(6.5%)等;58.7%的产妇术后6周内发生出血;41.3%的产妇在超过6周的时间发生产后出血。另外,46例产妇均经积极治疗,治愈率达97.8%,1例发生死亡,占2.2%;临床治疗效果理想。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产妇,一经确诊应全面探查出血原因,并及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100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产妇资料,对导致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剖宫产史、妊娠次数、前置胎盘类型、胎盘粘连或植入为危险因素。结论:应尽早制定防治措施,掌握产妇具体情况,加强孕期产检,选择合适时间终止妊娠,降低前置胎盘产妇产后出血的可能性,确保母婴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剖宫产1102例,发生产后出血27例,发生早期产后出血25例,晚期产后出血2例。分析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是宫缩乏力,占59.2%;胎盘因素,占18.5%;瘢痕子宫,占3.7%;子宫切口延裂3.7%;子宫切开感染,占3.7%,子宫复旧不良,占3.7%。结果:27例出血产妇均全部抢救成功,发生失血性休克5例,发生贫血10例,总输血例数16例,输血量为300~2200ml。结论:剖宫产术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子宫收缩乏力以及胎盘因素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故预防官缩乏力和避免胎盘因素出血是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产科因素子宫切除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产科因素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治疗的46例因产科因素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因素导致的子宫切除占54%,宫缩乏力占13%,晚期产后出血占7%,子宫肌瘤占13%。结论胎盘因素是造成难以控制的产科出血的首要原因,为降低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首先要防治产科的严重并发症,其次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止血10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对因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多的105例患者采用各种方法的止血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03例均于术后出血停止,仅2例中转行子宫切除术,无一例发生晚期产后出血,术后恢复良好,3~8月左右月经复潮。结论: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的患者,采用各种综合措施止血效果好,既挽救了生命,又能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降低子宫切除率的可行措施.方法:对我院于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产科急症行子宫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切除组胎盘早剥和凝血化验检查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巨大儿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子宫切除组术后出现DIC病例数、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胎盘植入及多发性或巨大子宫肌瘤情况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子宫破裂、术前凝血指标异常、出现DCI,联合用宫缩剂、产后出血量在两组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导致急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分别为胎盘因素、子宫破裂、妊娠合并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术前凝血指标异常及DIC、产后出血量的增加,联合用宫缩剂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00例,随机分组,168例剔除子宫肌瘤组,132例未剔除子宫肌瘤组,对照组为同期正常剖宫产产妇100例,对三组剖宫产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妇科临床的应用效果.结果:三组产妇在出血量、手术前后HB差值方面、伤口愈合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剔除直径≤5cm 和直径〉5cm的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值得采用,但如直径〉5cm,手术困难风险较大者剖宫产同时不宜剔除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患者24例,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抢救,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例患者因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导致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切除术,其他23例患者因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行B-Lynch缝合术,术后子宫变硬缩小,色泽转红,出血量明显较少逐渐停止,手术治疗均有效。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对于收缩乏力的子宫具有收缩子宫、压迫血窦减少出血的作用,有效避免了子宫的切除,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和盆底功能,是抢救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该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腹产术中止血的方法.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分娩的中央性前置胎盘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在年龄、孕产次、孕周、前置胎盘类型、剖宫产史、宫腔操作史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皆根据刘正平等提出的胎盘边缘切口原则选择子宫切口,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U,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片400~600ug.胎盘娩出后,立即将子宫娩出腹腔;观察组用40cm×30cm的4层纱垫1~3块填塞子宫下段,助手压迫子宫下段,术者立即缝合子宫切口至2/3时取出纱垫,换干净纱垫压于子宫下段外,助手挤压子宫下段,术者继续缝合子宫切口完毕;边加压填纱边缝合子宫切口,历时约4~6min.对照组不用加压填纱法.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300±100)ml,手术时间(50±20)min,无子宫切除者.对照组术中出血(600±150)ml,手术时间(90±30)min,子宫切除者2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压填纱子宫下段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止血迅速、简单易学、操作方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前置胎盘126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29例。结果:①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发生率31.03%(9/29);②凶险性前置胎盘产时产后出血明显多于普通性前置胎盘者,凶险性胎盘者平均出血量(3026.26±427.5)mL,③凶险性前置胎盘治疗均采用手术终止妊娠,其中子宫切除率24.1%(7/29),保守性手术局部缝扎、局部切除,宫腔填塞、B-Lynch缝合、阴腹联合缝法和宫动脉结扎等,普通型前置胎盘者子宫切除率1.5%(2/126)。结论:①凶险性前置胎盘应警惕并发胎盘植入;②凶险性前置胎盘导致严重的产时产后出血对产妇造成身心危害,强调终止妊娠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③严格把握首次剖宫产指针,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产妇子宫收缩能力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市中医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剖宫产胎儿娩出后向子宫壁注射缩宫素20 U,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母草注射液,2组均治疗3 d。统计2组治疗后产妇出血量,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比较2组产后72 h子宫收缩能力及复旧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产妇产后1~72 h出血量均逐渐降低(均P 0. 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2. 00%,对照组为10. 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Hb、RBC水平显著降低(P0. 05或P 0. 01),观察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 0. 05),观察组Hb、R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 2组APTT、PT时间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产后72 h,观察组产妇宫缩幅度、强度及张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宫缩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产妇宫底下降程度、子宫三径之和、恶露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宫腔总积血率为8. 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 00%(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 00%(P 0. 01)。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宫缩素可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妇出血量,提高止血效果,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可增强子宫收缩能力,促进子宫复旧,效果优于单独缩宫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及对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影响。方法:140例具有产科剖宫产指征及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宫体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母草注射液肌肉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药物注射后宫缩持续时间、产后子宫底下降速度、恶露持续时间、治疗前后FIB,D-dimer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2,24 h出血量显著减少(234.5±50.2)VS(356.2±51.5),(309.7±64.5)VS(443.3±68.6)m L,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4.3%VS14.3%),药物注射后宫缩持续时间显著延长(3.43±1.03)VS(1.62±0.54)h,产后子宫底下降速度更快(1.15±0.24)VS(0.56±0.13)cm·d-1,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缩短(14.8±4.7)VS(21.5±6.2)d,FIB,D-dimer水平显著下降(3.50±0.24)VS(4.61±0.42)g·L-1,(1.21±0.23)VS(3.47±0.29)mg·L-1,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8.6%VS 21.4%)。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预防方案,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延长宫缩时间,促进产后恢复,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观察,分析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2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期间我院诊治的剖宫产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的39 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是:胎盘因素20 例(51%),子宫收缩乏力16 例(41%),切口及血管撕伤3 例(7.7%).结论 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机率高,治疗更加棘手,应严格控制剖宫产率,以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