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5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IL-10进行了测定。结果 各组肝炎患者血清IL-10水平变化不同,慢性中-重度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慢性轻度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急性肝炎组和慢性重型组血清IL-10水平变化不大,检测血清IL-10在判断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损伤程度上有一定的价值,对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判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胃癌患者常由于胃肠功能障碍而存在营养不良,使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影响康复进程,现总结112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补充情况。采用胃肠内外两种途径。术前术后协调互补的方法。满足患者对能量和蛋白的需求,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使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4.
杨碎胜  那光伟 《甘肃医药》1995,14(2):116-117
胃癌患者由于食量的减少及肿瘤细胞的侵袭,全身营养状况多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本报告病例通过术前短时间的静滴复方氨基酸,口服铁剂、叶酸,肌注维生素B_(12),术前放置空肠营养管,术后经营养管给予营养,配合周围静脉输液,短时间内改善了病人的全身营养状况。患者出院时的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体重测定均高于入院时。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在围手术期应用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7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和对照组。肠外营养组 36例于手术前 7d(手术当天停用 )至术后恢复进食期间实施肠外营养支持 ,对照组 36例未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结果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肠外营养组 (11% )低于对照组 (2 5 % ) ;手术后血浆白蛋白值 :肠外营养组为 (35 46± 3 93)g/L ,对照组为 (30 0 7± 5 31)g/L ,两组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结论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可减少血浆白蛋白丢失 ,并可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早期流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5例早期流产患者血清TNF-α浓度。结果 早期流产患者血清TNF-α显著高于正常非孕妇女及正常怀孕妇女。而且难免流产组明显高于先兆流产组。结论提示血清TNF-α浓度升高可作为早期流产的活动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高胰岛素血症已成为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之一。随着胰岛素 (INS)的前体物质——胰岛素原 (proinsulin,PI)日益受重视 ,已有高血压患者存在高胰岛素原血症的报道 ,而对于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原水平有待探讨。笔者收集我院 2 0 0 1年度门诊及病房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检测血清胰岛素原 ,探讨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原水平及与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等的关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对照组 2 0例 ,选自体检和检查正常的健康人 ,男性 11例 ,女性 9例 ,年龄 5 4 .6± …  相似文献   

8.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8例糖尿病(DM)患者血、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DM患者血、尿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TNF-α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提示TNF-α可能参与DM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胃肠癌患者256例,对其中32例术前伴有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结果表明,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营养不良患者的血浆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的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建议对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差的病人,术前营养支持时应同时加用化疗。  相似文献   

10.
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腹腔区域性化疗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腹腔区域性化疗的方法和效果。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以来78例进展期胃癌施行围手术期腹腔区域性化疗的临床资料。③结果 原发性肿瘤缩小占73.9%(34/46);腹腔肿大淋巴结消失或缩小占86.7%(39/45),肝转移瘤缩小占69.2%(9/13);3例卵巢转移癌均缩小;腹水消退占87.5%(7/8),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41例(51.0%)。④结论 采用腹腔区域性化疗对进展期胃癌及其转移灶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3、CD4、CD8和血清IL-12、sIL-2R的水平,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胃癌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血清IL-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sIL-2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L-12和sIL-2R的改变与胃癌组织病理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无关,而与浸润程度有关。CD4+/CD8+与血清IL-12和sIL-2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和血清IL-12和sIL-2R水平可作为研究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重要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IL—I)的水平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反应测定法对27例胃癌、15例胃溃疡、16例慢性表浅性胃炎,1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22例正常人的血清和组织培养上清液IL—I活性进行进行了测定.结果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IL—I水平均低于正常人,也低于胃良性病变组;胃溃病组织中IL—I水平低于正常人,但高于胃癌组织。结论胃癌的发生可能与IL—I水平低下有关。胃溃汤组织中IL-I低下可能是其癌变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30例,2组均于术后第1天和第2天给予1/3、2/3目标量,第3—8天维持目标量。于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7天检测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TLC)、白细胞介素6(IL-6)并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2组T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PA高于PN组,术后第7天TP、ALB高于PN组,术后第7天IL-6低于PN组(P〈0.05);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EN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IL-6的表达,对疾病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增殖型腺病毒载体介导的mIL-12基因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携带mIL-12基因的增殖型腺病毒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通过病毒增殖实验、细胞病理效应、酶链免疫反应等分别观察病毒复制能力、病毒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mIL-12表达水平.结果:携带mIL-12基因的增殖型腺病毒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具有肿瘤增殖型腺病毒ONYX-015的相似作用,可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增殖并杀死肿瘤细胞,而并不能在正常细胞内复制及增殖.该病毒在肿瘤细胞内的增殖能力是传统载体的近千倍.该载体携带的mIL-12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传统基因治疗的腺病毒载体体系,是传统基因治疗表达量的百倍.结论:CNHK200-mIL-12能在胃癌细胞中增殖并杀死胃癌细胞,并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为胃癌治疗提供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黄对胃癌手术患者急性炎性反应的调理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中药大黄对急性炎性反应的调理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31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内营养组)14例和研究组(大黄加肠内营养组)17例.研究组术前、术后第1、2天经鼻饲管给予中药大黄,两组患者手术后36 h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肠内营养支持6 d.术前1天,术后第1、3、7天分别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等急性炎性反应指标及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有急性炎性反应的发生及营养指标的下降,但研究组术后第3、7天的CRP、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肠鸣音的恢复显著提前.术后的营养指标两组患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大黄可以缓解急性炎性反应,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实施术后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6.
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65岁以上接受胃癌手术的患者38例,术后随机分为PN组(n=20)和EN组(n=18)。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各种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组内营养指标如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显著升高(P〈0.05);2组术后第8天营养支持后患者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P〈0.05);EN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PN组明显缩短(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降低(P〈0.05)。2组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给予EN比PN更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全胃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24例)、肠内营养(EN)组(22例)。EN组术后第1天起经鼻饲管输注能全力。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 d、8 d取外周血检测B淋巴细胞、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结果术后8 d两组B淋巴细胞数均无明显改变,EN组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及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回升,CD8则回落正常水平,而PN组CD8仍处高水平,其余指标处于低水平,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增强胃癌术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受体的水平与胃癌细胞恶性程度、肿瘤大小、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ELISA技术半定量、平行地检测了30例胃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IL-6及其受体的水平,并综合分析了IL-6及其受体与胃癌临床生物学指征的相关意义。结果:IL-6和IL-6R,在30例胃癌组织中,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在伴有淋巴结转移、浸润到肌层和浆膜层及临床分期较晚的胃癌组织中均明显增高;IL-6在分化低、肿瘤较大的胃癌组织中也显著增高。结论:在胃癌组织中,IL-6及IL-6R的水平明显增高,且与胃癌的临床生物学指征相一致。对IL-6/IL-6R水平的检测是预示胃癌细胞恶性程度和浸润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治,判定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治术的胃癌患者49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检测,并与正常对照(n=25)进行比较。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437.1±16.3)vs(353.3±18.1),P<0.01],手术后2周(381.9±18.7)和12个月(381.5±21.6)表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P<0.05)。胃癌Ⅲ~Ⅳ期CD44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479.1±24.6)vs(423.2±19.5),P<0.05],胃癌有转移患者CD44表达均高于无转移[(462.1±19.2)vs(428.4±19.6),P<0.01],但不同组织类型的CD44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且手术后可以明显下降,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进展情况及有无转移、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 )与全肠外营养(T PN )对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6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分别用EN和 T PN进行干预。结果与T PN组比较,EN组患者营养状况有较大改善,且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胃癌患者来讲,早期进行EN支持可改善其营养状况,并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