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一种非特异性脑白质改变,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表现为脑室周围、皮质下、半卵圆中心区CT上低密度或MRI的T2WI上高信号。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功能异常,认知功能障碍及记忆力损害、情感反应等。本文报道1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诊疗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白质疏松症是指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弥漫性非特异性白质损害。脑白质疏松症可以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并与认知功能下降和运动障碍等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认为高血压病是脑白质疏松症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但随着对脑白质疏松症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完善,学者们发现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也与脑白质疏松症相关。文中旨在对血压及其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症之间的联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脑白质疏松是一描述性影像学名词,泛指病因尚不明确的白质病变。作为一种慢性进展的临床综合征,脑白质疏松症可以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精神情感障碍、步态异常及尿失禁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尚存在争议,文中就近期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白质疏松症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头颅MRI或CT结果选取脑白质疏松症患者132例,非脑白质疏松症患者100例,对年龄、缺血性脑卒中史、高血压史、吸烟、慢性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吸烟、慢性酒精中毒均可作为脑白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白质疏松症有明确的危险因素,需改变生活方式,戒烟戒酒,积极控制血压,预防和延缓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脑白质疏松症对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对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首次卒中即表现为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合并脑白质疏松组(LA 组,30例)和不合并脑白质疏松组(LA-组,30例)。记录2组患者神经影像学表现、患者的病死率及发病2年内卒中的再发率,并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简易智能量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和智能状态的评估。结果合并脑白质疏松症的患者平均年龄偏大,初次梗死时梗死灶的数目较多,有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智能障碍,2组之间病死率没有差别。在2年随访期间,合并脑白质疏松组的患者的再次卒中和脑出血的比例均增加。2年随访结束时,合并脑白质疏松组的患者有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智能障碍。结论合并脑白质疏松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比不合并脑白质疏松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f MRI研究脑白质疏松症伴或不伴轻度认知损害患者静息态脑网络功能连接,探讨静息态fMRI对脑白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共49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临床痴呆评价量表评分分为脑白质疏松症伴轻度认知损害组(LA-MCI组,34例)和脑白质疏松症不伴轻度认知损害组(LA-NMCI组,15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评价认知功能、抑郁和焦虑症状,静息态f MRI研究脑网络功能连接。结果LA-MCI组患者年龄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3),MMSE(P=0.001,0.000)和Mo CA(P=0.001,0.000)评分高于LA-NMCI组和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A-MCI组患者突显网络内部核团功能连接减弱,突显网络对脑默认网络核团的功能连接呈增强趋势、对中央执行网络的功能连接呈减弱趋势;LA-NMCI组患者突显网络内部核团功能连接减弱,突显网络对脑默认网络核团的功能连接呈增强趋势、对中央执行网络核团的功能连接呈减弱趋势。结论脑白质疏松症伴或不伴轻度认知损害患者静息态激活脑区与正常人群存在差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脑白质疏松症伴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POT方法检测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中IFN-γ分泌细胞,井设立临床对照组。结果: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中IFN-γ分泌细胞均高于临床对照组,而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症之间没有差异。结论:脑白质疏松症有脑梗死的病理基础,前者可能就是由多发的微小脑梗死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修正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脑白质疏松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脑白质疏松症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3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3例为对照组,均行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比较2组MoCA和MMSE评分结果以及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间MoCA和MMSE的评分结果,分析MoCA和MMSE的诊断价值,分析MoCA、MMSE与脑白质疏松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oCA、MMSE量表视觉空间与执行能力评分、命名评分、注意力评分、语言评分、延迟回忆评分、抽象评分、定向力评分、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oCA评分、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重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均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oCA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均明显高于MMSE,MoCA的特异度明显低于MMSE,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的阳性预测值低于MM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CA与MMSE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MoCA、MMSE与脑白质疏松症认知功能障碍均具有明显负相关性。结论 MoCA是脑白质疏松症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评估方法,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灵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方法按照筛选标准连续收集2015年4月-2016年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通过头部核磁共振评估脑白质疏松症Fazekas评分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来分析严重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608例患者,包括Fazekas评分为0的对照组415例和Fazekas评分为3~6的病例组19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高龄(G3 vs G1:OR10.81,95%CI 2.76~42.38,P=0.001;G4 vs G1:OR 28.40,95%CI 7.02~114.95,P0.05;G5 vs G1:OR 68.79,95%CI 14.22~332.92,P0.05)、脑动脉粥样硬化(OR 1.98,95%CI 1.07~3.65,P=0.029)和高血压病(OR=4.84,95%CI=2.65~8.85,P0.05)与严重脑白质疏松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龄、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病可能是严重脑白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分级与跌倒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白质疏松症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老年人100例作为对照组.行头颅CT或MRI检查脑白质情况.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评价平衡能力,并根据平衡功能障碍程度的不同分为平衡功能差(0~20分)、有一定的平衡能力(21~40分)、平衡功能较好(41~56分). 结果 观察组平衡功能差者、有一定的平衡能力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衡功能较好者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Berg平衡功能量表评分<40分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白质疏松症分级与平衡功能障碍程度经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具有正相关性(Ts=0.790,P=0.000). 结论 老年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平衡功能障碍,且级数越高其平衡功能障碍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1.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脑小血管病的典型神经影像学特征,颅脑CT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低密度影,颅脑MRI表现为T2加权像高信号影,临床研究发现LA与认知功能下降、运动功能障碍及尿便控制障碍等症状相关[1].目前LA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既往研究发现,缺血低灌注、血脑屏障破坏、内皮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20例脑白质疏松症的CT表现,寻找本症的诊断标准和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20例均行CT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扫描层厚和间距均为10mm,重点部位采用加层扫描。由有经验的影像学诊断医师4名对脑白质疏松症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高血压13例,脑血管病18例,痴呆病人15例,临床既无痴呆也无脑血管病史的“正常”老人4例。CT表现均为两侧基本对称的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的低密度改变,呈斑片状或弥漫性分布,边缘模糊。累及额叶(20例)、枕叶(17例)、顶叶(14例)、半卵圆中心(12例)及脑干(1例),并伴有不同程度脑室扩大、脑萎缩和多发性脑梗死。结论 脑白质疏松症在CT上有特征性表现,但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仍需要结合临床及其他有关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并分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小动脉病变所致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影像学改变。方法按新TOAST分型,把收集的1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小动脉病变性、心源性、其他原因所致和不明原因脑梗死。同期收集对照组病例50例。采用Fazekas量表,分别对MRI所显示的侧脑室体旁和皮质下白质病变进行评分;根据部位,脑白质疏松分为皮质下型、脑室周围型和混合型三型。比较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和小动脉病变性脑梗死所伴发的脑白质疏松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组59例,其中皮质下型脑白质疏松17例,脑室周围型脑白质疏松1例,混合型脑白质疏松39例。小动脉病变性脑梗死组99例,其中皮质下型脑白质疏松1例,脑室周围型脑白质疏松28例,混合型脑白质疏松66例。两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组皮质下型脑白质疏松比例(17/59)高于小动脉病变性脑梗死组(1/99)(P=0.000);小动脉病变性脑梗死组脑室周围型脑白质疏松比例(28/99)高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组(1/59)(P=0.000);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组混合型脑白质疏松比例(39/59)与小动脉病变性脑梗死(66/99)比较无差异(P=0.942)。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组脑白质疏松评分两侧比较有差别(P=0.019);小动脉病变性脑梗死组脑白质疏松两侧比较无差别(P=0.305);对照组脑白质疏松两侧比较亦无差别(P=1.000)。其他三种病因所致脑梗死病例数少,未予以上归类统计。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和小动脉病变性脑梗死的脑白质疏松以混合型所占比例最高;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脑白质疏松以皮层下型为主,并表现为两侧不对称,小动脉病变性脑梗死的脑白质疏松以脑室周围型为主,并表现为两侧对称。  相似文献   

14.
老年及老年前期脑白质疏松症的智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老年及老年前期脑白质疏松症的智能障碍进行了探讨。发现脑白质疏松症的智能障碍主要与病程长短,白质疏松程度及伴多发脑梗塞有关。与发病年令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20例脑白质疏松症的CT表现,寻找本症的诊断标准和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20例均行CT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扫描层厚和间距均为10mm,重点部位采用加层扫描。由有经验的影像学诊断医师4名对脑白质疏松症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高血压13例,脑血管病18例,痴呆病人15例,临床既无痴呆也无脑血管病史的“正常”老人4例。CT表现均为两侧基本对称的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的低密度改变,呈斑片状或弥漫性分布,边缘模糊。累及额叶(20例)、枕叶(17例)、顶叶(14例)、半卵圆中心(12例)及脑干(1例),并伴有不同程度脑室扩大、脑萎缩和多发性脑梗死。结论 脑白质疏松症在CT上有特征性表现.但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仍需要结合临床及其他有关检查。  相似文献   

16.
在24例经颅脑CT确诊的脑白质疏松症和20例健康老年人中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研究。结果,病例组BAEP总异常19例,异常率83.3%,Ⅲ、Ⅴ波波峰潜伏期及各峰间潜伏期异常率较高;病例组Ⅲ、Ⅴ峰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潜伏期均数比对照组大,t-检验;P<0.01。结论:在脑白质疏松症早期临床未提示脑干功能受累时,脑干电生理功能已出现异常BAEP可作为脑白质疏松症脑干功能受累的客观指标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与老年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及功能预后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连续就诊于北京怀柔医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患者。根据入院头颅CT,采用改良Van Swieten量表进行脑白质疏松分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分析脑白质疏松与溶栓后24 h sICH和3个月不良功能预后(mRS>2分)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125例患者,平均年龄73.2±8.4岁,男性84例(67.2%),有脑白质疏松82例(65.6%)。 有脑白质疏松、无脑白质疏松患者溶栓后24 h sICH发生率分别为12.2%(10/82)、4.7%(2/43), P =0.298;3个月不良功能预后比例分别为70.7%(58/82)、34.9%(15/43),P <0.001。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白质疏松与老年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24 h sICH不相关(OR 0.320, 95%CI 0.056~1.846,P =0.203);与3个月不良功能预后独立相关(OR 4.392,95%CI 1.514~12.744, P =0.006)。 结论 脑白质疏松症与老年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sICH不相关,但与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不良 功能预后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M235T基因多态性与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Sequenom系统检测,经头部MRI确诊的202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及105例经MRI排除LA的正常对照者AGTM235T基因多态性。结果脑白质疏松症患者AGTM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两组间TT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GT基因M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可能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发生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脑白质疏松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10—2016-11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43例脑白质疏松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3例为对照组。统计2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饮酒、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本情况,抽取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4mL,以血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等实验室指标水平。统计分析脑白质疏松发病危险因素、危险因素与脑白质疏松病情相关性及2组认知功能(MMSE、MoCA)评分。结果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是脑白质疏松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是脑白质疏松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检验可知,脑白质疏松发病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与脑白质疏松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组MMSE评分(22.53±3.48)分、MoCA评分(23.01±3.50)分低于对照组[(28.04±0.89)分、(28.13±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白质疏松可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产生一定损害,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是导致脑白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与患者病情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临床可通过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防治脑白质疏松。  相似文献   

20.
脑白质病变,在影像学中又称为脑白质疏松症,是脑微血管病变的一种重要类型。有大量研究表明,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白质病变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弥散张量成像对白质纤维的显示具有一定的优势,成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对近年来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