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为了提高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治效果,提出临床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概念。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无症状的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肿瘤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B超、CT检查偶然发现肾上腺肿瘤9例,其中血压正常高值2例,血钾正常低值5例,血醛固酮正常高值5例,稍高于正常4例,血浆肾素活性为正常低值,立位醛固酮检测2例稍低于卧位,2例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被抑制。结论 临床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自主分泌激素或潜在分泌激素的肿瘤,且直径≥2.0cm,随访中有增大趋势,应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随机稳态优化算法的灵敏度分析,讨论算法解对某些参数变化的依赖关系,文中给出了仿真例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提高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治效果,提出临床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概念.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无症状的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肿瘤进行分析总结.结果B超、CT检查偶然发现肾上腺肿瘤9例,其中血压正常高值2例,血钾正常低值5例,血醛固酮正常高值5例,稍高于正常4例,血浆肾素活性为正常低值,立位醛固酮检测2例稍低于卧位,2例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被抑制.结论临床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自主分泌激素或潜在分泌激素的肿瘤,且直径≥2.0*!cm,随访中有增大趋势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1病例简介 患者,女,57岁。因间断发作头晕、头胀10余年,加重6小时伴双下肢无力于2013年3月26日入院。既往史:冠心病史10年,3个月前因不稳定型心绞痛行冠脉造影检查显示:血管狭窄50%。未行支架植入术,给予口服药物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阿托伐他汀等药物治疗,维持病情稳定。现病史:患者缘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胀症状,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肾上腺皮质自主地分泌过量的醛固酮所致。其病理变化大多为腺瘤,较少为增生,偶见癌症。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和肾功能损害等。本病由孔氏(Conn)1955年做首例报告。国内薛氏1956年首先报告,以后逐年增多。说明由于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Aldosteronism,以下简称“原醛”)Conn(1955)首先报道并命名(故又称“Conn氏综合征)的一种继发性高血压,其醛固酮分泌率,血浆醛固酮水平及尿醛固酮排量均高于正常,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却显著降低,故易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区别。原醛在临床上并不罕见。目前由于醛固酮和肾素放射免疫测定等技术在国内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和增生所引起的一种内分泌疾病,比较少见。过去常被误诊为高血压、失钾性肾炎、周期性麻痹等。自从1954年Conn首次报告一例以来,已为国内外所重视,并在我国各地陆续也有报导。最近,我院曾发现一例,后经转院手术确诊。兹将有关本病发病机制,生化反应,诊断和治疗,综述如下: 一、醛固酮的产生: 醛固酮一般是由肾上腺皮质的球状带所产生。但是有些动物如兰背鲑鱼、鲸鱼,骆驼和牛;以及在病理情况下,如肾上腺瘤患者,其醛固酮的产生或增多并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分析中,肾上腺皮质单侧腺瘤8例,增生1例。一侧腺瘤合并对侧增生1例。10例均有高血压、低血钾、肾上腺定位检查阳性所见,24小时尿钾(8/10)增多、血浆醛固酮水平(6/6)增高,血浆肾素活性(4/6)受抑制。作者还重点对本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原发性醋固酮增多症(FA)的诊治经验。方法:回归性分析临床诊断40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辅助检测手段。结果:不能以高血压或低血钾作为诊断标准。ARR等检查可提高原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增多症(PA)的临床特点,提高PA诊治水平。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月期间140例住院明确诊断的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0例均有高血压史,其中10%(14/140)的患者为1级高血压,20%(28/140)为2级,70%(98/140)为3级。血钾水平正常者6例(4.3%),降低者134例(95.7%)。85.7%(120/140)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高于正常值,67.9%患者(95/140)血浆肾素水平低于正常值。B超诊断PA的特异性为66.5%,敏感性为82.2%;CT诊断PA的特异性为94.5%,敏感性为95.0%。12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102例,肾上腺增生26例。术后2周116例患者血钾正常,96例血压恢复正常。结论PA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正确的定性诊断、定位诊断和分型;血压及血浆醛固酮升高、血钾及血浆肾素降低是PA的主要定性方法,PA定位主要依靠肾上腺B超、CT(或MRI);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由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所引起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955年由Conn首先报告一例,故又名孔氏综合症,国外至1966年共报告400余例。国内自1956年以后也开始有个案报道,直至最近半年来上海、广州等地才发表较大宗的病例分析,估计国内总数已超过180例。看来本病并非少见,为引起我区医界的重视,特介绍两个典型病例,并对其诊断、治疗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成为导致死亡的第一大病因[1]。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下简写为原醛症,即PA)被认为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原发性高血压。原醛症的患病率在高血压患者中占10%左右,在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中几乎占20%[2],而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占到14%-21%[3]。大量证据表明,过量的醛固酮可促进血管、肾脏和心脏损害以及代谢综合征,此外,临床研究已证实,原醛症与心脑血管病及血压升高风险的增加相关[1]。尽早明确诊断,及时给予正确、精准的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将就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查、诊断、治疗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定侧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CT and posture stimulation test (PST)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lateralization of 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PA). METHOD: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done based on the clinical data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of 22 patients with PA. RESULTS: The baseline 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 (PAC) of most 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s (APAs) was over 250 pg.ml-1. In the diagnosis of APA, the sensitivity of CT was 75% and the specificity of CT was 100%;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PST were 87% and 100%, respectively.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CT and PST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correlativity (P > 0.05) and had bad consistency (P > 0.05), and the diagnostic efficiency of them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S: The baseline PAC and the result of PST suggest as the best diagnostic index and methods of APA. Both CT and PST have high value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oth CT and PST cannot be substituted for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下称原醛)的发现日益增多。我院1972~1982年间有17例诊断本病,并经手术证实。17例中肾上腺腺瘤13例,双侧增生3例,腺瘤癌变1例;男7例,女10例,年龄最小25岁,最长54岁,均无类似疾病的家族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及体位刺激试验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 )分型、定侧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 2 2例原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醛固酮腺瘤 (APA)患者基础血浆醛固酮水平 (PAC)多 >2 5 0pg·ml-1。CT检查诊断APA的灵敏度为 75 % ,特异度 10 0 % ;体位刺激试验分别为 87%和 10 0 %。两方法诊断结果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两者结果一致性较差 (P >0 .0 5 ) ,但两者诊断效能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临床诊断APA以基础PAC及体位刺激试验为最佳。CT和体位刺激试验对APA均具较好的诊断价值 ,两者不能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24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其中19例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18例为腺瘤,1例增生。分析结果表明,高血浆醛固酮水平,低肾素活性,结合高血压、低血钾病史是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可靠标准。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增生的鉴别仍有一定困难,需结合定位检查、立位刺激试验、赛庚啶抑制试验进行综合分析。以抑制率50%作为鉴别增生和腺瘤的标准,赛庚啶抑制试验的诊断符合率可达87%,因此不失为一种简单、无创鉴别腺瘤和增生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7例确诊为PA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78.0%的PA患者血钾小于3.5 mmol/L。94.0%的PA患者立位肾素不能被激发到1 ng/(mL.h)以上,91.2%的患者立位血浆醛固酮浓度大于15 ng/dL,90.9%的PA患者立位血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大于20,83.3%的PA患者立位ARR大于50。CT诊断与病理诊断腺瘤的符合率为95.5%,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腺瘤的符合率为78.9%,MRI诊断与病理诊断腺瘤的符合率为80.0%。结论:血钾正常者不能排除PA的诊断。立位ARR大于50者,结合立位血浆醛固酮浓度大于15 ng/dL和立位肾素活性小于1 ng/(mL.h)临床上可诊断为PA。CT检查是原醛症病因分型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醛同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原醛症往往在患者的症状出现多年后方被确诊,提高早期诊断率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对本院2002年10月至2007年9月住院确诊为原醛症的38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为早期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立卧位醛固酮、醛固酮/肾素比值(ratio of aldosterone/rennin,ARR)的诊断切点,提高PA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2006-2014年在我院诊断的PA患者45例及年龄相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50例.PA患者均行病理诊断,其中34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肾上腺醛固酮腺瘤,11例为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均行血钾、24 h尿钾、立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节律、儿茶酚胺代谢产物等检测,计算ARR,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得到诊断PA立卧位醛固酮、ARR的最佳切点,评价不同指标诊断P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比较两种不同病理结果间醛固酮及ARR的差异.结果 PA组与EH组间性别、年龄和血压无明显差异,PA组肾素活性、血钾显著低于EH组,而醛固酮、ARR及24 h尿钾均显著高于EH组.诊断PA的立位醛固酮的最佳切点为0.221 ng/mL,敏感性(Sen)=0.561,特异性(Spe)=0.909;卧位醛固酮为0.175 ng/mL,Sen=0.829,Spe=0.795;立位ARR为19.5(ng·dL-1)/(ng·mL-1 ·h-1),Sen=0.878,Spe=0.955;卧位ARR为20.5(ng·dL-1)/(ng·mL-1·h-1),Sen=0.902,Spe=0.841.在PA组中肾上腺醛固酮腺瘤的ARR较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高,尤其立位ARR最为明显.结论 立位醛固酮、ARR诊断PA的敏感性较卧位差,但特异性较强,所以临床对高血压患者行上述激素检查时应综合立卧位激素的检查结果,且其水平与病理有关.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因醛固酮分泌增多所致的一种继发性高血压,也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本院1998—2008年间收治PA患者70例,我们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