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6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2年11月~2006年10月住院的62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发生VAP者进行分析,并检测病原菌谱.结果:本组VAP中共分离出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4株,占25.00%,革兰阴性杆菌65株,占66.71%,真菌7株,占7.29%.结论:明确VAP的发病因素和致病菌,而临床中要避免这些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苒   《中国医学工程》2010,(2):105-106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9月使用呼吸机的115例患者中出现45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以及药敏结果。结果 115例机械通气患者中有45例发生了VAP,VAP发生率为39.1%,病死率为33.3%。共分离出病原菌20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54株占74.8%,革兰氏阳性菌54株占21.4%,真菌8株占8.9%。结论重症监护病房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并有多重耐药;严密动态监测病原菌及耐药性以达到有效控制VAP的目的。针对病原菌的分布及来源,切断病原菌进人肺部的感染途径,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以达到有效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性。方法对34例VAP病例病原菌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试验。结果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4例患者,共分离出的42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8株,革兰阳性球菌10株,真菌4株。病原菌对一代和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VAP病原菌有较好作用。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发生的VAP,其病原茵构成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且呈现明显耐药现象,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及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是预防VAP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3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细菌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8例发病时间和病原学特点。结果:R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48 h 87例,并发VAP 38例,发病率为43.7%。重症患者并发VAP时病死率39.5%。VAP机械通气平均发生在(5.1±2.2)d,与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相关;V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81.1%,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高,革兰氏阴性杆菌仍为主要病原菌,尽可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有利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工作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5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52例,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0例,发病率57.7%。VAP的发生与患者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共检出致病菌3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8.6%(31/35),革兰阳性菌占5.7%(2/35),真菌占5.7%(2/35)。鲍氏不动杆菌是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占42.0%。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环丙沙星以及加酶抑制剂抗生素耐药率低。结论缩短上机时间是降低VAP的发生重要措施。革兰阴性杆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多为耐药性条件致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为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9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VAP的发生率.归纳其中的病原体分布及其药敏情况.结果 本组VAP的发生率为41.0%,病死率为31.3%.随着呼吸机通气治疗时问的延长,VAP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1.8%,前三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占8.8%.结论 尽可能缩短呼吸机通气治疗时问有利于降低VAP的发生率,革兰阴性茵为主是VAP的病原学特点.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常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菌群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VAP防治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回顾分析5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谱,耐药性及其临床特征。结果:VAP平均发病时间为机械通气后6.3 d,总病死率为44.4%,共分离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0株(占78.4%),革兰阳性菌18株(占17.6%),真菌4株(占3.9%)。革兰阴性菌中占前3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万古霉素有100%的敏感性。结论: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常为多重耐药的致病菌,为避免耐药率的升高,临床需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病原菌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1317例机械通气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对确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进行监测和药敏学分析,并单因素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VAP 113例,发生率为8.5%,检出病原菌11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9株,占57.98%;革兰阳性球菌37株,占26.05%;真菌19株,占15.97%;主要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12.88%、9.85%、9.09%、6.06%、5.30%;呼吸机使用时间≥7天、昏迷、留置胃管、应用制酸药物、联用抗菌药、气管导管气囊无定时测压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VAP发生的高危因素甚多,通过目标性监测能够对病原菌与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分析评价,争取有效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病原菌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2009~2011年1317例机械通气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对确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进行监测和药敏学分析,并单因素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VAP 113例,发生率为8.5%,检出病原菌11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9株,占57.98%;革兰阳性球菌37株,占26.05%;真菌19株,占15.97%;主要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12.88%、9.85%、9.09%、6.06%、5.30%;呼吸机使用时间≥7天、昏迷、留置胃管、应用制酸药物、联用抗菌药、气管导管气囊无定时测压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VAP发生的高危因素甚多,通过目标性监测能够对病原菌与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分析评价,争取有效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相关因素、病原学特点和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NICU 2004年12月-2010年6月机械通气治疗的24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VAP的发生率为30.89%,VAP与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而且为耐药性条件致病菌,并发VAP后将明显影响治愈率。结论:VAP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机械通气时间正相关;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降低VAP的发生应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特点、危险因素布及耐药性,便于控制VAP.方法:对2007年7月~2009年6月确诊的VAP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87例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83例,VAP发生率为44.38%;共分离出1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51%;革兰阳性菌为其次,占20.6%;真菌占7.88%.位于前五位的病原菌依次位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们菌、嗜麦芽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亚胺培南对主要革兰阴性菌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革兰阴性菌是VAP的主要病原菌,且存在严重的耐药现象.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索,及时治疗VAP.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YAP)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5例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一种以上VAP的危险因素,多数患者的临床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痰培养分离出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7.4%,革兰阳性球菌占19.7%,真菌占22.9%,耐药情况较严重.结论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皆为VAP发生的原因.临床上应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并应根据细菌药敏检测结果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王生清  杨小兰  高蕊 《甘肃医药》2014,33(9):686-68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主要细菌分布与药敏分析,以减少发病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2013年159例机械通气后确诊为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62例的相关资料,检测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共检出细菌86株,单一病原菌感染38例,混合菌感染24例,其中革兰阴性(G-)菌61株占70.9%,革兰阳性(G+)菌14株占16.3%,真菌11例占12.8%,主要病原菌以非发酵菌为主。结论:本院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主要以G-为主,耐药率高,应注意无菌操作,严密监控VAP的病原菌与药敏变化,选择恰当的抗菌药物避免增加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有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治疗中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相关因素及致病菌。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71例AECOPD患者发生VAP4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AECOPD患者中发生VAP47例,发病率为66.20%;分离出76株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1株(67.11%),革兰阳性球菌22株(28·95%),真菌3株(3.95%);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有上升趋势。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及患者自身基础性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均与VAP的发生率有关。结论VAP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尽早改为无创通气,合理使用抗生素,慎用抗酸剂,注意无菌操作,是预防VAP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5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及其病原学特点,以减少发病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35例机械通气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机械通气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之间的相关性,检测病原菌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比较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结果机械通气时间长的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气管切开相比气管插管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5例患者共检出69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35例患者中死亡13例,病死率为37.14%,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者较单一致病菌感染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应针对病原菌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现状和病原菌耐药情况,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248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得出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现状,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和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248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55例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该并发症发生率为22.18%;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检出69株病原菌,其中,14例患者为2种菌株感染(复数菌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占69.57%,革兰阳性菌占17.39%,真菌占13.04%;在检出的69株病原菌中,以头孢唑啉(82.61%)和头孢哌酮(59.42%)耐药为主,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45%)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45%)较敏感。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率较高,病原菌以细菌为主,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较敏感,在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出来之前,经验性地使用上述药物,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构成与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病菌的构成以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234例机械通气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痰培养分离出的256株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阳性菌占24.6%,革兰阴性菌占61.1%,真菌感染14.3%;各类病原菌混合感染的占78.6%;分别列前4位的是大肠杆菌28.1%、肺炎克雷伯菌21.2%、金黄色葡萄球菌9.6%、铜绿假单胞菌8.4%。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控应最大限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控制危险因素,加强基础护理,阻断病原菌传播,VAP预防的关键是医护人员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以拔管48 h内出现肺部感染性肺炎41例患者为VAP组,拔管48 h未内出现肺部感染性肺炎135例患者为非VAP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VAP分布特点以及影响VA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为23.30%(41/176),从41例VAP患者痰培养液中分离出5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占62.71%)。单因素分析显示,VAP组侵入性操作、胃肠道反流及误吸、合并低蛋白血症、使用抑酸剂及采用平卧患者占比高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II)、插管次...  相似文献   

1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病死率、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65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为43.08%,病死率为46.43%。VAP的发生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鼻饲、抑酸剂及抗生素的应用有关。共检出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占83.33%,前三位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木糖氧化产碱杆菌;革兰阳性菌4株,占7.41%;真菌5株,占9.26%。结论:危险因素的存在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病原微生物分布特点,为VAP的防治提供细菌学依据.方法:对在ICU行机械通气发生VAP的36例患者的发病时间、病原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67.92%,病死率为47.3%%,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相关,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其中革兰阴性细菌(G-菌)占67.16%,革兰阳性细菌(G±菌)占17.9%,真菌占14.93%.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病死率高,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VAP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