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来该院就诊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交流、行动能力、思维、手部功能、力量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都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替普酶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血清IL-6、hs-CRP、IL~(-1)0、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开滦唐家庄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两组病人均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缺损恢复情况、预后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80%)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残疾程度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cy、hs-CRP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因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及预后,降低Hcy及hs-CR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短期预后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阿替普酶组(A组)和尿激酶组(B组)各23例。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比较两组短期预后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B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另两组临床基本痊愈率、短期预后康复率、短期预后良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优于尿激酶,二者短期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阿替普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阿加曲班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总认知度能力及神经功能功能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能提高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减少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内科》2020,(2)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递质水平、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CI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以及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患者临床效果确切,治疗安全性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分析2010年2月—2014年1月4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应用rtPA溶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rt.PA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只给予rt.PA溶栓。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1个月及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7 d 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在远期效果上优于单用阿替普酶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显著低于观察组(92.68%,χ~2=4.479,P=0.034)。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83%)显著高于观察组(7.32%;χ~2=5.513,P=0.019)。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阿替普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每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行CT灌注成像,比较两组颅脑CT灌注成像参数,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变化情况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增高,平均通过时间(MTT)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梗死周围区域CBV和CBF均较治疗前增加(P 0.05),对照组梗死周围区域CBV较治疗前增加(P 0.05),且观察组梗死周围区域CBV和CBF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梗死周围与梗死中心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相对脑血容量(rCBV)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 0.05),且观察组梗死周围rCBV增加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Vp、Vm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通过改善脑梗死病人梗死中心及其周围区域组织灌注,治疗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评估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收治的发病4.5h内缺血性脑卒中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32例,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37例,60~79岁组63例,≥80岁组32例。溶栓后24h复查头颅CT,如无出血给予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溶栓后2、24h,7、14d疗效,统计平均有效时间,绘制生存曲线,比较3组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3组年龄、心房颤动、缺血性心脏病、吸烟、饮酒、NIHSS15分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所有患者平均有效时间为7.207d(95%CI:6.169~8.245)。60岁组平均有效时间为5.303d(95%CI:3.428~7.179),60~79岁组平均有效时间为7.635d(95%CI:6.135~9.134),≥80岁组平均有效时间为8.467d(95%CI:6.331~10.603)。3组有效性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6,P=0.001)。结论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均有效,并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解放军第三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及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梗死面积及血清趋化因子CXCL12、sCD40L、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脑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12、sCD40L、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12、sCD40L、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血清趋化因子CXCL12、sCD40L、IL-6、TNF-α水平,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卒中量表(CSS)、Barthel指数(BI)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C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养血清脑颗粒能够不同程度的抑制血小板和白细胞的聚集黏附,从而抗血栓形成,而且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增加脑血流量,同时还能减少自由基形成而达到抗氧化的效果[1].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丁苯酞与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对患者脑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阿替普酶,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阿替普酶+丁苯酞,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6h、24h、7d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18~9. 72,P 0. 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8例(96. 00%),对照组为42例(84. 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00,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CVR)、平均血流速度(MFV)水平高于对照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 70~12. 77,P 0. 05)。结论丁苯酞与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脑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的疗效,并对治疗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血管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冠状动脉再通率高,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栓塞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0.4 ml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2次/d)和20000 U/kg尿激酶静脉滴注2 h,试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和50 mg阿替普酶静脉滴注2 h;治疗2 w后,比较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再梗死以及心绞痛等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治疗预期佳、对患者的影响小,可进行临床广泛性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与分析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及心电图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同期观察组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dimension,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较治疗前下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LVEDV、LVESV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0.5 h、1 h、1.5 h及2 h内再通成功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纠正心电图的异常变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疾病,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静脉溶栓治疗,指南特别推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作为首选溶栓药物。1995年由美国国立神经病与中风研究所主持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试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脑卒中试验,结果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起病3h内用rtPA治疗,在3个月时至少30%的病人没有残疾或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