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活动分析法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给予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疗法,联合组应用下肢康复训练结合活动分析法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8 w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Berg平衡量表评测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美国GAITRite USB步态分析系统计算机软件计算步速、步长、步宽、步频,评估每天活动时实际步行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和步态参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8 w后,两组FMA评分、Berg评分和步态参数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联合组Berg评分、FMA评分和步态参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利用活动分析法联合机器人训练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对改善其平衡和步行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平衡功能影响。方法将4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康复治疗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照组采用患侧下肢PT训练为主的神经发育技术(NDT),两组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测量两组10m最大步行速度(MWS),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静态平衡功能,"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定移动平衡能力。结果治疗组MWS、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UGT评分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IMT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步行速度,改善动、静态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太极拳训练对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步行能力及害怕跌倒的作用。方法选择80例早期PD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24 w的简化24式太极拳训练。采用足印分析法记录步态、时间、距离;"起立-行走"计时法(TUGT)评估步行能力; Berg平衡量表(BBS)和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害怕跌倒的程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步速和步长、TUGT、BBS评分、ABC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简化24式太极拳训练可以显著提高早期PD患者步行能力,改善害怕跌倒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功能性踝关节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及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2017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功能性踝关节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连续训练8周。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时间和闭眼站立于普通脚垫(NC)及泡沫脚垫(PC)上的稳定性系数(ST)和体质量分布指数(WDI)。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前BBS评分、TUGT时间、NC ST及WDI、PC ST及W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BBS评分高于对照组,TUGT时间短于对照组,NC ST及WDI、PC ST及WD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踝关节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提高患者姿势稳定性,利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hera-Band弹力带抗阻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住院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Thera-Band弹力带抗阻力训练。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2组病人FMA、BBS、TUGT、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MA、BBS、TUGT、MBI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脑卒中偏瘫病人采用Thera-Band弹力带治疗,能够提高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病人的步行和平衡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卒中后偏瘫患者43例,按接诊时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强化训练组(22例)和常规训练组(21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次/d,45 min/次,5 d/周,共治疗4周;强化训练组每天增加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1次,20 min/次。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后2、4周的Fugl-Meyer量表(FMA)中下肢部分(FMA-L)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的差异。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FMA-L、BBS评分均呈逐渐提高趋势,而TUGT测评时间呈加快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训练前及训练后2周,两组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4周后,强化训练组FMA-L、BBS量表评分,TUGT测评时间分别为(21.2±4.6)分、(19.4±2.6)分、(44.8±10.1)s;常规训练组分别为(18.7±3.3)分、(17.4±2.8)分、(57.6±7.7)s,两组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较常规康复训练能更明显改善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随着强化训练时间的延长,其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病人踝关节跖屈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脑卒中后踝关节跖屈肌痉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予以电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观察病人踝关节跖屈肌肌张力、"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10m步行测试(10MWT)及功能性步态评价(FGA)等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病人踝关节跖屈肌痉挛评分、TUGT、10MWT及FGA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病人在踝关节跖屈肌痉挛评分、TUGT及FGA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人10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病人跖屈肌肌张力,改善病人步态,提高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结合针灸在偏瘫病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平衡功能,膝关节伸、屈膝肌峰力矩,三维步态分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治疗前下肢运动、平衡功能,膝关节伸、屈膝肌峰力矩及三维步态分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与对照组同期对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伸、屈膝肌峰力矩大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08%,与对照组的16.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偏瘫病人,有助于提高病人康复治疗效果,改善下肢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内科》2017,(2)
目的探讨平衡认知训练预防脑卒中异常步态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广西江滨医院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跌倒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和序贯康复护理训练模式进行平衡认知训练,即平衡-减重训练、认知"优先策略"训练、步态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后MMSE评分、步行时相参数(双腿支撑、患单支撑、健单支撑)、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以及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结果干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步行时相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4周、8周和12周,观察组患者BB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跌倒发生率(8.3%)显著低于对照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和序贯康复护理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异常步态患者进行平衡认知训练,有助于纠正患者的异常步态,促进其独立步行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虚拟现实技术(VR)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给予常规功能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则在功能康复训练上应用VR进行康复治疗,采用10 m最大步行速度评定(MWS)、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MWS、BBS及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FMA评分、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W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VR进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Lokomat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步态、步行能力及踝、膝关节角度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患者80例(病程<6个月).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干预组应用Lokomat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均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功能评分(FMA-L)、步频、步长和步速及踝膝关节角度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干预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干预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Lokomat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干预疗法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桥式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病人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桥式运动训练。两组病人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并记录平均肌电值(AEMG)、Gaitwatch步态分析步速指标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股四头肌内侧头AEMG值、Gaitwatch步态分析步速指标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病人股四头肌内侧头AEMG值、Gaitwatch步态分析步速指标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桥式运动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步行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Medline、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6月。选择等速肌力训练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511例研究对象;(2)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屈肌峰力矩(PT)评分、伸肌PT评分、总功(TW)、起立-步行试验(TUGT)测试得分、6MWD、步行速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10m步行时间和MAS评分与常规康复训练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偏倚分析显示发生偏倚的可能性小。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康复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施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躯干损害量表、Berg量表、步行功能分级和10 m最大步行速度进行指标测评。结果经6 w康复训练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测评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并且疗效持续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康复锻炼对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早期自主及被动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康复锻炼。两组疗程均为4 w。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测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Fuge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和简易上肢功能评分(STEF)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和ST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M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M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康复锻炼可改善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贯序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不同病期加行贯序化康复训练,包括音乐康复疗法、生活能力训练、针灸治疗、亲情陪护等。治疗前后评定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其躯体康复及心理康复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以观察组降低明显(P均〈0.05)。结论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行贯序化康复训练,可明显促进其躯体康复及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Bobath康复疗法对脑卒中病人步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67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4例)。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施以Bobath康复疗法,治疗组予温针灸结合Bobath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周结束后评价病人踝关节内翻角度、Holden步行功能分级、Berg平衡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足内翻角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Holden步行功能分级、Berg平衡量表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足内翻角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Holden步行功能分级、Berg平衡量表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温针灸结合Bobath康复技术能更好地改善病人步行稳定性,较单纯Bobath康复技术疗效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列髋关节强化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系列髋关节强化训练)和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4 w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Holden步行能力分级、10 m步行时间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进行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测量,根据患者发病48 h内和1个月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NFDS)评价患者的近期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BBS、FMA、Holden步行能力、10 m步行时间、NIHS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列髋关节强化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有显著的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制性塑性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功能、躯体平衡功能以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病人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运动再学习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强制性塑性训练模式,应用简易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量表分别评估训练前及训练1个月后两组病人的躯体功能恢复效果;并比较两组训练早期、远期的依从性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1周时,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依从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2周、1个月时,观察组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1个月时,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性塑性训练模式不仅有助于恢复脑卒中偏瘫病人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和躯干平衡能力,还能够缓解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运动训练联合心理治疗相对单纯常规康复运动训练3个月后对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不同影响。方法选自辽宁电力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冠心病PCI术后患者100例,年龄40~80岁,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运动)和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运动训练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周进行干预,每周1次,4周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6 min步行试验、左心室射血分数、代谢当量、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干预12周后,HAMD评分、HAMA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显著(P0.05);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和代谢当量均提高,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运动训练联合心理治疗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身体状况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