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K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特点及其与透析充分性和微炎症状态的相互关系。方法:将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DKD)组(45例)和非糖尿病肾病(NDKD)组(53例),测算营养相关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血红蛋白(Hb)等;测量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分析测定肌肉量(MM)和体脂肪(FM)等;同时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值)评估透析充分性;检测炎症指标,包括hs-CRP、IL-6及TNF-α水平等。比较2组患者营养状况特点及其与透析充分性和微炎症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1与NDKD组相比,DKD组Kt/V、n PCR、Hb、TG、TC、Alb、TSF、MAMC、MAC和MM明显降低(P0.05),而FM、TACurea、hs-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营养状况评估显示DKD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DKD组(60.0%vs 15.1%,P0.05)。2根据患者的Kt/V值将98例患者分为2组,≥1.2为透析充分组;1.2为透析不充分组,结果显示DKD组透析不充分比例明显高于NDKD组(65.0%vs 26.4%,P0.05);透析不充分组患者的Hb、RBC、TG、TC、Alb、TSF、MAMC、MAC和MM水平显著低于透析充分组(P0.05),而FM、hs-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透析充分组(P0.05)。3患者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与ALB、MM呈显著负相关,而与TC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Scr、BUN、TG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与NDKD患者相比,DK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更易发生营养不良,特别是肌肉消耗发生率高,体脂增加明显,透析充分性差,微炎症状态更明显。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与透析充分性和微炎症状态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积极改善营养状况,纠正蛋白质-能量消耗,有助于提高透析充分性,减轻微炎症状态,从而提高DKD患者血液透析生存质量,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2例MHD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HD),B组采用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C组采用HD联合血液灌流(HP),各组基础治疗不变,透析1 a。透析前后,测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并进行改良定量主观营养(MQSGA)评分,检测Cr、ALB、Hb,评价营养状态;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评价微炎症状态。结果 B、C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比较,TSF、MAMC、ALB、Hb均显著增加(P均<0.05),MQSGA评分及血清CRP、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HDF、HP联合HD与单纯HD比较,可显著改善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弱其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片,每次500 mg,每日2次,疗程1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对照组H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IL-6、hs-CRP、Fbg、TC、TG、LDL-C明显下降(P<0.01),Alb、Hb明显升高(P<0.01),IL-6、hs-CRP、Fbg与Alb、Hb呈负相关.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密切相关.普罗布考能明显降低IL-6、hs-CRP、Fbg水平,升高Alb、Hb水平,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为病例组,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23例,常规血液透析组2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体重指数(BMI)、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结果治疗前,高量血透组、常规血透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高量血透组患者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常规血透组较治疗前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高量血透组、常规血透组患者的BMI、TP、AL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高量血透组患者的BMI、TP、AL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常规血透组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明显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血液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4组,低通量醋酸纤维素膜组(CA-LF),高通量醋酸纤维素膜组(CA-HF),低通量聚砜膜组(PS-LF),高通量聚砜膜组(PS-HF),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肌酐(Scr)及肱三头肌皮褶(TSF)、上臂中部肌肉周径(MAMC)、体质量指数(BMI)、血浆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1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治疗开始前,各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比例、血清白蛋白、血肌酐、IL-6、hsCRP及IL-10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IL-10在PS-HF组及PS-LF组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上升,尤以PS-HF组上升明显,但各组透析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LB水平均上升,在CA-HF组和PS-HF组上升明显(P<0.05),尤以PS-HF组最为明显(P<0.01);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尤以PS-HF组最为明显(P<0.01);各组TSF、MAMC、BMI均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与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与低通量透析相比,高通量透析能有效清除微炎症细胞因子,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ey)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随机分为LFHD组12例、HFHD组12例和HDF组12例,观察治疗前后Hcy、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蛋白(ALB)的变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Hcy、CRP、IL-6及TNF一仪均高于对照组(P〈0.01),ALB低于对照组(P〈0.01)。LFHD组单次和透析6个月后均不能降低Hcy、CRP、IL-6、TN-α(P〉0.05);HFHD组单次透析后Hcy下降(P〈0.05),CRP、IL-6及TNF-α下降不明显(P〉0.05),透析6个月后,Hcy、CRP、IL-6及TNF-α下降(P〈0.05),ALB上升(P〈0.05);HDF组单次和透析6个月后Hcy、CRP、IL-6、TN-α下降(P〈0.05),透析6个月后ALB上升(P〈0.05);透析6个月后,HDF组Hcy、CRP、IL-6、TNF-α均低于HFHD组同期水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高Hcy血症和微炎症状态。HDF和HFHD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y水平和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与系统性炎症反应、残余肾功能及营养的关系。方法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透析充分性分为透析充分组(Kt/V≥1.2)71例及透析不充分组(Kt/V1.2)33例。比较两组外周血炎症/应激指标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比较两组残存肾功能(RRF)、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透析频率(近6个月平均透析频率);分析Kt/V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透析充分组外周血CRP、IL-6水平显著低于透析不充分组(P0.01);两组外周血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充分组RRF水平、Hb水平近6个月平均透析频率、外周血ALB水平、平均Kt/V值显著高于透析不充分组(P0.05)。患者Kt/V值与RRF(r=0.449,P0.01)、透析频次(r=0.683,P0.01)、Hb水平(r=0.399,P0.01)及ALB水平(r=0.664,P0.01)均呈正相关;与CRP(r=-0.694,P0.01)及IL-6水平(r=-0.681,P0.01)均呈负相关。结论透析不充分可导致接受维持性透析的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系统性炎症/应激水平升高,且与患者透析频次、残存肾功能及营养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血流量(AVFB)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利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90例,依据AVFB值大小分为低流量组(AVFB400 ml/min,28例)、中流量组(AVFB在400~600 ml/min,33例)和高流量组(AVFB600 ml/min,29例)。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后患者进行1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观察期间患者高危事件及内瘘失功能发生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分别在透析前(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后1个月)、透析1年后测定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和射血分数(EF)。结果三组患者高危事件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流量组患者高危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流量组和中流量组(P0.05)。三组患者内瘘失功能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流量组患者内瘘失功能发生率显著高于中流量组和高流量组(P0.05)。透析后,三组CO、CI和E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组各指标值较低流量组、中流量组显著升高,(P0.05),与透析前比较,中流量组、高流量组CO、CI和EF水平均较透析前升高。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时,应注意限制血流量,既要避免因血流量过低引起的内瘘功能丧失,又要防止因血流量过大所致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9.
透析液流量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增加透析液流量(Q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稳定透析6个月以上的MHD患者38例。血透透析液流量定于500ml/min和800ml/min各透析4周,其他透析参数[透析时间,血流量(Qb),超滤量和透析器型号与面积]不变。每种Qd量于第3周和第4周分别测定透析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记录每次透析的透析时间、超滤量及透析后体重(W),并根据Kt/V的自然对数公式计算Kt/V、尿素下降率(URR),取2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患者该透析液流量的Kt/V。同时检测第4周及第8周透析前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采用成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每例患者构成自身对照,研究前后一般情况完全一致。Qd为800ml/min时URR及Kt/V值均较Qd流量为500ml/min时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r下降率、Hb和Hct水平略有增加趋势,无显著性差异。Qd为800ml/min时透析后URR〉65%的百分数明显高于Qd为500ml/min时,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将Qd从500ml/min增加至800ml/min,可显著增加URR、增加Kt/V,提高透析充分性达标率。800ml/min透析液流量的MHD可选择性用于不便于延长治疗时间和提高血流量达到透析充分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根据血液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高通量组和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液透析,再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人20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的hs-CRP、IL-6以及TNF-α等微炎症指标与正常健康人相比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的BMI、TP以及ALB等指标与正常健康人相比明显降低(P0.05),常规血液透析后患者的BMI、TP以及ALB会继续显著下降(P0.05)。结论采取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会加重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对营养状态产生不良影响,而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缓解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红细胞生成素(EPO)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4例MHD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和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组(HD组),干预12周,测定干预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d)、白介素-6(IL-6)、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总胆固醇(TC)水平,并计算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指数(ERI)和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结果:HDF组ERI、MIS、hs-CRP、TNF-α、IL-6、iPTH均降低,TC升高,与HD组比较均具显著差异(P<0.05);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对ERI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依次为MIS、IL-6、hs-CRP、iPTH、ALB(P<0.05).结论:HDF可显著降低MHD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微炎症状态、改善营养状况,降低ERI水平,增加EPO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饮食护理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8例(均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将患者透析效果作为分组依据,可分为透析充分组与透析不充分组,对患者膳食与营养情况进行统计后,评估两组患者经饮食干预后营养改善情况。结果该次研究中,透析充分组AMC指标小于透析不充分组,同时AC、FST与ALB指标大于透析不充分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透析不充分组Hb、HCT、CRP与SCR与ALB指标水平均低于透析充分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88例患者经饮食护理后,摄入蛋白质与热量数均高于摄入前,统计数据,发现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通过评估膳食营养状况,并且进行合理的饮食护理,可避免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带来的风险,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对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7年1月收治的52例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HOME-IR和hs-CRP以及IL-6呈明显正相关(P0.05),观察组治疗后FINS、IL-6、hs-CRP、PTH和HOME-I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FINS、IL-6、hs-CRP、PTH和HOME-IR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可以改善浑浊的微炎症状态和胰岛素抵抗,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常规血液透析组和联合血液透析组(常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另选取不需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3例为对照组,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9、12个月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胆固醇(Ch)、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结果:(1)常规透析组中的CRP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联合透析组中的CRP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和常规透析组(均P0.05)。(2)常规透析组中的Hb、Ch和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透析组中的Hb、Ch和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常规透析组(均P0.05)。(3)CRP与IL-6、Hb、Ch和Alb之间有相关性。结论:联合血液透析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状况,微炎症指标与营养指标在糖尿病肾病发生过程中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焦春红  高丽  周洁  张欣  孙涛 《山东医药》2013,53(4):20-23
目的 探讨超纯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BUN、Scr、UA、Alb、Hb、Hct、CRP、β2-MG、Ca、P、iPTH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52例血液透析(HD)患者,改造前使用一级反渗透及自配透析液,透析时间>1年,检测其上述观察指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纯水组:改造后使用二级反渗透系统,并使用厂家专供A、B透析浓缩液;超纯组:纯水透析的基础上,透析机后安置EF-020微粒子过滤器获取超纯透析液.跟踪观察纯水组及超纯组治疗3、6个月后各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 专供透析液及超纯透析液细菌菌落数少于自配透析液(P<0.01).纯水组及超纯组分别治疗3个月后,血Alb、Hb、Hct水平提高(P<0.01),3、6个月治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BUN、Scr、UA、Ca、P、iPTH及β2-M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高反渗水及透析液纯度后,CRP水平降低明显(P<0.01);3、6个月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纯水组及超纯组治疗6个月后,上述观察指标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提高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纯度可减少透析过程中的单核细胞的活化,降低促炎症介质的释放,并能持续降低炎症状态,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状况均有明显改善,有效提高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卫巍  孙铸兴  王凉 《山东医药》2010,50(25):39-4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0例腹膜透析患者和25例健康人的血清hs-CRP、IL-6、TNF-α表达水平,按照hs-CRP≤3 mg/L和hs-CRP〉3mg/L将60例腹透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营养指标的变化及其与炎症指标的关系。结果腹膜透析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s-CRP升高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主观营养评估低于hs-CRP正常者(P〈0.0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存在的微炎症状态加重了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IL)-6、白细胞介素-8和白蛋白(AL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4例,随机分为纤维素膜组、聚砜膜F6组和聚砜膜F60组3组,每组18例.监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白蛋白水平的变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纤维素膜组单次透析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水平上升(P<0.01),聚砜膜F6组及聚砜膜F60组单次透析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聚砜膜F60组治疗8个月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水平下降(P<0.01),白蛋白水平上升(P<0.05),纤维素膜组及聚砜膜F6组治疗8个月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及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这种炎症状态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有关,高通量合成膜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改善慢性肾衰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疗效及IL-6、hs-CRP、TNF-α水平变化。方法:将104例慢性肾衰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血液透析组(HD组52例)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HD+HP组52例),分别给予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测定2组患者治疗6个月前、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iPTH水平、炎症因子水平(IL-6、hs-CRP、TNF-α)、BUN、Scr及ALB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钙、血磷、钙磷乘积、iPTH水平、IL-6、hs-CRP、TNF-α水平、BUN、Scr、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血钙无明显变化(P0.05),血磷、钙磷乘积及iPTH水平明显降低,且HD+HP组明显低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6个月,HD组患者炎症因子变化不明显,HD+HP组患者的IL-6、hs-CRP、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且低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BUN、Scr水平明显降低,ALB水平明显升高,且HD+HP组患者BUN、Scr、ALB水平明显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缓解炎症情况,有效控制肾功能、改善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和低通量血液透析组,测定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容积(Hc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SF),测定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等值,观察治疗前后效果。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平均C反应蛋白为(8.82±4.21)mg/L(正常值06 mg/L),其中>6 mg/L 68例;<6 mg/L 2例;高通量患者AC、AMC、BMI、SF、PA、25-(OH)Vit D等指标与低通量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患者TSF、Hb、Scr、BUN、Alb、TC、TG、CRP、ALB、Β2-MG、AGEs、IL-6等指标与低通量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患者Hb,Hct,Alb,BUN,Scr,TC,TG均显著高于低通量组患者,而CRP水平显著低于年轻组患者,SF二者没有区别。CRP与Hb、Hct、Alb、TSF、AC、AMC、BMI呈显著负相关(r=-0.414,P<0,01;r=-0.367,P<0.01;r=-0.154,P<0.05),与TC、TG不相关。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可反映患者营养不良及感染的状态,CRP与营养不良和贫血指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一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管型肾病在化疗基础上采用高截留量透析清除血清游离轻链( FLC)出现高内毒素血症的病例.方法:一例52岁女性患者,因“进行性血肌酐升高,伴血、尿FLC λ升高1月”,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结合临床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管型肾病.患者在接受VAD方案化疗同时,3周内予高截留量透析治疗(HC02100透析器,HCO-HD)6次,前3次采用普通透析液,后3次采用超纯净透析液.治疗前后及治疗中监测血液及透析液废液中FLC变化,同时测定血液、透析液内毒素水平.结果:患者血清FLC λ水平从治疗前4 689 mg/L降至492.7 mg/L,血清肌酐水平有下降趋势.患者采用普通透析液行HCO-HD时,透析液内毒素水平0.112 ~0.145 EU/ml,透析后患者出现体温升高,最高达38.5℃,第3次血液内毒素水平从透析前<0.03 EU/ml)升至透析后0.122 EU/ml;第4次开始改为超纯净透析液透析,透析液内毒素水平0.03 EU/ml,透析后体温正常,第4次透析后血液内毒素水平无升高.透析液流量500 ml/min时,FLC λ清除率38.4 ml/min,单次下降率71.0% ~ 85.2%,单次清除量9.06 ~ 18.02g;透析液流量200 ml/min时FLCλ清除率、单次下降率及单次清除量明显低于前者.结论:在合适化疗基础上,高截留量透析可有效清除并降低血清游离轻链水平,其清除效率受透析液流量影响较大.我们提出采用超纯净透析液可避免透析后的高内毒素血症及体温升高等临床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