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156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同时测定颈动脉IMT和血清Hcy水平。根据血清Hcy检测结果,分为Hcy增高组与Hcy正常组,分别对两组的IMT厚度进行比较,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Hcy增高组颈动脉IMT(1. 17±0. 32) mm,而Hcy正常组颈动脉IMT(0. 78±0. 21)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IMT和Hcy呈正相关(r=0. 58,P 0. 01)。结论血清Hcy水平增高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有显著影响,降低血清Hcy水平对预防和降低高血压相关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探讨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10月30日于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其血浆Hcy水平分为普通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组(Hcy10μmol/L,普通高血压组,n=138)、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组(Hcy≥10μmol/L,H型高血压组,n=256);选择同期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n=146)。检测各组受试者血生化和Hcy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各组受试者颈动脉IMT,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血浆Hcy水平与IMT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升高,颈动脉IMT增厚,H型高血压组升高更为显著[Hcy:H型高血压组:(22.5±3.3)比普通高血压组(9.4±1.5)比对照组(8.3±1.4)μmol/L;IMT:H型高血压组(1.38±0.14)比普通高血压组(1.16±0.15)比对照组(0.63±0.20)mm;均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464,P0.05),H型高血压组相关性更大(r=0.576,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cy是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B=0.004,P0.01)。血浆Hcy每升高10μmol/L,颈动脉IMT增厚0.04mm。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影响因素。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降糖药物西格列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格列汀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维持常规降糖治疗,西格列汀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100mg口服,1次/d,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和Hcy的变化。结果西格列汀组治疗后颈动脉IMT、Hcy较治疗前明显降低[(0.90±0.14)mmvs(0.95±0.15)mm,(9.30±2.02)mmol/L vs(10.00±2.15)mmol/L,P0.01)];对照组治疗后颈动脉IMT、Hcy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4±0.14)mmvs(0.95±0.14)mm,(9.84±1.91)mmol/L vs(10.03±2.17)mmol/L,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Hcy呈正相关(r=0.224,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空腹血糖和Hcy有关(b=0.063,b=0.015,P0.01)。结论西格列汀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和Hcy。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叶酸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60例,给予叶酸5mg/d;对照组60例,未给予叶酸治疗;2组患者同时接受高血压常规治疗。测量2组入院后、治疗12周后Hcy水平,同时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干预组治疗12周后血浆Hcy和baPWV水平明显减低(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治疗12周后比较,干预组血浆Hcy和baPWV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叶酸干预治疗,可明显减低血浆Hcy水平,同时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较正常血压患者明显增加。研究证实,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的炎症学说密切相关。慢性炎症的标记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高血压大血管并发症相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导致大血管病变的机制仍在探讨中。本研究以颈动脉IMT作为血管病变的评价指标,观察高血压患者Hcy和hs-CRP水平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正>脑梗死目前仍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脑梗死的可干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以外,近年来Hcy被视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备受关注。而颈动脉IMT是判断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手段。本研究对脑梗死患者血浆Hcy与颈动脉IMT的关系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一个反映早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在人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是一种血管损伤性氨基酸〔1〕。Hcy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高Hcy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研究旨在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浆Hcy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对血清瘦素(Leptin)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111例为研究组,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43例为对照组,进行血压、血糖、血脂、血清瘦素的测定并测定腰臀比(WHR)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IMT,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对研究组进行相关性分析。再把研究组根据年龄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老年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SBP、DBP、WHR、Leptin、IMT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老年高血压组leptin与BMI具有相关性(r=0.85,P<0.01),IMT与年龄、WHR、Leptin呈正相关(P<0.01)。≥70岁组IMT及Leptin明显高于<70岁组。结论老年高血压组leptin及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组中leptin与IMT明显相关。增龄是IMT及leptin增高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叶酸片对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5年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叶酸片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压,并观察不良反应及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叶酸片可有效降低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之间的关系及强化控制对血Hcy和IMT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61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27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Hcy水平,对糖尿病组给予降糖、降压及调脂治疗随访12个月,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IMT、Hcy,分析血浆Hcy水平与IMT之间的关系及强化控制后二者的变化。结果(1)糖尿病组血浆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1.9±6.5)μmol/Lvs(9.0±4.9)μmol/L,P<0.01];糖尿病组高Hcy血症(Hcy>15μmol/L)的患病率为36.0%,对照组高Hcy血症的患病率为9.4%(P<0.01)。(2)糖尿病组中的高Hcy组随访12个月后其IMT为(1.01±0.32)mm,而正常Hcy组IMT为(0.83±0.19)mm(P<0.01)。(3)COX回归分析显示,高Hcy血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P<0.01,OR=1.079,95%CI为1.033~1.127)。结论高Hcy血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曹斌  王震 《山东医药》2007,47(27):157-158
对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培哚普利(雅施达)治疗,随访1a,治疗结束后测量血压、颈总动脉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和颈动脉参数的差异,观察雅施达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后1a与基线比较,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均〈0.01)。治疗后1a颈动脉内径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认为雅施达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能够有效逆转颈动脉壁的早期异常并修复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叶酸对高血压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叶酸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少其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氯沙坦与雷米普利降压治疗同时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WHO/ISH1999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标准选择84例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氯沙坦50 mg~100mg Qd(A组)及雷米普利2.5mg~5mg Qd(B组)治疗16周.治疗前、后超声测定IMT、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和血脂、心电图.结果治疗2周后血压已显著下降(P0.01),16周后血压趋于稳定,A组由(20.69±1.53)KPa/(13.56±0.49)KPa[(155.6±11.5)mmHg/(102.0±3.7)mmHg]下降至(16.98±1.30)KPa/(10.65±0.61)KPa[(127.7±9.8)mmHg/(80.1±4.6)mmHg];B组由(20.59±1.26)KPa/(13.47±0.51)KPa[(154.8±9.5)mmHg/(101.3±3.8)mmHg]下降至(17.38±1.44)KPa/(10.72±0.82)KPa[(130.7±10.8)mmHg/(80.6±6.2)mmHg],两组降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2.5%(P>0.05).治疗4周后两组IMT已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16周后A组由0.920mm降至0.655mm.B组由0.915mm降至0.701mm,(P均<0.01),组间比较P>0.05.结论 氯沙坦与雷米普利降压疗效相当,同时可逆转颈动脉IMT,且氯沙坦似优于雷米普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长期运动训练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92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运动组和常规治疗组,运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长期运动训练,随访1年,观察长期运动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径、颈动脉 IMT的影响。结果:一年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1-0.04),颈动脉内径、颈动脉 IMT显著减小(P均=0.03);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运动组治疗后收缩压[(145.72±11.31)mmHg比(130.89±13.01)mmHg]、舒张压[(88.49±7.32)mmHg比(81.71±8.45)mmHg]降低更显著,颈动脉内径[(6.34±1.23)mm比(6.22±1.01)mm],颈动脉 IMT [(0.89±0.21)mm比(0.84±0.11)mm]减小更显著(P均<0.05)。结论:长期运动训练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能够有效逆转颈动脉壁的动脉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导向治疗后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对照组、基因导向治疗A组(Ⅱ型)、B组(ID型)和C组(DD型)各20例。基因导向治疗A组选用依那普利15 mg,基因导向治疗B组选用依那普利10 mg,基因导向治疗C组选用依那普利5 mg,对照组选用依那普利10 mg,均1次/d口服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3、6、9个月跟踪回访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记录颈动脉IMT变化情况,同时监测血压变化。分别比较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颈动脉内膜厚度变化及血压变化。结果 3个基因导向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IMT、IMI/内径比率(diamete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P<0.05),且基因导向治疗C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基因导向治疗B组,基因导向治疗B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基因导向治疗A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ACE基因多态性分型进行基因导向治疗(主要是DD型和ID型),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胆固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新诊断经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2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达格列净组104例,给予达格列净10 mg,1次/d;西格列汀组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T2DM患者,按CIMT将其分为两组,A组CIMT≥l mm,B组CIMT0.05)。对CIMT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Hb A1c、Hcy、Cys C是影响CIMT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T2DM患者的CIMT与Hcy、Cys C水平呈正相关,联合测定CIMT和Hcy、Cys C可及早发现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病人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氧化应激状态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55例NASH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检测血中脂类、肝脏生化标志物、Hcy、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c-IMT等指标。结果 NASH患者脂类和肝脏生物标志物水平异常,c-IMT厚度及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GS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此外,血清Hcy水平与腰围(WC)、体质指数(BMI)、游离胆固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多种转氨酶呈正相关(P0.05或P0.01);而与GSH呈负相关(P0.05)。结论 NASH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与Hcy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和c-IMT相关联。c-IMT可以作为一个因血脂异常和氧化应激诱发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判断指标,而Hcy水平的升高则可能是肝损伤的一种表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27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根据超声结果将H型高血压组分为伴有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的H1组和未见IMT增加的H2组。另选择同期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液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MTHFR基因的多态性和IMT;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法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IMT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H型高血压组Hcy水平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和对照组,H1组显著高于H2组(P<0.05);H1组、H2组、非H型高血压组的IMT显著高于对照组,H1组的IMT显著高于H2组(P<0.05);H1组、H2组、非H型高血压组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三组TG、TC、LDL-L、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1组的T/T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T频率均显著高于H2组、非H型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H2组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等位基因T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P<0.05)。H1组、H2组中T/T基因型的Hcy水平和IMT显著高于C/T、C/C基因型,CT基因型显著高于CC基因型;非H型高血压组T/T基因型的Hcy水平和IMT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THFR C677T基因型与Hcy水平呈正相关,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TT基因型患者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及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是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的2.090倍。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MTHFR基因突变与IMT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探讨高尿酸(UA)血症及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方法选择年龄40岁的高UA血症患者80例(男55例,女25例),其中单纯高UA血症患者50例为UA-1组,高UA血症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0例为UA-2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无高血压、血UA正常)30例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其中男21例,女9例。观察各组间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情况;采用尿酸酶-过氧化酶法测定血UA;应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CIMT。结果与CON组相比UA 1组及UA-2组患者的CIMT增厚(P0.05,P0.01);UA-2组CIMT明显高于UA-1组(P0.01);偏相关分析表明,在校正了年龄、性别、SBP、DBP后,高UA血症患者UA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在逐步回归分析中,或以UA为因变量,BMI、CIMT进入方程,或以CIMT为因变量,年龄、SBP、UA进入方程,均表明UA与CIMT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结论当高UA血症伴高血压存在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可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