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择260例新生儿和全体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另260例新生儿和全体医护人员作为研究组(品管圈活动后),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8%(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梁萍 《内科》2014,(3):331-333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在提高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QCC活动开展前使用静脉留置针的586例患者作为QCC前组,QCC活动开展后的637例患者作为QCC后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活动开展前586例患者中348例由我科低年资护士操作,穿刺成功率为86.49%,明显低于高年资护士,与高年资护士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活动开展后低年资护士穿刺成功率提高到95.24%,与开展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活动后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长于QCC活动前,留置针使用率明显高于QCC活动前,敷贴下气泡、皮肤发红、敷贴卷边等发生率明显低于QCC活动前,与开展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促进了低年资护士穿刺技术的提高,同时还提高了留置针留置的时间和使用率,降低了敷贴不良情况发生率,对促进护理技术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手卫生智能提醒管理系统引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管理效率及其对该部门主要医院感染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综合ICU为目标部门,研究分两个阶段,基线阶段:指派经培训的观察员通过暗访方式,统计该部门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同时收集该部门医院感染相关指标;干预阶段:布设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研发的手卫生智能提醒管理系统,自动采集该部门医务人员遵从接触患者前、后的手卫生行为,计算依从率,同时收集该部门医院感染相关指标。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医院感染率、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及每床日速干手消毒剂消耗量等。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69.52%,较干预前的38.27%显著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呈逐月上升的趋势,并一直稳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干预后医院感染率下降(7.81%vs35.56%,P0.05),多药耐药菌检出率下降(20.0%vs40.63%),而速干手消毒剂消耗量显著上升(189.33 vs 36.69 ml/床日)。结论手卫生智能提醒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智能提醒和有效管理,同时使医院感染的相关指标也得到相应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提高院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门诊确诊糖尿病患者801例,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为主题,通过问卷调查及电话回访,组内讨论确定血糖控制率低主要原因并制定对策,设定预期目标值,按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比较QCC前后糖尿病患者对服务质量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糖尿病认知率及血糖控制率情况。结果 QCC活动实施前,患者服务质量满意度,治疗依从性,DM认知率及血糖控制率分别为77.8%(623/801),70.2%(562/801),60.3%(483/801),64.4%(516/801),而纳入QCC活动后分别为93.9%%(752/801),94.9%%(760/801),85.0%(681/801),86.3%(691/801),各项指标均较活动前有明显提高,且实施前后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QCC应用于糖尿病院外健康管理工作中,对血糖控制率的整体提高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手卫生管理对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8月2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手卫生管理前收治的3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管理后收治的38例纳入观察组。比较手卫生管理实施前后医护人员相关知识考核及手卫生依从性等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手卫生知识及六步洗手法考核共涉及156名医务人员,实施手卫生管理后,手卫生知识考核合格率由35.25%提升至83.33%(P 0.05);六步洗手法实践考核正确率由31.41%提升至85.89%(P 0.05);实施管理后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脱手套后、无菌操作前后洗手率及手卫生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置管后第7、14天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手卫生管理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实施血液透析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将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研究组患者则开展QCC活动,比较组间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低血压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23.3%,研究组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的开展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透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进而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重症监护室(ICU)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集束化护理措施执行率的效果。方法我院从2018年8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分别对实施前与实施后6个月的ICU护士预防VAP集束化护理措施执行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前的ICU护士预防VAP集束化护理措施执行率为61.2%,实施后为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ICU护士预防VAP集束化护理措施执行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品管圈(QCC)在降低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脑卒中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研究组79例。研究组开展QCC活动,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便秘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发生便秘19例,发生率24.05%;对照组发生便秘48例,发生率为60.76%。两组便秘发生率比较,P<0.01。结论 QCC活动可降低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韦美群  唐雪萍  唐森尤 《内科》2014,(1):110-1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采用品管圈小组的活动程序,分析患者出走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并以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10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品管圈实施前后患者的出走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出走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0%下降到零,两组住院患者出走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但可以提高病房管理质量,降低了患者出走率,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而且还可提高圈成员的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病区安全管理的意识及团队凝聚力,促进品管圈手法的运用及电脑相关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的PDCA管理模式对胎盘常规石蜡切片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QCC的PDCA管理模式对胎盘常规石蜡切片进行质量管理,分析其对于胎盘常规石蜡切片质量的影响。结果应用QCC的PDCA管理模式后观察组的甲片率为97.40%,高于对照组的8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QCC的PDCA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胎盘常规石蜡切片的甲片率,具有良好的提高病理诊断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内科》2016,(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老年子宫癌合并高血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子宫癌合并高血压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生活质量、血压控制情况、对护理的满意度和遵医嘱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适症状的发生率(15.15%)明显低于对照组(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率(90.9%)及遵医嘱率(9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5.45%、4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综合护理质量,减少老年子宫癌合并高血压术后患者的不适症状,有效控制患者血压,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甘肃省兰州市部分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重点科室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为加强对医院消毒工作的指导和规范手卫生行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各1所,于2015—2018年监测和观察重点科室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卫生手的细菌总数、手卫生依从性等。结果 2015—2018年监测医院物体表面总合格率77.60%,卫生手总合格率78.85%,手卫生总依从率46.18%,三级医院物体表面合格率(84.17%)、卫生手合格率(83.42%)和手卫生依从率(53.55%)均高于二级医院,护理人员卫生手合格率(81.25%)及手卫生依从率(47.37%)均高于医生,不同年度物体表面合格率(χ2=52.582)、卫生手合格率(χ2=13.909)、手卫生依从率(χ2=13.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医院的重点科室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卫生手合格率、手卫生依从率均不高,应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培训,切实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知晓率和参与度,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效果,为预防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01/2015-12宁夏中宁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两组实施效果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1.4%vs 3.6%),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0%vs 72.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预防医院感染,并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大便失禁性皮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该院重症监护室(ICU)为单位组成护臀圈,根据品管圈活动管理步骤,讨论该院ICU大便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情况、病因和解决对策,落实解决措施,并观察大便失禁性皮炎护理实施情况,对改善前2个月、改善中2个月和改善后2个月ICU患者大便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改善后正确使用护理产品、正确进行翻身、大小便失禁护理等护理措施落实率分别为96.83%、95.24%和100.00%,均显著高于改善前的63.57%、48.84%和4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中2个月和改善后2个月大便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均低于改善前,改善后2个月大便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亦低于改善中2个月(P0.05)。改善后ICU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对护理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改善前(P0.01)。结论品管圈管理应用于ICU大便失禁性皮炎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大便失禁性皮炎的发生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对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的影响。方法7名内分泌科护士组成品管圈,确定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QCC活动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及相关知识平均错误率由原来的27.11%降低到14.68%。结论开展QCC活动,不仅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同时也提高了圈员的团队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在接触多重耐药菌病人前穿隔离衣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接触多重耐药菌病人前穿隔离衣的现状进行调查,针对他们不穿隔离衣的原因进行鱼骨图分析,利用柏拉图把握重点找出关键问题,制定预期目标。采取先考核摸底,针对医护人员不同的知识架构及不同的知识水平进行相关的培训,培训达标后再接触多重耐药菌病人。结果医护人员在接触多重耐药菌病人前穿隔离衣的依从性从品管圈活动前的42.9%提高到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医护人员在接触多重耐药菌病人前穿隔离衣的依从性,降低多重耐药菌病人交叉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无创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8月我院呼吸内科3个病房中收治的COPD患者18例,对其实施QCC。记录QCC实施前后患者依从性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观察QCC实施前后影响患者无创通气质量要因的改善情况,由圈成员对团队进行投票,评定团队综合能力。结果实施QCC后患者依从率为71.4%(10/14),高于QCC实施前的11.1%(2/18);QCC实施后漏气、未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局部皮肤压红、心理护理不到位发生频率均低于QCC实施前(P0.05);QCC实施后团队综合能力总得分高于QCC实施前(t=3.647,P=0.024)。结论开展QCC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无创通气质量,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可有效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控制(PIC)窗结合无创序贯通气在支气管扩张合并呼吸衰竭早期脱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3~2016年2家综合性医院ICU/RICU中支气管扩张并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治疗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序贯治疗组,两组达到PIC窗时,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降低呼吸机参数后撤机,序贯治疗组采用无创呼吸机序贯通气治疗。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第一次脱机拔管成功率、撤机10 d内达到再插管标准率、有创通气时间、住ICU/R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最终85例患者完成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45例,序贯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插管前一般情况及PIC窗出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序贯治疗组的VAP发生率分别为22.22%(10/45)、5.0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1.11%(5/45)、0.0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6.89±1.82)d、(4.85±3.2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ICU/RICU平均时间分别为(9.44±2.98)d、(6.38±2.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第一次脱机拔管成功率分别为88.89%(40/45)、95.00%(38/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再插管率分别为13.33%(6/45)、5.00%(2/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平均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5.78±6.32)d、(17.00±8.5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39273.55±17086.92)元、(37095.31±15306.62)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结论以PIC窗为时机结合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用于支气管扩展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脱机可显著降低患者VAP发生率、住院病死率,缩短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及住ICU/RICU时间。该方法用于支气管扩展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脱机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采供血服务中实施差错管理对提高血站管理水平及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血站32名在职采供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先于2015年12月对其进行采供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而后于2016年1月对他们进行为期1周的采供血差错管理培训,之后再进行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比较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比较差错管理实施前后采供血过程中的差错事件发生率、血液报废率和质量管理水平。结果差错管理培训前后,采供血人员的采供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的成绩显著优于培训前(P0.01)。实施差错管理前1年(2015年)差错事件发生率为1.87%,实施差错管理后1年(2016年)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70%,实施差错管理前后采供血差错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差错管理后异常血液报废率(0.83%)显著低于实施前(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差错管理后血站质量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供血服务中实施差错管理,能有效提高采供血人员的专业水平,降低差错事件发生率和血液异常报废率,显著提高血站的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的品管圈(QCC)活动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00例按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15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1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PDCA循环模式的QCC活动.统计两组康复护理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医务人员活动前后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良肢位摆放、肢体活动、桥式运动、转移知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1例护理人员活动后个人素质、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积极程度、责任心、QCC熟练程度均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 PDCA循环模式的QCC活动可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改善医务人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