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利用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超声清创治疗糖尿病足。方法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该院对7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超声清创治疗糖尿病足,同时配合换药、植皮、皮瓣修复等治疗。结果 7例患者,4例患者行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超声清创及换药治疗,病情获得痊愈;2例患者为缩短治疗周期行胫骨横向骨搬移及采用超声清创联合后行植皮处理,创面获得痊愈;1例患者因局部骨及肌腱外露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及超声清创仪治疗,并联合局部转移皮瓣修复获得痊愈;7例患者经胫骨横向骨搬移后,通过对治疗前后肢端的感觉、皮温、颜色、麻木、疼痛、对比,均较术前明显改善,3例患者术前术后做血管对比检查,发现肢体远端小血管网数量明显增加,创面愈合时间均较对未行骨搬移患者明显缩短;超声清创能清除创面上的坏死组织,有利于创面及肉芽生长,而且清创过程中患者均属于无痛型清创,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超声清创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能在临床上取得卓越疗效,明显减少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选取骨科10例糖尿病足(Wagner分期3~4期)患者,均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针对所选取患者开展为期5~10个月的随访工作,全部患者的糖尿病足溃疡创面都已愈合(均保肢);患者治疗后远端皮温、视觉模拟评分(VAS)相比治疗前,均明显偏优(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效果好,能提高保肢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9月—2019年6月时段收治糖尿病足患者20例,随机分为普通换药组(5例,给予普通换药治疗)、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组(8例,给予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结合中药治疗组(7例,胫骨横向骨搬移结合中医药治疗),记录3组足趾坏死发生情况,对比3组疼痛情况、创面愈合时间、皮温。结果结合中药治疗组VAS评分较普通换药组更低(P0.05),与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温为结合中医治疗组最高,明显高于普通换药组(P0.05),但与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时间为结合中药治疗组明显短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组、普通换药组(P0.05)。普通换药组足趾坏死发生率明显高于结合中药治疗组及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治疗中落实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效果显著,结合中医药治疗可进一步巩固疗效,可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分析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介入方法治疗糖尿病足严重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09~2019-0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21例。应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踝肱指数、下肢血管直径及血流速度,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2周,患者的溃疡面均开始缩小,术后4周时均达到植皮或皮瓣移植术条件,所有创面未做特殊处理。所有患者溃疡面愈合,创面愈合时间(57.76±12.3)d。术后2个月超声复查结果显示患肢外周新生血管网丰富,患肢功能达到日常生活需要。术后6个月时,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到患足踝肱指数增大,血管超声检测到患足胫前及胫骨后动脉血流速度加快,血管内径增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结论 对于下肢膝关节以上大动脉严重狭窄甚至闭塞的糖尿病足患者,可先采用介入方法打通大血管,再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改善微循环,加快创面修复,降低小截肢及大截肢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老年糖尿病足(DF)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老年DF患者38例,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手术前后老年患足的下肢动脉管壁、管腔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经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后,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管径彩超斑块率、狭窄率、闭塞率均较手术前下降,但只有狭窄率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的两侧股总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管腔内径均明显增大(均P<0.05);两侧股总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流平均速度均明显减慢(均P<0.05);两侧股总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流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客观反映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后老年DF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无创伤、简便易行、便于老年人接受,有助于对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的临床效果提供血流动力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接受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72例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患肢创面面积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相对更低,踝肱指数(ABI)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相对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接受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期间,实施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我科接受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23例进行护理观察。结果23例患者经过严格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除2例因并发严重心衰,中途退出治疗外,其余21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在3-12周,平均5.6周。结论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血液循环,严格执行医嘱实施搬移及针眼护理,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做好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能保证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2015年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 269例T2DM患者,根据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足组(578例)和非糖尿病足组(NDF组,691例),同时根据Wagner分级将糖尿病足组分为低级别组(40例,Wagner 0级或1级)、中级别组(425例,Wagner 2级或3级)、高级别组(113例,Wagner 4级或5级)。再将578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是否截肢分为非截肢组(446例)和截肢组(132例)。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以及白细胞计数、肌酐、收缩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和血红蛋白。收集糖尿病足患者的Wagner分级和截肢手术资料。进行二元或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T2DM患者糖尿病足及截肢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NDF组相比,糖尿病足组患者年龄、吸烟和饮酒患者的比例、大血管并发症患者的比例均较高(χ2=3.852~474.272,P均<0.05);白细胞计数、肌酐、收缩压水平升高(U=6.485、35.421、36.155,P均<0.05),总胆红素、D-BIL、I-BIL、ALT、AST、GGT、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LDL-C、HbA1c、血红蛋白和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降低(U=3.145~68.119,P均<0.05)。血清I-BIL水平≥6.0 μmol/L与糖尿病足呈负相关(OR=0.751,95%CI:0.570~0.980,P<0.05)。血清总胆红素>10.0 μmol/L与Wagner评分较低有关(OR=0.506,95%CI:0.298~0.857,P<0.05),血清I-BIL≥6.0 μmol/L是Wagner评分较低的保护因素(OR=0.280, 95%CI:0.147~0.538,P<0.05)。总胆红素≥10.0 μmol/L是截肢的保护因素(OR=0.474,95%CI: 0.243~0.921,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与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以及截肢事件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50例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治疗的Wagner 3、4期糖尿病足患者,均展开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分析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足部皮温、踝肱指数以及VAS评分。结果:术后患者的足部皮温和术前踝肱指数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Wagner 3、4期糖尿病足患者中展开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不仅可缓解疼痛,并且还能改善足部皮温以及踝肱指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糖尿病足患者发生抑郁情绪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以来至2023年2月。通过EndNote X20软件对初步检索文献进行查重、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13个相关因素进行Meta分析。糖尿病足病程[OR=2.28,95%CI(1.41~3.67)]、合并糖尿病肾病[OR=4.50,95%CI(1.90~10.69)]、合并微血管并发症[OR=2.20,95%CI(1.46~3.34)]、Wagner分级[OR=2.13,95%CI(1.33~3.44)]、截肢/趾史或风险[OR=2.41,95%CI(1.60~3.64)]是糖尿病足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足病程长、合并糖尿病肾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Wagner分级高、有截肢/趾史或风险是糖尿病足患者合并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9年6月—2020年2月间抽选该院收治的142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比组(采用皮瓣手术治疗)和研究组(采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治疗),每组7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踝肱指数(ABI)、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NSI)评分,并对比两组的足部创面愈合时间、截肢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NRS评分、ABI、MN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ABI高于对比组,而NRS评分、MNSI评分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足部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截肢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糖尿足患者实施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可提升其体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改善疾病,效果显著,且并发症风险低,最终能进一步减少截肢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上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实施方法。方法选择该医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7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拾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均分至对照组和研究组当中,每组38例患者。对照组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干预,研究组在药物治疗下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76例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指标为患者的治疗前和完成后的患足皮温、疼痛情况以及供血和神经情况。结果经治疗干预后,两组在患足皮温、疼痛情况以及供血和神经情况的比较上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在上述各项观察指标的对比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治愈困难,致残率高,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能够提高患足皮温,降低疼痛感,并改善患足的供血和神经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在糖尿病足(DF)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2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40例进行研究,由于治疗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开放性清创术,研究组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溃疡面积、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患肢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患肢溃疡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1周研究温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患肢溃疡面积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足实施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缩小患者溃疡面积,使得踝肱指数、经皮肤测定的动脉血氧张力好转,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管腔内介入(PTA)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糖尿病足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接诊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实验组(PTA联合VSD治疗组)、对照组(PTA联合湿性换药治疗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时临床总有效率、术后恢复情况(换药总次数、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1年随访情况(重建血管通畅率、截肢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换药总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重建血管的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截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A联合VSD治疗可加速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和截肢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足溃疡(DFUs)治愈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观察2011年4月至2016年1月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并治愈出院的165例老年DFUs患者2年,根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并对可能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随访2年,患者复发率为30.91%(51/165)。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足病程(≥60 d)、吸烟、缺血型糖尿病足、Wagner分级(Ⅲ、Ⅳ)、多重耐药菌感染、清创不彻底、踝肱指数(0.9)、血糖(≥11.1 mmol/L)、血浆黏度(≥1.5 m Pa·s)、血清白蛋白(30 g/L)、糖化血红蛋白(≥8%)与DFUs治愈后复发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836,95%CI 1.050~7.661;P=0.040]、缺血型糖尿病足[OR=9.796,95%CI2.794~34.351;P=0.000]、Wagner分级(Ⅲ、Ⅳ)[OR=4.426,95%CI 1.665~11.760;P=0.003]、多重耐药菌感染[OR=2.756,95%CI 1.011~7.515;P=0.048]、≥8%糖化血红蛋白[OR=6.366,95%CI 2.362~17.157;P=0.000]及≥1.5 m Pa·s的血浆黏度[OR=3.699,95%CI 1.332~10.269;P=0.012]是DFUs治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患者全身与局部进行全面分级分类评估、早期诊断、早期彻底清创引流换药、有效控制血糖、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抗凝治疗,以及有效纠正局部缺血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DFUs治愈后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68例,根据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为医院感染组216例与非医院感染组252例。统计术后医院感染者例数及感染部位;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手术风险评估分级、手术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术后是否置管、术后置管时间、术后首次换药时间、是否使用胃管鼻饲、是否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机类型及是否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68例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216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6.15%;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占49.23%;其次为泌尿系统,占18.15%。两组患者性别、是否使用胃管鼻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手术风险评估分级、手术时间、入住ICU时间、术后是否置管、术后置管时间、术后首次换药时间、是否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机类型及是否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81,95%CI(1.129,1.455)〕、手术时间〔OR=2.257,95%CI(1.132,4.500)〕、入住ICU时间〔OR=1.513,95%CI(1.229,1.908)〕、术后置管时间〔OR=1.988,95%CI(1.564,2.552)〕、术后首次换药时间〔OR=1.842,95%CI(1.402,2.603)〕、气管插管或切开〔OR=3.114,95%CI(1.201,8.077)〕及呼吸机类型〔OR=1.530,95%CI(1.299,3.635)〕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早期肠内营养支持〔OR=0.662,95%CI(0.165,0.912)〕则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手术时间、入住ICU时间、术后置管时间、术后首次换药时间、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机类型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药物冲洗治疗中老年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疗效。方法 90例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分为3组,实验组1组使用VSD吸引联合庆大霉素+维生素B12持续冲洗30例,实验2组单纯使用VSD吸引30例。对照组常规换药不使用VSD 30例。对两实验组创面恢复至具备闭创条件的时间、闭创至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次数、总体外科治疗时间、等指标进行记录。记录对照组换药次数、总体外科治疗时间。对比3组总体外科治疗时间、更高平面截肢例数、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1组创面恢复至具备闭创条件的时间、闭创至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次数均明显少于实验2组(P<0.05)。实验1、2组总体外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其中实验1组明显短于实验2组(P<0.05)。对照组平均换药次数(17.47±3.51)次。实验1组无更高平面截肢患者。结论 仅通过手术处理创面后按照传统方式换药进行治疗,不仅所需时间长,多次换药对患者心理生理均造成不适及负担,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应用VSD可以减轻患者患者的疼痛,提高满意度,此方法有利于糖尿病足创面的恢复,减少大截肢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剂量前列腺素E1冲击治疗在合并外周动脉病变的糖尿病足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51例Wagner 1~3级糖尿病足患者按住院号尾数随机分为2组,在同样换药、抗感染、控制血糖等治疗基础上,治疗组(n=85)患者予以前列腺素E1(40μg/d)持续治疗1周;对照组(n=66)予常规剂量前列腺素E1(10μg/d)治疗2周然后随访3个月。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时间、踝肱指数(ABI)及麻木感、疼痛感和冷感等模拟评分(VAS评分),利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愈合率、截肢率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Wagner 2级和3级创面愈合率均高于相应对照组(76.0%比61.1%和69.6%比42.1%,χ2=5.21、15.90,均P<0.05);而治疗组Wagner 2级患者足病愈合时间显著短于相应对照组[(10.9±4.3)周比(7.7±3.4)周,t=2.225,P<0.05]。治疗后两组ABI均有升高趋势,但仅治疗组Wagner 2级患者治疗前后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0±0.21比0.75±0.22,t=2.432,P<0.05)。治疗后,治疗组Wagner 1~3级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92、2.553、2.985,均P<0.05);而对照组仅Wagner 2级和3级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0、2.086,均P<0.05)。同时在观察期内两组心血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剂量前列腺素E1冲击治疗能显著提高Wagner 2、3级合并外周动脉病变糖尿病足患者的溃疡愈合率,缩短Wagner 2级伤口愈合时间,缓解下肢疼痛症状,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面采用蚕食换药联合银离子敷料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2015年8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清创护理,观察组采取蚕食清创联合银离子敷料,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科清创,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换药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蚕食清创联合银离子敷料覆盖换药护理可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换药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行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根据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情况分为A组(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n=21)与B组(未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n=6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颅脑CT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B组患者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分级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瞳孔改变发生率、中线偏移发生率、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创伤至手术时间、颅骨骨折发生率、术前Rotterdam CT评分、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伤至手术时间[OR=0.964,95%CI(0.933,0.997)]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保护因素,颅骨骨折[OR=6.013,95%CI(2.052,17.637)]、术前Rotterdam CT评分[OR=9.375,95%CI(3.110,26.261)]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创伤至手术时间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保护因素,颅骨骨折、术前Rotterdam CT评分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