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支架成形术及12例单纯药物治疗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支架成形术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内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再狭窄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脑缺血事件发生率等对比其疗效。结果临床随访73~104个月,平均(90.41±10.86)个月,支架成形术组患者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率(82.50±9.17)%vs(79.83±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末支架成形术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9.00±15.85)%,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84.83±1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成形术组有3例出现支架内狭窄,药物组有3例患者完全闭塞;随访期内支架成形术组患者总的缺血事件3例,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8例(P0.01)。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中重度狭窄有较好的长期效果,对预防后循环缺血事件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但仍需要更大样本量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7)
目的评价年龄≥70岁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患者323例,根据年龄分为≥70岁组117例,<70岁组206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置入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间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率和临床终点事件。结果≥70组与<70岁组支架治疗成功率均为100.0%,≥70岁组与<70岁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和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3,P=0.501)。术后随访期间,≥70岁组与<70岁组支架置入后动脉再狭窄率分别为12.0%和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5,P=0.445),≥70岁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7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8%vs 11.2%,χ~2=4.000,P=0.045),但生存率明显低于<70岁组(χ~2=7.581,P=0.006)。结论年龄≥70岁的老年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辛英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1995,(6)
为探讨不同性别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处理方面是否存在有差异,本文总结了过去10年的6年里(1981、1983、1985、1987~1989年)美国康涅狄格州36所医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脑血管造影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治疗情况。研究对象中女性22 584名,男性19 729名,年龄>50岁,诊断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 相似文献
4.
近三年来,我们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西药合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同时用单纯西药治疗做对照,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较单纯用西药效果更好,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院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0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男55例,女45例,年龄40~68岁,平均59岁,脑血栓形成74例,脑栓塞15例,TIA11例,其中肌力0~Ⅱ级23例,Ⅱ~Ⅳ级56例,Ⅳ级以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27)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实施中西药物结合治疗过程中,观察配合给予护理干预发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抽签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西药物结合治疗过程中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中西药物治疗过程中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临床护理评价结果。结果在临床护理评价结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患者非常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基本症状表现加以了解后,临床在选择中西药物结合治疗过程中配合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最终可以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成功治疗奠定坚实基础,起到显著的辅助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支架介入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介入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血管狭窄部位恢复正常血管直径和形态,残余狭窄率10%。2例患者颈动脉支架于球囊扩张后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7例患者使用保护伞收集到多枚淡黄色粥样硬化斑块,1例患者椎动脉起始部狭窄于手术中使用球扩支架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患者术后NIHSS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充分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准备工作,合理利用血管内支架介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延闿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85,(3)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指颅内或颅外动脉由于狭窄或闭塞,使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或软化、坏死。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的不同,虽可区分为:①短暂脑缺血发作;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③高血压小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 相似文献
8.
颅外脑血管疾病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经皮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颈动脉、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性、手术方法、适应证、并发症处理以及手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经皮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颈动脉、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性、手术方法、适应证、并发症处理以及手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冠心病人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而不断增加,这是一组有着特殊临床病理生理的人群,在选择介入治疗时应当充分考虑年龄、合并的慢性疾病、心功能状态、病变局部的解剖以及能否进行完全性血运重建等因素。老年冠心病人的介入治疗同样可以获得理想的成功率一严格的病例选择标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1)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8例老年患者、31条肢体,共53处病变部位行血管形成术联合支架植入术(PTAS)进行治疗,术后1个月对患者的跛行距离及踝肱指数进行监测,同时对术后病变部位的血管通畅率进行随访。结果行PTAS手术后,髂动脉的成功率为100%,股腘动脉的成功率为95.24%;术后1个月,患者的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5±0.11)增加至术后的(0.95±0.09),间歇性跛行距离由术前的(117.3±29.9)m增加至术后的(518.4±122.7)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2年髂动脉的血管通畅率为91.67%,股腘动脉的血管通畅率为80.95%。结论 PTA联合PTAS治疗下肢动脉ASO手术成功率高、创伤性小、安全有效,且能有效改善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再狭窄可能性减小。 相似文献
12.
孙晓晖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9,(6)
梗死区相关闭塞动脉的再通是现代心梗治疗的主要措施,溶栓治疗是达到该目的的标准方法。对于有溶栓反指征的患者行直接的血管成形治疗可做为溶栓的替代治疗,但其与保守治疗相比较是否具有优势至今尚无定论。该研究旨在对两者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药物涂层球囊(DCB)血管成形术与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应用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脉造影显示为CTO病变并成功开通的89例连续入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期1年,依据2021年DCB亚太专家共识,将治疗方案分为DCB组(n=32)与DES组(n=57);主要观察终点为1年随访患者靶血管血运重建(TVR)情况;次要终点为患者血管造影行定量冠脉造影检查(QCA),靶血管的最小管腔直径(MLD)、平均管腔直径(MVD)、参考管腔直径(RFD)以及晚期管腔直径扩大(LLE)等情况;安全性终点包括手术即时安全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出血分级增加率。结果 本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12±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TVR发生率分别为12.50%、10.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终点中,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分别为12.50%、12.28%,BRAC出血分级增加率分别为12.50%、14.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神经科急症,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急诊溶栓是目前治疗AIS公认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单纯溶栓疗效不佳,人们期待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出现。我们采用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治疗12例AIS患者,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鑫林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5)
目的:分析颅外脑血管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本组60例患者血管再通率100.0%,术后出现颈动脉窦反应延长2例(3.33%),脑缺血事件4例(6...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21)
目的比较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和深度镇静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深度镇静方式,同时观察组给予气管内全身麻醉,观察两种方式的应用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诱导后和动脉栓塞时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1)
目的评价脑保护装置下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年龄≥70岁的重度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43例,均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中均应用脑保护装置,观察术后狭窄改善情况,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回收的脑保护装置内脱落栓子情况,对患者随访1年。结果在43例患者中,脑保护装置及颈动脉支架均放置到位,术后残余狭窄率均<30%,患者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从(82.8±6.5)%降低至(12.4±5.9)%,支架置入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收的脑保护装置中,发现27个有脱落的组织碎片,患者术后缺血相关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围术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性脑卒中,无手术相关死亡事件发生,1年随访无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颈动脉超声复查未见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结论脑保护装置下,对老年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经皮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近年来发展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方法,有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的特点,但是术中约有5%~10%脑栓塞发生〔1〕。本文拟回顾分析血管内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颈动脉狭窄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5月到2011年6月老年颈动脉 相似文献
19.
具有临床症状的脑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脑血管造影发现的动脉阻塞部位在颅外者占50%,故五十年代以来对闭塞性脑血管疾病逐渐采用外科治疗。Strully(1953)与Eas-tcott等(1954)曾对颅外段颈内动脉栓塞患 相似文献
20.
内皮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苏宁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9,20(3):97-99
大量研究表明内皮素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内皮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及拮抗内皮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