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SAS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92例SA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SAS组与SAS合并糖尿病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SAS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2例SAS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50例,发生率为54.35%。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单纯SAS组相比,SAS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BMI指标、SAS病程、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及高血压、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是SAS合并糖尿病组的主要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S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较高,BMI指数过高、吸烟、高血压及糖尿病家族史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应当加强SAS患者的体重控制、血压控制、控烟戒烟,降低合并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家族史和不良生活方式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为防治青年高血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某大学在校大学生106名,采取调查问卷结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方式,将观察对象分为杓型组(27名)与非杓型组(79名),比较两组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等情况。分析在校大学生家族史和不良生活方式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BMI、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家族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家族史是在校大学生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家族史是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大学生更易出现血压昼夜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   

3.
《内科》2016,(2)
目的探讨血浆载脂蛋白比值(apoAl/apoB)、BMI与冠状动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将拟接受冠脉造影术检查的107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冠脉造影结果按Gensini积分评价,根据冠脉造影术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冠心病组(940例,积分0分)和对照组(139例,积分为0分);再根据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组分成三个亚组:轻度病变组(342例,1分≤积分30分),中度病变组(345例,30分≤积分60分),重度病变组(253例,积分≥60分)。测量患者身高、体重,检测血脂水平,计算体重指数(BMI)、apoAl/apoB值。结果冠心病组患者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BMI、TC、TG、LDL、apoB、Lp(a)、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apoAl、apoAl/apoB均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与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BMI、TC、TG、LDL、apoB、LP(a)、HCY呈正相关(P0.05),与HDL、apoAl、apoAl/apoB呈负相关(P0.05)。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家族史、高BMI、高LDL、高apoB、高Lp(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poAl、apoAl/apoB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结论低apoAl/apoB值或高BMI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预测冠心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青年男性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同期入院排除冠心病的青年男性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既往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以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各组血液生化指标: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BG)。应用SPSS17.0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男性冠心病组既往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史比例,BMI、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高血压、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TC、LDL、HDL、LPa、UA、FB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青年男性冠心病发病主要相关危险因素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吸烟、超重/肥胖。结论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超重/肥胖;控制体重、戒烟、控制甘油三酯水平,可能有助于减少青年男性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肌酐(UA/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水平预测青年男性罹患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拟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青年男性病人14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及血肌钙蛋白I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37例)、心绞痛组(3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70例)。比较3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家族史、糖尿病病史及UA/Cr、LDL-C/HDL-C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男性罹患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UA/Cr、LDL-C/HDL-C对青年男性罹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非冠心病组、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家族史、UA、UA/Cr、LDL-C、HDL-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家族史、UA、UA/Cr、LDL-C、LDL-C/HDL-C水平与心肌缺血程度呈正相关;HDL-C与心肌缺血程度呈负相关。吸烟史、高血压病史、LDL-C水平升高、UA水平升高及HDL-C水平降低是青年男性罹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UA/Cr、LDL-C/HDL-C水平升高是青年男性冠心病病人罹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血清UA/Cr、LDL-C/HDL-C水平对青年男性罹患急性心肌梗死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6,0.849。结论血清UA/Cr、LDL-C/HDL-C水平对青年男性罹患急性心肌梗死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LDL-C/HDL-C预测价值优于UA/Cr。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与晚发组,各60例,对两组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发组患者中吸烟、饮酒患者、阳性家族史、超重患者明显多于晚发组,且早发组患者中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明显少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患者TG明显高于晚发组,但其HDL-C水平、舒张压明显低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高TG、阳性家族史、饮酒等。结论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高TG、阳性家族史、饮酒等,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男性多,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南充市顺庆区城区内45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分布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血脂异常的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南充市顺庆区8个社区27 000名45岁及以上居民,通过问卷调查、医学体检和膳食调查3部分进行血脂水平和影响因素调查。对结果进行χ~2或t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脂异常检出率为45.7%,知晓率为7.2%,治疗率为2.3%,控制率为0.5%;女性血脂异常率为55.72%,男性为44.28%,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男性中,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家族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锻炼、油炸面食食用、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水果是血脂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女性中,仅年龄、吸烟史、血脂异常家族史、高血压病、糖尿病、薯类食用、体重、BMI、腰围、臀围是血脂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中,吸烟、血脂异常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锻炼、油炸食品食用、体重、BMI、腰围是危险因素,年龄和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在女性中,血脂异常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薯类食用、体重、BMI、腰围是危险因素。结论南充市顺庆区城区内45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情况不容乐观。迫切需要我们建立包括血脂异常在内的慢病管理综合服务模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内科》2016,(1)
目的分析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将其余5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烟、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BMI、性别、年龄、TC、TG、HDL-C及LDL-C方面的差异,同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BMI方面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性别构成比、年龄、TC、TG、HDL-C及LDL-C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吸烟(OR=3.342)、高血压(OR=2.578)、糖尿病(OR=2.341)、高脂血症(OR=3.176)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可能有助于降低冠心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死亡率,并分析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67例老年糖尿病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69例与非死亡组198例,筛选出其死亡影响相关因素,再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病程≥10年、体重指数(BMI)18 kg/m~2、吸烟史、慢性呼吸系统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并发症、卧床时间10 d、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多重耐药菌感染、真菌感染、机械通气、应用激素、空腹血糖值≥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降钙素原(PCT)0. 5μg/L与老年糖尿病重症肺炎患者死亡存在相关性,是死亡危险因素(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慢性呼吸系统病史、冠心病病史、糖化血红蛋白 7%、卧床时间 10 d、应用激素、PCT0. 5μg/L、并发症是老年糖尿病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戒烟,治疗基础疾病,控制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减少并发症,减少卧床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糖皮质激素应用等是提高老年糖尿病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措施,PCT可作为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中、老年冠心病病人危险因素情况。方法选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病人105例,其中≥40岁而<60岁的中年组(A组)65例,≥60岁的老年组(B组)40例,就以下6个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吸烟史、阳性家族史及高脂血症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和高纤维蛋白原(Fig),A组少于B组;吸烟史及阳性家族史A组明显多于B组;高脂血症两组问无显著差异。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共63例,A组41例,占该组63.08%,B组22例,占该组55.0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中年组冠心病病人吸烟史、阳性家族史、高脂血症为主要危险因素。老年组病人应控制血糖、血脂、降压、降纤维蛋白原,对冠心病危险因素应综合治疗,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胸痛就诊患者45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者370例,冠心病组按年龄(男≤55岁,女≤65岁)分为早发冠心病组267例,晚发冠心病组103例。早发冠心病组按年龄分为3个亚组,1亚组(男≤35岁,女≤45岁)56例,2亚组(35男≤45岁,45女≤55岁)84例,3亚组(45男性≤55岁,55女性≤65岁)127例;冠脉造影正常者85例为对照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骨保护素水平,经统计分析血清骨保护素和早发冠心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相关性。结果 1对照组与冠心病组在年龄、性别等各个危险因素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骨保护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与早发冠心病亦呈正相关。2早发冠心病组在性别、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等方面与晚发冠心病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发冠心病组在高敏C-反应蛋白、体重指数、饮酒、骨保护素等方面与晚发冠心病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发冠心病组在危险因素个数、血脂异常、尿酸等方面与早发冠心病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3早发冠心病组中3亚组各个危险因素较晚发冠心病组各危险因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1亚组在性别、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与晚发冠心病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可预示冠脉病变进展;性别、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为早发冠心病最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年龄界限应该提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45例青年CHD患者的危险因素,旨在探讨青年人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45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青年组对象,同时以4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老年组(年龄60岁)对象。调查患者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肥胖和血脂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肥胖指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的TG值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TC、HDL和LDL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青年人要密切关注有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肥胖和甘油三酯(TG)升高的患者,防治冠心病的过早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发性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行冠脉造影的特发性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195例,其中冠脉造影正常组143例(占74.33%),冠脉造影异常组(即确诊合并有冠心病)52例(占26.67%)。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血红蛋白、总胆红素、体重指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冠心病组发病年龄较冠脉造影正常组大,合并冠心病组吸烟比例、高血压病史比例、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比例、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冠脉造影正常组。(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是特发性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合并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OR=29.628,95%可信区间8.234-106.604,P=0.001),其它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病史、高尿酸血症。结论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是特发性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合并有冠心病高危因素(如高龄、有高血压病史、高尿酸、吸烟史、高脂血症)的特发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DM)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6 2例 2型DM患者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单纯DM组 ,对两组DM的病程、高血压 (Hypertension ,HT)患病率、体重指数 (BMI)、空腹血糖 (FastingPlasmaGlucose,FPG)、餐后 2小时血糖 (2hoursPlasma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 (HbAlc)、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型DM微血管病变组FPG、2hPG、HbAlc水平明显高于单纯DM组 (P <0 0 5 ,P <0 0 1,P <0 0 1)。前者糖尿病病程、高血压患病率均大于后者 (P <0 0 5 ,P <0 0 1)。TC、TG、HDL、LDL、BMI两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高血糖是影响 2型DM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伴高血压者和病程的延长 ,DM微血管病变也相应增加。预防 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键是早期控制血糖和血压 ,尤其是要尽快控制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期前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绝经期前女性CHD患者450例,并抽取同期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无CHD的400例女性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吸烟等危险因素及临床情况的差异。随访1年。结果 CHD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早期CHD家族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体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CHD家族史(OR:4.669,95%CI:1.982~22.577,P=0.018)和高血压病史(OR:3.665,95%CI:1.153~11.586,P=0.028)是绝经期前女性患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绝经期前的女性CHD患者常同时合并多种危险因素,高血压和早期CHD家族史是绝经期前女性患CHD的独立危险因素。需提高对绝经期前女性CHD高危人群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支气管哮喘合并GERD患者187例及单纯支气管哮喘者192例临床资料,统计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分析哮喘合并GERD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过敏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饮酒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吸烟史、体重指数(BMI)、哮喘家族史、第一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内急性发作次数等有差异性,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MI、吸烟、PEF、既往12月内急性发作次数是哮喘合并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高BMI、吸烟、PEF、既往12月内急性发作次数是哮喘合并GERD的危险因素,改善肺功能、积极减重、戒烟,有望预防和减少GER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性别差异。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早发ACS的患者123例分为男性组66例(年龄〈55岁)和女性组57例(年龄〈65岁)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血脂水平、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和饮酒史等,评价其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在早发ACS患者中,女性组高血压及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19%比38.88%,68.42%1:L33.33%,P〈0.01,P〈0.01),而男性组吸烟率明显增加(P〈0.01)。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脑卒中史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冠脉病变均以单支病变为主,两组间病变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发ACS患者中,患病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高血压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女性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吸烟是男性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两组冠脉造影病变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隐性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接诊的42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将其中78例隐性高血压病人设为A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观察对象的各项临床资料,对比2组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年隐性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家族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酸(UA)、肌酐(Cr)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高血压家族史是老年隐性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BMI和高血压家族史是老年隐性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重点监控BMI偏高以及有高血压家族史人群的血压水平,及早诊治,以提高本病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超声对住院的1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并记录入院时血压、吸烟史、糖尿病史、卒中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结果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卒中家族史与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呈正相关(P0.05),为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史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60岁高血压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CMBs发生组(n=60)和CMBs未发生组(n=70)。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中青年高血压患者CMBs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嗜酒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高血压病程、血尿素氮水平、血清肌酐水平、尿酸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CMBs发生组在男性、吸烟史、高血脂病史、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史、颈动脉斑块、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脑白质高信号的患者比例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方面高于CMBs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白质高信号、高血脂病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影响中青年高血压患者CMBs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脑白质高信号、高血脂病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偏高是CMBs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