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评价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成功率的新方法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门诊接受干预的106例HIV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资料。结果 106例HIV感染孕产妇中,59.43%(63例)的孕妇在孕前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ART),怀孕时59.43%(63例)的孕妇检测了病毒载量(VL)均≤50拷贝/mL,分娩前91.51%(97例)检测了病毒载量均≤50拷贝/mL,94.34%(100例)怀孕时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200(个/mm~3),97.17%(103例)分娩前CD4细胞计数 200(个/mm~3),分娩108个婴儿均实行人工喂养,108个新生儿均未发生母婴垂直传播,母婴阻断成功率为100%。23个单阳家庭均未发生配偶HIV感染。结论 HIV感染孕产妇早期接受ART、孕期病毒完全抑制、提高CD4细胞计数、实行人工喂养、严格母婴阻断工作流程、加强孕产妇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科学指导受孕是本组感染者母婴阻断100%成功、避免阴性配偶HIV感染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阻断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孕妇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54例要求生育的HIV/AIDS孕妇采取于孕期三联抗病毒治疗,结合选择性剖腹产及人工喂养,新生儿12h内服用齐多夫定口服液等措施,监测孕妇的病毒载量(HIV-RNA)、CD4~+T淋巴细胞数(CD4~+)以及婴儿1、4月龄的HIV-DNA,1岁6月的HIV抗体。结果 54例孕妇HIV-RNA均显著下降,53例婴儿HIV-DNA为阴性。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进行HIV母婴传播阻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及其婴幼儿进行规范、科学、合理的随访管理模式。方法 2012年9月~2017年9月我科门诊或住院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1103例及其婴幼儿456名,成立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随访管理专家团队,开设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指导专家门诊,通过发放自制的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认知调查表和健康知识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32.28%孕妇可以接受母乳喂养,44.33%孕妇认为可以考虑自然分娩,多数人认为采取刨宫产可以减少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41.89%孕妇认为孕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是安全的,但也有担心抗病毒药物会对婴儿远期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在1103例孕妇中,干预前对乙型肝炎知识和母婴传播阻断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9.11%和47.69%,依从性为77.61%,经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分别被提高到83.86%、79.69%和93.20%(P<0.05),满意度为89.66%;在456名全程参与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随访管理的婴幼儿中,2例(0.44%)婴儿在6月时血清HBsAg阳性,提示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为99.56%(454/456)。结论 建立规范、科学、合理、人文和全程全面的随访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以努力实现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零”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分析HIV感染孕妇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HIV感染孕妇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共纳入170例HIV感染孕妇,感染的主要方式为异性性传播。近3年诊治的HIV感染孕妇数量较前几年明显增多。孕妇的主要抗病毒方案为齐多夫定或替诺福韦+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婴儿主要抗病毒方案为齐多夫定或奈韦拉平。母婴阻断成功率100%。结论HIV感染孕妇数量呈上升趋势,及时对HIV感染孕妇进行规范系统的抗病毒治疗及对HIV暴露婴儿进行预防可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丽水市孕产妇HIV感染情况调查,分析艾滋病母婴传播人工阻断干预效果,为母婴HIV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9-2020年丽水市孕产妇HIV感染情况及阳性产妇所产婴儿的妊娠结局开展调查,对所有艾滋病阳性孕产妇采取综合性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并对所生婴儿开展长期随访。结果 2009-2020年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为99.36%(276791/278560),HIV孕产感染阳性率为0.030%(84/278560)。已分娩孕产妇孕期阻断用药率79.31%(46/58)。活产新生儿人工喂养率91.5%(54/59),预防性抗病毒用药率91.5%(54/59)。40例满18个月儿童HIV抗体检测全部为阴性,长期阻断效果成功率100%。结论丽水市采取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长期干预措施,简单易操作,效果显著。需加强孕产妇孕早期HIV抗体检测和预防性阻断用药,及早干预和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丽水市孕产妇HIV感染情况调查,分析艾滋病母婴传播人工阻断干预效果,为母婴HIV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9-2020年丽水市孕产妇HIV感染情况及阳性产妇所产婴儿的妊娠结局开展调查,对所有艾滋病阳性孕产妇采取综合性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并对所生婴儿开展长期随访。结果 2009-2020年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为99.36%(276791/278560),HIV孕产感染阳性率为0.030%(84/278560)。已分娩孕产妇孕期阻断用药率79.31%(46/58)。活产新生儿人工喂养率91.5%(54/59),预防性抗病毒用药率91.5%(54/59)。40例满18个月儿童HIV抗体检测全部为阴性,长期阻断效果成功率100%。结论丽水市采取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长期干预措施,简单易操作,效果显著。需加强孕产妇孕早期HIV抗体检测和预防性阻断用药,及早干预和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HIV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01~2014-01就诊HIV感染孕妇,以AZT+3TC+LPV/r方案进行HIV母婴阻断,孕14周组30例,孕28周组30例。检测孕妇治疗前及预产期前一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变化,观察婴儿出生情况及是否感染HIV(出生后18月龄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孕14周组孕妇治疗前及预产期前一个月CD4+T淋巴细胞高于孕28周组,病毒载量低于孕28周组(P0.05)。两组婴儿18月龄时HIV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相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对孕14周、孕28周的HIV孕妇进行母婴阻断,婴儿结局相似,但孕14周组应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比孕28周组在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负荷量,降低病毒传播性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及其婴幼儿进行规范、科学、合理的随访管理模式。方法 2012年9月~2017年9月我科门诊或住院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1103例及其婴幼儿456名,成立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随访管理专家团队,开设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指导专家门诊,通过发放自制的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认知调查表和健康知识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32.28%孕妇可以接受母乳喂养,44.33%孕妇认为可以考虑自然分娩,多数人认为采取刨宫产可以减少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41.89%孕妇认为孕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是安全的,但也有担心抗病毒药物会对婴儿远期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在1103例孕妇中,干预前对乙型肝炎知识和母婴传播阻断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9.11%和47.69%,依从性为77.61%,经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分别被提高到83.86%、79.69%和93.20%(P0.05),满意度为89.66%;在456名全程参与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随访管理的婴幼儿中,2例(0.44%)婴儿在6月时血清HBs Ag阳性,提示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为99.56%(454/456)。结论建立规范、科学、合理、人文和全程全面的随访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以努力实现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零"传播。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41例HIV感染孕产妇干预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特征及母婴阻断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母婴阻断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对接受婚检、产检及助产服务的孕产妇进行HIV筛查,阳性个案进行确诊试验。对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市全人口孕产妇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02%(41/178 029)。HIV感染孕产妇平均年龄27岁,绝大多数为汉族,受教育程度偏低,大部分无业或农民;最可能的感染途径是性传播。76.9%(30/39,2例失访)的孕产妇顺利分娩;分娩产妇中母亲用药率为56.7%(17/30),婴儿用药率为60.0%(18/30);46.7%(14/30)的婴儿成功随访至结案,未检出HIV感染个案。结论母婴阻断效果明显。在母婴阻断干预过程中,HIV感染孕产妇及其婴儿的随访工作难度较大,要根据孕产妇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用药方法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7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不同用药方法 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方法 2005~2007年应用维乐命方案(方案1)阻断HIV母婴传播26例,2008~2010年联合应用三联抗病毒药物方案(方案2)阻断HIV母婴传播47例.所出生的婴儿均采用人工喂养,随访观察至18月龄.结果 两种方案出生的婴儿外观均未见畸形,方案1出现2例婴儿HIV阳性(母儿均服药及仅婴儿服药各1例);方案2出现1例婴儿HIV阳性(仅婴儿服药),母儿均服药均为阴性.结论 对HIV阳性孕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抗病毒药物治疗、婴儿人工喂养)能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干预效果,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条件接近的两个地区作为干预地区和对照地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干预措施包括举办讲座和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资料等。通过干预前及干预后的两次问卷调查,了解孕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共完成1 541名孕妇的调查,其中干预组933人,对照组608人。干预前两组对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干预组。实施干预后,干预组孕妇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艾滋病一般防治的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高了孕妇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提高较为明显,因此,应继续开展综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应用不同剂量乙型肝炎疫苗(Hep B)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及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进行HBV母婴阻断的785对乙型肝炎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产前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查结果,对HBs Ag单阳性、HBs Ag与HBe 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制订不同剂量阻断方案,在出生后2 h内分别注射10μg或20μg Hep B联合100 IU HBIG,并于1、6月龄继续接种Hep B。对入组孕妇及婴儿进行长期随访,采集婴儿7和12月龄静脉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组间HBV DVA的比较经对数转换后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探讨HBV相关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做影响HBV母婴传播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785例新生儿中,HBs Ag阳性但HBe Ag阴性的529名孕妇所生的新生婴儿无一感染,阻断成功率为100%;256例HBs Ag与HBe Ag双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14例婴儿感染,阻断成功率为94.53%。母亲HBe Ag阳性、HBV DNA108IU/ml与阻断失败密切相关(P0.001)。本研究未发现母亲的分娩方式、新生儿喂养方式等因素与阻断失败有关。探讨干预依从性时发现,首针疫苗未得到及时足量注射的新生儿更易发生感染。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母亲HBV DNA108IU/ml、首针疫苗未及时或未足量接种及男性婴儿更易发生HBV母婴传播。结论 HBs 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经过联合免疫后,可有效提高HBV母婴阻断成功率。母亲的感染状态、病毒载量和首针疫苗注射情况是影响HBV母婴传播阻断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妇幼机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探索一条减少HIV母婴传播的有效途径.方法 对HIV确认试验阳性者按统一制作的表格作流行病学调查,对有生育意愿的HIV阳性孕妇采取综合性HIV母婴阻断措施.结果 66例中,男12例,女54例,其中孕妇33例;年龄20~39岁者占87.9%;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为主,占87.9%.23名孕妇完成妊娠并产下23名婴儿.经综合性母婴阻断措施,15名婴儿HIV-DNA早期诊断.结果 ,15人均为阴性.结论 由于异性性传播,HIV已危及普通人群,家庭内出现继发性HIV病例及母婴传播病例;采取综合性母婴阻断措施,初步证实能有效预防新生儿HIV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探索一条减少HIV母婴传播的有效途径.方法 为孕产妇提供免费咨询及HIV检测,对有生育意愿的HIV阳性孕妇采取综合性HIV母婴阻断措施.结果 为14 833名孕产妇提供免费咨询,咨询率为84.80%;为愿意接受免费检测服务的12 407名孕产妇提供HIV抗体检测,检测率70.93%,发现HIV阳性孕产妇24例,阳性率为0.19%;16名孕妇完成妊娠并产下16名婴儿,经综合性母婴阻断措施,16名婴儿HIV-DNA期诊断结果:15名为阴性,1名为阳性.结论 艾滋病病毒(HIV)可以在妇女妊娠、分娩或产后母乳喂养的过程中由感染孕、产妇传播给胎、婴儿;在儿童的HIV感染中,90%以上的感染是经母婴传播获得;采取综合性母婴阻断措施,能有效预防新生儿HIV感染.  相似文献   

15.
河南地区有偿供血者HIV母婴传播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河南地区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母婴传播率和影响因素,为开展阻断工作提供背景资料。方法以HIV阳性并通过母婴传播导致子女感染HIV的母亲为对象,以未导致子女感染的母亲为对照,分析影响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结果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前后的母婴传播率分别为23.02%(32/139)、5.00%(1/20)。影响母婴传播的显著危险因素为:CD4细胞数<419个/μl(OR=30.31,95%CI9.59~124.88)、胎次(第1胎/≥2胎:OR=3.16,95%CI1.22~8.33)、产程≥4小时(OR=24.27,95%CI7.69~99.60)。结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程≥4小时(OR=24.24,95%CI7.87~74.64)是影响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急性期/早期感染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特征,进一步明确影响HIV/HBV重叠感染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了解单独HIV急性期/早期感染者(单独HIV感染组)和合并HBV的HIV急性期/早期感染者(HIV/HBV重叠感染组)的初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调定点,以及两组病人感染HIV一年内CD4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的动态变化,和HIV急性期/早期合并HBV感染的临床特征。结果 20例HIV/HBV重叠感染组的初始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443.55±197.00)个/μL(213~985个/μL),病毒载量调定点(4.34±0.99)Log10拷贝/mL(1.82~5.47Log10拷贝/mL)。30例单独HIV感染组病人的初始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497.37±121.29)个/μL(196~792个/μL),病毒载量调定点(3.87±0.62)Log10拷贝/mL(2.77~5.19Log10拷贝/mL)。HIV/HBV重叠感染组的初始CD4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单独HIV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HBV重叠感染组的病毒载量调定点明显高于单独HIV感染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我国HIV急性期/早期感染者中,HIV/HBV重叠感染者与单独HIV感染者比较,初始CD4细胞计数明显降低,病毒载量调定点明显升高,HIV病毒复制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孕妇在孕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和短期安全性。方法募集2012年7月-2015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母婴阻断的HBsAg和HBe Ag均阳性,HBV DNA≥2×10~6IU/ml的孕妇;向孕妇说明目前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所采用的方法,根据其意愿分为主被动免疫阻断+替比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和主被动免疫阻断组(免疫阻断组)。替比夫定组孕妇从妊娠32周开始,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至分娩时停药,免疫阻断组孕妇孕期不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2组婴儿产后均接受20μg乙型肝炎疫苗联合100单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主被动免疫;7月龄时婴儿检测HBsAg阳性者为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447例,其中替比夫定组81例,免疫阻断组366例。替比夫定组孕妇平均年龄高于免疫阻断组[(28.8±3.3)岁vs(27.6±3.8)岁,t=-2.55,P=0.01);替比夫定组HBV DNA载量10~8IU/ml的孕妇所占比例高于免疫阻断组(82.7%vs 61.5%,χ~2=13.21,P0.001);2组孕妇在ALT水平、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比夫定组婴儿81例,在7月龄时无HBsAg阳性者;免疫阻断组婴儿370例,7月龄时HBsAg阳性者21例,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 5.7%,P=0.02)。2组孕妇均未出现子痫、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现象;2组婴儿在早产率、身长、体质量、Apgar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新生儿接受主被动免疫的基础上,如在孕晚期对高病毒载量孕妇进行抗病毒干预,可显著提高HBV母婴阻断率,达到HBV母婴零传播,且新生儿的短期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以妇幼保健网络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revention of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PMTCT)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孕妇孕期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率的影响.方法 现场干预研究.选择社会特征相近的两个地区分别作为干预地区和对照地区,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对干预地区的孕妇开展为期一年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干预前后分别对两地区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比较调查对象孕期HIV抗体检测率的变化,评价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结果 共调查1 541名孕妇,其中干预地区933人,对照地区组608人.干预后,干预地区孕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由干预前的34.27%提高至干预后的72.49%;对照地区孕妇孕期HIV抗体检测则由5.83%提高到20.38%.干预地区孕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高于对照区52.1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24.60,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有效,干预效应OR值为2.01(95%CI:1.60,2.49).结论 依托妇幼县、乡、村三级保健网络,由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具体实施,针对育龄妇女(包括孕妇)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孕妇对HIV抗体检测服务的接受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杭州市高危人群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杭州市100例HIV/AIDS患者、100例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孕妇和10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抗弓形虫抗体,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弓形虫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HIV/AIDS、恶性肿瘤患者和孕妇血清抗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30%和21%,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的5%(χ~2=14.68,13.96和7.56,P均0.01)。孕妇对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整体较高,健康对照者对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整体较低;调查对象对"你知道弓形虫感染的危害吗?"、"你知道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肉类会感染弓形虫吗?"和"你知道接触被污染的土壤会感染弓形虫吗?"等问题的知晓率较低。结论杭州市HIV/AIDS、恶性肿瘤患者和孕妇等高危人群弓形虫感染率较高,且对部分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有必要加强对高危重点人群的弓形虫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有效预防和控制弓形虫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智能电子药盒对中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妇孕期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杭州市西溪医院妇产科定期产检的60例HIV感染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智能电子药盒进行干预管理,对照组将电子药盒的所有提醒功能关闭,保留服药行为的记录功能。评价两组孕妇服药依从性、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HIV核糖核酸拷贝数及病毒完全抑制情况。结果经过12周的观察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AART服药依从性率均值分别为(96.72±0.24)%、(91.23±0.35)%,依从性良好率分别为28/3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515.49±39.90)个/μL、(342.23±82.56)个/μL,病毒完全抑制率分别为18/3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智能电子药盒可提高HIV感染孕妇孕期HAART服药依从性、CD4细胞计数和病毒完全抑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