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8,(10)
目的:分析显微切开睾丸取精术(micro-TESE)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的疗效及联合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130例NOA患者接受micro-TESE治疗及其中29例接受ICSI治疗的临床资料。130例患者中特发性NOA 36例,特发性NOA+小睾丸22例,Klinefelter综合征18例,隐睾术后46例,AZFc微缺失8例。患者均行micro-TESE,对其中29例获得精子患者行ICSI。观察术后血清T变化,分析不同类型NOA、睾丸病理学改变对精子获得率(SRR)的影响及ICSI结果。结果:所有micro-TESE手术均顺利完成。隐睾术后组SRR(60. 9%)明显高于与其他NOA组(P 0. 05),其他NOA组间SR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睾丸病理组间SR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生精低下组SRR最高(100%),单纯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组SRR较低(11. 8%),生精停滞组SRR为0。术后1、6个月血清T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 0. 01),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明显升高(P 0. 01)。52例接受microTESE获取精子的患者中,29例配偶接受ICSI治疗,妊娠17例,生育6例,自然流产6例。结论:micro-TESE是治疗NOA的有效方法,联合运用ICSI可使NOA患者获得具有自己遗传学的后代。 相似文献
3.
睾丸切开显微取精辅助非阻塞性无精子症患者生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睾丸切开显微取精术在辅助男性非阻塞性无精子症患者生育的效果。方法:采用睾丸切开显微取精术获取精子,结合卵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辅助1例非阻塞性无精子症不育患者人工受精。结果:精子获取成功,结合卵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使患者妻子获得妊娠,并成功分娩1健康女婴。结论:睾丸切开显微取精术为非阻塞性无精子症患者生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8,(10)
目的:比较不同病因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显微切开睾丸取精术(micro-TESE)的成功率及配偶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155例行micro-TESE N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病因将其分为先天性NOA(n=49)、获得性NOA(n=15)和特发性NOA(n=91) 3组,比较3组患者年龄、睾丸体积、生殖激素水平、超声表现、micro-TESE取精成功率。同时,根据女方情况,纳入符合要求的取精成功患者对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进行分析。结果:先天性NOA患者睾丸体积[(6. 4±5. 0) ml)]显著小于获得性NOA患者[(10. 2±2. 0) ml]和特发性NOA患者[(9.9±3.2) ml](P 0.05);先天性NOA患者LH[(15. 2±10. 1) IU/L]显著高于获得性NOA患者[(9. 1±6. 5) IU/L)]和特发性NOA患者[(7. 8±3. 5) IU/L)](P 0. 05);而特发性NOA患者T[(11. 8±4. 8) nmol/L]显著高于先天性NOA患者[(8. 9±4. 5) nmol/L](P 0. 05)。先天性NOA患者micro-TESE取精成功率为73. 5%(36/49),获得性NOA患者为100%(15/15),特发性NOA患者为24. 2%(22/91),3组间差异显著(P 0. 05)。获得性NOA患者配偶ICSI后受精率为(73. 1±23. 3)%,显著高于先天性NOA患者[(48. 9±21. 7)%]和特发性NOA患者[(52. 6±22. 7)%](P 0. 05)。不同病因NOA患者配偶ICSI后可利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获得性NOA患者micro-TESE取精成功率最高,且ICSI后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以及临床妊娠率最高,其次是先天性NOA患者;特发性NOA患者取精成功率及ICSI结局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显微睾丸取精(TESE)结果对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门诊筛选出68例拟行试管婴儿需TESE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平均年龄为33.6岁(23~52岁).根据取精成功与否分成两组:A组为取精成功者,B组为取精失败者.手术前后,分别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调查问卷(IIEF-5问卷)评价两组受试者的勃起功能状况,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调查受试者精神状态,并检测血清中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的含量,比较手术前后两组受试者各项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68例受试者中,27例(39.7%)取精成功.显微睾丸取精后,IIEF-5问卷评分、SAS及SDS问卷评分与术前相比,A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B组IIEF-5评分显著下降,SAS及SDS问卷评分显著增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T水平均显著降低,LH及FS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TESE术后,B组勃起功能显著下降,并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A组勃起功能及焦虑抑郁状态无明显改变,两组受试者血清T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精神障碍可能是导致TESE失败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7.
一直以来,学者们认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因睾丸生精功能受损,导致精液中无精子,而无法生育自己的后代。但随着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技术的问世,近十几年来涌现出多种睾丸取精术(包括开放性睾丸活检、细针穿刺抽吸、显微切割睾丸活检等)。之后,大量研究表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中仍存有局部的生精灶,即使是Klinefelter综合征,也可成功取出精子。2010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指南明确推荐非梗阻性无精子症采用开放性睾丸活检或显微切割睾丸活检取精。与开放性睾丸活检相比,显微切割睾丸活检的取精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本文就其取精前预测指标、手术操作方法、取精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CSI周期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microTESE)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就诊、并在第一周期接受ICSI周期microTESE的281例NOA患者和ICSI周期睾丸穿刺取精术的95例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之间获取精子行ICSI的正常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以及两组间新生儿的出生参数。结果 NOA组和OA组在正常受精率(63.50%vs.66.37%)、优胚率(46.24%vs.46.35%)、临床妊娠率(60.29%vs.70.97%)、流产率(5.88%vs.4.84%)及出生婴儿活产率(54.41%vs.66.13%)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OA组和OA组间出生新生儿的孕周[(38.27±1.79)周vs.(38.31±2.22)周]、出生体重[(2.98±0.62)kg vs.(2.87±0.68)kg]及男性性别比例(43.48%vs.66.00%)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CSI周期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婴儿的活产率偏低,但是出生新生婴儿的各种参数正常,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青春期后腮腺炎引起的睾丸炎导致的无精子症患者生育遗传学后代的可行性及其结局分析。方法对13名就诊于本院的青春期后睾丸炎引发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行显微睾丸取精术,成功取到精子者行卵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术后随访6周,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及其配偶妊娠情况。结果 13例青春期后睾丸炎引发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查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微缺失均正常,在睾丸穿刺活检未见精子后,均通过显微睾丸取精术找到少量精子。患者的平均年龄(32.31±5.36)岁,平均睾丸体积(10.38±1.45)mL,平均血清卵泡刺激素浓度(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26.43±17.78)mIU/mL,平均血清黄体生成素浓度(luteinizing hormone,LH)(8.90±6.83)mIU/mL,术前平均睾酮(testosterone,T)(3.00±0.81)ng/mL。平均手术时间为(64.85±7.81)min。其配偶平均年龄(30.69±5.33)岁,取卵后行ICSI,受精率为(78±22.20)%,优胚率为(45±25.11)%,临床妊娠率为69.23%(9/13)。术后随访1月,所有患者未出现阴囊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血清总睾酮水平为(3.05±0.75)ng/mL,与术前睾酮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期后睾丸炎引发的无精子症患者显微取精成功率高,无明显并发症,同时配合ICSI技术,大部分可生育自己遗传学意义的后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睾丸组织病理学Johnsen评分是否可以作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取精成功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来院就诊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513例.所有患者均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睾丸活检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患者随访1~3年,其主要包括患者是否进一步行睾丸取精术以及取精的结果.结果总计有399例患者接受了活检同侧的睾丸取精术,其中睾丸穿刺取精成功112例,而穿刺取精失败的患者通过进一步接受睾丸显微取精术,成功取精44例.通过分析睾丸取精成功的预测因素后发现,当Johnsen评分≥7时,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取精的成功率将显著提升.结论睾丸组织病理学Johnsen评分≥7可能是睾丸取精成功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睾丸精子提取术获得的精子 采用卵细胞浆内注射进行体外受精 常用于治疗不育症。例梗阻性无精症和例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 在诊断性活检的时候 同时进行睾丸精子提取 所有的梗阻性无精症患者和例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提取的精子低温保存。冰冻前测量精子的数量活动能力形态和成活率 解冻后复查精子的成活率和活动能力。对夫妻共进行了个循环的卵细胞浆内注射体外受精 分别测定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的受精率细胞分裂率和妊娠率。睾丸活检时发现 与梗阻性无精症相比 非梗阻性无精症精子的数量和形态都比较差。所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21(2):122
睾丸精子提取术获得的精子,采用卵细胞浆内注射进行体外受精,常用于治疗不育症。73例梗阻性无精症和42例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在诊断性活检的时候,同时进行睾丸精子提取,所有的梗阻性无精症患者和15例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提取的精子低温保存。冰冻前测量精子的数量、活动能力、形态和成活率,解冻后复查精子的成活率和活动能力。17对夫妻共进行了20个循环的卵细胞浆内注射体外受精,分别测定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的受精率、细胞分裂率和妊娠率。睾丸活检时发现,与梗阻性无精症相比,非梗阻性无精症精子的数量和形态都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常用外科取精技术的获精率及其与睾丸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1997年至2011年发表的关于NOA患者外科取精的文献,并对所得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NOA患者睾丸进行外科取精,获精率最高的方法是显微切开睾丸取精术(MD)(51.9%);获精率与睾丸病理类型密切相关,精子发生功能低下(H S )、精子成熟阻滞(M A)和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CO)患者的获精率分别为81.5%、48.8%和30.6%.结论 NOA患者行显微切开睾丸取精术获精率较高,不同病理类型中精子发生功能低下者获精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J Ullrich Schwarzer Heiko Steinfatt Heiko Steinfatt Manfred Schleyer Frank M Kōhn Klaus Fiedler Irene von Hertwig Gottfried Krüsmann Wolfgang Würfel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2013,15(6):795-798,I0009
采用传统与显微睾丸取精术相结合方式对220例梗阻性无精症患者行精子提取术,如果传统手术方式未见精子即为阴性取精位点,然后选取2—3个阴性取精位点行显微睾丸取精术。术中通过手术显微镜评价睾丸血管系统,同时记录阳性取精位点与睾丸血供的关系。总的精子获取率为58-2%,早期应用传统手术方式精子获取率为46.8%,而后行显微睾丸取精术则精子获取率增加11.7%。故显微睾丸取精术的应用可显著增加精子获取率(P=0.017),且在睾丸网或睾丸主要血管处并不能显著增加阳性取精位点。 相似文献
15.
Tang WH Jiang H Ma LL Hong K Zhao LM Mao JM Liu DF Yang Y Bai Q Huang X Zhang X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2,18(1):48-51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体积、生殖激素水平与睾丸穿刺取精术(TESA)结果的相关性,以及可用于预测TESA结果的睾丸体积、生殖激素水平的切点值,从而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进一步诊疗提供重要资料。方法:121例研究对象均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NOA),测定其睾丸体积和生殖激素水平,并根据TESA结果分为无精子组和有精子组。结果:无精子组和有精子组的左侧睾丸体积(ml)、右侧睾丸体积(ml)、泌乳素(PRL,ng/ml)、卵泡刺激素(FSH,mIU/ml)、黄体生成素(LH,mIU/ml)、雌二醇(E2,pmol/L)、血清总睾酮(TT,nmol/L)水平分别为7.07±1.06和11.75±1.38、7.37±1.37和11.70±1.98、12.43±11.69和9.60±4.55、15.77±10.84和8.01±7.43、6.12±2.92和8.11±20.11、119.36±43.52和141.12±48.33、11.43±4.05和12.46±4.60。无精子组血清FSH和PRL水平平均值高于有精子组,并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虽然无精子组的睾丸体积平均数小于有精子组,但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对于年龄、血清E2和TT水平,两组之间也没有统计学差异。利用ROC曲线优选的睾丸体积切点值为9 ml,此点其敏感性为93.8%/89.6%(左/右),特异性为100%/94.3%(左/右),睾丸体积ROC曲线的AUC为0.984/0.961(左/右),表明其诊断准确性较高;优选的血清FSH水平切点值为8.18 mIU/ml,此点其敏感性为71.2%,特异性为75.0%,FSH水平ROC曲线的AUC为0.743,表明其诊断准确性中等。结论:睾丸体积和FSH水平对于预测NOA患者TESA结果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睾丸体积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FSH。 相似文献
16.
《中华男科学杂志》2020,(7)
目的:探讨肯尼迪病(KD)伴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生育遗传学意义后代的可行性及相关文献复习。方法:对1例因发现下肢无力1年就诊的28岁男性患者进行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后因生育要求,发现为无精子症,进行相关检查后尝试显微切开睾丸取精术。结果:患者初诊查体:双下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4+级。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432 U/L,FSH 18.1 IU/L, LH 10.4 IU/L, T 8.6 nmo/L。肌电图提示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检雄激素受体(AR)基因发现其第一外显子区的CAG重复序列为56次,诊断KD明确。后因生育要求,多次精液分析提示无精子,精浆生化正常,查体双侧睾丸体积小,双侧乳房轻度发育。染色体核型和Y染色体微缺失正常,双侧睾丸穿刺:未见精子,确诊为KD伴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行显微切开睾丸取精术,同时配合女方取卵后,行ICSI,并随访,观察其配偶妊娠情况。显微切开睾丸取精术中找到少量活动精子,次日女方取卵后行ICSI,3 d后移植1枚新鲜胚胎,剩余2枚鲜胚冷冻。移植后第14天进行血β-hCG检查,β-hCG为873 IU/L,移植后第4周进行B超检查,提示:宫内见胎心和胎芽,诊断为临床妊娠。女方于孕38周+2 d,在当地医院通过剖腹产,顺利产下1健康男婴。结论:KD伴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通过显微切开睾丸取精及ICSI,可以成功生育自己的遗传学后代。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紧密连接蛋白11(CLAUDIN-11)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不同生精障碍类型的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NOA患者按不同病理类型分为精子发生能力低下(HS)组和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CO)组,其中HS组30例,SCO组32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LAUDIN-11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LAUDIN-11 mRNA的表达变化,化学发光法检测生殖激素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LAUDIN-11在HS组的表达主要分布于靠近生精小管管壁的支持细胞胞质,在SCO组的表达定位混乱。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LAUDIN-11 mRNA在SCO组表达高于HS组,分别为0.013±0.002、0.008±0.001(t=10.616,P0.01)。血清LH和FSH在HS组和SCO组患者中差异显著[(3.62±1.34)IU/L vs(4.96±3.10)IU/L,(5.36±2.80)IU/L vs(10.65±9.18)IU/L,P均0.05]。结论:CLAUDIN-11在睾丸支持细胞上的表达上调,可能在NOA患者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32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人睾丸组织石蜡标本和13例人正常睾丸组织中的IGF-1的表达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学方法 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组织HE染色显示生精小管中无或仅少量精子,生精小管的生精上皮脱落、排列紊乱,生精小管壁部分有玻变萎缩.32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组织中IGF-1阳性表达4例,阴性表达28例,阳性率12.5%;13例正常睾丸组织中IGF-1阳性表达10例,阴性表达3例,阳性率76.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1)IGF-1在睾丸组织中表达减少或缺失与生精功能障碍密切相关.(2)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组织生精小管的生精上皮脱落、排列紊乱,生精阻滞. 相似文献
19.
20.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7,(9)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应用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疗效,以及显微取精术的手术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的196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病例,统计取精成功率及其与年龄、睾丸体积、FSH、病因的相关性。结果:共87例(44.4%)患者成功手术取精;按手术成功取精与否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患者年龄、睾丸大小及血FSH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病因分类,取精成功率分别为睾丸炎29例(100%)、隐睾下降术后16例(66.7%)、其他各种继发损害10例(55.6%)、AZFc区缺失3例(60.0%)、严重睾丸发育不良9例(40.9%)、特发性无精子症12例(21.4%)、Klinerfelter综合征8例(20.5%)、其他Y染色体异常0例(0%)。结论: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是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获取精子助孕的有效手段,其取精成功率与睾丸大小及FSH高低无关,存在明确病因的患者获精率高。 相似文献